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苍穹 >

第401章

帝国苍穹-第401章

小说: 帝国苍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部、北部的许多苏军部队都在冒雪调动。从地图上俯瞰,他们正在编织一张大网,一张足以将突袭比绍夫斯霍芬之敌团团包围的大网。
(未完待续)


第3章 死亡山谷
下午5点50分,天色已黑,酝酿多时的战斗终于打响。照明弹一颗接着一颗在山谷上空迸发,炫目的光芒刺透纷飞的雪花,瞬间照亮了蜿蜒的隘道以及在隘道上行进的苏军车队。霎时,数不清的光点从两面山顶和山坡射入山谷,爆炸的焰光就像是点燃了一连串的鞭炮,在这一段长达几公里的公路上连贯闪动。在光学瞄准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风雪对于炮火精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纵然如此,伏击方的地形优势也完全抵消了火力准度的不足,而公路上的苏军仿佛几天滴水未进的拳手,一上拳台就被对方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那些在欧陆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坦克变成了缓慢移动的练习靶,一辆接着一辆被敌人的各种反坦克火力击中,而那些载运士兵和作战物资的卡车就更无力抵抗敌方的猛烈攻击了,不断有卡车在爆炸中翻落山谷,匆匆下车的苏军官兵试图组织防御,但这些努力在对手狂风暴雨的枪炮打击下根本没有效果。
站在拥有绝佳观察位置的指挥所掩体里,林恩面色平静地看着山谷中的绚烂场景,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之战,也是一场完全一边倒的大屠杀,一千多条鲜活的生命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从大批部队天黑前就已经从萨尔茨堡开出的情况来看,苏军指挥官派遣这一团不到的士兵前来并非完全轻敌,而是准备把这支车队当做肥美的鱼儿引诱对手上钩,他们甚至不需要长时间地牵制伏击者,只要位置一确定,从萨尔茨堡赶来的上万苏军官兵以及在各个方向拉网的外围部队就能够逮住这条大鱼,哪怕它是一条凶狠的黑鲨!
苏联人费尽心思布下天罗地网,收获当然是越大越好,而林恩指挥的这批作战人员确实够得上一条大鲨鱼的分量。这血盆大口一开,鱼饵就尸骨无存地进了肚子。鱼钩和鱼线?它能让渔夫找到鱼的位置,同样能够让鱼确定渔夫的方位。
眼前的战斗还未落幕,林恩的注意力早已放在远处。就算没有接到先遣部队的无线通讯,映在天边的火光也能够催促从萨尔茨堡出击的苏军主力部队加快前进速度,而在他们离开萨尔茨堡之后,分散潜伏在那座城市周边的帝国战士们便按照预定计划迅速集结成连排规模的突击力量,即便苏军留了两三千官兵守卫出发基地,1000名精锐的帝国士兵也足以用他们所擅长的夜间快速突击夺取萨尔茨堡的主要目标——夜晚7点40分,第二场战斗打响。正如林恩判断的那样,苏军留守萨尔茨堡的兵力与预期有多大的差距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前方发生战斗而且己方精锐尽出,苏军留守人员在心理上出现了致命的松懈,一旦失去了外围警惕姓较高的岗哨,在营房里取暖的部队就与猪圈里待宰的牲畜无异了。在一些地下抵抗者的帮助下,帝国精兵们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占领了既定目标中的多数,苏军出击部队这一次果然没有带上在山间行进不便的重炮和火箭炮,尽管配置在萨尔茨堡的重武器不多,可帝国战士们仍如获至宝地将它们利用起来。与此同时,数十名爆破手也在同伴的掩护下开始了在萨尔茨堡以南进山路段的破坏行动,待到他们利用预先准备的炸药引山石积雪堵塞了道路,进占萨尔茨堡的帝国部队后面又用缴获的苏军火炮和火箭炮朝山谷入口区域进行持续轰击。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回撤的苏军步兵们能够翻越阻碍奔回萨尔茨堡,他们的作战车辆和牵引火炮派不上用场,千余名寒带作战经验充足的帝国战士有足够的办法来对付他们!
后路遭到截断,苏军指挥官又一次循着林恩预计的方式行事:一团步兵回身增援萨尔茨堡,其余部队继续前进,而他们再走三十公里山路就能够跟“仍在接敌”的先遣部队会合了。可惜的是,一千两百名苏军士兵没能支撑到大部队抵达,经过了前四十分钟的猛轰和后一个小时的进攻,在潜伏在萨尔茨堡附近的帝'***'队发动进攻之前,林恩的主力部队就已经开始打扫战场了。为了吸引敌人大部队沿着山路前进,他们仍向战场区域发射照明弹,用事先准备的空包弹制造激战的声响效果,除了少部分自由团战士留下来扫尾和转移战利品之外,三千多名作战人员连同主要的兵器装备都在争分夺秒地往萨尔茨堡方向移动。照此下去,双方主力很快就会在山谷中段相遇,然而在前一个伏击场向北约7公里处,林恩的主力部队就停住了脚步,这里是他们提前勘察好的第二处伏击场,也只有居高临下的理想战斗位置才能让他们顺利战胜兵员及重装备三四倍于己的对手。考虑到第一场伏击战之后,苏军必然会出动更为强大的作战部队前来,这个伏击场的长度也比之前那个长出一倍有余,而现实和计划的最大差距在于苏军后续部队来得如此之快,林恩的士兵们抵达预定位置后根本没有一夜的休整时间,反坦克战车及作战弹药的转运成了他们与时间赛跑的最大难题。
为了增加胜利的砝码,林恩果断投入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伤员暂留原地进行初步处理,担架员转入弹药运送,指挥部里可以抽调出来的人员也去充当劳力,能动起来的人都悉数投入到紧张的物资运送当中,甚至林恩在转往下一个伏击场时也扛了一箱“巴祖卡”火箭弹。平时7公里的平路走下来要一个多小时,寒冬、黑夜、雪地、山形,种种恶劣因素集合在一起,林恩挣扎着在两个小时内赶到,全部贴身衣物已经像是被水浸过一样,而其他人还得折返回去继续搬运,以满足持续猛攻的物资消耗。
同伴们用惊人的热情和毅力搬运弹药,投入一线作战的战士们才得以在抵达新的作战区域后稍事休整。等到山地突击炮艰难驶抵炮击位置,第二批苏军部队的先头车辆进入了口袋。和之前的第一场伏击战一样,帝国精英和自由团的勇敢战士们耐着姓子让它们通过前沿伏击地域,差不多半个小时之后,大批车辆开始像竹节虫一样出现在前方的山间道路上。此时苏军的坦克和其他车辆都已经熄灭了大灯,靠谷底一侧由苏军士兵们拿着手电筒、煤油灯等小型照明器材进行指引,寒风越刮越劲,目测苏军部队的速度只有每小时七八公里。
待到林恩的“口袋”里填满了苏军纵队,这支庞大的增援部队仍有很长一段留在外面。既然萨尔茨堡方向的山谷已经封口,林恩当机立断发令进攻。大量美制照明弹又一次在苏联人头顶绽放,竟使得山谷中的光线比白昼时还要明亮。这一刻,林恩和他的士兵们才真正看清了猎物的“容貌”,这可是一支拥有大量坦克、自行火炮、运兵汽车的作战部队,其机械化程度放眼全球也只有美'***'队能压过一头了。看来与盟国签署停战协议后,苏联虽然将大批军队复员回国投入生产,留在中欧的属于浓缩后的精华,强大的机动能力使得他们对付反抗者时拥有得心应手的反应速度,而且不仅是装甲车辆,就连普通卡车上也加装了半固定式的机枪,这种火力对付一般的抵抗分子是绰绰有余了,只可惜他们今天很不走运地碰上了林恩这个堪称一代传奇的人物。
有了照明弹的指引,各种轻重炮火和反坦克火箭弹犹如冰雹般砸向苏军的一字长蛇,同一时刻有两辆乃至更多车辆发生爆炸的场面屡见不鲜,山谷中的苏军车队在场面上迅速变得混乱不堪。不过这一次,伏击者遭到的抵抗力度要比之前强得多,应战而来的苏军官兵们只是没有料到战斗会在这里打响,他们很快冷静下来,以班排为单位向山坡上的伏击者发起反击。这是一场需要勇气和魄力的战斗,为了夺取一个机枪火力点,苏军必须付出几十上百人的牺牲,看着披了白色外套的苏军士兵前赴后继地往上冲,中弹者就像落石一般直直往下滚,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为之震撼。
在公平决斗的情况下,帝国在北欧的“特产”——轮式山地突击炮可不是T34的对手,然而在萨尔茨堡与比绍夫斯霍芬之间的山谷中,每一辆艰难爬上山坡的山地突击炮都获得了晋升“T34杀手”的绝佳机会。在这里,炮手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装填、瞄准、射击的流程,避开苏军坦克坚厚的正面装甲,朝它们宽大的侧面或是脆弱的发动机位置一次次射击,直到它们中弹起火甚至发生爆炸。
时间迅速消耗着苏军的优势兵力,亦消耗着他们倍受打击的信心。战斗开始后半个小时,山谷间的隘道上到处是燃烧冒烟的车辆残骸,苏军纵队遭到击中打击的中前部抵抗火力渐渐低弱,后面的车辆无法上前,暴露在外的步兵们又只是机枪的活靶子,如果随行的苏军指挥官还活着,那么他此刻肯定比热锅上的蚂蚁还要感到煎熬。
(未完待续)


第4章 质量PK数量
经过一夜的残酷屠戮,林恩的士兵把萨尔茨堡通往比绍夫斯霍芬的山谷变成了人间地狱,一万多名苏军官兵命陨于此,遗骸尸骨以及车辆装备填满长长的隘道,而先前离队并试图夺回萨尔茨堡的那批人马下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们在向城区进攻的途中落入了对手事先布设好的火力陷阱,在机枪以及炮火的交叉射击下损失惨重,最终只有少得可怜的两三百人溃散撤走。
方圆五十公里内暂时没有苏军大股部队逼近,林恩却不贪恋山谷中的战利品,他迅速带着主力部队向萨尔茨堡转移,为数不多的重伤员则分散隐蔽到附近的村庄民居去。在萨尔茨堡,一座颇具童话色彩的北国山城,前夜成功夺城的帝'***'队从苏军兵营、仓库里缴获了数量惊人的作战物资。依照林恩的计划,他们一早就对外通电,公告萨尔茨堡已经摆脱了苏军占领成为自由战士的战斗堡垒,然后一面利用萨尔茨堡依山傍水的地形特点构筑防御工事,一面动员当地居民向周边村庄疏散。
林恩和他的指挥部抵达萨尔茨堡时已是下午,在这个即将过去的短暂白昼,除了顽强的苏军飞行员一次次驾驶飞机前来实施侦察,萨尔茨堡尚未遭到苏联军队任何形式的反击。即便如此,积极备战的每一名将士都不敢有一丁点的侥幸想法,如今苏联仅在德国就驻扎有百万大军,奥地利全境亦在苏军的控制之下,威镇寰宇的钢铁洪流虽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发挥出速度优势,但纵使它们以最慢的速度赶来,面对地形优势不足以形成天堑的萨尔茨堡,足以用势不可挡的冲击力将林恩这几千人马连同城市碾平——在外部形势短期之内难有大变化的情况下,以有限兵力固守孤立城市是一盘没有胜利希望的死局,巴黎公社的失败就是最好的教训。
一小撮无畏无惧的人以武力的方式挑战盟国都无法战胜的苏联,这看起来的确如同螳臂当车一样可敬而又可叹,以自由战士之名发出的通电并没有得到外界的响应和声援,它犹如石沉大海,让原本抱有幻想的军官和士兵们清楚意识到自己的真实处境,而在林恩看来,这样的通电本就只是一个提醒,提醒畏惧于苏军强盛战力的人们:看好了,奇迹正在上演!
格外宁静的冬夜悄然度过,又一个天命到来之时,风雪已经有了明显的减弱。在萨尔茨堡以北约6公里的海因特格滕,两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