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蒋经国传 >

第13章

蒋经国传-第13章

小说: 蒋经国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经国从来没写过信给父亲请求宽恕,声明放弃马克思主义,以及表达恢复国民党党籍的意愿。即使平安返抵中国,他脑子里根本没想到这回事。父亲无条件要他回国,没有要求他道歉,因此他也没有道歉认错。但是现在传统的尊父之道,要求经国表示浪子回头,承认过去的不是,宣佈对父亲忠诚。
经国提笔写了一封信,并前往拜访吴稚暉,十二年前经国为了前往苏联留学而去请教于他。吴稚暉一副两人不久前才见过面的模样,平静地问他:“你尝试的经过怎么样?”吴稚暉可能去见了蒋介石,向他转达了经国在苏联的种种际遇。蒋氏终于同意接见儿子。父子会安排在杭州市的国民政府主席别馆进行,这栋别馆原本是中国招商局已故世的总董宅第。门一关上,经国已跪下,向父亲三叩首。
蒋经国随侍蒋介石、吴稚晖合影于1937年蒋介石问起儿子对前途有何打算?经国说,他有心在工业或政治两者之中,择一而为。他对父亲说:“我有些主张—进步的主张,希望有机会实现”。他又表示愿意“在最艰巨的条件下”,尝试推动他的构想。 老蒋强调,谈论分派工作之前,必须先处理一些基本问题。首先,蒋经国现在已经不太能用中文写东西;其次,他的古文已荒废多时,必须密集温习功课。最后,委员长建议经国利用这段时间把他在苏联的经验写下来。然后,蒋介石带著儿子到客厅去见蒋夫人,经国称呼她为“母亲”,并准请把在楼下等待的妻儿带上来介绍拜见。
芳娜可是神经紧张地等候著进见公婆。这位二十二岁、略敷胭脂的俄国女郎置身异国,即将拜见语言不通的中国第一家庭,怎能不紧张?芳娜是个率真、羞涩,相当单纯的人,只有技术学校的学业水平。芳娜只有两三套简单的衣服,加上莫斯科中国大使馆送给她的那套华服。现在她要见的新婆婆可是富贵聪明举世闻名。
会面进行得十分顺利。蒋夫人对这场家庭团聚可费了不少心思,尽量让芳娜放轻鬆。或许就在这一天,蒋介石给媳妇取了中文名字“芳娘”。可是经国不喜欢,日后把它改成谐音的“方良”。经国告退时,蒋夫人悄悄塞了一把钞票给经国,嘱咐他给自己和家人备置衣物。
后来,经国和蒋夫人之间意见参差,在政治上相互较劲,但是他一直很尊敬她,即使彼此的关系紧张,但都能相互尊重。 方良也和婆婆维持合宜、友善又不太亲暱的关系。她绝不和婆婆争锋头,也不会模仿婆婆的举止,反而一心一意持家,做个传统的中国媳妇。她和俄国,以及亲友的关系全都断了,也接受了中国习俗,说得一口道地宁波话。
杭州父子会之后,《纽约时报》引述“接近委员长的消息人士”的话,指称外传小蒋是个“彻头彻尾的共产党员”,而且还写信詬骂父亲,“全是俄国人编造的故事”。
经国一家人在一小队随从陪伴下,坐船到宁波,再转搭军车沿著新铺的公路,穿过溪口周围山区。浙江早春的盎然绿意,迎接归乡的娇客;军车驶过蒋委员长在溪口镇边盖起的武岭门,引来一批小童追逐。经国指点妻儿、介绍清澈的剡溪,以及约在一里之遥耸立的青山。不一会儿,他们已经来到扩建得美轮美奐的蒋家旧宅。
虽然有一段时间,毛福梅和蒋方良这对婆媳必须比手划脚,两人却一见如故,相处甚欢。毛夫人一点也不介意媳妇是个外国人,她告诉朋友,方良是她生平所见最漂亮的女人。经国夫妇回到溪口老家后,又遵奉中国古礼办婚事,方良穿上传统的凤冠彩裙,好不热闹。按照习俗,新娘子要烧几道菜(显然一定是俄国菜囉)展露手艺,但是村人嬉闹,偷偷把湿柴塞进灶里,弄得厨房浓烟不散。
毛福梅与蒋经国及长孙孝文合影
接下来的春、夏之季,方良喜欢骑自行车在镇上逛,有时还骑马;甚至还换上泳衣,跑到溪中游泳。这些动作让镇上居民看不过去,可是毛福梅挺身替媳妇辩解,解释说在西方国家的富贵人家妇女都这么做。
1937年5月,蒋经国夫妇回到溪口老家,又尊奉中国古礼办婚事,方良穿上传统的凤冠彩裙留影蒋经国通常不睡在丰镐房,而是住在他父亲在城门下临溪而盖的一间待客小屋。蒋委员长给儿子亲挑的老师徐道邻,也搬到小屋和经国一起住。小蒋开始以俄文写下他的回忆录《冰天雪地》,另外还温习写字。老蒋又开始频频写信,指示已经二十七岁的儿子如何学习。照经国的说法,父亲担心他“对中国的道德哲学和民族精神,没有深刻瞭解”。
蒋介石果然又坚持儿子要专心读曾国藩的作品,尤其是《曾文正公家书》,还要读《论语》《孟子》和王阳明的文章。他在5月12日致经国的信,要他研读《三民主义》之前,先读两遍《孙文学说》。
多年之后,徐道邻提到蒋经国对于西汉末年的争议人物王莽(公元前54年至公元23年)推动若干社会改革的历史,特别感到兴趣。徐道邻又说,小蒋一再称讚苏联社会的平等精神及不重物质享受的特色,也钦佩苏联重视青年动员工作,发动群众支持政府行动的做法等。经国不认为必须隐瞒他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把他离开莫斯科前夕写下他在苏联生活经验的文集,送一份给徐道邻过目。他还把这些文章,配上他新写的回忆录,一起呈送给父亲。老蒋对儿子表示,阅后“非常感动”:“当你记得曾经经历的折磨,就更能体念回到祖国的可贵”。但是蒋介石要求经国亲自把回忆录翻译成中文,他认为要别人帮儿子把回忆录翻译成为中文,“很难为情”。
蒋经国回到溪口后不久就到雪福虏伟荩裳└'寺再往山里走,就是蒋介石盖来软禁张学良的一栋西式洋房。他和张学良发展出一段相交逾半世纪的友谊。他们俩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两人的父亲都是著名的军头,都有威权性格。少帅也跟经国一样,为了自认崇高的理想,对蒋介石不忠。他们俩人也都是浪漫的理想主义者,毫不矫情、没有架子,又精力充沛。
两人时常相偕在树林中散步,徐道邻偶尔也陪著小蒋上山,对蒋、张两人讲授孔孟之道或中国历史。少帅和经国閒暇之余,也爱喝酒、划拳。张学良与他的红粉知己赵四小姐自此形影不离(译按:赵一荻女士于2000年6月间在夏威夷溘逝),他亦寄情于研究明史、收集中国艺术品,有时也打打麻将。
蒋介石持续写信指导经国读书,直到7月24日最后一封家书抵达。他在这封信中说:“你应该专心学习中文、练习书法……不必为日本侵略分心,我有办法对付他们”。
蒋介石极力迴避的全面对日抗战,终于在1937年7月7日于北平城郊卢沟桥爆发。日军和中国守军在夜里发生一场混战,不分胜负。两星期后,日本首相近卫文縻要求“彻底解决中、日关系”。蒋介石立刻回应:吾人当前唯一之路就是领导全国民众,万众一心,奋斗到底。日本皇军迅速佔领北平,但是中国守军奋勇坚守上海,鏖战三个月,对日军造成极大损害。
起先,蒋介石并没有采取撤退、烧燬政策,他把德国军官训练的精锐师团,以及几乎全部炮兵投入上海保卫战。这就是他在7月24日给经国信上提到的“办法”。蒋介石在上海一役,折损了六成的精锐部队。上海沦陷之后,国军向南京撤退。中国和苏联在日内瓦呼吁国际联盟采取行动。国联以及美国等国家敦促日本撤军,也表示同情中国际遇,可是除了教会团体捐助粮食、药物之外,西方国家并没有伸出援手。中国人认为苏联和中国是世界上唯独愿意挺身抵抗法西斯侵略者的国家——其情的确可悯。
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联船隻开始由黑海奥德萨港(Odessa)运载军用设备及补给品,千里迢迢,送到广州。数以百计的苏联飞行员、教官和飞机,飞越戈壁沙漠,进驻位于甘肃省的中国基地。当苏联本身面对的威胁大有升高之势时,斯大林援助蒋介石的手笔、规模之大,见证了中国抗战成功对苏联极具战略意义。此后两年,苏联提供给蒋介石大约一千架飞机、二千名飞行员,以及五百名军事顾问。由1937至1945年,中国得到的俄援总值约两亿五千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在抗战的头四年提供,当时没有其他国家认为中国版图的完整是一件大事。
11月间,日本一支侵华部队佔领杭州,开始沿著海边南下扫荡。有些地区,中国军队英勇奋战,让敌人付出重大代价;有些地方,守军却闻风溃散。12月13日,日军攻进南京,展开为期七星期的大屠杀,数万名妇女遭到日军强姦,被俘的中国士兵及平民惨遭斩首或以刺刀戮杀,连婴儿、幼童也不能倖免。日军暴行的照片震惊西方世界,可是物质援助依然不来,国军残部沿长江,向武汉撤退。
中共红军遵照与中央政府的协议,正式改编为第八路军,接受国民政府节制。邓小平出任第一二九师政委,该师师长是刘伯承。长征时期流落在长江以南的红军部队整编成新四军。1938年1月,经国出席新四军成军典礼,并发表演讲,声称国、共两党应该“携手并进”,击败日寇。
国军遭受惨重损失之际,毛泽东的部队却迴避与敌军正面对抗。这么做符合毛泽东1938年的一篇论文《论持久战》的精神,他定下游击战、政治动员和建立基地地区的策略。中共也比国民党更有效率,在敌后地区建立地下行政体系。共产党借日本大肆入侵激起的爱国热潮,以及与国民党合组联合阵线得到的合法地位之利,迅速发展。中共党员人数由1937年的四十万人,膨胀到1940年的八十万人左右。
1938年春天,蒋介石接受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的建议,派经国担任设在省会南昌的江西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以二十七岁的青年而言,这个职位似乎蛮高,但是鉴于他在苏联挣得的职位,他在托马契夫中央军政学院的记录以及战事的需要,它并不算过分。
位于赣江旁的南昌是个工业、矿业城市,此时挤满数十万难民,一片混乱。方良刚于2月间产下女婴爱咪(Aimeek或Amy,即孝章)。经国一家迁入一栋朴实、舒适的房子,他立刻投入工作。1938年4月,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蒋介石提示下通过决议案,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蒋经国说服父亲,应以三民主义青年团取代数年之前由情报头子戴笠组织的蓝衣社。这个法西斯主义色彩浓厚的蓝衣社,表面上解散,实则还是一股坚实的政治力量。经国由苏联回来刚过一年,就出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兼江西省支团主任。
经国也提议,三青团团员的地位与国民党正式党员相等;甚至,年逾二十五岁之后,三青团团员可以无限期留在团里,不必转入国民党。 三青团团员这种特殊地位,使掌控党机器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非常不痛快。陈立夫认为这是委员长的“政治动作”,也是领袖搞分而治之政治策略的又一例证。他在回忆录中说:“一般人老是责备我们(陈氏兄弟)在党内成立小派系,其实我们是奉命行事”。陈氏兄弟设法要掌控这个新兴的权力中心,他们心里明白蒋介石成立三青团是要让经国以此为地盘,建立势力。
蒋介石当仁不让,把三民主义青年团最高领导人的位子,加进自己的一大堆官职、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