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有花有酒喜耕田by开且落 >

第17章

有花有酒喜耕田by开且落-第17章

小说: 有花有酒喜耕田by开且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哇,爹,这床真漂亮!”周玉儿兴奋地伸手摸着,又皱着鼻子嗅了嗅,“嗯,还香香的!”

“是啊,这是爹专程给你们做的,玉儿喜欢不?”周友平见周玉儿这么高兴,心情也很愉悦。

“喜欢喜欢!”周玉儿直点头。

周筝儿小小的手指抚摸着床沿上用刀刻的小鱼儿,真心赞叹道:“爹你真厉害!会编背篓、簸箕、篮子,还会做竹床!”

古时候的手艺人真心太厉害了,做的东西又快又好,人家这才叫职业素质啊!

“是啊是啊,爹好厉害的!”周玉儿完全同意妹妹的话,抚着床沿几笔简单的刻纹,“这上面的鱼儿真漂亮,我最喜欢鱼儿了!”

姐妹两参观完自个儿房间,又颠颠儿跟着周友平去给周玉儿的小灰做窝。因为起屋搬家的事太多太杂,周友平忘了给做兔子窝了。

周友平在院子里捡了几根做栅栏剩下的竹条,用刀子片了,开始编竹框。周玉儿和周筝儿被他行云流水的动作吸引了全部的注意,看得那是津津有味。

等兔子窝做好,早饭也能吃了。唐氏用新砌的灶煮了一锅甜粥,一家人围着桌子吃了个干干净净。

接着唐氏带着几个女儿开始收拾屋子,周友平则回老屋把剩下的粮食、被褥之类的东西搬过来。

“我先把灶间收拾了,”唐氏给几个女儿派任务,“苹儿带着妹妹把自己的屋子收拾一番。”

“大姐,以后我们都睡一个屋了?”周玉儿好奇发问。

“是啊,玉儿高不高兴?”周苹儿拿了张抹布仔细地擦拭着竹床,笑嘻嘻地和妹妹聊天。

“高兴!”周玉儿点头。

周筝儿也拿着张湿帕子擦另一张床,并忍不住感叹,“大姐,这床真漂亮!”

虽然周友平只在床沿出雕了几条鱼儿,但整张床看起来清清爽爽的,很有韵味儿。

“爹说等空闲下来,还要给我们做竹柜子、竹桌和竹凳呢。”周苹儿与有荣焉。

周筝儿看着一眼就能望完的屋子,里面确实冷清了些,需要好些家具才行。

“大姐,我要出去看看。”周筝儿迫不及待的想要好好把自己的新家巡视一番。

“行,不过你可不能跑出去了,知道吗?”周苹儿怕小妹在陌生的环境中有危险,赶紧殷殷告诫。

周筝儿应了声“知道了”放下手里的抹布就欢快地倒腾着小短腿跑了出去。

她先去了隔壁周友平夫妻住的屋子,这屋子和她们姐妹住的那间稍大一些,靠里放着张竹床和从老屋搬过来的一个红漆衣柜。

唐氏正用热水把竹床擦了一遍,再把一顶有些破旧的帐子挂了起来。

“娘,要我帮忙吗?”周筝儿和唐氏打了个招呼。

唐氏对女儿的懂事很是欣喜,宠溺地点了点她的鼻头,“你们那屋收拾好了?”

“没呢。”周筝儿有些惭愧,自己这样算不算偷懒?忙补充道:“大姐在擦床呢。”

唐氏也没真想让这么小的孩子帮着做活儿,笑着赶她,“这里乱得很,出去玩儿去。”

周筝儿见这里事也不多,便心安理得的出了房门。

她站在房檐下背着小短手志得意满的环视一圈新住处。

嗯,不错不错,这里虽然比较偏僻,但地形很不错。竹林背后是一座大山,魏猎户常常进山打猎,每次的收获都是大大的有,由此推断这里面的物产应该比较丰富。而离竹林四五十米的距离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溪,这取水用水都很方便。这好歹也是依山傍水,很有小别墅的潜质!

他们家的正屋是两间新起的土屋,西侧是一间用来做灶间的竹屋,而正屋前方是一个三四十平米大的小院子,院子用竹子严严实实树了一圈篱笆。

院门正对着条通往村里的泥巴小路,房子的背后是长得郁郁葱葱的野竹林。

虽然因为资金有限,现在开发出来的地还不到竹林的四分之一,但人家这地方潜力不小啊!

周筝儿在院子里越转越满意,越转越兴奋。以后一定努力赚钱赚钱,把这地开发成真正的别墅。想着想着,她美美地笑了起来。

正文 第026章 暖屋饭不大顺当

“小丫头在这里傻乐什么呢?”小唐氏提着篮子进来的时候正瞧着周筝儿笑得没了眼的小模样。

“三婶,你们来了?”周筝儿笑着和她打招呼,又回头冲屋里喊了一嗓子,“娘,三婶和芫儿来了。”

屋里的唐氏带着周玉儿急急走了出来,“哟,弟妹,芫儿来啦,怎么不见康兄弟和亭楠?”

“我当家的先去了老屋那边给友平大哥搭把手,亭楠是个好热闹的,跟着他爹过去了。”小唐氏把手里的篮子递给唐氏,“大嫂,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唐氏见那篮子里放着一块布和八副上好的粗瓷碗筷,把篮子往回推了推,“好不容易叫你们吃顿饭,这么客气干什么?”

“你们这不是搬新家吗,还不兴我凑个热闹啊?”小唐氏笑着把篮子提着往屋里走,“我先瞧瞧这屋子,芫儿跟着你姐姐们玩儿。”

唐氏向来拿这个爽利的妹子没办法,只摇摇头跟着她进了屋。

周芫儿对这建在竹林里的屋子很好奇,跟着周玉儿姐妹把小小的院子看了个遍。

“玉姐姐,筝姐姐,你们家的屋子真好!”显然周芫儿也很喜欢这屋子。

“那是当然!”周筝儿臭屁的显摆,“你瞧瞧我们家好多竹子呢,等到了春天能挖好多笋子吃,那笋子可好吃了!”

“真的?我也要吃,我也要吃!”小孩子对吃食一般都没有抵抗力。

“行!等春天到了你就来我家吃,管你吃个够。”周筝儿拍拍胸脯很是大方。

唐氏在小唐氏的帮助下很快收拾好了屋子,看看日头快到午时了,两个大人带着周苹儿开始生火做饭。

周筝儿她们三个小的就在院子里,给周玉儿的野兔子喂草顺毛,玩的不亦乐乎。

由于他们在老屋的东西实在不多,周友平和周友康前后搬了两三趟就搬完了。

正午时分,唐氏把家里分得的一只老母鸡杀了拾掇好,老周头和周李氏他们才过来。

这里的习俗搬了新家第一天得请亲朋在新屋子好好吃一顿,名为暖屋。但周友平他们买地修房子把钱花得七七八八,实在没能力再请太多人,夫妻两商量一番,决定就叫了老屋和周友康一家子。

周梅香看灶间正忙着,就带周秀儿进屋帮忙了。

张氏扶着腰滴流着眼珠子把屋子里里外外看了个遍,那神情又是羡慕又是不屑,很是滑稽。

周李氏带着周亭林坐在院子里的小杌子上,看着玩到一块儿的几个孩子,叫过周亭楠,“亭楠也在这里啊,怎么不和你亭林弟弟一起玩儿?”

周亭楠快五岁了,由于家里条件好,小身板长得壮实,又一副大大咧咧的性子,平日里很不喜欢和周亭林这种被大人整日抱在怀里,一不顺心就哭闹的孩子玩儿。

他进院子就看到被几个女娃围着的野兔子,兴高采烈地加入逗弄小兔子的行列,现在正玩得起劲。听到周李氏的话,虽然不情愿,还是磨磨蹭蹭走了过去。

“大嬷嬷,要不你把亭林放下来,我带着他和野兔子玩吧。”

“那野兔子有什么好玩的?你就和亭林在这里玩。”

显然,周李氏完全没把周亭楠的不情不愿看在眼里。

正当周亭楠万分后悔过来的时候,周亭林开口了,“嬷嬷,我要和兔子玩。”说着扭着小身子就要下地。

周李氏抱不住他,只好把他放开,一个劲的嘱咐着,“小心些,可别摔了。”

周亭楠有些无语,“大嬷嬷,这地平着呢,摔不着。”

正午的时候在老周头的主持下,开始新屋的祭屋仪式。

在新宅大门口,摆上全鸡、一刀猪腿肉以及一盘子时令果子,点了一对红烛和三炷香,燃了一大堆纸钱。最后由老周头在烧完的纸钱上浇上三杯酒,新屋的祭拜仪式就完成了。

仪式完成后,唐氏几个把供品收了起来,那果子给几个孩子分了,鸡和猪肉则成了今天暖屋饭的主菜。

吃饭的时候,因为人少又是近亲,也没那么多讲究。大人摆了一桌,小孩子围了一小桌。

老周头第一个端起酒碗,“老大,今天你们搬了过来,也算是自成一家了。别的我也不多说,只一点你要记住,不管以后你们兄弟几个怎么着,你做老大的要有个老大的样子。”

周友平赶紧端着自己的酒碗向老周头表忠心,“爹,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周李氏夹着盆子里的鸡肉往嘴里送,那话却没能堵住,她提着调调对着唐氏唠叨,“老大家的,虽说你们现在是分了出来,也不能可着劲的糟蹋东西。这母鸡我养了几年都没舍得吃,你倒好,才从家里拿了就给杀了。”

她不提还好,现在看着周李氏几个抢食儿似的一个劲往嘴里塞肉,还好意思说自己糟蹋东西?唐氏心里不痛快了,深吸了一口气才心平气和的答话,“娘,咱不是搬了新家吗,这暖房饭可不得做些好的。再说,这鸡现在也老得不能下蛋了不是,还不如杀了还节省些口粮。”

周李氏一听不干了,手上的筷子啪的一声落在桌上,“你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还怪我克扣了你们,分了鸡给你们还分出责怪了?”

张氏在旁边添油加醋,“大嫂,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咱娘这也是为你们着想不是?你们这还欠这好几十两外债呢,可不能这么没个节省的花用。”

“娘,苹儿娘不会说话,您别放在心上。”周友平见气氛莫名其妙的坏了,赶紧救场。

周友康也反应过来,端起酒碗向老周头道,“大伯,今天是你们家的好日子,可不能置气,我这借花献佛就着你家的酒先恭喜你们了。”

老周头也不想在侄儿面前丢面儿,端着酒碗和他碰了碰,“今天是好日子,谁都别给我瞎咧咧!”

不得不说,老周头在家真是积威已久。自他开了口,这顿饭吃得还算和顺。

正文 第027章 又是一轮总动员

吃过暖屋饭;忙碌劳累的秋收到来,周友平家全力投入到收粮工作中。

本来周友平是想和老屋那边一起收粮的,可这次张氏向她娘家借了骡子帮忙拉稻子。这时候牲口是很珍贵的,张氏生怕被大房占了便宜,死活不同意两家一起干。

唐氏咬咬牙,决定今年自家单干。

于是,全家总动员又开始了。

周友平和唐氏一大早到地里割稻子,等割了一大摞由周友平挑着去魏家的院坝里晒。没办法,他们家没有单独的晒场,这边离村里的大晒场又太远。他们家劳力少,搬来搬去太麻烦。正好魏家有个大大的院坝,除了晒自家的稻子,还能匀出一些地方借给他们家。

周苹儿负责每日的饭食,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姑娘才八岁就能独自做好一大家子的饭了。

周玉儿和周筝儿也给下了任务,两个小布丁一人拿着个竹篮子在田间捡拾落下的稻穗。可别小看了这些掉落的稻穗,每年秋收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满村子捡,多的一人每年能捡上好几斤呢。

正在他们一家子为了秋收累得猴累猴累的时候,唐忠清赶着辆牛车载着周筝儿的姥姥云氏和大表哥来了。

“姥姥,舅舅你们来了!”牛车到达周家院门的时候,周筝儿姐妹还没出发去地里。周玉儿在院子里喂兔子,看见他们兴奋得不得了。

唐忠清的大儿子唐志诚今年十四岁,是个眉眼明朗的壮小伙,跳下牛车跑进院子一把抱起周玉儿左看右看,“让我瞧瞧,玉儿这伤好可算是了吧!哎呀,可担心死我了!”

周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