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集-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观勇敢的精神,创造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英雄人物形象;绘画和雕塑,也是如此。文艺方
面最为突出而在资本主义社会所罕见的,是业余文艺的普遍发展,这是苏联人民生活优裕与
文化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看到各民族许多业余团体的文艺表演,都很精彩动人,
在我们所到过的工厂、农庄、学校——几乎是人人会舞,个个能歌。谈到这里,我又想到苏
联人民对中国文艺的普遍爱好,在各地的欢迎会的文艺节目上,他们朗诵着鲁迅的作品,弹
奏着中国的乐调,唱着中国的歌曲,跳着中国的舞蹈。苏联人民热爱中国作家的作品,一位
苏联作家告诉我,在苏维埃政权时代,苏联出版了中国作家四百四十三种著作,一共发行了
两千二百六十一万三千册。他们更是十分重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关心我国反对美帝国主
义侵略我国领土台湾、澎湖的斗争。我们在苏联人民中间,随时随地所受到的炽热的骨肉般
的友情,是我们毕生难忘的。
我们在苏联访问期间,极其兴奋地读到了苏共中央公布的“1959—1965年发展
苏联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这计划的完成,将大大地加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威力和保卫
世界和平的力量。同时,我们祖国也正以飞快的速度,向着社会主义社会迈进。资本主义社
会,已在颓废、悲哀、恐惧之中,一天天地烂下去;而招展着马列主义的鲜红旗帜的社会主
义国家,正在一天天地好起来。这半年的游历中,我所看到的两个社会制度的对比,向我提
出了最有力的见证。
们把春天吵醒了》。)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
但是,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分秒必争的中国人民,是不肯让它多睡懒觉的!六亿五千万
人商量好了,用各种洪大的声音和震天撼地的动作来把它吵醒。
大雪纷飞。砭骨的朔风,扬起大地上尖刀般的沙土……
我们心里带着永在的春天,成群结队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去吵醒季候上的春天。
我们在矿山里开出了春天,在火炉里炼出了春天,在盐场上晒出了春天,在纺机上织出
了春天,在沙漠的铁路上筑起了春天,在汹涌的海洋里捞出了春天,在鲜红的唇上唱出了春
天,在挥舞的笔下写出了春天……。
春天揉着眼睛坐起来了,脸上充满了惊讶的微笑:“几万年来,都是我睡足了,飞出冬
天的洞穴,用青青的草色,用潺潺的解冻的河流,用万紫千红的香花……来触动你们,唤醒
你们。如今一切都翻转了,伟大呵,你们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
春天,驾着呼啸的春风,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飞起了。
哗啦啦的春幡吹卷声中,大地上一切都惊醒了。
昆仑山,连绵不断的万丈高峰,载着峨峨的冰雪,插入青天。热海般的春气围绕着它,
温暖着它,它微笑地欠伸了,身上的雪衣抖开了,融化了;亿万粒的冰珠松解成万丈的洪
流,大声地欢笑着,跳下高耸的危崖,奔涌而下。它流入黄河,流入长江,流入银网般的大
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亿万个等得不耐烦的、包着头或是穿着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揎
拳掳袖满面春风地在迎接着,把它带到清浅的水库里、水渠里,带到干渴的无边的大地里。
这无边的大地,让几千架的隆隆的翻土机,几亿把上下挥动银光闪烁的锄头,把它从严
冬冰冷的紧握下,解放出来了。它敞开黝黑的胸膛,喘息着,等待着它的食粮。
亿万担的肥料:从猪圈里、牛棚里、工厂的锅炉里,人家的屋角里……聚集起来了,一
车接着一车,一担连着一担地送来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饱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脸上的
汗珠,站了起来,伸出坚强的双臂来接抱千千万万肥肥胖胖的孩子,把他们紧紧地搂在怀
里。
这些是米的孩子,麦的孩子,棉花的孩子……笑笑嚷嚷地挤在这松软深阔的胸膛里,泥
土的香气,熏得他们有点发昏,他们不住地彼此摇撼呼唤着叫:“弟兄们,姐妹们,这里面
太挤了,让我出去疏散疏散吧!”
隐隐地他们听到了高空中春幡招展的声音;从千万扇细小的天窗里,他们看到了金雾般
的春天的阳光。
他们乐得一跳多高!他们一个劲地往上钻,好容易钻出了深深的泥土。他们站住了,深
深地吸了一口春天的充满了欢乐的香气,悠然地伸开两片嫩绿的翅叶。
俯在他们上面,用爱怜亲切的眼光注视着他们的,有包着花布头巾笑出酒涡来的大姑
娘,也有穿着工作服的眉开眼笑的小伙子,也有举着烟袋在指点夸说的老爷爷……
原来他们又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春天在高空中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笑着自言自语地说:“这些把二十年当作一天来
过的人,你们在赶时间,时间也在赶你们!……”
春天掮上春幡赶快又走他的云中的道路。他是到祖国的哪一座高山、哪一处平原、或是
哪一片海洋上去做它的工作,我们也没有工夫去管它了!
横竖我们已经把春天吵醒了!
把春天吵醒了》。)伟大的友谊
从苏联回来,行装未卸,家人邻居就热烈地围上来,争先恐后地询问我参观访问的经
过,也问我对苏联的哪一种事物印象最深。我应当从哪里说起呢?我心头热烘烘地,回忆把
感激的热泪,引上我的眼睛。苏联的人民,对我们真是情深似海!我就从他们崇高的国际主
义精神和对中国人民的亲如骨肉的炽热的情谊说起吧。
我个人的感受是,到了苏联,从不会使人有作客的感觉,一踏上这个伟大盟邦的国土,
热烘烘的人海的暖流,就会把你包围起来。在这暖流中,有党政机关的领导人、有工人、有
农庄庄员、有教师、有作家……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乳牙未脱的孩子。他们对于从中国
来的客人,好像迎接招待多年未见的亲兄弟姐妹一样,一束一束的鲜花、一张一张的画片、
一件一件的精巧的小礼物、一条一条的红领巾……塞到我们怀里,系到我们的颈上;他们拥
抱我们、亲吻我们,向我们投以最亲切最热烈的问讯,使得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我们在苏联的三个星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们参观访问中,无论是党政机
关,或是工厂、农庄、学校……
的负责同志,都分出百忙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对我们介绍这些单位的建设情况,使我们
得到了很深的启发和莫大的鼓舞;同时他们也极其关心中国的建设情况,以中国的成就为自
己的成就,并为此而兴奋欢呼。当我们代表团团员中负责领导人民公社的同志,向集体农庄
庄员报告人民公社的丰产成就的时候,全场欢声雷动,兴奋欢喜的脸上,闪烁着晶莹的泪
花,我们怎能不为这休戚相关的真挚情感的涌现而深深地受到感动呢?
苏联人民在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斗争中,所表现出
来的正义凛烈的敌忾同仇之感,尤其使我们感动。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侵犯中国就是侵犯
苏联”,这是多么伟大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呵!
最难忘的是那些群众集会的场合。专为欢迎我们的集会不必说了,那情况总是万分热烈
的。但是有两次在莫斯科,一次在基辅,不是专为欢迎我们的集会,我们是去观看轻歌舞
剧、芭蕾舞和歌舞会演的,当剧场经理、导演和歌舞、音乐会的主席,在台上宣布有中国劳
动人民代表团在座,并且向我们祝贺的时候,会场观众鼓掌欢呼,有两次还全场起立。这种
发自内心极其自然的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使我们突然地惊喜、激动,不知道该怎样地来表达
我们感谢的情意。
在欢迎我们的各种集会上,我们也看到了苏联人民是怎样地喜爱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他
们朗诵着鲁迅的作品,奏着中国的乐调,唱着中国的歌曲,跳着中国的舞蹈——如扇舞、灯
舞等,而且表演得十分精彩。明斯克的白俄罗斯歌剧院,还准备在我们国庆十周年的时候,
上演歌剧《白毛女》。剧场经理极其热情地对我们说:“苏联人民十分关心中国人民的生
活,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舞台艺术,来促进我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了解。”我们却发现苏
联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了解是很深刻的,他们密切地关心报刊杂志上的关于中国的一切消
息、收听中国的广播、喜爱中国的戏剧电影。我在莫斯科街市上,看到上演曹禺的《雷雨》
和《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电影的广告。在各地的书店中,看见有用苏联各种民族文字出版的
中国近代和古代的文学书籍。有一位作家告诉我,在苏维埃政权时代,苏联出版了中国作家
四百四十三种著作,一共发行了两千二百六十一万三千册。这是多么巨大的印行数字啊!
苏联的作家们对于中国作家在我们祖国建设中的创作生活,感到极大的兴趣。在基辅作
协的欢迎会上,大家围住我们的青年作家马烽,询问他担任县委书记后的写作情况,大家眉
飞色舞,举杯祝贺,就像家里办喜事一般地热烈高兴!
这种共产主义大家庭的亲切气氛,在工厂、农庄……等处,也不例外。在基辅的精密电
气仪表厂,厂长同志向我们所作的报告,亲切得像家人的谈话,把工厂的生产情况和在苏联
专家指导下的中国留学生的发明创造结合了起来。当他提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参观者,对于中
国的仪器产品,惊奇得不肯相信,而亚非国家的参观人士,却从心里欢喜赞叹的时候,他脸
上发出了高兴和骄傲的亮光,生动地表现了亲如骨肉的热情。我们感动之余,又想到这也不
是个别的。我们从中国留苏学生的嘴里,也听到他们是怎样地受到了苏联广大教师、同学和
职工兄弟们的普遍爱护和帮助。苏联人民就是这样地,像培养自己子女一样,来培养人才。
在我们回忆到苏联人民对我们的伟大的友谊里,我们决忘不了苏联人民用崇高的国际主
义精神灌溉出来的美丽的花朵——苏联的儿童!在列宁格勒,我们访问了以日丹诺夫命名的
少先宫。我们代表团的团员都认为那一天下午,是我们最难忘最感到自己年轻的一个下午。
在少先宫里,几百个少先队员热烈地和我们携手转弯地跳舞,和我们一同唱《莫斯科——北
京》之歌,带我们参观宫内的天文馆、童话馆……
并为我们朗诵了普希金的诗。因为晚上还有其他的会,我们只好带着他们给我们系上的
红领巾,和他们握手告别,离开了这个美丽而活跃的场所。那天夜里,我们都带着喜悦的心
情,酣然入梦。
我们从白俄罗斯共和国到乌克兰共和国的路上,经过一个属于乌克兰、车尔尼果夫州的
名叫巴赫马奇的小镇,在那里停车三小时。出乎我们意外地车站上聚集着欢迎的群众,其中
一多半是小学生,总有一二百人左右。他们把我们包围了起来,笑嘻嘻地拉着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