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打造一品盛世田园 >

第109章

打造一品盛世田园-第109章

小说: 打造一品盛世田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自己只能不说。
  钱照常给,念吧,成绩不好,也让他读吧,算是尽到了自己该尽的责任。
  那秦睿,是堂哥,夫子说,那成绩自然是比那陈大哥的儿子好点,但是依然是脑袋木讷,仿佛对学问一天心不在焉的模样,一个字要写错好几遍,急的夫子都打他手心了。
  也不是个能成材的料…
  夫子又道,也不知道是不是趁机讨秦墨的好,又说这三人,相比,谁也比不过香香。
  脑袋聪明,机灵,反应快,对什么东西,一学就会。
  秦墨听见这句话,管它是不是真得,反正自己心里的确受用就对了。
  但是香香毕竟是女孩子,这朝代,女孩子不能去参加考试,考科举,做官。
  所以也是件麻烦事儿。
  “其实,隽娘你就是看出来了我们家没有一个那方面的苗子是不是——!”
  秦墨撑着头,便撇头看隽娘道,眼眸里倒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东家——!”
  说到这里,隽娘反而一时间却不知道怎么安慰了。
  想着想着,突然秦墨眼睛一亮
  “隽娘,你说上次来的那三婶子家的那春生咋样——!”
  这隽娘也一愣,想了想
  “东家不说,我倒还忘了,其实那孩子倒像是个有血气的。!你看就上次来吃饭时,饿的几天没吃东西了,可并不是想有些孩子想也不想就端起饭来猛吃,而且,他手臂上的那淤青,可巧知道东家在看他时却故意遮了起来,说明这孩子懂得避讳——!”
  秦墨半抬头
  “隽娘这样说就是赞同我了——!”
  “反正东家家里现在也是参差不齐的,你那舅母家的孩子又还小,婶母家的吧你看着也是不是也那样,都让你没这心肠,你如果是真有心,就培养了他又如何,不过就多花点钱的事儿——!”
  “嗯——!”秦墨将撑在脑边的手想想又移开,是觉得隽娘说的不错“只是,却是我堂弟,比我还小一岁,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说完这会子话后,秦墨便觉得身体又困了,这又不是春天,怎么常常犯困。
  想着想着,便也顾不得店里生意了,也不想让隽娘看见笑话她,便自己一个人上楼去。
  一觉睡的香甜,傍晚才醒过来,等秦墨醒来,却突然发觉身体有些异常,似跟过去还一样,又似不一样了。
  便拖着双腿从床上起来。
  随后又在床边站定,突然发觉裙内有点湿湿的,正觉得诧异,突然一抹鲜红的色从腿上流下来。
  秦墨发觉后自己都惊了一跳。
  恍然才记起,怪不得她总说这两天身体疲软呢。
  原来是大姨妈啊。
  妈啊。
  可是,十一岁还没到十二岁就来姨妈,这也太惊悚了吧。
  想前世,她也是在十二岁之后来的啊,不是说这古代女子生活质量不好,时间应该比现代晚么。
  而现在是早了
  现在想想这些,也有些不可思议。秦墨是一下子脑袋没转过来。
  来了大姨妈,可是事先也没准备棉条啊,这种事儿要不要去问问隽娘,同位女人,但是回头秦墨又一想其实心里什么都知道,干嘛还去问别人。
  同样都是女人,这问来问去的也不好意思。
  想想这些,总是私密事,秦墨现在想想脸还发烫呢。
  接下来却着急了。
  古代女人来姨妈没有姨妈巾那怎么办的呢。
  最后,秦墨还是照着网上大伙发挥的那想象力,用布条塞棉花做了两条姨妈毛巾,一下午,就在房里,哪里也不去
  来姨妈,这证明什么,证明自己是个女子,还算是个模样长的不丑的女子。?!
  边想边懊恼又边做事儿,秦墨就想着这些。
  从笸箩里捡出几块青布,捡出来,裁剪,缝了。用那细细的线,穿了针,用那被褥里的棉花,拆些出来,然后塞进去,后又合了,一针针密密缝。
  *
  有着大姨妈在身上做事儿是不方便,这以后每个月就总有那么麻烦的几天了,这初来葵水,一个星期才走。
  这一星期,秦墨可不谓身体不乏。
  立秋便让人带信去乡下,说秦墨已经决定自愿捐助学费和生活费让这三房里的小堂弟入学。
  让小堂弟上学,这一出,立马在秦家另外两房里砸开了锅。
  秦墨给大房支助了一个兄弟读书,然后又给三房支助一个,原本就是扯平了的…
  可是,这信带过来后这么几天,那大婶子的脸上总是一副黑脸的模样不高兴。
  两家又连着院子,来来去去那脸色就给三房使。
  其实那三房也为难,原本那三媳妇就没打算让自己家儿子上学堂的。
  那三房婶婶之前就对那大儿子在家里呼来喝去,心情一不好,动则打骂,可是现在立马要离了自己身边,觉得身边少了个佣人兼出气筒似的。
  但是秦墨现在是秦家的掌握经济大权的人,秦墨的话她又不好为难回的太死。
  想当初,没有秦墨那五两银子,还时时接济,她们一家早就饿死了。
  当时上县城去找秦墨打秋风时,这三媳妇还脸薄,自己不愿去,把自己儿子教给了大房领去。
  到底现在这秦墨是有银子的人,随随便便一接济就是五两。
  一家子的困顿立马就减了。
  所以,秦墨就是救了她们的人,以后心里要靠着这侄女过活,现在这境地怎敢去惹毛她。
  然后果然听话,便放了儿子去那私塾读书。
  这三媳妇虽然并不待见这大儿子,却是对自己迟两年生的这一女儿是极好的。
  果然是养在身旁都是娇生惯养的。
  而秦墨一想着这三房的小堂弟也入学了,心里倒是松了一口气。
  如此,现在她在这学堂里供养的人那就更多了,费用也多了。
  *
  红妆店生意一如既往的时态,只秦墨现在守着这两家店,自然是不缺吃穿,那百味楼每个月能送百两银子过来。
  而自己在那实验室里面弄的那些植物,种子,花卉,也该弄的还在弄。
  那要想配置出杂交的种子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
  只是,养鸡场的事儿,却是耽搁不得了…
  虽然前面几次那小鸡孵蛋都失败了,后面几次却一次比一次好,仪器也精确了,那受精卵的存活率大大增加,
  秦墨也收集了不少的受过精的鸡卵,希望能借住那人工孵化园一次成形。
  而两周过后,秦墨果然把这些受精卵都放到那孵化室里,没有现代的供暖设备,便利用土壤的对温度的传递性,利用东北暖炕的供暖形式,将温度输送进来。
  秦墨采用的是恒温孵化。
  将鸡的21天孵化期的孵化温度分为:1~19天,37。8℃;19~21天,37~37。5℃。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阶段均采用恒温孵比,必须将孵化室温度保持在22~26℃。低于此温度,应当持续供暖;如果无条件提高室温,则应提高孵化温度0。5~0。7℃;高于此温度则开窗降温,如果降温效果不理想,考虑适当降低孵化温度(降0。2~0。6℃)。
  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获得高孵化率和优质雏鸡。
  第一批要二十一天,这鸡场的事儿秦墨是一直交给一个姓周的管家在看管。
  将自己需要交代的事物用一张纸细细写下来,一列一列,有的甚至精确到刻,那周管家听秦墨的话,时时要观察温度计的刻度,而秦墨叫他什么时候孵化园室内应该洒水,他也便照着尽做…
  虽然周管家也不懂秦墨做的是什么,但是叫他怎么做,秦墨吩咐了,他便听从吩咐兢兢业业的做。
  县城的其他人,压根不知道这县区郊外,还有这么个地儿,有时候那路过的村民见那整个房顶都冒烟,饶还以为是这荒郊外房子着火了呢…
  惊慌的一跑近,才被告知没有…
  周管家每日详
  管家每日详细记录整个孵化室早起,午间,晚上的温度,。
  因为秦墨每次都会特意吩咐这温度,并说温度不够就加,觉得过了就开窗降温。
  秦墨也差不多每天都会过去亲自查看。
  饶是这样,过了小半月,第一批小鸡终于孵化出来了。
  这结果,然那管家大大的吃了一惊。
  一直不知道这东家忙了这么多是要干嘛,结果,竟然,没用那老母鸡,竟然那。那小鸡破壳而出。竟是个活物钻出来了。
  饶是这老管家活了这大半辈子的人,从来没见过人能把活物造出来。
  之前咋一认为还以为是巫术,后面又觉得不是,冥冥之中,仿佛是觉得秦墨本来就有他们没有的本事儿,又仿佛觉得这秦墨一开始叫他们密切的注意温度,温度这是有原因的,难道控制温度的目的,就是在模仿老母鸡孵蛋?!
  那周管家一开始是惊诧,后来也还是接受了。
  还是东家的脑袋不一般啊…想问题就是不一样。
  第一批五百个蛋,存活率竟然是百分之八十五,四百多只小鸡都孵出来了。
  那一天早上就出来四百多只,剩了几十个蛋,又是中午,接连几天陆续出来的…
  当然,有一部分蛋还是没成功,有的是小鸡破壳了,但是不多久就死去了。还有的是没破壳。
  古代的仪器不精密,所以有损失这些都是正常的。
  一次竟然孵出来四百多只小鸡。
  这周管家活了大半辈子人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惊奇…
  既然第一批小鸡孵出来,秦墨便把这些鸡交给那些请里的那些长工喂养。
  而忙了小半月后,见小鸡孵出来了,秦墨才松了一口气…。
  *
  然后就是农忙了,恰好也轮到这红薯收获的季节,秦墨叫人去下传吩咐,这今年的红薯可以收了。
  秦墨这样一传话,庄田上的那些农夫果然开始挖红薯…。
  因为这是第一次用把红薯移栽的办法弄到田里来,又是这些老农们一年一度的收成。
  他们在意,那就是养活人命的粮食,而秦墨也紧张,怕万一是自己指挥的失利然后让这些老农遭了损失。
  然后,那些农民挖红薯时,秦墨自己也亲自到场…
  并不摆东家的架子,那开挖红薯的那天,秦墨便随着那老农一道,进入地里。
  红薯上的叶子和藤早已经被收割干净,这部分既然是家里的人蓄吃,还可以存在那里当冬天储存的食粮。
  然后,那老伯当着众人的面,高举了锄头将地给挖开…
  挖红薯是大事儿,所以全家人,凡是劳力都来了。
  结果那松软的泥土一锄挖开,可不是一根茎上连了好几个红红的东西,虽然个头不大,但是数量却多。
  “啊呀——!”从来没见过根上长这么多红薯,可不是把这老头喜的一声惊叫了出来。
  周围的人看着也稀奇,那老太婆手里提着那竹筐子便嘿嘿的笑不拢嘴,这是多少年了。从来没见过结这么多果的茎块啊…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老头子,啧啧,一共四个啊——!”
  那老头的大儿子媳妇在旁边也笑了。
  “真真是神奇啊——!”老头子眼鼓的老大,紧紧盯着那根茎,从来没见过结这么多个头的红薯。
  “之前挖出来都没有根,还以为是东家弄错了,可是现在才知道,原来这红薯还可以结的这样多…!”
  “嗯嗯,老头子,再挖挖,又挖几锄试试——!”
  果然,那老头人听那老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