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铿锵种田记事 >

第1章

铿锵种田记事-第1章

小说: 铿锵种田记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11。6。28完结

总点击数:148593 当前被收藏数: 2569 文章积分: 25;297;584 

文案

小秀才养娃、种田、发现JQ、发展JQ的故事。

本文仍无王爷、皇帝等珍稀品种,无神仙赠送的各样法宝,猪脚无特殊技能的“三无”产品,慎入。

内容标签:种田文 乡村爱情

搜索关键字:主角:杜仲平,杜安 ┃ 配角:谨儿,赵八,方胜 ┃ 其它:里正,王嫂子等

1、楔子 。。。 
 
 
大楚安平四年,杜仲平抱着两岁半的侄子到祠堂给杜家三老爷的牌位磕了头,从此正式过继到了三房。又让侄儿杜尚谨改口叫了自己“爹爹”,带着自己奶兄杜安搬进了原来三房的小宅子里,过起了日子。从二房带出来的,就只有自己母亲和嫂嫂的嫁妆。看在外人眼里,算是净身出户了,茶余饭后谈起时,不过感叹两声罢了。
这杜仲平今年也只有十四岁,说起来倒是二房的嫡子,上头原有个兄长,长他八岁,唤作杜伯平的。原来母亲在时,也曾是父慈子孝的一家,后来母亲过世后,父亲又续娶了一房,日子就渐渐不好过起来。但是到底有兄长照拂,没耽误了读书进学。等到继母有了亲生孩儿,兄嫂双双过世,只留下一个侄儿与他,这日子就无比艰难起来。原来母亲得用的人早被打发出去了,身边只留下一个年长他四岁的奶兄杜安。人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这话果然不假。杜家本来就是商贾人家,规矩不甚严,再者连年征战动乱,无人细究,杜仲平舅家又是没了人的,杜二老爷就在妻子的撺掇下将杜仲平过继给了三房。
大楚安平三年时,就只剩些边缘地带未平定,打打杀杀十几年,早就人才凋敝,新建的朝廷便正式开始开科取士。杜仲平偷偷找了兄长的两位同窗做了保,做贼一样考了五场县试三场府试,还没等考那两场院试,就被过继了出去。这下更好,他带着杜安将带不走的折了现,一家子到府城去了。
等报喜的来杜家报了杜仲平中了秀才,杜家人来寻他时,才发现三房的宅子早换了主人。  

作者有话要说:胡乱写着解闷的




2

2、第 1 章 。。。 
 
 
杜仲平自被过继出去就打算好了,不论考得上考不上都不能再在杜家呆下去了。杜二老爷原先还有些慈爱,但这些年来被枕头风吹得越来越偏心了。自继母生了儿子之后,连原来的长子嫡孙杜尚谨都越来越不待见了。若是没考上,估计就算自己与谨儿饿死他都不会搭理,若是自己考上了,秀才怎么也能有三百亩田的免税待遇,也不用服徭役,更不用说其他的好处,他定是会来找些便宜占占。

杜仲平打算去投袁将军。这位袁将军跟着太祖爷从北打到南,封赏时他却自己提出要去北边镇守,防着蛮人;又有一位沐将军,自请去守云南,防着土人。皇帝大喜,便封了袁将军镇北将军,沐将军安南将军,世袭罔替。又因为北边人少,皇帝允他招收人员屯田。燕北之地苦寒,一年中有小半年都是冬天,因此袁将军招来招去流民来投的多些。

杜仲平中了秀才,就去官府办了路引等物,要投往燕北去。正巧袁将军麾下有一队兵士带着招来的人往北去,便一路行去。去燕北的大多是在南边过不下去奔着屯田分地去的,像杜仲平一伙居然赶着骡车还有头驴的,分外引人注目起来。

再看主人居然是一个少年,一个半大少年再加上一个粉嫩娃娃,连带队的军官都好奇起来。待看过他们的路引文书等物,知道那半大少年居然是个新出炉的秀才,众人不禁竖然起敬:中了秀才就不算白丁了,见了官老爷都可以不跪。原来南方文风盛,出个秀才不算什么,可是现在打仗打了十几年,识文断字的都不算多了,更别说往燕北去的,有功名的就少之又少了。因此,一路上,带队的军士对他们颇为照顾。

一路上,杜安赶着骡车,车上装着他们的所有家当加上个小少爷杜尚谨,杜仲平就骑着毛驴跟在旁边。

杜安人少时就跟他嘟囔:“有了功名就应该置些田地,过些年少爷再考个举人老爷,也就发达起来了。哪有像少爷这样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的?也该让那些小人看看,少爷原本多老成的人,怎么一下冲动起来了?”

杜仲平一边逗着谨儿一边道:“少爷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什么叫冲动?你当举人那么好考?只靠着大哥在时打的底子,考个秀才已经是侥幸了。咱们南边文风盛,再过两年日子好起来,不定多少人去考。我又没有本事去请好师傅,又没人引荐,如何考得中?只一个秀才,若是置了田地,有那么一家在傍边,如何保得住。不如往北边去。我已打听过了,袁将军治军严谨,招去的人都分些田地耕种,只照常交些税就是。北边有功名的到底少些,地方上多少会照拂些,又远远离了那家人,有什么不好?”

杜安便不言语了,心中暗想,自家少爷平时看着不显,其实最是个有主意的,但凡下了决心,那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只是从没去过北边,听人说是极冷的,不知少爷有个什么章程,要早做准备才好。

回头正要与杜仲平商量,就看他正教着小少爷背“人之初,性本善”,不禁大为头疼:“少爷,您当初启蒙时也有五六岁了,如今小少爷才三岁,如何懂得?”到底将他赶到一边去。

杜仲平自从离了杜家,便将老实木讷的面具抛到一边了。他早想好了,要远远离了杜二老爷。这种年代,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特别是读书人多的地方,不管当父亲的有多不靠谱,当儿子的都不得不听从,要不然就得被吐沫星子淹死。若是杜二老爷靠得住,他到乐意当个好儿子,但现在明显靠不住,自然要离得远远的。

虽说他已经过继出去了,但是说不准会有什么幺蛾子,还是走的远远地放心。再说,别人都将北方视作畏途,不是过不下去的谁也不会去,但是于他来讲,却是上辈子活了二十来年的地方。

娘和嫂子的嫁妆除了留了几样做念想,剩下的都折变了银钱。在杜家时一味装穷,再苦都没拿出来用过,一路北行时,路过大的州府,杜仲平就会收罗些种子、书籍等物,堆到车上留作后用。

紧赶慢赶,这一队人马总算在刚入秋的时候到了燕北。
——————————————————————————————————————————
到了燕北之后,所有的移民都被打乱安置,杜仲平一家就被安置在了锦阳城外靠着青牛山的村子里。

这村里因为多是卸甲归田的军士,盖得都是些青砖红瓦的房子,各家场院又都极大,里正就把村东头的一间院子分给了他。

这院子极大,房前屋后只怕各有一两亩大,只是房子虽是砖房,却只有三间。

杜仲平抱着谨儿,杜安把骡子和驴子拴好,跟了进来。三间房里有东西两间是住人的,都靠北墙盘着炕,中间一间北边是厨房,东西各一个灶台,连着屋里的火炕。当中间起了半截墙,把厨房隔开,又不挡光。前边是放点东西或是放些桌椅做饭厅都好。屋子里宽宽大大,十分敞亮,只是一件家具都没有,连那炕上都是光秃秃的露着。再看院子里,也都荒着,净是野草,零散几颗不知道什么树。

正想着要置些东西,好把行李归整一下,里正又扛着一捆长长的什么东西进来了,后面又跟着一个大嫂,抱着些干草。

杜安忙迎上去要接,里正却道:“没事,轻巧着呢,席子能有多沉。”

一边说,一边往里走:“这是你嫂子,我看你们刚到,什么家伙事儿都没有,先拿席子给你们铺上,要不晚上没法睡。”

那嫂子极是敞亮的人:“你们南边来的不知道,咱们这地方晌午热乎,晚上不烧炕扛不住的冷,你们还带个孩子,怪不容易的,俺们帮你收拾收拾。可怜见儿的,刚到这儿两眼一抹黑的,什么时候收拾的完呢。”

进了屋,见杜仲平抱着孩子,就道:“这是杜小秀才吧?啧啧,怪道都说南边养人,这娃娃多俊!”手下不停地就把茅草铺匀到炕上,里正就把席子铺到草上。

杜仲平连忙谢过,又问哪里能买些家具器物。里正就说:“不如我带着去买吧,都在村里,又没挂着牌子,你们刚到怕找不到。”

又对杜仲平说:“你就带着孩子在家收拾吧,我领着你的家人去就是了。”

杜仲平忙道:“这却不好吧,恐怕???”

却被那嫂子打断了:“你才多大点儿,就有这些忌讳。不妨事,俺们这不像你们南边讲究多,再说,俺家孩子怕都比你大了。”

杜仲平脸就红起来,忙从袖子里掏出钱来交给杜安跟着里正去买东西。这边那嫂子不知从什么地方掏出抹布开始擦起了席子:“这边灰大,得勤抹抹。”

谨儿原有些怕生,这会儿熟了些,就要爬到炕上去玩。杜仲平忙把他放下,又跟大嫂搭起话来:“这里却比好多地方都好,竟然家家都是砖瓦房,又有这么大院子。”

“你当那里都跟这一样儿啊?要不是看你是个知书识字的,又小,如何能安置到这里?这村里都是些当兵的退了伍的,自己以后营生的地方自然就精心些打理,都是自己烧了砖盖了房,满锦阳你都找不到第二份这样的。满打满算这村里也没十户外来的”

抹完了炕席那大嫂子直起腰来又说:“我们当家的姓王,你只叫我王嫂子就是了。他当兵时手里也管着几个人,回来种地梦,因大家伙儿看得起,推他做了个里正。这村里都是些当兵的老粗,因此大家商量定要安置个会念书的过来,不说别的,就是往老家捎个信什么的也不必走老远的去求人不是?这两年也有娶了媳妇的,怕是再过一二年就有娃娃了,到时还要请你做个先生,免得像俺们这样的怕是给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

杜仲平这才明白缘故,忙说:“我们一家初来乍到,免不了麻烦各位照应。若是村里有要我们出力的地方,定然不会推迟。”

王嫂子就笑起来:“是个敞亮的。你们就放心住下,俺们这的人,看着凶,人都极好的,有什么力气活你只打个招呼就是了。”

一边就转了话头,指点起去何处打水,如何收拾院子,又说等下晌屋子收拾好了就叫人把发下的种子粮食等物拿过来:“放心,必定不会克扣你们的。”

一时杜安与里正买了东西回来,王嫂子与里正就走了,留下他们自己收拾。

杜仲平便与杜安忙里忙外的收拾起来,一边又把王嫂子的话和杜安说了一遍。

杜安道:“看来是借了少爷秀才名头,才有这么好的地方。方才买东西时听得别人讲,有的偏些的地方,房子都是土坯的,更有些地方现只挖了地窝子给人住,让自己冬天前盖起房子来呢。说是冬天冷得很,冻得死人呢。”

杜仲平就笑起来:“恐怕也有我们年纪小的缘故。我常听人说,当兵的嫌读书人酸咧。”

果然,两人收拾停当没多久,正坐着休息,就有几个人扛了几个麻袋进来,帮他们放进中间的屋里,又指给他们哪个是什么种子,哪个是磨好的米面。

其中一个人就笑着说:“听王嫂子说你是个敞亮人,如今你也不必客气,俺们就住你家西边,有什么事你只喊一声就好。且歇着吧。”说完就告辞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改下段落错字




3

3、第二章 。。。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