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海外大明 >

第65章

海外大明-第65章

小说: 海外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大的原住民部落,在他们败退逃跑的时候讯息也会及时传到军中,分布各地肃清残敌的军队会及时的参与进去,将原住民的部落杀个溃败逃亡,剩下的任务就是拓荒团四处搜寻所谓的犯人,抓获原住民当成奴隶使唤了。

就在朱明因为迁移令而迅速稳定住了爪哇岛局势,而且越来越向着自己有利的形式发展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边也正在持续发生一件大事,一件足以对朱明造成极大影响的大事。

自从朱棣登基以来,建文帝没死这个谣言就像妖咒般一直死死的缠绕着他,让他夜不能寐,时常感到太阳穴隐隐作痛。

虽然从宫内奸细报告来说,亲眼看到建文帝在寝宫中与皇后等众人**而死,但朱棣却越来越不相信建文帝真的死了。

一说建文帝逃亡南洋的传言甚嚣尘上,现在已经是永乐二年了,竟然还有一些遗老遗少不知死活的妄言建文复辟,他绝对不能允许。

年初就得到交趾宣慰使的上奏,安南国剧变,同时击垮了占城,西南震动,颇有不臣之心,这让早就想将安南并入版图的朱棣动了向安南动武的心思,迟早有一天要将交趾宣慰使改为交趾布政使职!

而西南的动荡并不是他最担心的,而是随同这个消息一起到来的——在南洋满刺加之南那样的不毛之地,竟然有汉人立国了。

这让本就疑心病甚重的他更是重重疑虑,这个汉人政权是谁建立的?有什么企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是汉人,就该心向大明,在没有得到我这大明天子的允许下,他竟敢海外称王?!虽然留有余地只敢称王,但这样的行为仍然是无君无父的行为,我倒要看看他得到了谁的允许!

幸好……朱棣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来人,传我的旨意,户部加拨二十万两白银,督促郑和加快进度。”

就在朱棣发出这道指令时,时任内官监大太监的郑和正在工地忙的不可开交。

作为一名立下赫赫战功的太监,郑和一直深得朱棣的信任,甚至拥有被皇帝赐姓的崇高荣耀,但在他心中,这一切其实并不是他想要的。作为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没有沿着祖辈、父辈的旧路前去麦加圣城一直是他心中巨大的缺憾。

但现在这一切都有了机会,在年初时,他就被派往福建长乐一代,早在朱棣登基之初就开始了筹备,迁沿海能工巧匠聚于福建,开始营造起庞大的舰队来。此刻郑和在监工的,就是等待着船队的最终成型。

大明帝国从来不缺技艺高超的匠人,从元人、陈友谅手中得到的先进造船工艺,让一种从未出现于世上的超级巨舰有了诞生的基础。而郑和,此刻就是正为这已经被命名为宝船的巨舰在辛勤劳作着,这也是为了他自己——皇帝已经下了出航南洋西域的决心,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只要自己坚持,直接扬帆前往麦加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刻作为旗舰的宝船龙骨已经铺设完成了,船身也一步步的搭起来,相信不出半年,这艘宝船就能下水远航,而……极目远眺,沿着蜿蜒的海岸线,这个浅水湾中长长的一片连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大小几十艘船在建造着,有的已经基本建成下水,正在试航,有的则刚开始拼接龙骨,上万人同时劳作的场面,每个人都只是一只辛勤的蚂蚁。

“报,京里的特使来了!”一名校尉上前向郑和禀报道。

又有什么旨意来了么,郑和匆忙从工地上返回自己在此处临时的住宅,一名小黄门正坐在堂中喝茶,身后侍立了几名锦衣校尉。见是郑和回来,忙不迭的放下茶杯,上前问安道:“郑公公,皇上有旨。”

自有手下人备好香案,一应礼节做全后,郑和跪侯旨意。

“……特加拨二十万两白银,着内官监郑和严加督办,务必在年内完成宝船建造,钦此。”

郑和听得旨意,心中激荡不已,看来皇帝更等不及了,宝船也就意味着舰队,宝船一成,这支前所未有的舰队就将成军,前往烟波浩渺的大海,也将承载着自己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臣领旨,谢主隆恩!”

郑和上前恭谨的接过圣旨黄绫,少不得又和宣旨的小黄门寒暄了几句,对这些皇帝身边人来说,郑和也是他们面前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山,有机会自然得讨好一番。

朱明不知道,朱棣也感觉不到,因为南洋华人国度的建立,更加刺激到了朱棣那颗因为刚坐上龙椅不久而不安的心,他迫切的想要知道,这个所谓的南洋国度,究竟是什么人建立的。

而原本在朱明心中,那场永乐三年中才能出航,最早也要永乐四年前后才会到来的船队,此刻竟然在皇帝的严旨催促下,进程大大的加快了起来。

郑和在舰队未成的情况下已经开始从沿海卫所选拔精兵良将,出航物资也从各地云集福建道。

一场轰轰烈烈的时代变数,即将到来了么。。。。。。

(郑和终于快来了,作者也不想和南洋猴子一直打交道啊~~~)

第一卷 东南风乍起 第一百一十章 纷纷扰扰

就在北方那支庞大舰队紧锣密鼓准备的同时,朱明虽然并不知情,但他也并没闲着。

现在劳动力极度匮乏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了,在近十万移民迁往爪哇岛进行开拓后,现在整个苏门答腊岛都显得是地广人稀,一些稍差的土地或是原始森林,根本就无人开发,任其野草蔓延。

林唤之是叫苦好几次了,要求北边来的流民匀一些到苏门答腊岛上来,但是都被朱明拒绝了。

现在马来半岛虽然没什么空地了,但是各类作坊的生产一直在扩大着,北边过来的很多是华人,甚至不少都经过简单的文化或是算术教育,这么好的劳力不放在这些工厂作坊里,让他们去苏门答腊搞什么开荒才是暴殄天物。

朱明也不是没考虑过郑和船队在南洋有着这样和历史不一样的变化后,出航时间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但现在对于朱明来说,郑和船队就像一杯香甜可口的毒药,明知喝下去会死,但不喝又实在接受不住诱惑。只有和郑和的船队接触,自己的政权才能真正走上正轨。

想必朱棣对我这个南洋政权充满了怀疑吧,该来的总是会来的,朱明也不害怕什么,他心中并没有多少武力对抗的想法,武力对抗扛的了一时,但万一激怒了朱棣,他暂时放弃对北边蒙元残余力量的清剿,全力对付南边,中原强大政权的压力不是黑水明国这小小的初生政权能抵挡的,而且朱明自身对于内斗也没有任何兴趣,那些无聊神仙不过就是想看看自己是不是比朱棣一脉的人强么,还有一大半的地球空着等待自己去证明这个问题呢!

在心中打定主意郑和到来后只能以礼相待,相机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而且郑和的船队到来对朱明政权来说也有巨大的好处,有先进的技术尤其是造船方面的工艺被带来,而且从此名正言顺的与中原王朝挂上了联系,兴许人口的问题也可以随着南北两个汉人政权心结的解开而一并解决呢!现在一切问题的焦点就是如何解开朱棣因为建文帝的失踪而造成的心结了。

轻嘘了一口气,今年内是不会有问题了,好好宣扬一番中原文化,让郑和船队到来后感觉这里是同文同种的兄弟之邦,可能对于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好处。朱明在心中又考量了一番。

自由城现在虽然没有围墙,但是治安反倒比起许多高墙耸立的城市来的要好,刑罚的严格执行让所有人都自觉遵守,而都能吃饱穿暖让刚脱离苦海的众人心中都是安定了下来。

这和教化的盛行也不无关系,黄昏时总是会在街头定点的地方来上一段的说书人嘴里的内容也都是忠君爱国,惩恶扬善的故事。虽然随着社会发展逐渐丑恶面会渐渐浮现,但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国主,玻璃厂那边说按照你给出的原理图,千里眼的试制似乎有些眉目了。”下午当朱明正在书房中思绪纷飞时,王铜亲自来向他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听到这点朱明立马来了兴趣,这些被中原士子视为奇巧淫技的东西其实也是自己日后的一个筹码,越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就越会让北方强大的帝国投鼠忌器,双方也就多了一丝和解的机会。

否则你弱小犹如蝼蚁,被人家随意一脚也踩死了。

带着卫队来到玻璃厂,玻璃厂的督造立马迎了出来,望远镜就是小小的一只,此刻已经被他带在了手上,立马双手恭谨的呈上给了朱明。

朱明接过一看,只见一只小巧的木制单筒上,前后各镶了一块透镜。要说这望远镜之前一直都做不出来,主要还是卡在透镜上了,高纯度的石英矿筛选出来后,玻璃的透光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做点后世类似玩具的望远镜是没有太大困难。

但就是玻璃制成圆片后,此时可没有什么热压成型之类的高端技术,都是工人用手工打磨,这样的方法不光是镜片无法保证焦距焦点,而且镜片表面的打磨也极为困难,最后用粗、细砂分别打磨后,还专门委托造纸厂生产了一种表面略有粗糙,韧性极好的纸张,用这种纸张做最后的表面抛光,才最终得以完成这一副成品。

朱明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单眼微眯,一眼看去,远处原本小小的东西瞬间变大了不少,虽然因为透光率还是不行看着东西都有一层雾蒙蒙的感觉,但相对于裸眼观察来说,看的已经远了不少,估计放大倍数应在三倍左右了。

按照朱明的预期,只要透镜的工艺再加强一番,按照这种物镜凸透镜目镜为凹透镜的布置,应该获得五倍左右观察效果,而且不会因为人体自然的晃动而影响到观察效果的望远镜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么如何继续改进工艺,还得这些工匠好好摸索一番了,透镜的焦距也需要细细的摸索,朱明还记得当时中学课本中的成像法来测试透镜焦距,也一并都教与了工匠,一番试验确定焦距后,再行排列组合,应当能出个好的结果。

“还有,你可以试着把这单筒望远镜做成是两段,一段大一段小,可以伸缩活动,这样可以按照具体的情况来调整成像,你们回去试试。”朱明又交待了一番,这个时候单筒望远镜就够奢侈了,如果能投入量产,比起用玻璃的高手欧洲也提前了两百年,这样在军事上运用潜力巨大的技术,多多益善。

再次勉励了一番工匠众人后,一个消息又报告到了朱明这儿,真是不让人有半分钟的消停。

消息也挺让朱明吃惊的,满者伯夷王国要求和了,而且求和使者的船就停在船村港外,没有得到入港允许的他们正在海上漂着呢。

朱明吃惊的不是满者伯夷王国求和,毕竟实力在这摆着,现在胜利的天平已经越来越向着朱明倾斜,朱明吃惊的是他们竟然不和赵庆先行接触而是直接跑到自己大本营来求和了。

估计是赵庆的铁血政策杀寒了爪哇人的胆,让他们觉得和这个侩子手没什么好谈的,就求到自己这来了。赵庆这个恶人可作的真足啊。

“让他们先靠岸,直接赶来自由城吧,我设宴款待他们。”不管是什么使者,伸手不打笑脸人,朱明这点风度还是有的,先见见再说吧。

夜幕很快降临了,灯火辉煌的王宫中,一行人款款的进入了大殿,没有在意使团详细人员的朱明坐在为首的主位上,看着进门的这一行人,刚喝下去的水差点一口喷出来。

只见在侍卫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