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集-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热烈地希望我们的缅甸贵宾们,在中国逗留的期间,充分地分享到我们节日的欢
乐,在我们大家亲密地同在的时光里,把我们友好合作的伟大事业,更加巩固而发展下去!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晚报》1960年10月2日,后收入散文集《拾穗
小札》。)
佳节忆“胞波”
这几天,我和中缅两国所有的人民一样,在愉快吉祥的气氛里游泛,喜乐充满了我的四
肢。
从一九六○年十月一日起,在地球的东面,中国和缅甸的边界上,出现了一条两千多公
里长的闪闪发光的边界线,这是一条划时代的、发射出和平友谊的金光的边界线,它的飞腾
的光芒,照亮了中缅两国和亚洲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喜乐的心,也给世界各国和平解决国际争
端照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我的心,越过了这条闪闪发光的边界线,飞向我们“胞波”的缅甸。在欢乐的回想之
中,我忆起了许多美丽的缅甸的景物,许多友好的亲切的缅甸人民。
我曾两次到过缅甸,时间都很短,而且只停留在缅甸的美丽的首都仰光,但是我所见到
的一切,都使我兴奋,使我快乐,使我永不忘记。
我永不能忘记:缅甸政府和人民给我们亲如手足的欢迎。
吴努总理接见了我们,他和我们的谈话,就像旧友重逢一般的亲切。在文化部长的招待
宴会上,我们吃的是广东式的筵席,看了和中国少数民族同胞一般形式的歌舞,在灯月交辉
的欢乐的夜晚,我们简直没有一点身在异乡的感觉!
我永不能忘记:我们所会到的缅甸的和平人士,像德钦哥都迈这位须发如银的老人,谈
起中缅交谊,谈起世界和平,真是滔滔不绝,兴会无前。我们会到许多有代表性的妇女界、
教育界的人士,虽然是通过翻译来交谈的,但是我们发现:关于亚洲国家在五项原则基础上
和平共处的信念,关于亚洲和全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的努力,我们都有着共同的语言。一
种和平友好、互相合作的气氛,到处洋溢着。
我永不能忘记:我们所参观过的雄伟屹立的缅甸独立纪念塔,这座纪念缅甸人民争取民
族独立的辉煌的里程碑,以及天下闻名的金碧辉煌的大金塔。在大金塔周围,几千座大塔小
塔之中,还有好几座是华侨信徒所奉献的。
在华侨聚居的那条街上,看到不少的中国书店,里面摆列着各种国内出版的书刊。街上
中缅两国人民熙熙攘攘地来往,笑语纷纭,从他们的快乐的声音和面貌里,都可以看出亲如
“胞波”的友情。
还有仰光郊外的明媚的湖山,葱郁的树林……,我们虽然是走马看花,而山色湖光,在
宾主融洽的欢谈之中,也给我们送来一片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湖光山色对我们都是极其亲切
熟悉的。我们两国边境上,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山和水不但没有隔断我们的友情,而且是
坚固永远地把我们的“胞波”情谊连系起来,直到子孙万代。
我将永远把这些美好的回忆,珍贵地藏在心头。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将永远和我们的
“胞波”缅甸人民,紧紧地携起手来,一同为发展中缅友谊,保卫世界和平贡献我们最大的
力量!(本篇最初发表于《中国青年报》1960年10月5日。)喜读《耕云记》
‘读到《人民文学》一九六○年九月号上,李准同志的两万多字的小说《耕云记》,我
感到像从前坐在海边的崖石上,看大海涨潮一样的惊奇与喜悦。这篇小说描写一个年轻的女
气象员,在党的培养与领导下,怎样地成长、坚强,又是怎样地在党的支持下和她周围的广
大农民在一起,抗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夺到了大丰收。小说的结尾,这个新生的人
物,快乐而自豪地说:“老天爷他本来要向我们人民公社来挑战,可是结果呢,他输了!”
这篇小说从平平淡淡的人们在路旁避雨开端,引出一个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地工作
的、在群众里威信很高的气象员萧淑英;随着故事的发展,又引出一批新社会里的新人物,
如人民公社的坚强的党领导:关书记、张社长、姑娘的父亲——仓库主任萧宽……还有姑娘
的哥哥——青年生产队长萧铜锤,那个急躁憨直的青年;(他对坚持正确的气象报告的妹
妹,啧有烦言,也还为的是人民公社的生产,为的是社会主义建设。)县委林书记是最后出
场的,他是那么一个见机立断、信任人,走群众路线的领导。当他信任了负责的小气象员,
信任了大多数老农的判断,认为暴雨不会来,决定了水库暂不放水,问“大家还有什么意
见”的时候,“‘没意见,’大家喊那一声把外边雷声都盖住了!”有这样英明正确的党领
导,有这样依靠党,敢想敢说敢做的人民群众,天老爷怎敢不低下头来呢?
我说读这篇小说,像海边观潮,因为故事的发展,像从遥远的天末,卷来一阵雪白的浪
花,推涌进迫,浪头愈卷愈高,潮声也愈来愈大,等到它涌到你面前脚下的时候,气势之雄
豪奇险,如同千百头白毛狮子,怒吼着奔腾围逼了过来,使你几乎悚起侧立!从前,当我读
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的时候,我也有这种惊悬而痛快的感觉。
《我的第一个上级》,是防洪的故事,《耕云记》是抗旱的故事,在他们描写山洪暴
发,和山雨欲来的紧张场面里,风声、雨声、雷声、人声……有声有色,万象轰鸣,但是在
间不容发之顷,最后仍是英明正确的党,和它领导下的人民,战胜了一切!
这一篇,和李准的其他作品一样——如《李双双小传》,艺术技巧是很高的,语言生
动,人物性格也很鲜明。比如对于萧淑英第一次的、不太正确的关于霜冻的报告,关书记,
她的父亲萧宽,她的哥哥萧铜锤,还有富裕中农范富兴等人的反应,都不相同,都恰如其
分。在关书记和她党员父亲的勉励支持之下,姑娘坚强起来了,她充满了感激和信心说:
“天塌下来,也要为党工作。”
我记得柳青同志在今年“文代”会的发言中说过,“接受什么政治思想的指导和接受什
么阶级意识的影响,永远是每个作家最根本的一面。如果不是首先从这一面看,而是首先从
艺术技巧的一面看,那对无论什么时代的作品,都不能正确对待。”《耕云记》的艺术方面
的成就,是作者遵循毛主席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指示,长期投入人民生活斗争和一面自己
刻苦钻研的结果。到农村“走马看花”的人,是很难写出这样深刻的作品的。
小札》。)《主席走遍全国》
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的确是一幅好画!他把伟大的毛主席,画成正面对着我们,
穿着一件白衬衫,一条灰裤子,拿着一顶黄草帽,头发和帽带在和风中飘拂。这位伟大的普
通劳动者的容颜和姿态,是那样地端严而洒脱,沉静而和悦,使我回忆起多少次的难忘的印
象——在中南海的草地上,毛主席从远远的葡萄架下,微笑着,容光焕发地向着我们一步一
步地走来。这时候,谁能抑制住心中的欢喜沸腾的热血?谁能忍住眼边感激涌流的热泪?在
这一天的夜里,谁能不带着一双拍得发红的手,和一颗兴奋赤热的心,爬上床去久久不能入
眠,对着窗外的满天星斗,发下至诚的誓愿,誓以被这伟大光辉的形象所鼓舞感动的心和
手,更加奋发勤劳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呢?
李琼同志在写他的创作体会时说:“这画展出后,受到了一些好评,我深知这是出于广
大人民群众对主席的至高无上的尊敬和爱戴。”
三十多年来,主席走遍全国,在中国革命时期,直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席走过
了多少地方,接触过多少人民。每一个人在他自己所在的环境中,所看到的毛主席的形象,
和他自己内心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许多画家画着,许多诗人写着——尤其是工人农民和
祖国兄弟民族诗人的诗,句句打入我们的心坎!他们把毛主席比做他们所最喜爱尊敬的“插
秧的雨”,“五月的风”,“擎天的柱子”,但是任何一首诗,任何一幅画,都只能画出写
出伟大的毛主席的某一部分。
毛主席在六亿五千万人民的心中,是:祖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和我们自己智慧和力量
的结晶。就是他,把这些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起来,领导着中国共
产党和全国人民,铲除了几千年来封建主义的荆棘,斩断了几百年来帝国主义的枷锁,整理
起祖国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山河……把我们一步一步地领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虽然说,任何一幅画,任何一首诗,都只能画出写出毛主席最伟大的一部分,但是李琦
同志的这幅《主席走遍全国》的画,没有任何背景,正面对着我们,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主席
形象,仍是我所最喜爱的。至于诗,在《人民文学》一九六○年十月号上,有一首藏族诗人
饶阶巴桑的《步步向太阳》,他就是在到处寻找毛主席走遍全国的发光的足迹。中间一节
说:领袖就在群众里,商量工作和学习;我问每一个过路人,
今天主席在哪里?过路人都说:毛主席
工厂、农村……哪儿都去,也说不定在边远的工地;…………
最后两节写出了我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跟着闪光的足迹流去一步跨进了中南海,呵!
一轮太阳升起,
我看见了毛主席!弦子响,歌声起,我高呼“万岁”一万次,
只为了一个幸福:周身发光的毛主席
在我心里照出了共产主义!
穗小札》。)祖国海山的颂歌
——读郭风的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我第一次读到郭风的散文,是在一九五五年的冬
天,我回到我的故乡——福建——的时候,有位朋友送我一本他的散文集《搭船的鸟》。我
刚刚看到的故乡的美丽的景物:高山,森林,溪水,海岸,以及我的故乡的英雄的人物,都
活泼生动地描写在他的散文里了。他说出了我所要说的话,而且写的是那样的细腻、深刻,
他写出了像我这样一个只喜爱这些山水人物,而不熟悉这些山水人物的人所写不出来的东
西!
《搭船的鸟》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周围的山水和人物的,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
素、清新,给我以难忘的印象,使我有一种“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
从此,我很注意看郭风的文章,最近,我又看到郭风的新的散文集:《山溪和海岛》。
它重新给我以很大的兴奋和喜悦!在这本选集里,郭风所描写的范围更广阔了,情绪和笔调
更欢畅了。山溪,森林,海岛,渔村……都被迎着浩荡的东风而飘扬高举的红旗所映射,显
得红光照耀,喜气洋溢。这些作品是祖国海山的颂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颂歌!
在国内外的大好形势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在英明正确
的党的领导下,斗志昂扬,干劲冲天,以他们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使得祖国的每一个
角落,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