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五百年-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9'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0'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1'冯邦彥。香港英资财团(1841…1996)。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52'韩毅。美国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3'张跃发,刘养洁。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
'54'(加拿大)霍尔斯蒂。和平与战争:1648…1989年的武装冲突与国际秩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5'(英国)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6'(英国)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7'(英国)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8'(英国)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59'庞宝庆。近代日本金融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60'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61'(美国)亚历山大·格申克龙。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2'(日本)大桥武夫。战略与谋略。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
'63'(美国)卡尔·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4'(苏联)门德尔逊。经济危机和周期的理论与历史。北京:三联书店,1975。
'65'(美国)伯杰,(美国)多尔。国家的多样性和全球的资本主义。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66'李庆余。美国外交史:从独立战争至2004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67'(英国)丘吉尔。英语民族史。海口:南方出版社,2004。
下册·第一章 金融与两次世界大战
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很少有人会想到19世纪的英国与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会联合起来形成协约国。这两个国家在中亚、远东、非洲地区都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没有直接开战就算老天保佑了。法国与意大利一直不和,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三国同盟后,也很少有人会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会中途叛变,投靠了英、法、俄协约国集团。
其实,国家与国家之间并无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利益的纽带中最为紧密的则是金融。首先看英法之间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英法之间金融联系极为紧密,权倾一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更在其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扮演了两国中间联系人的角色。罗氏家族在英格兰银行与法兰西银行的黄金储备上起到了平衡作用,确保英法货币政策不会发生冲突。
1906~1907年,全球发生了大规模的货币危机与经济危机。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当时美国已成为全球金融投机的聚集地。大量欧洲资本涌入纽约,仅1906年就有5亿美元的欧洲资本流入美国。这些以英国为主的欧洲资本采用短期信贷的方式间接参与投机活动。而哈里曼、摩根财团等金融寡头则在股票市场进行大规模投机活动,有意制造市场动荡以攫取暴利。他们先低价收购股票,再将股市行情哄抬上去,高价抛售大量股票赚取巨额利润。
投机的暴利又让规模更高的外国资金流入美国,结果,美国的工业与房地产投资规模急剧扩大,各种产品与原料的价格也随着水涨船高。投机者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开始囤积居奇,甚至有意制造“煤荒”、“铁荒”等产品供不应求的假象。结果,库存的大量增加导致对货币的需求日益增长。最终,资金开始变得短缺了,欧洲资本大量抽回。1907年3月13日,美国股市暴跌。仅仅在这一天中,铁路股价就下跌了20%,纽约交易所全部市值下跌了20亿美元,当时美国的GDP才不过200亿美元。
美国的危机迅速蔓延到整个国际经济体系,英国成为欧洲各国中受害最深的国家,许多企业完全陷入停顿,失业人数骤增。货币危机导致信贷状况恶化,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自然成了各国银行追逐的目标。1906年11月,为了稳定金融,吸引美国的黄金流入,英格兰银行将利率提高到6%。但仍然有大量黄金被巴西、印度和持有大量英镑纸币储备的国家从伦敦提走。利率越高,贷款成本越高,企业经营的成本则越高,最终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造成影响,此外,黄金储备越来越少,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与信用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不过在罗氏家族的帮助下,法兰西银行出手相救,提供了大约价值140万英镑的黄金短期债务援助英国。这些黄金是英格兰银行的及时雨,4个月后利率便下降到4%。
但到了1907年8月,英国金融状况又开始恶化了。英格兰银行不得不连续提高利率。两个月后,罗氏家族再次从中斡旋,将法兰西银行的黄金储备大量转移到英格兰银行用作英镑纸币的发行储备。但情况仍未好转,1907年11月,英格兰银行的利率达到7%。罗氏家族又一次出面从法国募集260万英镑的黄金,自己又拿出40万英镑的黄金接济英格兰银行。与此同时,美国向法国请求黄金支援却惨遭拒绝。由此看来,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两个债权国——英国与法国将自己的金融利益与货币利益牢牢地捆绑在一起,结成了坚固的金融同盟。这让英法之间在政治上联盟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尽管英俄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与激烈的冲突,但法俄两国却是天然的伙伴。进入20世纪之后,法国从拿破仑二世时代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和贸易国跌落到可怜的第四位,不但落后于英国和美国,最重要的是它还落后于敌对的德国。
统治法国的是拥有或控制着法国大部分财富的法兰西银行的股东们——著名的二百家族是自私而贪婪的金钱贵族。他们不必在金钱方面承担任何风险,甚至不必提供太多的资金只靠政府的特许授权就可以大发横财,成为巨富。政府慷慨地为二百家族所控制的企业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在需要时给他们的生意发放补贴以保障金钱贵族们不受损失,还锦上添花地高筑起关税壁垒,使法国企业避开外国企业的竞争,从而确保他们毫不费力地获得巨额利润。
他们积聚了巨额财富之后却变得越来越无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那些拥有或者控制着大部分大型企业的二百家族通过政府的特许开发权、经营许可证、财政补贴以及高高筑起的关税壁垒稳固着自己的地位,却疏于国内外的竞争。但国家却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法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只有那些没有战略价值的奢侈品:丝织品、佳酿葡萄酒、香水以及在世界时装之都巴黎设计生产的女式衣帽。但是,再精美的丝织品,再高档的葡萄酒与香水,即便遥遥领先于世界,也根本无法与德国的那些正在为克虏伯的大炮冶炼钢铁的巨大高炉相提并论。
拥有特权的实业家和金融家与参议员、众议员和内阁部长沆瀣一气,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抛到九霄云外。法国二百家族的统治者不但没有把巨额的资金投入国内的企业中,反而把大众的存款贷到国外。法国的老百姓不得不在薪水微薄的服务业中谋生,其中数百万人陷于贫困之中。法国经济因资金投入增长不足而处于停滞状态。法国在国外投资高达450亿法郎,其中25%投资于俄国。法国与俄国之间正常的进出口贸易少得可怜。但仅在1895年,法国就贷给俄国10亿法郎用来支付俄国从德国进口的军火费。巴黎金融市场变成俄国借钱的专用场地。反过来说,贷款也是法国金融资本控制俄国的手段。为了对付夹在两国之间强大的德国,拥有共同利益的法俄两国形成了天然的同盟。
1905年,俄国败于日本之后,如果俄国货币与信用体系崩溃的话,法国将遭受巨大损失,最终也会严重影响到英国。为了防止俄国的崩溃,摩根财团为俄国募集了8900万英镑的国债,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伦敦金融市场发行。英国终于也与俄国建立了紧密的金融联系,几年后的1907年8月,英俄两国相互妥协,在彼得堡签订了双边协议,划分了在亚洲的势力范围,正式建立同盟关系。
意大利在1862年统一之前只是一个政治分裂的地理名词,甚至很多地区都被法国、德国占领。完成统一后的意大利仍未摆脱寄人篱下的经济附庸地位。意大利的各种公、私金融业长期受外国金融资本的支配,与拉丁美洲的那些殖民地国家并无本质差别。银行、矿山和铁路投资均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而意大利只能出口农产品来换取工业制成品。尤其是法国与意大利之间的金融宗主国与附庸国之间的关系表现得尤为明显。以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法兰西银行为首的法国金融寡头垄断了意大利在国外市场发行的债券。法国资本在意大利的投资比在俄国的还要多,占到国外投资总额的30%。意大利政府则完全被法国金融家的意大利代理人所控制。
直到德、奥、意三国结盟之后,德国金融资本的介入才逐渐改变了法国人一家独大的局面。德国金融资本于1894年建立了代表德国势力的意大利商业银行,又于1895年建立了意大利信用银行。在德国金融资本的支持下,以德国通用电气公司为首的大工业财阀进军意大利,逐渐掌控了意大利工业的一个不小的份额。在这样的情况下,拉丁民族的意大利成为日耳曼民族的德奥之盟国就毫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但是,法国金融资本并不甘心将意大利拱手让给德国人。1905年,法国兴业银行和信贷银行联手成立意大利金融公司,后改名为意大利贴现银行。后来,巴黎的金融集团又创建了意大利省信贷银行。法国人再次在金融上占据了主动权。1906年,意大利政府债券即将到期,要将旧债券转换成新债券,也就是借新债还旧债。这项交易主要由罗氏家族法兰西银行所领导的辛迪加银团负责,尽管其中有7家德国银行,但德国人在10亿法郎的债券中所占的份额要比法国少很多。在整个债券转换的过程中,意大利一直与法国站在一起,这表明在三国同盟中意大利对德国与奥匈帝国的义务与束缚宣告终结。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正式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血肉搅拌机
在西方国家,绝大部分人都将德国看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唯一戎首。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卑污无耻的宣传伎俩。德国并不是蛮横凶悍的蛮族,英法也不是彬彬有礼的绅士,美国更不是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民主斗士。
统一而强大的德国改变了欧洲格局,英法等老牌欧洲强国无不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德国随时面临着被肢解与瓜分的危险。对德国威胁最大的莫过于东面的俄国、西面的英法。欧洲陆战对于德国来说意味着两线作战。为了确保能在最短的时间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从未参加过战争却饱读兵书的施里芬将军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制订出“施里芬计划”。
根据施里芬的分析,俄军虽大但不足为虑,因为俄国虽陈兵600万,但军事思想与装备都很落后,俄国士兵甚至还有不少用绑了利刃的木棍做制式武器。此外,俄国铁路网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