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有花有酒喜耕田by开且落 >

第118章

有花有酒喜耕田by开且落-第118章

小说: 有花有酒喜耕田by开且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桂香看到她们很高兴,“刚巧我还在和娘说你们怎么还没到呢,我们这些远的客都到了,你们几个一个村的反倒是晚了!”

“家里事儿忙,这不就晚了吗。”周梅香淡淡道。

周桂香的儿媳妇段娟绣很有礼地起身。“大舅母,小姨,你们快坐。”

唐氏见她挺着个肚子,赶紧道:“你自己坐就成了,我们另外找凳子。”

“你们还没瞧过巧玲的孩子吧?”周桂香迫不及待地推荐自己的大外孙。“啧啧啧,这小子长得可真是俊,快快快,让我们大舅婆和姨婆看看我们的大胖小子!”

谢巧玲是因为没有生育才遭了黄家人的嫌弃,这才和离多久就生了大胖小子,虽然过程不太光彩,可周桂香还是有扳回一城的感觉。

唐氏和周梅香被她拉着进了谢巧玲的屋子,周筝儿这个小姑娘就留在外面看热闹,顺便和段娟绣这个不太熟悉的表嫂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听婆婆和夫君说你们家姐妹几个都是识字的,没想到你们庄户人家的姑娘也念书呢!”段娟绣有几分艳羡。

周筝儿谦虚道:“我们都是跟着村里识字的人随便学学,也就是看得懂几个字罢了,哪里有表嫂学识渊博,听说你爹是个秀才呢!”

“我爹平日里忙,没空教我。”段娟绣语气里多了几分苦涩,不过很快调整好情绪,“好在夫君是个有学问的,以后我肚子里的孩子也能跟着学几个字。”

周筝儿看她那样子,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很快洗三礼就开了席,看得出这次郑家是下了血本的,零零总总居然开了七八桌,村里近的人家几乎都请了。

“郑家娶媳妇悄悄的每个声响,孩子办个洗三倒是舍得。”村里三姑六婆还没下席就开始说起八卦。

杨驼子的媳妇轻笑一声,“你们还没看出门道来啊?”

“什么门道?”刚才说话的人问。

村口货栈的老板娘是个机敏人,人家一说就反应过来,“我说怎么老觉着有哪里不对,原来是这么会事儿啊!”

“哎呀,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呢?”妇人有些着急上火了。

杨驼子的媳妇掩嘴道:“你想想郑家大小子娶媳妇是什么时候,这才七月里,怎的孩子都办洗三了?”

她一提示,这些生养过娃子的妇人哪里不明白其中的关节。

“我说郑家明明定的周二家的秀儿,怎么年前又娶了人家表姐呢,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

“真没看出来,这郑家大儿媳妇可不简单,这才被前面夫家休了多久,就和自己表妹夫勾搭上了,这下连娃子都有了。”

她们小声嘀咕着,畅想起郑柱子和谢巧玲的风流史来。那边王氏和周桂香几个却还未今天的盛大场面高兴着。

“娘,爹还在生我的气吗,怎么今儿个他大外孙洗三都没来?”谢巧玲喝了碗下奶的猪蹄汤,向周桂香埋怨。

周桂香却笑得很是畅快,“你是你爹的亲闺女,他生你的气又能生多久?你是不知道,你爹听说你生了大胖小子可是高兴得不得了。”

“那他怎么没有过来瞧瞧?”谢巧玲还是不怎么相信。

周桂香兴致勃勃说起原由来,“黄老板派了你爹一个很重要的差事,他这不是忙不过来吗?”

“黄老板现在又重用我爹了?”谢巧玲惊喜问。

周桂香点头,“可不是,哼。你和离后,黄家父子处处针对你爹,没少在黄老爷跟前给你爹上眼药。也是他们活该,千挑万选好不容易给黄效守那杀千刀的又娶了个小媳妇,这媳妇进门大半年肚子还是没个动静。黄家人急坏了,一幅一幅的药让那新媳妇往肚子里灌。我看他们就是个绝户头的,想尽了法子人家怀不上就是怀不上。他们父子整日为香火担心,办砸了好几桩事。”

“黄老爷因为这事儿瞧他们不顺眼了?”谢巧玲期待地问。

“可不是!”周桂香觉得黄家父子完全是活该,“虽然他们和黄老爷有亲,这亲都快远到天边了,人家哪里容得下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这不,想来想去还是你爹办事牢靠,现在很多事都让你爹去处理呢。”

听了前夫家的倒霉事,谢巧玲心里更舒畅了。周桂香心里也很痛快,“本来我还怕你嫁到乡下过不惯这里的日子,现在瞧着却是好的。瞧你生了个大胖小子,你婆婆和你当家的多高兴,笑得嘴都合不拢的。”

“我这是给他们郑家传宗接代呢,他们当然高兴。”谢巧玲语气间满是骄傲。

周桂香很是认同女儿的骄傲,“可不是,你们成亲那会儿你那婆婆生怕娶了你让他们家蒙羞似的,现在还不是把你和你儿子像菩萨一样供起来。”

母女俩在屋里越说越兴奋,把站在门口进退都不是的周筝儿和段娟绣搞得更加无所适从了。

郑家的席面虽说让人私下里说了不少闲话,总的来说还是热闹的,周家老屋这边确实一片沉寂。

周亭青在两家门口徘徊半晌,实在忍不住了,和周亭伟商量,“嬷嬷不是去郑家吃酒了吗,我们也过去吧?”

周亭伟还没答话,从屋里出来听个正巧的张氏腾地发了火,“吃吃吃,就知道吃,敢情平日里谁饿着你了是吧?谁的东西你都敢往嘴里送,没得被人药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娘,我瞧着嬷嬷和大伯母,还有小姑姑她们都去了郑家吃酒,所以才……”周亭青不明白他娘这次怎么有好吃的却不去了。

张氏有些恨铁不成钢,“她们是她们,我们和她们能一样吗,啊?别人和你不亲,难不成那点吃食比你爹你娘,还有你大姐都重要?”

虽然郑家悔婚让他们两口子赚了笔钱,可这都大半年了,周秀儿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家。眼瞧着和她同龄的周苹儿都有了身孕,最可气的是谢巧玲那个挖自家墙角的贱人连大胖小子都有了,自己女儿还没个着落,她心里就想油烹似的难受。

“大晌午的你在瞎嚷嚷什么,生怕人家听不到不说你闲话吗?”周友安对妻子越来越咋呼的性子很不满。

“又不是我做了丑事,我还怕人说?”张氏举得自己真实冤枉极了,被谢巧玲这个白眼狼咬了一口。

本来周筝儿带着段娟绣想到老屋来避一避的,听到里面的动静又不敢进去了。唉!这事儿真是一家欢喜一家愁啊,张氏心里这口恶气估计得等到周秀儿出嫁才能咽下去。

正文 第157章 到州府做买卖

年关将至的时候,舒胜明从京城回来,把家里的事儿处理一番,就带了周苹儿会娘家。

“大姐夫,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周苹儿看到他很高兴。

周苹儿佯装吃醋道:“你这丫头,怎么就看到你姐夫,没瞧见你大姐啊?”

“哪里哪里,我这不是想着大姐夫好久没见了吗。”周筝儿呵呵笑。

“哎呀,你这丫头这么冷的天怎么让你姐姐姐夫在外面站着。”唐氏在屋里等不及,出来亲自把周苹儿扶了进去,“都这么大的肚子还到处乱跑什么,也不怕我们担心。”

“娘,我这不是好好的,你就别操心了。”周苹儿软言撒娇,“再说我这不是想你们了,想跟着回来瞧瞧吗。”

周友平也出来迎女婿,“胜明啊,快屋里坐。”

都是一家人,也没多少讲究,除了周玉儿躲在屋里做针线,其他人都围在堂屋说话。

“爹,娘,这些是我从京城给你们带的些特产。”舒胜明先把几大包东西递给唐氏。

唐氏接过东西,嘴里却埋怨道:“这么远的路,带这些东西干嘛。”

“娘,这是他的一点心意,你就安心地收下吧!”周苹儿劝道。

舒胜明也道:“是啊是啊,再说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都是京城那边的特产,我们坐船带着也方便。”

“大姐夫,你不是说要从京城给我带好吃的吗?”京城是什么地方,祖国的首都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周筝儿对那里的吃食充满了期待。

舒胜明笑道:“哪里少得了你的东西!”

说着让荷花回了一趟马车,又提了好些东西过来,“这匣子吃食是京城最有名的聚珍斋做的小吃。是给筝儿的。”

周筝儿接过来迫不及待地打开,里面花团锦簇地摆着好些糕点,“乖乖。这么好看的东西,我怎么忍心吃?”

“我吃。我吃!”周亭景流着小口水叫唤起来。

周福儿倒是没叫,只是满眼期待地看着自家姐姐。

这么有爱的眼神,周筝儿只好妥协,分别给两个小东西一人两块糕点,“喏,这些可是三姐从牙齿缝里分出来的,你们可得仔细尝了。别像上次吃白糖糕一样,囫囵吞枣还没尝出味儿来就没了。”

两个小的拿了糕点喜滋滋吃起来,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舒胜明又拿了个大包袱给唐氏,“娘。这是苹儿让我从京城买回来的两匹锦缎,是给玉儿做嫁衣的。”

锦缎可是名贵的布料,唐氏闻言先是一喜,而后却有些不知道该不该收了,“这么贵的东西买它干什么。苹儿你也真是的,怎么让胜明买这东西。”说着又把包袱递回给舒胜明,“这东西我们庄户人家哪里用得上,你还是拿回去给你娘用吧!”

“娘,这东西买都买了。你就收下吧!”周苹儿收到丈夫求救的眼神,赶紧出场,“况且这布料都是大红色的,我们就算拿回去也没人能穿啊。”

“娘,我去了趟京城,给要出阁的妹妹买两匹布是应当的。”舒胜明也道:“你就当是我和苹儿给玉儿的开箱礼好了。”

两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唐氏也不好再推脱,“玉儿是个有福的,有你们这样的姐姐姐夫念着。行,我就让她用这布做嫁衣,也让人看看我女儿女婿多照顾我们。”

等把龙凤胎的小礼物给了后,分礼物的环节正式结束,舒胜明开始和周家人说起他在京城的见闻,和他准备到州府做买卖的决定。

“前儿我不是带了好些清怡糖去京城吗,还听筝儿的建议让人做了精致的小匣子装了,试着在铺子里卖了一阵子,还挺受大家喜欢的。”舒胜明道:“加上我带过去的玉米,这东西京城那边虽然有,但是不多,他们也就知道煮玉米棒子吃,可没我们这边做玉米的花样多。”

“这么说我们这些东西在京城那边还是稀罕物了?”周友平觉得很不可思议。

舒胜明笑呵呵道:“可不是,爹,你是不知道,本来我还想着按舅舅他们铺子里的价格卖清怡糖的。可我去京城一瞧,那边的东西可不是一般的贵,你要是卖便宜了别人说不得还以为你的东西不好呢,于是我就按着这边的价钱翻了一倍。”

说着拿出五十两银子,“这次我带过去十斤清怡糖,这是卖的钱,爹,你收着吧。”

周友平看着这五锭银子不敢收,“这,这怎么好。”

唐氏也道:“这清怡糖是你千里迢迢带到京城去的,又请人做了匣子,这钱怎么着我们也不能全收了。”

“娘,这些银子都是卖清怡糖得的,我带过去不就是顺便的事儿。”舒胜明道:“你们就安安心心收下吧,况且要不是清怡糖好,再好的匣子人家也不会买啊!”

周友平两口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却很肯定不能把这钱全收了。周筝儿转了转眼珠子,提议道:“爹娘,还有大姐夫,你们看这样行不行。以往我们这清怡糖在舅舅铺子里卖统共也就二两五钱银子一斤,现在大姐夫在京城卖了五两银子一斤,不如我们就像和舅舅的合作一样,做个对半分,一家二十五两银子好了。这样大姐夫不算白做这笔买卖,我们家也赚了更多的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