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百姓人心不稳,若是大军一走,这些百姓怕是要造反啊!而南方路途遥远,调集大军又非十天半月可以赶到,到时若是辽东军破了山海关,大明危岂!望万岁三思!”
“三思?还三思什么!不战难道就这样答应辽东的这些条件?你看看他们都提地是些什么条件?若国库中真有这许多粮草银两,我早派人率百万大军出关扫平他辽东了,还能容他如此猖狂?”其实朱由检又那里真的想打,当年自己能登上皇位,全靠吴三桂率军支援,当日他可是曾亲眼看到过吴三桂手下军卒的强大战力,这些年辽东更是兵强马壮,竟能消灭大明宿敌后金,与之为敌,怕是非智者所为。可吴三桂提的条件实在是有些过份,要想安置几十万户百姓,给近千万户百姓筹集粮草这得需要多少银两?没有几千万两能行吗?此次派军出关还是各位朝臣捐献,才筹到了军费,此时让朱由检还到那里去找这么多银子。所以朱由检才不得不下决心与辽东决一死战。“依臣之见,辽东虽胜我大明,可自己也必然损失惨重。此次所提要求虽然过份,不过他们也应有议和之诚意,这些条件大有商量的余地。而且国内各地尚未完全平静,若是贸然举全国之力攻伐辽东,怕国内有失啊!”
朱由检听闻此言不再激动,即有议和之望,他当然也不想再次开战。“如能议抚,抚亦未尝不可,只是群臣可能明白其中道理?不要又在朝堂之上大呼小叫,说是折了我大明威风。”“万岁放心,陛下宠谋远虑,就算一些臣工一时不能明白万岁苦心,但如抚事告成,利在社稷,有目共睹。隆庆年间大明对蒙古俺答议款,反对者何其多也,可款事告成,俺答受封,从此西北再无战事,调西北大军于东北,方抵得住东胡攻伐,臣工们那个不心服口服。今日之事与之仿佛。”
周延儒口才确是不凡,几句话说得朱由检十分满意,频频点头。“好。明日早朝便由爱卿提出议和之事,不过依卿所见,应派何人去辽东方可即显我大明议和之诚意,又可不坠我大明之威风?”“这……”说到人选周延儒却是真的犯了难,而这议和一事又是自己一力推动的,若自己不能想出一个好人选。难道要自己亲自去到那危险的地方?苦思片刻才终于想起一人,道:“启禀万岁,臣倒是想起一人,便是的宁王殿下朱导采。当年吴三桂在左掖军时,宁王殿下便是神机营将军,两人应该有些旧情,何况宁王又是皇亲,足以显示大明诚意。”
朱由检对朱寻采可是十分看重,而且朱寻采又是自己登基的重要功臣。所以才封其为宁王。并将其留在京中,遇有军事,时常寻问,深得朱由检信任。“好。便是宁王了!不过依你之见,辽东所提要求到底应如何应对,才能议和成功?”“启禀万岁,如今国库空虑,这安抚辽东百姓之事恐怕是万万不可答应。不然只会更加助长辽东气焰,不过他们索要被俘明军家属一事倒可应允……”
“不可,万万不可,这些人在我大明一日,被俘明军便不敢为辽东刀指大明,一旦将他们家人送出关外,这些人又岂会记得咱们大明的好?再说那吴三桂最擅拉笼人心,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被俘明军恐怕便会真心投靠辽东,到时咱们岂不是平白多了二十余万敌人?”“陛下宽心,辽东经此一战,损失惨重,三五年内恐怕无力破关。几年之后,大明在万岁地经营下国力必可一日千里,又岂是他吴三桂所能望背的。而且辽东本就缺衣少粮,咱们再送他几百万百姓,看他用什么来养活这些人,到时恐怕不用咱们动手,这些无衣无食的百姓便可将他吴三桂生吃活剥了。再说辽东提出这么多要求,咱们若是一件也不答应,恐怕也不好说话。“周延儒为了能促成此次和谈,可真畏是下了力气,若是吴三桂知晓,怕不是会赏他几万两银子,再封他一个辽东特使也说不定。
朱由检沉思片刻,觉得周延儒此言倒也有几分道理,陕西、山西等地之所以匪军成群,不也正是因为天降横灾,百姓无食,才会举起反旗的吗?直闹得自己食不安、寝不眠,倒也可让吴三桂尝尝这种滋味。“好,那便答应他们吧!不过这互市,依爱卿之见当开否?”
“互市当然是能不开则不开,如今辽东对粮铁等物所需远胜我大明需要战马,而商人逐利,若是互市一开,必会有大批商人为辽东运去粮草,那咱们想让辽东陷入内乱的计谋可就白费了。不过这赋税倒是可以免去,反正这些年也未见辽东有一两银子入了国库,就算咱们强收辽东税银,辽东没有大明一名官员,这税银多少还不是他吴三桂自己说得算?还有最后一条,辽东要咱们大明给他们一个交待,万岁可曾想过?”“不用想了,杨嗣昌身为平辽元帅,一切责任自然都是他的,就是他唆使我进攻辽东。而且若是一个不够,卢象升、洪承畴都是帮凶,反正达些人都已身故,杨嗣昌、洪承畴尸体尚在辽东,难道他吴三桂还能从坟墓中将他们挖出来鞭尸不成?”
“万岁圣明,想来他吴三桂也是无话可说。不过为了安其心,奖其平后金有功,万岁不妨再大方些,给其一些虚名,不妨封其为辽东王,准开府设衙。”十日后,山海关一带秋雨绵绵,不过刚刚九月而已,可气温却在连日地大雨中下降了许多。山海关外的辽东军大营中,十几万将士挤在几千座临时营帐中避雨,为驱寒气,吴三桂可是从山海关明军手中要了几千斤生姜,高起潜却不敢反对。吴三桂及一众随军将领坐在中军大帐中,喝着姜汤,闲话家长。一名传令兵掀开帐门,大声道:“报,有明军使者前来传信,说大明使臣已抵达山海关,明日即可商谈议和之事。”
“噢,来得倒是不慢,可打听清楚了来者何人?”吴三桂放下手中汤碗问道。其余众将也倾耳细听。未待那传令兵回话,帐门再次被掀开,走进来一明军将军打扮之人,此人面色黝黑,两道乌黑浓密的剑眉让人可以感到杀气。
帐中众人见到这名突然闯进来的明军将军不但未见紧张,反而个个面露笑容。吴三辅更起身走到来人面前,两人未开一言,便是拳脚相加,你一拳,我一脚的在大帐中打了起来。吴三桂等人不但不开口阻拦,反而笑着将自己坐椅挪开,为两人腾出地方,围在四周观望。两人年纪相当,武艺相差无几,又无决死之心,打得自然是无比热闹,只听着拳风四虐,喊杀声不断,可其中却并无凶险。打了有一刻钟,两人虽都击中对手几次,可并不在要害。这时吴三辅趁来人一个不留神,一拳偷袭其面部,来人眼看已躲闪不及,却是一个撩阴腿,踢向吴三辅下阴。只听两人同时“哎啊”了一声,吴三辅紧捂着下阴,原地跳个不停,而来人却捂着鼻子,泪流满面。只看得帐中众人哈哈大笑。过了半响,吴三辅先缓过劲力,刚才那一下,来人脚下明显留了九分力气,不然吴三辅恐怕就是辽东的第一个太监,可吴三辅却不但不领情,反而道:“杜龙,你小子也太不仗义了,枉我与你兄弟一场,竟然出此阴招,若是我吴三辅从此落下什么毛病,我饶不了你!”来人正是杜凤的哥哥杜龙,为了辽东,他以田立侄儿的身份加入明军阵营,在田立的帮扶下,年纪虽轻,此时却已官至山海关副总兵,与田立共同把守着山海关。此次打着信使的名义,来见众位兄弟。可没想到吴三辅竟也在此,吴三辅与杜龙自幼一起长大,虽然感情深厚,可毕竟年轻气盛,谁也不服谁。每次见面都要先打过,再叙旧。这次也不例外,只是没想到竟被吴三辅一拳打在鼻子上,不然以杜龙的性格就是死也不会当着这么多人流泪。吴三辅竟还敢说自己不仗义,揉马上着通红的鼻子,道:“吴三辅。你竟还敢说我不仗义?若不是我脚下留惜,你从今以后恐怕就要绝后了。可你倒好,竟然来真的!”
“少来,我若是不留力,你现在早就被我打昏了,还能在这里跟我说话?”吴三辅这确也是实话,不然以吴三辅的力气,别说将杜龙打昏,就是一拳打死。也不是不可能。
“好了。不要闹了。大哥此次前来可有什么好消息?”吴三桂问道。杜龙即是杜凤的亲哥哥,自然便是吴三桂大舅哥。杜龙虽自小便生活在吴家,与吴家兄弟不分彼此,可唯独对吴三桂却是从心底敬佩。听吴三桂问自己,忙道:“明使昨天便已抵达山海关,来人还是你地熟人,便是现今的宁王殿下朱寻采。”“噢,竟然是他。大明竟能派个王爷前来,看来确是有议和之心,不过这朱导采我与其共事过一段时间,对他还是知道一些,为人颇有些谋略,不太好对付。”
吴三辅在一边插言道:“朱寻采有什么好怕的,有田叔和小聋子在,那朱寻采还有什么秘密可言?”杜龙顾不得追究吴三辅叫自己外号,得意的道:“不错,昨日朱寻采来到山海关,田叔便设宴为其接风,我和高起潜做陪,席上那朱寻采可是什么都说了,大明的底线便是不会给辽东一分银子,一粒食,不开通互市,按他们的话便是要将辽东百姓饿得造反才行,让辽东无瑕南下。不过他们到是可以将被俘地二十余万明军家属送到辽东,并答应五年内不收辽东赋税。而且还有一个好消息,那朱由检竟然大方的要封你为辽东王,并准你开府设衙!”
“这朱由检没安什么好心,以为咱们辽东缺粮,才会答应送咱们几百万百姓给咱们,他是想让咱们内乱,可他那里知道,咱辽东这三年积攒下的粮食足够辽东千万百姓一年之需。”吴宇在一边冷冷的道。吴三桂也点点头道:“不错,朱由检答应的这些条件都是无足轻重,减免赋税?哼,他能从我辽东收到一颗粮食都算他有本事,至于封我当这个王爷,不过是形势所迫,想要讨好于我罢了。不过这却是正合我意,对咱们辽东来说,其余都是次要的,唯有这几百万百姓才是重中之重,咱们辽东现在最缺的便是人,只要有了人,其他一切都好说。”杜龙在辽东大营不能久留,通报了谈判时间地点后,便率随行军卒返回山海关,向朱寻采禀报一切。第二日一早,天色阴暗,还飘着毛毛细雨,不过双方还是按照昨日商议的,在山海关城外五里的地方,搭起一座临时军帐,以做谈判之所。因山海关中都是自己人,也不怕明军玩什么花样,所以吴三桂亲自率人来与朱寻采谈判。毕竟与朱寻采共事一场,来见见这位老朋友也不错。
朱导采可不像吴三桂这般高兴,自当日在大殿上,便鳖了一肚子气,来时地这一路上,心中可是把周延儒地直系旁系女性亲属问候了个遍,一心想与她们发生超友谊的关系。当日大殿上若非周延儒极力宣扬议和,并一力举荐自己,自己也不用远到千里之外的这苦寒之地遭罪。而且此次议和,不论结果如何,自己都难逃卖国贼的骂名,这怎么能让朱寻采这位珍惜羽毛地宁王殿下气恼?不过在见到吴三桂时,这位宁王殿下还是显示出了其良好的教养,大步走上前来,紧紧握住吴三桂的大手,道:“自京城一别已有几年,吴兄风采可是更胜往日啊!”
吴三桂也是呵呵一笑,道:“末将见过宁王殿下!宁王殿下客气了,末将怎敢与宁王殿下相比!宁王殿下自助万岁登基以来,可是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