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裁撤的依旧是国防军,依照希特勒制定的这份裁军方案,未来德国陆军的构成里,党卫军将成为德国陆军的头号主力不说,国防军的比例更将降到百分二十以下。
到四月三十日,英国政府宣布将在斯卡帕湾举行大规模的阅舰式。1940年战争结束时,英国海军几乎被德国海军打至尽乎全灭的结局,经过一年半的艰苦恢复和重建,到1942年四月三十日时,五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已有四艘建成服役,最后一艘豪号战列舰,也将在今年六月左右加入皇家海军的序列。
而另外三艘光辉级航母,在这个月前已经陆续加入皇家海军现役。理论上而言,现在的皇家海军的战舰吨位上,已和德国海军相差无几。
除了这五艘主力战列舰外,目前英国国内的船台上,还有两艘狮级战列舰以及三艘鹰ii级航母正在建造中。这些军舰也将在未来两年里陆续服役。
为了尽快恢复实力,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里,英国船厂完全是以战时的速度在疯狂地抢造军舰。不光是为了应付堵在家门口的德国海军的缘故,同样也是为了拥有底气,好能尽早废除万恶的《英美华盛顿协议》。
到1942年四月,随着多艘主力战舰的陆续加入现役,以及和德国人的关系有所好转,加上日本方面又表现出对美国海军的重重敌意,英国人认为单方面废除《英美华盛顿协议》时机已经到了。在宣布废除这份协议之前,英国人想通过这次的阅舰式,向美国人秀秀自己新长出来的肌肉。
此次阅舰式,四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和三艘光辉舰航母全部出列,而德国方面,也友好地派出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前往现场帮忙“助兴”。除此之外,现场参加阅舰式的还有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和海军最高司令官雷德尔元帅。德国人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示出“英德间的友好”。
事后,戈培尔在公开的演讲中,先老调重谈地扯了一阵英德友好的废话后,雷德尔司令则站出来,对现场数千名英国民众的面,宣布了英德两国刚签定不久新的《英德海军条约》,依照新的条约规定,德国海军的水面舰的规模。将保持在英国海军八成左右,而这份协议的有效期为五年。
到目前为止,德国海军主力舰对英国海军主力舰,仍然保持着数量上微弱的优势。但两国船台上在建中的军舰数量,却是英国海军占了上风。自从去年美国通过庞大的造舰预案后,英国人也随之紧跟而。高调地宣布了自己的海军复兴方案,当时英国上下甚至高声喊出:就算花光国库里的最后一个金币,大英帝国的海军也要恢复昔日的荣光。
而欧洲的另一个海军强国,在这场海军盛宴中却始终不声,直到这一天才有声音发出。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德国海军发出的声音,居然如此地“低调”,竟是自我限制海军的扩军方案,着实让全世界都闪瞎了眼。
但汉娜没有让德国加入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狂潮。没有疯狂地大造军舰,实在也是迫不得已。
德国最大的敌人,终究是东边那头已初步完成军事准备的北极熊。现在时间已是1942年四月,苏德间依旧和平,巴巴罗莎行动没有发生。就目前的情况看,苏德间还会继续“和平”下去。只是在这样“和平”的大前提下,苏联会造出多少辆的t34坦克。
历史上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光是BT5、BT7以及T26这样的坦克,制造的数量就接近两万辆。以斯大林的性格和毛子的天性。他们不造个上万辆的T34海,简直就不配叫蒸汽压路机了。为防患于未来,德国方面将军费向陆军转移也是必然的。
1941年时,t34坦克完成了设计,开始在苏联大规模地量产,历史上到当年六月就造出了一千多辆。尽管这个位面苏联在三十年代被林汉一家人坑了一次。工业化进程有所延误,但影响并不太严重。对德国来说,苏联t34坦克海的威胁依旧巨大。
为了对抗t34,德国新一代的三十吨坦克发展计划,也在1941年时完成。新一代三十吨坦克全重三十五吨。主炮是一门88毫米/56倍的坦克炮,其性能可以视为德国版的装着88炮的59式坦克,就性能而言,该型坦克远胜目前的t34-76型,就算面对未来的t34-85型也有较大的优势。
该型坦克几乎是和t34同时开发完成,1941年三月后开始量产。但汉娜很清楚,资源有限的德国,不可能象苏联那样疯狂大玩坦克海,因为无论是油料还是国力,德国都不可能象苏联那样疯狂地堆出上万辆t34,更不可以在大玩坦克海的同时,还要和英美比拼海军,所以她必须做出取舍。
现在德国海军的家底是四艘主力战列舰和四艘大型战斗航母,未来的两年里,德国海军只会再得到两艘大型航母加盟,除此之外不会再有新的大型战舰的建造计划。
由于军费开始向陆军倾斜,未来几年里英国海军的主力舰吨位超过德国海军是必然的。既然如此,倒不如趁机卖英国一个空头人情,借此改善一下双方的关系,同时让英国人更有底气撕毁《英美华盛顿协议》。
在今年二月份时,美国特使曾访问德国,故意地对德国提出了关于苏伊士运河国际化的设想,其根子无非是想拉拢德国向英国施压,逼迫英政府不敢撕毁《英美华盛顿协议》,但汉娜不为所动,反而在事后将这条情报泄露给英国人,更在赫斯访英结束后,公开发表声明维护英国人在埃及和苏伊士运河上的利益,借此继续离间英美关系。
在林汉一家子看来,未来的十年里,英国的衰退是必然的,各地的殖民地一块一块地冒火,失去也是肯定的。美国人想肢解英国人,东边那个一直不作声装作闷声发财模样的北极熊,何尝又是一个安稳份子。在英国殖民地的问题上,如果德国不急,这两个国家也会“急”。
在林汉看来,英国落魄到这样,德国如果答应了美国的肢解方案,再继续折腾英国,只会中了美国人的奸计——德国地理位置毕竟太糟糕,离中东太远。不管英国被折腾成什么样,从崩溃的大英帝国身上掉下来的好处,德国都拿不到多少,反而会在新一轮产生的英德对抗中惹得一身骚,真这么玩,最后只会便宜了离中东更近的苏联人以及拥有强大海外投送能力的美国人。
赫斯访英时,私下就是向英国人提出了英德国抱团取暖,对抗美国压迫的话题。在伦敦,赫斯向英国递出橄榄枝,声称德国政府会无条件地在殖民地问题上支持英国:例如支持英国人维护在印度、印尼、非洲在这三个地方殖民地利益。而德国所索取的,并不是要英国人向他们开放这儿的市场,仅仅只是要求继续改善英德关系,结束双方的仇视。
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由于有新中国这个巨大的大市场和部分的欧洲市场,短时间内根本不愁自己工业品的销路,其和英国在贸易上的利益冲突并不大,对英国殖民地市场的渴求并不高。
更重要的是,德国通过李华梅,已知道太平洋战争即将爆发。一旦战争爆发,德国也可以借机享受到不少的“战争红利”。至于欠美国人的钱,趁着这场战争的机会,也有无数的手段可以落井下石的手段趁机赖掉。现在改善和英国的关系,也是为了在这场战争中,能够实现林汉一直设想的“世界各国联手,一起坑美国”大方案。
为了表示德国方面的诚意,赫斯访英后,德国海军减少了在冰岛和法罗群岛的飞机数量和驻军规模,以显示出其对英国人的善意。而后秘密签定的《英德海军协议》,更体现出了德国人的善意,在当年四月的斯卡帕湾阅舰式上,德国方面更进行了一系列“友好”表演。
英国方面虽然不可能完全相信德国人的示好,但在这个打破《英美华盛顿协议》的关键时候,德国人公开地表示友好和支持,无疑是给英国人极大地增加了信心。
第361章箭已上弦
1942年的美国,对提前出现的铁幕演说,以及突然冒起的麦卡锡主义,最为不满的人是现任的美国总统威尔基。
在威尔基总统看来,那个“狗娘养的英国胖子”和“该死政治爬虫麦卡锡”,他们在媒体面前象小丑一般的表演,完全打乱了他预定的计划。
1941年最后一个月发生在东南亚的一系列事件,让威尔基总统意识到自己过去无意疏忽的一件大事:“美利坚合众国现在空前孤立”。
中英日三家在东南亚的行动,严重损害了美国在这里的利益,更改变了这里的势力分布格局,让英国政府有了极大的底气废除《英美华盛顿条约》。
在这过程中,整个欧亚大陆,除了倒霉的荷兰人外,没有一个国家站出来谴责这三个国家如此“不道德”的行为,更没有一个国家站出来替美利坚合众国说话。所有人不是在冷笑,就是躲在一旁,嘿嘿看着美利坚合众国闹笑话。
“美利坚合众国再强大,也无法和世界为敌”。
威尔基总统很清楚这个道理,在那之后,他一方面大肆扩张海军,一方却在考虑如何破除美国在亚洲问题上孤立无助的“坚冰”。
一番长考之后,威尔基总统最后盯上的目标是中国。
他知道中国和日本在台湾问题上有着化不开的矛盾。而英国人因为兰芳共和国的建立,同样对这里也是如芒在背。
要破除东南亚的困局,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中国拉到美利坚合众国的战车上来。在威尔基总统初步的战略构想里,只要抛出台湾问题为诱饵,借助的中国力量,鼓动中国在朝鲜动手脚,就可以极大将日本的注意力全部牵制在东北亚方向。没有了日本相助,所谓的《第二次英日同盟》也就名存实亡,没了日本人帮助,现在的英国人哪有勇气单方面撕毁《英美华盛顿协议》。
但是威尔基总统才刚刚开始构思联华的战略方针,该死的丘吉尔就跑到美国来叫嚷什么“红色铁幕”,更可恶的是麦卡锡这个“镜头前的演员”的攻击指责,导致美国国内“反共产主义”浪潮大起,直接让威尔基总统联华制日的设想化为泡影。
而让威尔基感到不安的是,由于麦卡锡和丘吉尔的表演,以及由此逐渐露出苗头的政治迫害,不但大量的在美华侨携家带口,变卖家产离开美国,就连美国国内的德裔美国人,也露出了不安定的迹像。德国方面现在开始炒作一战时美国对德宣战时,美国政府打着“清洗德国间谍”的旗号,大肆吞吃德裔在美资产的旧事。虽然现在“赤化中”的德国让在美的德裔富裕阶级不敢轻易地回德,但德裔中的中产阶级和普通人,却有不少人因为担心新一轮的政治迫害,而听从了希特勒的号召开始离美返德。虽然这些人的数量不是非常地多,但毕竟是一个听着让人极不舒服的开始。
而后来威尔基总统的联德制英的方案,同样在德国人这边碰了钉子。德国人对美国人画出的大饼不但不上当,反而将这份提案泄露给了英国人,令英美之间本就很紧张的关系继续恶化。
而到了四月份,随着德国副总理赫斯访英,以及月底德国人在英国海军阅舰式上的讲话,英德关系开始破冰改善。
对于威尔基总统来说,他上任之后,美国一系列的对外外交政策,收获到的全部都是失败。
威尔基总统深深地反思过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后他认为一切的根源,全来自他上台后报纸上那些“不知廉耻”的自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