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宅门之农家贵女-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棠和蔷薇虽然疑惑,但也无二话。白梅跟着杜伊在最初的刘家镇待过,虽然貌似有些明白,但也无法真正体会。毕竟她来的时候,杜伊那会儿并不是真正的缺钱。
两个人的速度就是快很多,前前后后,一个半时辰,杜伊和白梅就将那十几本账簿,全部看了个遍。待发现没有什么问题后,现在松了一口气。其实她还真的怕,自己眼拙。
杜伊等人在儒城待了几日,除了伊记酒楼的掌柜和小二外,并没有其他人知道。她暗自查探了一番杜鹃和陶荣之后,心下暗自点头。
那两个孩子现在和她表姑住在一块,虽然未成亲,不过看她表姑的样子,也会尽快给两人办理亲事。至于陶荣的弟弟,倒是被两人送到学堂去念书了。那小子看起来,也是不错的,至少不是那种没良心的。
杜伊走之前,心里还念着,到时候杜鹃成亲了,她来给撑场面就可以了。目前胭脂水粉的工厂,也得建立了。否则光靠杜鹃招来的那几个还不知底细得人前来帮忙,她总觉得不靠谱。
待杜伊走后,杜鹃手里拿着一封伊记酒楼小二送来的信笺。直到船都开了,她才匆匆赶到。望着远去的船只,她伸手用力晃了晃:“伊伊姐姐,你说的话,杜鹃记住了!”
杜伊给她的信,是让她多为自己着想。让她和娘单独搬出来,不要与那两个兄弟一起住,哪怕是两个院子,隔壁家也行。
这不是未成亲声誉不声誉的问题,而是为了他们以后着想。陶荣的弟弟总是会长大,也总会成亲。到时候娶亲娶好的还行,不好的话,会唆使分家,也会嫌弃她的老母亲的。
虽然现在住的院子,是杜伊买给他们的。但以后的事情,谁说的清楚。倒不如一开始,就直接分清楚,省的以后麻烦。陶荣是个聪明的,到时候只要和他点一下就可以。
杜鹃和母亲相依为命的长大,杜伊虽然是她的表姐,可也是恩人。她喜欢陶荣,可在母亲的面前,他也只能屈居第二。
她可以委屈了自己,但绝不能委屈她娘。杜伊的信是为了她以后着想,她自然也懂。
船是按照杜伊之前说的侧走之字,速度果然快了许多。凌袁帆见到之后,忍不住对杜伊再次刮目相看。这个方法,他们之前都没想过。
应该是说,这样的帆船,自古就有。但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建的这么大,而且可以逆风逆水。
如今这河开出来,船不管顺流逆流都没问题,也就意味着,这水路的开发,要比陆路好上许多,也快许多。至少,在这冬日里,不必为运输东西,所困扰,成本也还小许多。
原本需要人力划船的,现在只需要几个人掌控帆,和有个知道水流大小和方向判断的人即可。
这一次,船上的东西补充得多,且一路又没有人下,便一口气也没停歇的直接到了刘家镇。当然,这两艘大船从运河经过的时候,还是不少人看见了。至少修建码头的人,都看清楚了。
等到刘家镇的时候,整个紫月国的人都哗然了。这可是他们头一次看到运河里,有两艘的大船,还载着那么多的人,且速度又快。也让修建码头的人,更加的卖力了。
万户侯得知消息后,人正好在京城,便道工部去催将剩下的那些船,快点建出来。
码头这边,他会让人加快建设。早一步完成,也能早一点使用。这可是紫月国自开国以来,开通的第一条顺路,其意义有多重大,他比谁都清楚。
再说刘家镇这边,自从齐家庄码头建立好后,就时不时得有人过来查看一番。当得知杜伊会坐船回来,刘家镇的人,往这边跑的更加勤快了。
杜伊等人的船刚刚一出现,便又人跑回刘家镇去报这个好消息了。众人都在等杜伊回来,不为其他,就为多了一个码头。
如今月牙城已经有人听说从刘家镇去阜城的路比较快,便跑来刘家镇,说要坐船去阜城。这让刘茂林看到了希望,也觉得这个码头,一定能够带动他们的繁华。
当然,现在的刘家镇,早已是月牙城出了名的富裕之地,因为有伊记的产业在,百姓日子过得好。但要用繁华来形容的话,是远不足够的。
船一停下,杜伊人还走出来,就听到桃花挥舞着手臂:“伊伊,伊伊,这里,这里!”
岸上有不少的人,杜伊看着那挥舞着小手,忍不住轻笑。
“老二家的,你可回来了?”苏氏也跟着站在人群后,看着船上的乔氏,不无激动。
这老二家的,跟着杜伊一出去都快半年了,眼见都快到腊月了,总算是回来了。
乔氏看到这些村民,瞬间觉得无比的亲切。眼眶红了红,快速的下了船,抱过苏氏手上儿子,亲了又亲。
“媳妇!”银牛站在苏氏的身后,看着出去一趟,变得有些不一样的乔氏,也欣喜的叫了一声。
他就知道,这一趟出去,一定会有收获的,没想到变化这样大。不是容貌上的变化,而是整个人的气势,与以前完全不一样。
“嗳!”看着有半年未见的孩子他爹,乔氏将儿子塞到他的怀里,自己拉着他的手,回头和杜伊打了一声招呼,便回去了。
“伊伊,你可快想死我了。这一次什么时候回去?小宝和小帅他们都留在京城吗?”
桃花将孩子扔在小卖铺里让来弟帮忙看着,自己听到杜伊回来的消息,也顾不上叫她娘,屁颠屁颠地来了。她不能和其他人一样跑,但好歹是可以快走。
“嫂子可是生了?”杜伊牵着桃花,上下前后左右地看了一遍,发现没什么大碍后,松了一口气。
“伊伊你别这样看我,我可是走着来的,没事。嫂子生了,又生了个儿子。倒是如是生了个女儿,你看看,这要女儿的人偏偏不生。”
桃花觉得柳如是应该生个儿子,这样她以后就算是一个人,至少也有儿子榜身养老。而她嫂子,都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了,怎么滴都得有个女儿才好。
可事实却完全相反,又生了一个儿子。可不得愁死,这一算,家里可都是三个小子了。
“走,回家去看看。对了,忘了和你介绍,这两个你没见过的。略高点的是海棠,另外一个是蔷薇。他们和白梅紫丁都是一样,我的婢女,也是无所不能的。”
随即又道:“这是桃花,我干娘的女儿,也是我的妹妹。你们喊她名字也可以,喊她姑娘也成。在这乡下,咱们的规矩没那么多。”
“是,王妃!”
桃花看她们正儿八经的样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随即道:“喊我桃花就可以了。大家都是这么叫的,就连白梅和紫丁也是。”
她的话落,就见白梅手上拿着一个大包袱,从船舱里走出来:“桃花,你可来了。这是我给你们家宝贝买的东西,接好!”
那里面有她和紫丁给桃花家孩子做的衣衫和鞋子,更有在京城里看到孩童的玩具和一些银饰之类的。
“这么一大包啊?”桃花看着包袱,有些傻眼。这么多东西,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来买。
“不多,里面很多都是小衣裳。对了,这是王妃让人做出来的船,你要不要上来看看?”
现在船是试航成功了,也没问题,应该能让工部多做一些。只要这些都做出来,来年她也可以跟着王妃一起去那蓝海国瞧瞧。
“这船可真大,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呢。这一艘,是住人的吗?我看你们都从这一艘出来!”桃花心里也是有小激动的。要是可以,她也想坐一坐这船。
虽然是两艘船,可明显地可以看出来有区别的。之前杜伊可是说过,一艘客运,一艘货运。
“对,这里面还有一个个小船舱,其实也是一个个房间,可以坐六七十人都不是问题。而且速度可快了,从京城过来,连二十日都不到,我们还在儒城停了三天。”
杜伊看着白梅带着桃花上船看,便对站在不远处的刘茂林等人道:“你们将这货船上的白菜萝卜搬下来,这些东西全弄到工厂去,我们加工做辣白菜之类的用!”
众人还不明白,为何运萝卜白菜之时,就见刘茂林点点头道:“看来这货船是没问题。运了这么多白菜和萝卜,也没什么问题,看来试航很成功!”
他这话是变相的解释,在场的人,要是再听不懂,那就是真的蠢得无可救药了。
众人不等刘茂林吩咐,便自动上前,将那一筐筐的白菜萝卜往回扛。乡下人没啥好本事,就是力气多。
“王妃这次回来,准备呆多久?”都快腊月了,这要回京城的话,只怕也是需要花不少的时间。
“就住两三天,孩子们都在京城,总得回去和他们过年。这几天让工厂的人将东西准备好,我运到其他地方去,正好也顺路。”
“好,稍后船上的东西清理好后,我就安排人去弄。这段时日,已经有人过来问,去其他地方需要多久,能不能坐船的事情了!”
刘茂林虽然是镇长,可还是习惯性的将镇上的大小事情,和杜伊汇报一遍。看杜伊的意思,再做决定。
“这个事情不急,各地的码头也没建立好,就算可以过去,他们也不好停泊。这齐家庄的后续什么店铺酒楼也别停下来,该建设还是建设,银子该出多少,算着预支就是。”
杜伊现在就是要大力发展刘家镇,否则一个小小的村庄,即便是个镇了,要起来也很难。
“是!”
两人匆匆地说了几乎话后,杜伊便看到匆匆而来。
“娘!”
“伊伊,你可算是回来了。这段时日,怎么样,还好吗?娘听说了儒城的事情,都快吓死了。你这孩子,好好去去一趟京城,怎么就那么多的事情。”
刘氏看到杜伊,便泪流满面。杜伊是带着小帅等人去的,要是她和小宝等人都出事了,让她一个老婆子,将来百年后,有什么脸面对地下的老爷和夫人。
“没事了,娘。你先别哭啊,吓死个人了。这一见面就泪流满面,你这不是要让我心疼死吗?好了,不哭,乖了。走吧,咱们回家。我听说嫂子又生了个儿子啊?娘,我就说嫂子是个有福气的人吧?你看咱们家原本子嗣单薄,现在可不就兴旺起来了吗?”
刘氏让杜伊说得,原本满是泪水的脸,此刻也充满了笑意。虽然没有孙女是一大遗憾。但从子嗣上来说,确实是不错的。现在有三个儿子,将来这三个儿子再开枝散叶,他们刘家这一脉,可不就得兴旺起来。
“是,你说的有道理。不过这一切,可都要归功于你。若不是有你,咱们家就算是兴旺起来,估摸也养不活。”刘氏这么说,自然是想到了她以前生的那些孩子。她也能生,关键是生下来后,养不活有什么用。
“瞧娘你说的,这是咱们刘家自己的功劳好吗?不对,是嫂子的功劳,也是娘的功劳。不管了,不管是谁的,总之现在好起来就可以了。”
不过就是生活条件好起来,孩子有营养,能够养活也是正常的事情。以前不好养活,也不过是因为营养不良罢了。
在杜伊的眼里,孩子夭折就是穷闹的。
要是有了钱,母亲和孩子都吃的好了,这孩子的营养自然好。就算是生个小病,那抵抗力也足,根本不用怕。再不济,那也请得起大夫。
现在不仅是刘家,就连整个刘家镇百姓的日子都好过了。要养好区区一个孩子,还不简单?这不是谁功劳不功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