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运之左右逢源 >

第383章

官运之左右逢源-第383章

小说: 官运之左右逢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思云坐了下来,没管正在忙碌的苏扬,“嗯,对,我也该称呼你为苏书记了,时间就像一把杀猪刀,过得这么快,我还真是不忍和你分开呀。不管没关系,在房广县我是你的上级,在乐平市里,我也是你的上级,咱们还是缘份未尽啊,哈哈。”
    上级你个屁,苏扬能不知道叶思云的意思吗,不管自己到了哪里,都是叶思云的下属,这家伙心里还真是有些畸型。
    不过苏扬不想和他计较,真不知道这家伙怎么想的,既然想在仕途上捞金,基层经验有了,也该去京城市里转一转吧,留在地方上,叶思云的政治生涯或许就在安中省止步了。
    “呵呵,叶市长说得对,全靠你的英明领导,房广县才能有今天的,所以以后乐平市的发展也全靠你了,你的担子很重啊。”
    苏扬不客气的讽刺着叶思云,明明什么事情也没做,偏偏大表其功,看你好不好意思。
第473章 苗疆风情
    叶思云随意一笑站了起来,叶思云的脸皮可是很厚的,苏扬一句讽刺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行了你忙,以后市区里咱们再见。”
    叶思云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在房广县听从他命令的常委们,一个也没有得到提升,叶思云一个人来了,现在也一个人走了。
    轻轻的来又轻轻的走,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这给苏扬留下了机会,王在山可以接书记,张小路可以接县长,不过高恒景讲了,为了平衡,只能满足一个,王在山年纪大了,告诉苏扬他不想再任书记,机会留给年轻人吧,由此,张小路成了房广县的新县长,按照苏扬留下的模式继续在这里发光发热。
    王在山在苏扬离开前继续嘱咐起来,不要去追查苏从军的事情了,但苏扬怎么可能放弃,对于父亲的死一直耿耿于怀,斩风集团已经接到了命令,在江都市里秘密查寻着消息,看看那家企业是否还存在,看看那家企业的老板究竟是谁。
    自古以来,湘溪便是西南两大重省的咽喉之地,历史悠久,山水奇异,民风淳朴。湘溪境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独特神奇。
    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名胜迷人,既有全国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又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师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块洞天福地。
    这里,便是苏扬和黄梦瑶旅游的目的地湘溪。
    下了飞机以后,两人便坐上了大巴车,欣赏起沿路的自然风景,这里的山连绵起伏,就像是一个巨人的脊梁,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
    黄梦瑶很久没有这样放松舒畅的心情了,一直笑脸满满的看着窗外,就差没把歌给唱出来。
    “苏扬,你快看快看,这里的山好奇怪,虽然是山,但如果站在山上看去,这里更像是一个大草原,风吹草地现牛羊,这种塞外风光这里居然也能观赏到!”
    苏扬顺着黄梦瑶的手指方向瞧去,果然是这样的,一阵阵轻风拂过,一些牛羊居然真的从草堆里显现出来,这里的山很威严,这里的草很葱郁,这里的风很浪漫。
    苏扬此时也是心情大好,在这里没有压力,没有繁琐,只有无尽的清晰,看到大山顶上丛林越来越茂密,仿佛没有一条路可以连接上去,丛林中仿佛林海绵亘、荫天蔽日,就好像有着无数的珍禽异兽,这便是大自然的感觉。
    这趟大巴车是通往苗疆的,那里是湘溪苗族的聚集地,少数民族地区,从建筑风格到人文礼仪,都和城市里有很大的差异。
    大巴车里也坐有很多苗族人,男子都是头裹一根很大的深色布,女子更加怪异,苏扬看了看,比电视里清朝格格头上带着饰品还要繁杂,也不知道她们受不受得了,至少也几斤重吧。
    后排一个热情的苗族老人主动和苏扬打起了招呼。
    “喂,小伙子,你们两是外地人吧。”
    外地和本地一眼便可以区分,不过有些本地人被城市里的汉族同化以后,也慢慢的转变了穿着,苏扬转头笑了笑,“是啊老伯,知道你们湘西苗疆风景秀丽,来旅游了,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人家很传统,已经满脸皱纹了,不过精神气很足,“呵呵,苗族住山头,壮族住水头,汉族住街头。咱们苗族人的衣服脏,壮族人的衣服湿,你们汉族,呵呵,干净。”
    老人家说得很随意,根本不在乎这些,他们作为苗族人,在乎的是一种民族的信仰,就连他们的服饰也是很讲究的,彰显着历史和传统的传承。
    黄梦瑶是有备而来,之前便查询了很多关于苗族的事情,一路上和苏扬聊了不少,苏扬也似懂非懂的问了起来,“老伯,您是怎么知道我们是外地人的,我听说你们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您怎么会讲华夏语。”
    苗族确实有自己的语言,而且还分为了三大言言,湘溪便是其中一个,而且苗族还自己设计了类似于拉丁字母的文字,但是苗族和汉族长期交往,现在慢慢同化以后,很大一部分的苗族人已经精通了华夏国的文字和语言。
    老人告诉苏扬,除了深山里的族人,城乡结合部的苗族人都已经熟悉了华夏国的官方语言,就连湘溪地区的方言也会说。
    慢慢的,黄梦瑶也加入到了聊天的团队,问起了这里吃的玩的。
    苗族人很奇怪,也许是因为分散,所以有地方苗族人不能吃狗肉,但是湘溪苗族可以,而且还是一绝,自己编了一句诗,“苗族的狗,彝族的酒”。
    老伯告诉两人,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品可是一绝,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说到这里,老伯显得很骄傲,为自己是一个苗族人而自豪。
    黄梦瑶对服装可是很有研究的,仅仅是这大巴车里,苗族人的服饰居然都不相同,“大叔,你们这里的衣服是怎么回事儿呀,怎么款式都不一样。”
    其实不是款式不一样,而是苗族人的服装款式太多太多,老人笑了笑,“咱们苗族人的服饰有一百多种,可以这样讲,没有一个民族的服饰可以和咱们相比。咱们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没有好的服饰怎么配得上好的歌舞,呵呵。”
    听到这里,黄梦瑶拍起了手,“好耶好耶,我要去你们苗寨跳舞、晚会、喝酒,嘿嘿。”
    看到这个丫头这么开心,老人想了想,他可是在费尽心思把苗族推广出去,苗族人不能再固步自封了,大家要过上好日子,大家跟着党和政府走,必须得接受人家的东西,也得让人家进来,看看自己民族的特色和文化。
    “小姑娘,明天晚上便是咱们苗族的一个节日,我给你讲一讲。咱们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结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明天便是一年一度的节日‘会姑娘’,也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可以在那天相伴相恋,可以在那天确定更进一步的关系,你们也是情侣,也该去凑凑热闹。到时族人们会穿着各式各样好看的衣服,男的女的聚在一起对歌、合唱、独舞,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得很哦。”
    哇,这样啊,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黄梦瑶问了起来,“大叔,在什么地方呀,我和我男朋友也要去凑凑热闹。”
    老人点了点头,“嗯,就在石家寨里,进了苗疆一问便知道了,石姓是咱们苗族的大姓,谁都知道,在族里地位非常之高,石家寨也是咱们这里最大的山寨,一有什么活动,都在那里举行。”
    石家寨,这三个字已经被苏扬深深记下了,看来到了苗疆就得去石家寨,这里应该集合了湘溪苗族所有的风俗、景色、人文。
    黄梦瑶可是越来越有劲儿了,不过在她提出下一个问题以后,老人没有再回答,而且很多苗族人都看了过来,老人也闭上眼睛装作熟睡的样子。
    “大叔,……大叔,喂……,没这么夸张吧,这么一下就真睡着了,苗族人就是奇怪。”
    苏扬已经观察到了周围的不同,很多苗族人投来的眼神都很惊异,而且眼中闪过一丝的恐惧,苏扬想了想,什么情况呀,刚自己正在欣赏外边儿的风景,也不知道黄梦瑶说了什么。
    苏扬看向后排,老人已经闭上了眼睛,马上小声问道,“梦瑶,你刚才和这老伯聊什么,为什么他突然就睡着了,你看看这些苗族人,不正常呀,你不会是说错什么话了吧。”
    黄梦瑶自然也认为奇怪,可爱的大眼睛眨了眨,“我没说什么呀,我就是问了问他,苗族是不是有真有什么盅毒,是不是真有情盅,我这话一讲,这大叔就不吭声了。”
    听了以后,苏扬马上思考起来,盅毒?
    电视里不是演过吗,不过那应该是假的吧,哪有这么悬疑的事情,苏扬从小便不信什么封建迷信,现在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气运,但听了贺老的讲解,是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根本不是什么法术、仙术。
    不过这事情可奇怪了,提到了盅毒,这些苗族人一下子变得不友善,本来大巴车里有说有笑的,一下子特别安静,苏扬知道了黄梦瑶提到的盅毒有多敏感。
    “梦瑶,你可能提到他们苗族的禁忌了,别提了,一会儿老伯睁开眼睛,你聊点儿别的事情。”
    苏扬心里猜测起来,难不成真有盅毒这一回事儿?
    苏扬又看了看苗族老人一眼,咦,这老人脸上有黑气,这是破财的征兆,不过苗族人身上哪有些值钱的东西,而且苗族人就算有些手脚不干净,应该不会偷自己族人的东西吧,不会是家里房子着火,又或是放在床下的现钱被老鼠给啃了,苏扬实在是想不明白。
    过了半小时,大巴车仍然在摇摇摆摆的缓慢行驶着,苏扬和黄梦瑶随身带了露营用的帐篷,可以在山里住下,而且黄梦瑶之前便查到了,苗族人很好客的,随便哪一户人家都可以接待他们,走之前象征性的给一些钱就行了。
    老人轻轻睁开了眼睛,包里已经看不到按键字母的老牌诺基亚手机响了起来,“喂,嗯,哎,什么!啊!怎么办,那现在怎么办呀……”
第474章 蛊毒传说
    苏扬轻轻拍了拍黄梦瑶,刚才老人已经不理她了,她再讲话也只会惹来人家的讨厌。
    所以苏扬示意黄梦瑶不要说话,苏扬转过头去,“老伯,怎么了,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我们能帮帮忙吗。”
    苏扬这么一讲,老人明显对苏扬加深了好感,刚才心里对黄梦瑶的隔阂也消除了不少,现在热心肠的年青人不多了。
    别的事情可以帮,但是家里的钱丢了,谁会帮呀。
    老人家的孙子要上学校,老人家可是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一家人都是种地、编织为生,哪里有多少积蓄呀,不过为了孙子可以上汉族人的学校,老人家也是出了大血,拿出所有的钱给儿子,让他带到学校去缴学费。
    老人家的儿子今天也是身上怀揣现金最多的一天,整整1200元钱,一年的学费啊,可是老人家的儿子还没有走到学校,这钱便在身上不见了,儿子气坏了,马上给老爸打了电话。
    老人家出了800元,他儿子出了400元,这可是孙子一年的学费啊,为了让孙子学到汉族的知识,老人家已经豁出去了,就算是卖血也得给孙子缴学费。
    现在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样,老人差点儿没晕过去,完了,一切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