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集-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刊。但这段空白,恰恰是《笔会》刊行史上光荣的一页!粉碎“四人帮”后,《笔会》复刊
了,我记得我曾为它写过《我和上海》、《记叶老和巴金》等短文,表示我的支持。现在,
在它庆祝四十周年之际,我祝愿它乘胜前进,团结调动起更多更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为祖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上更大的力量!好好地写,前途无量
——为《中学生散文选评》序中学生文学习作年度选本的散文部分有四十篇,我只看了
六篇,但每篇都看了不止一遍。这些习作是从全国中学生本年度的文学习作中精选出来的,
当然都是较好的。仅就我看的六篇来说,它们对所描写的人,物和境,都有很诚挚和独到的
情感和见解。我以为这些小作者在他们已有的写作工夫上,再好好地写下去,前途是无量
的。但作为一个写了大半辈子散文的老人,我应该把自己写作的失败教训告诉小作者,希望
他们在前进的路途上,要躲过这些绊脚石!
第一,散文忌“散”。在你文思若涌的时候,一定要咬住使你动情的“人”或“物”的
一点,围绕着这一点写下去,情尽笔止,不要游离于这一点以外的其他事物。第二,在用字
造句上也要切合当时当地的真实情境。在描写·雪景时,不要刮起·秋风。在赞赏·红花
时,不要泛用“嫣红姹·紫”字样。如此等等。
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小作者以为如何?1986年6月28日给夏令营盲童朋友们的一
封信亲爱的盲童朋友们:
昨天,有《中国盲童文学杂志》主编徐伯仓同志来看我,说第一届全国盲童夏令营要在
首都北京召开了。这消息使我十分激动而高兴!
小朋友们,人一生下来,不是只有一对眼睛,我们还有一对耳朵一个鼻子和一张嘴,以
及能感觉到一切事物的一双手、一双脚和周身的皮肤。因此,我们的感觉中,除了视觉以
外,还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等等。而且往往因为失去了一种感觉,而其他种种的感觉
都会格外地灵敏起来。比如你们虽然双目失明,而这次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一定会感觉到
北京的空气是那样地干燥而清凉,北京的街道是那样地漫长而宽阔,北京街上的来往行人是
那样地众多,北京人民尤其是小朋友们对你们是那样地爱护和亲切。你们虽然看不见天安
门、人民大会堂和故宫等处的形象和色彩,但是你们从走进荫凉的门洞,走上一层又一层的
高大台阶,不管你们脚下踩的是水泥地,是玉石还是地毯,从走路的长短上,从听到天安门
洞、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大殿里空旷的声音上,你都会感觉到这些建筑的雄伟和壮丽。特别是
当你听到天坛回音壁前清朗的回音,闻到天坛玫瑰园里扑鼻的香气时,当你登上雄伟的万里
长城,迎着扑面的大风,摸到巨大的城砖时,你不能不从心底感到我们祖国文化的悠久。当
你听到特别为你们组织的报告会和音乐会时,你们的激动和欢乐,一定比我们只用双目观看
的人们,要深刻精细得多!
亲爱的小朋友,我恳切地请你们把这次来北京开会的种种感觉,用针刺的文字或用语言
告诉我们,使广大的读者和听众都能分享你们的快乐,而且从你们的叙述里,学会到用除了
视觉以外的其他天赋的灵敏的感官。
祝愿你们有一个圆满欢畅的夏令营生活!
你们忠诚的朋友冰心1986年7月4日当教师的快乐
我只当过十年的教师。那是一九二六年我从美国留学回来,在母校燕京大学国文系当了
一名讲师。那时系里的主任和教师大半是我的老师。校内其他科、系里也有我的老师,总
之,全校的教师都是我的师辈!因此在开教授会的时候,我总是挑个极边极角的座位,惶恐
地缩在一旁。大家都笑着称我为FacultyBaby(教授会的婴儿)。那一学期我还
不满二十六岁。
在学生群中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是我的好朋友。我教一年级必修科的国文,用的是古文
课本。大学一年级的男女学生很多,年纪又都不大,大概在十七到二十岁之间。国文课分成
五个班,每班有三四十名,因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闽粤的学生,听不大懂马鉴主任、周作
人、沈尹默、顾随、郭绍虞等几位老先生的江南口音,于是教务处就把这一部分学生分到我
的班上。从讲台上望去,一个个红扑扑的稚气未退的脸,嬉笑地、好奇地望着我这个“小先
生”——那时一般称教师为“先生”。这些笑容对我并不陌生,和我的弟弟们和表妹们的笑
容一模一样。打开点名簿请他们自己报名,我又逐一纠正了他们的口音,笑语纷纭之中,我
们一下子就很熟悉很亲热了!我给他们出的第一道作文题目,就是自传,一来因为在这题目
下人人都有话可写,二来通过这篇自传,我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习惯、性情等
等。我看完文卷,从来只打下分数,不写批语,而注重在和每个人做半小时以内的课外谈话
上,这样,他们可以告诉我:他们是怎么写的,我也可告诉他们我对这篇文字的意见,思想
沟通了,我们彼此也比较满意。
我还开了一班“习作”的课,是为一年级以上的学生选修的。我要学生们练习写各种文
学形式的文字,如小说、诗、书信,有时也有翻译——我发现汉文基础好的学生,译文也会
更通顺——期末考试是让他们每人交一本“刊物”,什么种类的都行,如美术、体育等等。
但必须有封面图案、本刊宗旨、文章、相片等等,同班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组稿。也可以向班
外的同学索稿或相片。学生们都觉得这很新鲜有趣,他们期末交来的“刊物”,内容和刊名
都很一致,又很活泼可喜。
回忆起那几年的教学生涯,最使我眷恋的是:学生们和我成了知心朋友。那时教师和男
女学生都住在校内,课外的接触十分频繁。我们常常在未名湖上划船、在水中央的岛边石舫
上开种种的讨论会,或者作个别谈话。这种个别谈话就更深入了,有个人的择业与择婚问题
等等,这时我眼前忽然涌现出好几对美满的夫妻,如郑林庄和关瑞梧,林耀华和饶毓苏,等
等。有的是我以“大媒”的身份去参加他们的完婚仪式,有的是由我出面宴请双方的家长,
为他们撮合。说起来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他们中有过半数的人已先我而进入另一个世
界,写到这里,我心里有说不出的一种滋味!
我应该停笔了,我说的既不是“尊师”也不是“爱生”,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
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1986年7月7日大雨之晨致巴金
巴金老弟:
好久没给你写信了,但你的近况,我都知道,因为吴泰昌常给小林打电话。我无时不在
惦记你,血压还低否?手还抖吗?你还记得大概是八二年吧,你到北京,同小林夫妇和罗荪
在我家照了许多相片,这胶片让大周明拿去洗了,直到今天才拿来!兹寄上,那时文藻还在
世,真是年纪不饶人呵!
其中有一张小林搂着你,特别好玩,是否?我一切如恒,反正是活一天干一天,有时觉
得日子过的太慢了。吴青他们也都想你和小林一家,他们这两天正忙考学生。孩子们也都
好。
请你保重,不要多见人,我知道这是最累的,小林要把一下关!愿你健康!
大姐七、十三、一九八六我很喜欢陈祖德这一家子——喜读《超越自我》
前些日子,我在每天午休时间,收听并欣赏陈祖德的自传《超越自我》。这本自传的故
事本身和演播员的雄浑的像讲自己的故事一样的亲切声音,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正在这时,祖德同志又送给我这本书。我爱不释手地看了两遍。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
不但是个第一流的棋手,也是个第一流的作家!
真挚是创作的灵魂。祖德同志写这本书时,也许以为这本书将是他的绝笔了,他要趁他
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将他的事业、他的感谢、他的拚搏、他的爱憎和他的希望(参看第十四
章)呕心沥血地倾吐出来,这一种神魂奔赴的挚诚,使得这一本《超越自我》,在我的眼中
成了一本高出一般文学作品的杰作。
从这本书里,我认识了祖德自己和他周围的一切,也就是祖德之所以成为陈祖德的社会
因素。
他出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知识分子的家庭。他有爱护培育他的父母和姐姐——他的父亲
教他下围棋,为他寻师访友。
他的母亲以老迈之身还一字一划地为他抄写书稿。他的姐姐对他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
帮他择偶,促他上进。这个团结互助的家庭,造成了他的自尊、自信、自强和乐观奋进的人
格。使他在无论什么环境、和什么样的人相处、特别是工人和农民都会感到快乐都能看出对
方的优点。他爱憎分明,他不怕说出自己灵魂深处的眷恋和憎恶……
围棋是他的生命,这围棋又是中国的国粹。他用国防前线战士一般的、誓死保卫祖国的
精力,来对待国际棋赛。他不但自己竭力拚搏,也在尽力地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这本书里警句很多,真是妙语如珠,表现了许多他在实践中的颖悟,如:
我们在下棋的同时,也在学做人。
一个棋手只有在赛场上才能焕发出生命力,才能取得胜利的欢乐。人生没有这样的欢
乐,简直如死水一般。
真正的男子汉,往往在命运的低潮时,方显出英雄本色。
我们之所以要努力奋斗,不正是要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吗?
每一次人生的关键时刻,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抉择,其实都是一个能不能自我战胜、能不
能超脱的过程。
一个干事业的人,就是在忘却自我中获得自我的。
一个人拚搏的过程,就是忘却自我、超过自我的过程。
人类正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弱点缺点,从而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得以
进步的。
他热爱祖国,他认为:
是炎黄子孙的国粹。
因此他更加热爱自己的围棋事业。他在重病时刻,不能不殷切地挂念着他的接班人。他
想:
有多高的境界。
每个强者都有他的黄金时代。他的黄金时代越短,则事业的发展越快。
眼看后起之秀要跑到前面,同样需要超越自己,欢迎别人战胜自己。
这时,祖德已经达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他已经超越了自己。这就是我对这位年轻朋友
所最拜服的地方!
说起也有意思,我在他的一家人中,最先认识的是郑敏之,那位爽朗俊俏的乒乓球冠
军。当我知道她和围棋冠军陈祖德结婚时,我觉得他们真是珠联璧合!在这本书里,祖德也
欢快地写到他认准目标后是怎样地追求不舍,他们的婚后生活,又是怎样地互爱互助。祖德
说:
相吸引,总有相同之点。
这又是一句真理!是的,磁石只吸引钢铁,而月亮也只吸引海潮。
此后,又通过一段文字因缘,我也认识了陈祖芬,又是一位很敏锐很可爱的报告文学作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