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有花有酒喜耕田by开且落 >

第23章

有花有酒喜耕田by开且落-第23章

小说: 有花有酒喜耕田by开且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苹儿帮着烧火,两个小的则时不时在灶间往里望,唐氏一人给了半个煮好的红薯才把两人打发出去。

周友平送完礼回来,看着灶间火烧火燎的,问,“孩子娘,你这是做什么呢?”

唐氏正搓着甘薯饼,手上不得空,“孩子爹,我这水已经烧上了,你赶紧的把门口那只鸡收拾了。”

周友平看着灶间门口用茅草捆着的那只野山鸡,奇道,“哪里来的鸡,看着还挺肥。”

“魏爷爷给的。”正津津有味吃着煮甘薯的周玉儿给她爹解惑。

唐氏笑着,“这是魏家送的中秋节回礼,我寻思着正好给加个菜……”

周筝儿突然想起前两天辛辛苦苦挖的土豆来,急忙跑到屋里的角落划拉出周苹儿常背的竹篓子。看着里面的山药,一拍脑袋,怎么把这茬也忘了?

她拿了个竹簸箕装了十多个土豆,嘿咻嘿咻往院子里搬。

“娘,用土豆烧鸡肉吧!”大盘鸡啊大盘鸡,想到那味道周筝儿口水溢满了嘴。

唐氏看了看那圆溜溜的土豆,迟疑道,“这东西真能吃吗?”

周筝儿直点头,“能吃!我在陈瑾瑜的书上看到的,这东西可好吃了。”

周苹儿不放心,“筝儿,你看清楚了吗?这东西我们这里可没人吃过,要是有毒怎么办?”

“我看得真真的!”周筝儿就差没发誓了,“陈谨瑜的书上不仅画了土豆的样子,连它的苗和叶子也画了出来的,和我挖的这个一摸一样的。要是不放心,可以先煮一个给咱家的鸡吃吃看啊。”

她本来想让周玉儿手里抱着的野兔子试吃的,又怕周玉儿舍不得,加上她也不知道兔子到底吃不吃土豆,只好把家里唯一的母鸡推了出来。

“那怎么行!”周苹儿立即反对,“咱家可就这么一只鸡呢。”

没想到她大姐真的这么不相信她!周筝儿伤心了。

好在唐氏不忍心小女儿太沮丧,很宽容地接受了她的提议,“正好锅里烧着水,苹儿洗一个小的煮在里面,待会儿拿去喂鸡。”

唐氏想着反正这只老母鸡已经不怎么下蛋了,要是证实这东西真能吃,家里也能多样口粮,毕竟两亩田的稻子可远远不够他们一家子吃的。

周苹儿不情不愿挑了个最小的土豆扔进烧滚的水里,煮了一刻钟的样子捞出来掰开,一股子土豆特有的香味飘散开来。

旁边用肥猪肉炼油的唐氏嗅了嗅,“这味儿闻着怪好的。”

周苹儿把土豆捣碎扔到老母鸡脚下,那鸡吃得那叫一个欢腾。

看着吃了土豆好一阵子的鸡还活蹦乱跳的,周苹儿放心了,“娘,看来这东西真能吃呢!”

正在杀鸡的周友平突然想到,“孩子娘,陈家小夫子教咱们筝儿识了好些字,这大过节的我们是不是得感谢一下?”

唐氏停下手里的活儿,顿了顿,“也是,可昨儿个买的点心都送完了,家里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啊。”

“娘,要不给陈瑾瑜送两个柚子吧,他指定喜欢呢!”周筝儿觉着是得尊师重道才行,再说自己平日里可吃了陈瑾瑜那小屁孩不少吃食,礼尚往来才能友谊地久天长呢。

“也行,拿两个柚子,桔子也拿一些,对了,还有葡萄也送两串。”唐氏想了想就定下了礼单,“苹儿找个篮子装了,和筝儿一起送过去。”

正文 第037章 培养一个童养夫

姐妹俩到陈家送完东西回家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陈氏。

“二嬷嬷,你回来了?”周筝儿笑着打招呼。

陈氏是老周头二弟周成喜的妻子,早年随丈夫搬到了镇上,很少回村里来。

“这不是中秋节了吗,你三叔让我们老两口回来过节呢。”陈氏慈爱的摸了摸周筝儿的头,“正好来你们这里看看。”

“二嬷嬷,你再去我们家坐会儿呗。”周苹儿姐妹几个都很喜欢这个和气的老太太,忍不住出言留人。

“我刚才在你们家待了好一阵子,眼看快午时了,你三叔三婶还等着我回去开饭呢。”陈氏笑着摆手,“你们也快些回去吧!”

姐妹俩又和陈氏说了好些话,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回家。

到了家,唐氏已经用猪肉炼的油把甘薯饼做好了,一股子甜香扑鼻。

“大姐,筝儿,吃饼。”周玉儿从食篮里拿出两个甘薯饼递给她们,“可好吃了!”

周苹儿吃着热热的甘薯饼向屋里的唐氏道,“娘,刚才我们遇到二嬷嬷了。”

“你二嬷嬷是来回节礼的,你三婶给了二十个鸡蛋和两包点心。”唐氏一边爆鸡肉,一边示意周苹儿帮着加把柴到灶洞里,“对了,你二嬷嬷还给你们几个一人扯了身布料做衣服。”

“是蓝色的,可好看了!”周玉儿从甘薯饼里抬起头来笑道,看得出来她很喜欢陈氏送的东西。

“二嬷嬷人真好!”周苹儿忍不住道。

“是啊。”唐氏很认同,“上次玉儿受伤,多亏你二嬷嬷借了我们十两银子呢,以后你们可要记着这份情!”

说着又感叹,“只是这么好个人怎么偏遇上那些糟心事儿。”

姐妹几个多多少少听说了周成喜家的事情,他们家三个儿子,好不容易得了个小女儿周荷香。老两口疼得跟个眼珠子似的,费了姥姥劲给闺女找了个秀才夫婿。

开始还好,可成婚半年后这中山狼的尾巴就漏了出来。三天两头往那些不三不四的地方串不说,遇到不顺心的事还会对着周荷香拳打脚踢。

老两口和那家人交涉了好几次也不见好,想把女儿接回来周荷香又怀了身孕。本来想着有了孩子这人应该能变好,没想孩子八个月的时候周荷香被那秀才推了一把,那肚子正巧磕在桌沿上。

等周成喜他们赶过去的时候,周荷香和孩子都去了,一尸两命。

“娘,曾家那人还没判下来吗?”周苹儿问道。

“前儿判了。”唐氏叹口气,“革了秀才的功名,罚了五十两银子。”

“娘,那人杀了荷香姑姑和她的孩子,怎么没关起来?”周筝儿震惊。

“曾家咬死说是个意外,再加上他有个秀才的功名。”唐氏唏嘘,“要不是你二爷爷他们忍不下这口气四处周旋,这秀才的功名都革不下来。”

周筝儿虽然知道古时候男尊女卑,可没想到女人的命这么不值当,顿时觉得心情沉重极了。

“娘,您别说了,瞧把筝儿脸都吓白了!”周苹儿瞟着小妹强笑道。

唐氏才想起不该在孩子面前说这些,扯了个笑脸,“这大过节的不说这些污糟事儿。”转头又安抚周筝儿,“筝儿别怕,爹娘定是会打听得清清楚楚才会把你们姐妹嫁出去的。”

两个小的没觉着什么,周苹儿脸却红了,“娘,你说什么呢!”

周筝儿却没法儿笑出来,当初周成喜夫妻为女儿挑婆家的时候,还不是托人四处打听的。那曾秀才本就因为脾气不好,他爹娘就想给他找一个老实听话,准确说是想找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媳妇。

挑来挑去才选了周荷香这个商户的女儿,周友喜家虽说在镇上有间铺子,可家底到底是薄了些。就是有个什么事,也料想周家翻不出风浪来。后来周荷香难产去世,要不是陈氏拼了命也要给女儿讨个说法,这事儿还真能就这么算了。

周筝儿心情沉重地回了屋,她虽然来了这个世界三年多了,还从来没有想过以后嫁人的事情。要不是今天陈氏到访,她还真没担心过这方面的事。

古时候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大多数疼爱女儿的人家都会先把男方家打听清楚后,才定下婚事。可这时代消息闭塞,没有网络没有电话,这口口相传的消息还真不能全信。

怎么办呢?难道以后就像这地方大多数的女子一样,找一个不太熟悉的人成亲生子,浑浑噩噩过一辈子,日子过得好不好全凭那个男子的良心?

就算丈夫是个踏实本分的,可要是遇到周李氏这么蛮不讲理的婆婆,再摊上张氏这样尖酸刻薄的妯娌,日子也好过不了。看着唐氏每日里因为没能生个儿子,自己连带孩子在老周家都抬不起头来的情景,着实让人无奈又无助。

周筝儿想想都觉得可怕!这面儿都没见几次的人,怎么能看清他的品性呢?怎么能断定他的家庭?

周筝儿抱头苦想,突然灵光一现!要不,咱也玩一次养成,自己培养一个童养夫吧?从小教导他尊重女性,爱护妻儿……

想着想着,周筝儿真觉着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好歹她前世也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中的一员啊,就不信不能教出一个自己满意的丈夫来。

至与人选嘛,首先门当户对很重要。她的脑子里迅速过滤了一遍村里五六岁的男孩,首先有血缘关系的几个肯定是不行的。

郑家的小儿子郑墩子?不行不行,那小子被王氏惯坏了。平日里欺软怕硬只会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要是自己磕着碰着了就会哇哇大哭。

杨二家的大儿子对人很友善,见谁都是笑眯眯的,可想着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流不完的鼻涕,周筝儿觉得头皮都是麻的。

杨驼子家的小子人倒是不错,可杨驼子的老婆实在是个抠门的,还总喜欢占人小便宜,这样的婆婆太难相处!

……

最后居然一个人选也没有!

正文 第038章 为了温饱而奋斗

她正在心里狂叹,周玉儿回屋通知她,吃晌饭了。

今天这顿饭很丰盛,一盆土豆烧鸡,一盘辣椒炒肉,一盆甘薯饼,加上一盆淋了香油的烫青菜。

香喷喷的饭菜让周筝儿郁催的心情好了许多,想起屋里的山药来。

“爹,明儿个就是赶集日了,不如我们再摘些果子去卖吧?”

她的提议得到了周苹儿的大力赞赏。

“是啊,爹,这些果子价格不便宜,镇上的人也喜欢。”

周友平沉吟半晌道,“行,吃过饭我们就到山上,咱们摘果子卖钱去。”

“孩子爹。”唐氏道,“正好明儿二婶他们要回城,待会儿我去说说,咱就搭他们的车吧?”

“这不妥!”周友平却拒绝了,“你也知道,咱娘和二婶一直不对付,我们和二婶他们走太近不好看。明天我们还是搭杨驼子家的牛车好了。”

唐氏却有自己的理由,“你以为我是心疼那几个车钱啊?我是想要是搭了杨驼子家的车,那我们卖野果子的事情还不得传得满村都知道了?”

周友平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他们要传就传去,我们不偷不抢的还怕这个?”

“我这不是指着这些果子多卖些钱吗?”唐氏给周友平分析,“春天那会儿逮兔子的事情你忘了?我们刚卖了一次就让杨驼子家的传了出去,后来下的套子都便宜了别人去。这野果子漫山都是,谁摘不是摘,我是想着在其他人知道这能卖钱之前,能赚多少是多少。”

“是呀,爹,要是村里人都知道了这事儿,我们肯定卖不了野果子了。”周筝儿深以为然。

周友平点点头,“这倒也是!可是,这事儿连老屋那边也不说?”

“当然不能!”周苹儿斩钉截铁,“爹,嬷嬷要知道了这野果子我们定是保不住的!”

唐氏也觉得不妥,“孩子爹,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们还欠着四十多两的债呢!”

那意思就是,还是先把自己碗里的稀饭吹冷,再去老屋锦上添花吧!

八月十六赶集日,周友平,周苹儿和周筝儿父女三个搭着周成喜家里的牛车去了镇上。

他们这次带了二十多个柚子和四五十斤桔子,当然,野葡萄也有小二十斤。

还是摆在前儿卖柚子那地儿,父女几个还做了分工。周筝儿姐妹负责叫卖讲价,周友平负责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