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 >

第447章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第447章

小说: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奇冲他竖起了两个大拇指。
蒲英虽然没有这么做,但对老巴赫特医生的人格也是非常敬佩。他所信奉的为人和行医的基本信条,本来是中国医生传给他的,但是他却做得更好。
巴赫特还告诉中国维和官兵,这所平民医院其实和中国很有缘。
院内的那座小楼。其实就是七十年代中国政府帮助建造的。当时,还来了一支17人的中国医疗队,帮助这里开设了内科、外科、眼科等科室。
在中国医生的帮助下,这家医院的水平当时是邻近几个省中水平最高、名气最响的。
后来中国医生走了,苏丹内战爆发了,这里才破败衰落成这个样子。
现在医院里只有4名医生5名护士,还缺少药品。对平民的很多疾病根本就没办法进行诊治。
维和医疗队的医生护士们也发现了,这家医院的一些医疗仪器设备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的,基本上都成了废铁,不能用了。
看到这种情况,随队的医疗器械师什么也没说,埋头就开始修理起来。
终于。医院内那台什么都照不出来的b超机,在他的手下起死回生,可以照出一些模糊不清的图像了。
巴赫特医生马上领着一名大肚子的孕妇过来,要做第一个检查者。
那孕妇都已经过了预产期好几天了,前几天肚子里还有胎动。现在却没了动静,所以巴赫特医生很是担心。
医疗队的胡队长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内外妇儿检验检查各个方面的业务都能拿得起来。
他亲自给孕妇做了检查后,遗憾地告知巴赫特,胎儿已经死在腹中了。
老巴赫特为自己没有及时发现异常采取措施救治而感到非常难过。
他揉着眼睛对胡队长说:“我要是会用这个b超机就好了!你能收下我吗?”
胡队长被这位比自己年龄还大的老医生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满口答应,并现场开始了教学。
中国医疗队的工作很快就全面地展开了,几乎每个科的医生和负责发药打针治疗的护士面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蒲英则带着女兵们,负责起了维持秩序和导医分诊的工作。
大概因为中国医生来义诊的消息很快被病人们给传了出去,来这个医院看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不要说医生护士们忙坏了,就是蒲英和女兵们也因为大声说话,说得都口干舌燥了。
蒲英因为主要负责分诊,所以对这里的病人和病种都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来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发烧,发烧的病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疟疾。尤其是儿童,死于疟疾的很多。很多妇女抱着发烧的孩子来就医的时候,都会提到她已经有一个两个甚至三个孩子,已经死于疟疾了。
这时候,蒲英才会深切体会到牛护士长说的“非洲每三十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亡”是什么概念了。
悲惨的不仅是儿童,成年人的身上也往往不止一种疾病。
就因为这里缺医少药,他们要么不知道是什么病,要么知道了也治不了,只好硬挺着。
最为严重的是妇女们,她们身上的病往往更多更重。
因为,当地一些部落的风俗是女人不能让男医生看病,所以很多住得边远的部落的妇女听说有女军医来看病,都不怕辛苦地赶过来。请中国的白衣天使们给她们看病。
中国女医生们发现,这些非洲姐妹普遍早衰得厉害。她们知道,一是因为过早过多的生育,二是因为疾病缠身。才让这些非洲姐妹们饱受着苦难的折磨。
同情心、责任感,驱使着中国医生护士们不知疲倦地为非洲平民们服务着。
蒲英却对院坝里越来越多的、只见增多不见减少的病人数目,忧虑了起来。
这么多病人,中国医生们今天能看完吗?
联非达团可是有宵禁的规定,早七点到晚七点之间,所有维和人员都不能在营地之外活动的。
她去问胡队长怎么办时,胡队长也只是看了看院子中黑压压的人群,说了句“让大家都加快效率,能多看几个是几个吧!”。
蒲英觉得这也不是办法,便决定按自己的办法来了。
她从病人之中挑出几名年轻力壮、病得并不严重的男子。并且都是上过学、会说一些英语的人,首先向他们保证了最后一定给他们看病,并给他们最好的药,然后请他们帮着维持秩序。特别是发药这一块,之前由于语言不通。护士们都要花费半天工夫给苏丹老乡们连说带比划地讲半天。
女兵们则接替护士们打针输液的工作。她们也是受过基本医疗救护操作的,都可以在战时给自己动个清创缝合的简单手术,甚至还学过切除阑尾。现在情况紧急,蒲英也就管不了那么多,让她们都无证上岗,干起了护士的工作。
护士们这下就可以腾出手来帮着医生去做手术了。经验丰富的老护士,还可以当半个医生用。像那些症状典型的疟疾疾病就不用医生看了,直接由护士看了就可以发药了。
经过蒲英的安排梳理,医疗队的人手等于增多了一倍还多,看病的效率自然大大提高了,特别是手术开展的也比预期的多得多。
所有的长龙队伍都在缩短,只有眼科前面排的长龙变化不大。
因为眼科的专科性质实在太强。病人又特别多,检查和治疗都只能靠刘博士一个人。就是巴赫特医生把本院一名兼职看眼科的医生喊过来,也还是帮不上什么忙。
蒲英过去一了解,才知道这里的眼病很多是刘博士以前都没见过,或是只在文献上看过的病。比如。一种由河里的寄生虫引起的眼盲症,就是只有在苏丹地区才流行的眼病。
这样的疑难杂症一多,刘博士看病自然快不起来。
那名兼职的莫斯诺医生还说,今天还是刘博士来坐诊,他才知道了好多眼病该怎么治,学到了不少新知识。
蒲英一看,还真是没什么好办法了,只好和莫斯诺一起,先把排队的病人的基本病症都先登记下来,并和他们约好下个周末再来看病。
这个义诊日,中国医生们就跟打仗似的,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了,只有在口干得不行时才喝了几口水,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病了。
当黄昏时分,蒲英等人再三向病人们保证了下周末还会再来义诊的,并将他们都送出了医院门口之后,所有的人才发现肚子里怎么叽里咕噜的?
原来他们忙得都忘了吃饭。
巴赫特医生愧疚地邀请中国医疗队去他家中吃晚饭,胡队长却呵呵笑道:“不用了,我们今天向你学习,也为人民服务了一回!”
“为人民服务也要吃饭啊!”
“没事,我们可以回营再吃。再说,马上快七点了,我们不敢违反宵禁的命令。”
“这……”巴赫特还是一脸过意不去的样子。
蒲英笑着走过去,握住了巴赫特的手,“老巴,你不用觉得抱歉,我们的医疗队以后每个周末都会来这里帮你看病,还要教会你和莫斯诺使用医疗仪器!大家相处的日子,还长着呢!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去你家做客吃饭!”
“那太好了!”巴赫特和莫斯诺这才高兴地笑了。
这次义诊,中国的医生护士们都觉得和之前去难民营和乡村的那些义诊,不太一样。
因为这一次,他们不仅仅是施与者,也是收获者。
在一个贫穷国度的普通医生身上,不仅仅是中国的医生护士们,蒲英和手下的女兵们也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在自己的国度里人们都已经羞于提起甚至遗忘的精神。

、028章 枪声中打井

达尔富尔地区的缺水问题,不仅是引起战乱的重要根源,也影响着联合国维和部队在这一地区的部署和展开。
比如,在科尔。阿拜奇地区,就有2千多人的部落居民需要联合国部队的保护。可这里过去一直是达尔富尔内战时各方交火的主要地点,到现在依然有多个武装派别在这一带频繁活动。
可是,大选临近,必须要有维和部队部署到该地区,以保障大选的顺利进行。
为了解决部队和当地居民的用水问题,联非达团决定派遣中国维和大队的工程兵给水分队到科尔。阿拜奇地区,尽快打出一口深水井。
这一天,蒲英带着女兵队,护卫着打水分队的工程兵们,向着联非达团水资源部门事先勘探好的打井地点进发。
在蒲英的指挥车上,还坐了一位联合国的官员——来自土耳其的塞维。约塔兰女士。
她是联苏团工程部的主管工程官,联合国在苏丹建设的所有工程,都由她来负责。她这次是跟着中国工程兵,到打井工程的现场进行勘探部署。
塞维女士大约四十岁左右的年纪,金色的短卷发,高鼻梁,蓝眼睛,脸型略长,长得有点像著名影星苏菲玛索。
她的美丽,是西方人之中少见的那种带着点东方韵味的秀美。而她平时总是一身干练又不失优雅的西装和长裤装扮,也显示出了不俗的品味。
不过,经常和她打交道的中国工程兵们都知道,这位外表美丽高雅的塞维女士可是一个工作狂,她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一向是很高的。
蒲英和塞维女士是第一次见面,在和她同车的短暂接触之中,她只觉得这位女士说话和气,喜欢聊家常,就是一个有趣但也很普通的女性。
塞维女士自我介绍说。她过去还曾在联合国刚果(金)维和任务区担任过工程官,那里也有一支中国维和工兵分队。所以,她对中国的工兵小伙子们是非常熟悉的了。
不过,今天是她头一次接触中国的作战女兵部队。对她们是既亲切又有几分好奇。
这一路上的时光,就在塞维女士和中国女兵聊着超级营地的生活之类的闲话中,愉快地度过了。
当车队来到打井地点时,当地部落的首领听说这是联合国派来为平民老百姓打井的,马上赶过来向工程队表示感谢。跟随他一起来的年轻小伙子们还敲打着随身携带的非洲鼓,载歌载舞地跳了起来。
在塞维女士和部落首领交谈的时候,工程兵已经开始安放施工器材,准备架设井架,蒲英则率领女兵协助他们建设营地。
这种野外施工的营地肯定只能住帐篷,而处在这个动荡地区。营地外围的防御就很重要了。
蒲英正在指挥女兵们架设蝮蛇铁丝网、安设拒马、挖壕沟、填土到油桶里用于筑掩体……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一辆皮卡车开了过来。
远远看到车厢上站着两名背着枪的黑人,蒲英马上命令大家暂停施工,戒备起来。
不过,那皮卡车在营地还没成形的大门口处就停下了。很快。从车上下来了一个穿着短袖灰衬衫的黑人男子。
他身上并没有携带武器,走路却飒飒带风,趾高气扬的。
蒲英迎了上去,礼貌地问:“这里是受国际法保护的联合国工地。你是谁?为什么带着枪来这儿?”
“我是‘正义与自由’组织的负责人。”灰衬衫的鼻孔朝天,四下张望着,“你们这里谁是头儿?我要和他说话!”
蒲英听说过这个组织,那是活动在这一带的一个**武装派别。
她为了息事宁人。耐着性子地说:“我们联非达团的安全部门不是已经和你们组织联系过了?你们不是已经同意了我们来这里施工吗?”
“我不要和你一个女人说话!怎么?你们这儿就没有管事的男人吗?”灰衬衫态度恶劣地嚷嚷。
这边的争吵很快吸引了工地那边人们的注意力。
部落首领认出了来者的身份,知道惹不起,就带着手下人先告辞了。
塞维女士和打井分队队长一起向这边走了过来。
论职务,塞维女士无疑是现场最高的人。
向蒲英了解了情况后,她镇定地走到灰衬衫面前问道:“我是这里的负责人,你有什么事儿?”
“你?”灰衬衫看看分队长的中校军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