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太监当爹了-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在赶他走了。
锁丹听明白了郑和的意思,点头道:“郑大人怀疑我的身份是应该的,不过,要说到送我回国,我想向郑大人求一人护送我。”
“谁?”郑和警惕的看了眼锁丹,锁丹来到船队也不过两三天的光景,居然开口要人,难道他真的有什么阴谋?
锁丹双手伏在桌面上,靠近郑和,突然低了声音说道:“我想向郑大人要一个女人,名叫西亭。”
锁丹要西亭,郑和立即脑袋里一嗡,紧紧的盯着退回到座位上的他,甚至忘记了回答。
“怎么了?郑大人的表情看起来很惊讶,难道您不清楚西监副是女人?”
西亭半夜去冬泉绿林洗澡之时,跟踪他,和锁丹动武的一定是郑和。他倒要看看,郑和会不会承认自己知道这个秘密。
他已经探查过,大明的船队上,除了有一艘小船上装有数十名洗衣缝补的老婆子,船队上是禁止女人上船的。
那这个女扮男装的西监副是如何当上了官?如何上得了西洋宝船的呢?锁丹思来想去,不是大明皇帝钦点,便是郑和暗中相助。
一句话,戳到了郑和的防线上,脸色有些阴沉,防备的看着锁丹,问道:“你想做什么?”
郑和的表情警觉严肃,看来是知道西亭的身份。西亭的房间就在他的隔壁,可见郑和是有意在保护她。昨晚更是不眠不休,一直跟踪着他到了冬泉绿林。
这两人的关系,没有表面上的简单哪。
“郑大人多虑了,锁丹并不想做什么,只是偶尔发现,觉得好奇。我挺喜欢西监副,所以,想让郑大人同意,让西监副送我回国。”
让西亭护送锁丹,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锁丹也猜到了这个结果,也正是利用了这个弱点,想留在船上。或许他现在不能给郑和证明自己的证据,但是他会用行动来告诉他,自己真的别无恶意。只是他现在还不能回国,苏干刺想吞下苏门答刺,那就得让他先尝到点汤底,让他啃上几口肉,吃撑了的人往往最容易打瞌睡。
这些事情,即便他向郑和一字不差的说出来,只怕郑和也只会当做是听故事,不会相信的。
他只能用西亭的身份来相威胁:“如果郑大人不愿意,那锁丹也就只好继续在船上叨扰一些时间。”
郑和眼眸变得深邃,睫毛微抬,看了锁丹许久,开口道:“锁丹王储的汉人师傅是何时去的苏门答刺?”
如果锁丹诚心,这个问题想必不会拒绝回答。
锁丹也并没有想隐瞒,既然郑和问了,他便做了回答:“三年前来到的苏门答刺。”
“只身一人?”
“只身一人。”
郑和又问:“姓甚名谁,你可知道?”
锁丹回道:“师傅姓袁,名科寿。”
“袁科寿?”将此名字在脑海里细细的思索了一番,似乎并没有姓袁的。
“那你可记得此人的相貌?”向锁丹询问这个问题,是经过郑和深思熟虑的。虽然他还不能肯定锁丹是敌是友,但是不管现在是敌是友,这个问题等于一石二鸟。
一来,若是锁丹是暗中的敌人,这个问题至少会暴露他一点;二来,若是锁丹真的是落难的苏门答刺王储,能向他们提供逃至海外的汉人信息,对他们的帮助是极其大的。
而且,锁丹说的时间不得不让他激动,三年前,正是靖难之役打起,建文帝火烧皇宫,逃出大明之时。
“我的师傅此时还健在,自然记得他的样貌。”
“好,你且在此等侯本官一下。”说罢,郑和便脚步匆匆的暂时离开了。
郑和询问他师傅的事情,锁丹并不感兴趣,他现在的兴趣劲都放在了西监副的身上。悠哉的等了片刻,郑和便回转,紧随其后的还有两名小太监,抬着一个大架子放置到桌旁。
架子上悬挂了一幅幅卷起的画卷,没等锁丹开口,郑和率先将这些画卷一幅幅展开,竟是一些肖像画。
“这是?”锁丹眯着眼睛看了几张,指着其中一幅,眼睛里有迷惑。
郑和坐回桌边说道:“这些画卷中,还请王储上前看一番,可有熟悉的面孔。”
锁丹应声上前,将所有的画卷看了个遍,突然指着其中一幅武将的画卷,说道:“此人不正是我师傅吗?”
“这是你的汉人师傅袁科寿吗?”郑和有些激动,眼睛里都迸射出亮光。
锁丹肯定的点头:“这正是我师傅袁科寿。”
郑和让小太监们将画卷撤了下去,又吩咐道:“去请庄老翁过来。”
这名武将,也是当年随着建文帝一起失踪的重臣,看来到了苏门答刺改了姓名。
“想不到,连姓氏都改掉了。”
郑和有心事,锁丹也不能多问,静坐了片刻,庄老翁随着小太监走了进来。
“郑大人,您找草民有事?”
郑和忙起身,替庄老翁拉了一把椅子,说道:“老翁先请坐。”
庄老翁也不客气的回礼,端坐一旁,等着郑和说事情。
“老翁,您行海几十年,可知道,从这里如果直接绕过其他国家,去苏门答刺,有没有捷径可走?”
庄老翁虽然在海上过日子,但要是说去苏门答刺,他还真没有去过。
“回大人的话,草民虽然以海为生,行船大海,但是最远是旧港,咱的船只没有办法往在远处行驶。”
这倒也是,一般的捕鱼船走不到太远太深的海域。
郑和想了想,又转身问道锁丹:“王储当初是如何来到这片海域的?”
“一开始有卫兵护送,几经刺杀,随船飘零,到的此处。”
看来,想要直接去苏门答刺有些不太可能了。
谢过了两位,郑和让小太监将两位送出了大厅,独自一人在大厅沉思。
起床不见郑和的西亭,在舱楼和指挥室找了一圈,也不见郑和的身影,于是下楼,端着一碟包子进了大厅,一眼便瞧见坐在桌边发呆的郑和。
“郑大人,你在这儿扮演沉思者吗?”一见郑和面无表情托腮思索的模样,西亭立即就想起了著名的雕塑沉思者。
“坐,”郑和往后拉了拉身旁的椅子,示意西亭坐下。
咬着包子坐在郑和的身边,西亭问道:“吃过早餐没有,我拿了点包子,你也吃点,我一会儿给你磨些豆浆去。”
郑和婉拒了西亭递到面前的包子,说道:“刚才我找锁丹王储说了一些话。以为得知,王储有一位汉人师傅,而且是三年前逃到苏门答刺的。”
“你知道锁丹会汉语了?”吓,锁丹居然还真的对郑和说实话了。
郑和点头:“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让锁丹看了护送建文帝出海的大臣画像,他一眼就认出了武将钟寿廷。”
“你是怀疑钟寿廷等人带着建文帝躲到了苏门答刺?”
“正是。”
西亭咀嚼包子的动作停了下来。一对黑眼珠子四处乱转。
据她看过的野史,都说建文帝并没有冒险出海,而是依旧躲在了大明。
她也一直觉得建文帝躲在大明才更有力一点。一个亡国皇帝,不选择与国同亡,而是偷逃出宫,无非就是想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建文帝一定是想复国的,既然想复国,要是逃到海外,还怎么获得国内的消息,刺探宫中的军情?
若是躲在大明,先不说其他的。大明的版图也不小,藏上一个,或者十几个人那就是比芝麻还小的小意思。
莫说是在海外,就是在大明找建文帝,那也相当于大海捞针。
所以,只要建文帝不是怕死,不是愚昧,肯定不会出海逃命的。
而且,野史里有记载,朱棣此人为了寻找建文帝,不仅仅安排了郑和下西洋寻找,还秘密的派遣了另一个人在大明的地域寻找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建文帝。
虽然野史的可信度不高,但是这种事情正史里也不可能提到。
而且,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当中,并没有一丝一毫关于郑和在七次下西洋中找到了建文帝的相关文字。
“我觉得吧,这可能就是一个巧合。而且,苏门答刺离这些有些距离。本来使船就是用来巡视西洋,访问海外国家的。寻找建文帝只是其中一个任务,而且是隐蔽的任务,若是你为了这个任务,直接奔向苏门答刺,其他的海外国家,得知此事会怎么想?”
“难道要跳着国家访问?这不是自我抹黑吗?”西亭说的也在理,郑和只是刚刚得到一点建文帝的消息,有些激动了。
“你说的也有道理,要是建文帝真的藏身苏门答刺,扑过去还可以;若只是空欢喜一场,只怕赔了夫人又折兵。”
西亭点头,死太监就是聪慧,当即捡起一个包子塞到他嘴里:“赏你一个包子。”
想清楚了,郑和照旧的回到了指挥室,庄士元前来禀报:“出了占婆,要前往的下一个国家应该是爪哇国。”
“爪哇国?”这名字真稀罕,西亭忍不住笑了起来。
庄士元自动忽略一旁的骗他钱财的家伙,继续对郑和介绍道:“爪哇国有四座城池,稀奇的是四座城池都没有城墙。其他国家的船队来到爪哇国,首先必经的是第一座城池杜板;其次经过杜板再到的第二座城池名为新村;第三座城池名为苏鲁马益,据说这一座城池相当的有意思;最后一座城池名为满者伯夷,是爪哇国的京都所在,是爪哇国王的居住地。”
没等庄士元介绍完,郑和抬手阻止了他说话,眺望了一眼正在甲板上看海的锁丹,突然下令道:“不,传令下去,开船去苏门答刺。”
“啊?”一声令惊倒四众,尤其是西亭,前一个时辰刚刚点醒了他,怎么这一会儿时间,死太监怎么又晕了回去。
正使下了命令,下面的人也不好反对,只好下去吩咐旗手。
郑和站在指挥室,高声的对着甲板上的锁丹喊道:“锁丹王储,本官决议前往苏门答刺,你是从苏门答刺而来,这条路想必您最熟悉,还想请王储大人帮本官带路啊。”
锁丹也很诧异郑和的突然决定,但是从小就在阴谋中长大的他,也只是微微一惊讶,随即便笑着点头,居然应下了。
旗手刚刚把郑和的命令传下来,水手们还没来得及转舵改变航线。海面上,远远的出现了一只小海豚,忽而潜水忽而冒头的从宝船的后头游来。
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即将被转动的船帆上,唯有西亭和庄老翁熟悉海豚的叫声。
不由趴在栏杆往海上看,“海豚,我又看见那只小海豚了!玉兔攻,郑大人,快来看!”
一声高唤,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都跑到一侧朝海面看去。果真,海面上欢腾着一只小海豚,欢快的喷着水柱,往宝船前面游去。
“哎,跑了跑了,可惜了。每次都只出现一小会儿。”小海豚速度很快,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
郑和看着西亭遗憾的模样,说道:“大海上看见海豚是常有的事情,下次还会碰到的。”
西亭撇嘴摇头:“海豚都喜欢在浅水区,我到现在就看到过三次这只小海豚,其他的海豚一个都没碰上。”
王景弘在一旁嗤笑:“你眼力有这么好,就能认得每次看见的都是这一只?”
西亭冲他一耸鼻尖:“自然认得,这只小海豚一看就是年龄不大,所以体态不大,而且声音也有所不同。”
“哎哟,咱家倒是小瞧了咱西监副,还懂得动物的语言了。”
王景弘阴阳怪气的明朝暗讽,西亭心想着,估计是昨天她当众让郑和失了威信,这个好基友不高兴了。
西亭的话倒是让郑和多了个心眼,又随即下令:“不要调转船舵,继续往爪哇国前进。”
嘎?今天的郑大人实在是太奇怪了,一会儿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