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571章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571章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一些消息,特来告诉将军!”

文聘一指旁边的屋子道:“请到屋里去谈。”

两名随从抬着竹舆进了屋子,又退了下去,邓义这才对文聘道:“我听到传言,城中不少大户已经在暗中联络,准备响应曹军,虽然是传言,但我相信这是真的。”

“他们怎么知道曹军要反攻南阳?”文聘吃惊地问道。

“具体我也不知,或许曹军事先已秘密派使者前来联系了。”

文聘眉头微皱,他感觉邓义有些言不由衷,作为南阳第一世家,他怎么会不知道宛城大户的具体情况,只是他不愿告诉自己罢了。

不过文聘也能理解,邓氏家族作为南阳世家领袖,邓家绝不会出卖乡党,邓义能告诉自己这些消息,就已经是他最大的诚意了。

文聘也不想为难邓义,只是他有些不懂,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宛城大户居然亲曹,这不现实啊!南阳应该是属于荆州的传统势力范围,士绅怎么能亲曹?

“邓公能告诉我是什么缘故吗?我着实有点想不通。”

邓义苦笑一声道:“其实这和当年的景升有关,当年南阳五十余户士族上书景升,反对将南阳让给张绣,但景升还是不顾士族们反对,将南阳让给了张绣,引来张绣报复,导致不少人家破人亡,这件事寒了南阳士族的心,再加上曹操对南阳不错,赤壁大战前后数年都免了南阳的税赋,深得南阳人心,曹洪无能,没有守住南阳,但改不了南阳人亲曹,听说曹军要反攻南阳,我估计南阳各县都会开城迎接曹军,宛城士族有异动也是必然。”

文聘半晌才恨恨道:“可现在早已不是刘景升的时代了,现在我们是匡扶汉室,他们就不明白吗?”

邓义摇摇头,“这个需要时间来慢慢改变,毕竟璟公子是景升之侄,一时半会南阳人不会接受,我的意思是告诉将军,千万不要发动民夫来守城,那样反而会给他们机会,导致临战哗变,加速宛城陷落。”

文聘着实感到为难,他正在考虑是否动员宛城民众参与防守城池,邓义便迎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毕竟汉军占领南阳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他也不知宛城士族们的真实想法,如果真如邓义所言,事情就麻烦了。

文聘拱手施礼,“多谢邓公及时通告,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文聘将邓义送走,他立刻找来几名心腹亲卫,低声对他们道:“你们想办法打听一下,城中是否有大户在暗中聚集壮丁,要隐秘一点,不要被发现。”

士兵们领令走了,文聘又派出了数支斥候,去探查庞德军队的下落,以及曹军主力的出兵情况。

时间渐渐到了晚上,风声开始紧张起来,宛城内的各家店铺、酒馆纷纷关闭,文聘派去探查情况的几名亲兵也带来了不妙的消息,确实有一些大户人家在集中壮丁,多则百人,少则十几人,他们借口是要保护家产,但具体动机不明。

与此同时,庞德军队的下落也有了消息,庞德的七千军队已从方山向南撤退到阴县,随时可渡汉水回房陵郡,而五千曹军骑兵则杀到淯阳县,准备赶来宛城的五千淯阳县守军又被迫返回了淯阳。

种种不利令文聘感到很懊恼,他们在中原的情报不力,不能事先得知曹军会增兵叶县,反攻南阳,以致他判断失误,没有及时将兵力集中,才最终导致了今天兵力分散的被动局面。

如果他能早一天知道曹军已增兵叶县,庞德的军队就能赶回宛城。

现在叶县那边到底有多少曹军,主将是谁,这些他都一无所知,现在文聘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是坚守宛城,还是撤军,可就算是撤军,外面的人五千骑兵他又该怎么应对?

第688章 杀一儆百

张辽率两万曹军为前军,一路南下,两天后,军队抵达了博望县,距离宛城还有五十里,张辽见天色已晚,便下令军队驻营,想到去年进攻荆州惨败而归,他率领的后军被刘璟大军围困,若不是曹操在政治上让步,他张辽就要成为刘璟的战俘,面临毕生之耻,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令他感到一阵后怕。

不过张辽也是久经风浪之人,他不会被去年的失利困住手脚,相反,他会吸取去年的教训,再战一场,一洗去年之耻。

大军刚刚扎下营盘,张辽却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一支满载物资的船队离开了宛城,沿淯水南下,足足有五百艘大船,这个消息使张辽意识到了什么,难道是“文远!”

李典快步走进大帐问道:“听说有紧急军情,发生了什么事?”

“斥候发现一支船队驶出宛城,去襄阳了,有五百艘大船,满载物资。”

“这难道是文聘要放弃宛城了吗?”

张辽点点头,“我也有这种感觉,听说曹真击败了庞德的军队,阻拦汉军前往宛城,现在宛城内只有一万军队,如果我们大军到来,文聘肯定守不住宛城,放弃宛城撤退,是他明智之举。”

李典迟疑一下道:“我在想,我们能不能拦截住文聘军队后撤?报去年的一箭之仇。”

张辽没有立即回答,他走到地图前,凝视淯水片刻,问道:“曼成以为文聘如果南撤会走哪条线?”

李典走上前,也沉思片刻道:“曹真的骑兵没有携带火油,他们无法火烧运输船队,那骑兵一定会沿河北上,拦截文聘军队后撤,我想文聘应该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文聘军队若要撤退,一定会在淯水以东撤离。”

李典在地图上的淯水重重敲了敲,“不能便宜了他。”

张辽陷入了沉思,到目前为止,汉军南撤只是一种猜想,还没有任何证据,必须谨慎,得到确切情报才能做决定。

就在这时,帐外有士兵禀报:“外面有一个叫黄续的人求见将军,说有重大军情要禀报。”

‘黄续?’张辽微微一怔,这个名字似乎听说过,李典反应极快,“莫非就是黄应之子?当初担任过民夫首领。”

张辽顿时想起来了,赤壁大战时,丞相征发五万南阳民夫运输粮食,好像首领就是叫黄续,南阳黄氏家主之子。

“请他进来!”张辽立刻令道。

不多时,士兵将一名男子带了进来,此人年约三十出头,长得膀大腰圆,身材魁梧,他名叫黄续,是宛城黄氏家主黄应次子,黄氏家族和邓氏家族齐名,号称南阳两大家族,分支颇多,如襄阳黄承彦、江夏黄祖、以及南阳黄忠等等。

由于各大政治势力在荆襄一带交集,黄氏家族各支也有了各自的选择,如黄承彦选择刘备、黄忠选择刘璟,黄祖被江东所灭,而留在宛城的黄应则投降了曹操,在曹操征伐荆州的几次战役中,黄氏家族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曹操嘉奖,黄应的长子黄宪入许昌为官,次子黄续掌管数万民夫,连黄应本人也被封为关内侯,极为荣耀。

数月前汉军攻克南阳,黄氏家族选择了沉默,也是因为时间尚短,南阳郡还没有来得及纳入荆州的官府统治,太守依然是原来朝廷任命的张延,黄家也由此没有遭到清算,躲过一劫。

这次曹军反攻南阳,黄家又开始积极活动,暗中联络城中亲曹的豪门大户,准备配合曹军攻打宛城,在城中起事,黄续就是黄应派来和曹军进行联系,黄续进帐便单膝跪下行礼,“参见张将军!”

张辽认识他,连忙将他扶起,“黄公子请起。”

黄续起身道:“我有重要情报要禀报张将军,文聘已经在集结军队,准备撤离宛城,我父亲也已联络十几余家豪门大户,收拾劲卒千余人,准备在城内起事,接应曹军入城。”

说完,他取出父亲的亲兵信,呈给张辽,张辽看完信,心中已有底,便笑着对黄续道:“你们的忠心我一定会如实禀报丞相,夺下宛城,算你们的功劳。”

黄续大喜,连忙又施礼说:“请问将军准备几时进攻宛城,我们随时可以配合。”

“具体我也暂时不知,不过你回去转告令尊,汉军若撤离,请他们注意维持城中秩序,维护宛城稳定。”

“我明白了,我这就回城禀报父亲。”

黄续行一礼便告辞了,张辽命人送他出去,这时李典上前笑道:“文远为何不告诉他们,我们具体攻城时间?”

张辽摇了摇头,“军机要务,焉能随意托付乡民,他们人多口杂,一旦泄露,反而会坏我大事。”

李典赞许道:“文远谨慎,难怪丞相托以重任。”

黄续离开军营,带着两名随从赶回宛城,他们一路催马疾奔,此时天已经黑了,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官道上寂静无人,只听见他们战马急促的奔跑声,一个时辰后,他们离宛城已不到二十里。

就在他们刚刚冲进一片树林,黄续的马匹忽然唏溜溜一声暴叫,前蹄高高扬起,只见前方官道上横倒两株大树,拦住了去路,不等黄续反应过来,头上撒下一张巨网,将他牢牢缠住。

紧接着,四周冲出百名军士,一齐举弩对准了他们,两名随从吓得举起手,一动不敢动,一名军侯从大树后出来,冷冷看了他们一眼,一挥手,“将他们带走!”

宛城,汉军撤军的消息传遍了全城,尽管是夜间,还是有无数黑衣人出现在街头,他们服色一致,都是黑衣短袍,右臂缠着白布,手执战刀,足足有一千余人,这是十几家宛城豪门大户的壮丁,以黄家为首。

当汉军撤离宛城,他们便纷纷现身,控制城门、占领军营,包围官衙,在大街上巡逻,更重要是,他们已急不可耐地打出曹军军旗,宣布宛城已变天。

黄氏家主黄应是一名五十余岁的中年人,身材高大,精神矍铄,少年时曾习武从军,使一把三十斤的大刀,他已换上曹军铠甲头盔,手提大刀,骑马在街上巡视,显得威风凛凛。

汉军占领南阳令他心惊胆战,唯恐被汉军清洗,好在时间不长曹军又杀回来了,他扬眉吐气的一刻又重新到来。

“黄家主!”

一名豪门大户的家主奔来,向黄应行一礼道:“我和邓义谈过了,邓家不肯出面,他说我们的行动与他无关。”

黄应冷冷哼了一声说:“他既然不肯就算了,人各有志,我不勉强他,只是以后南阳的事务,邓家也不要参与了。”

黄应对邓义的态度极为鄙视,他知道邓义的儿子在荆州为官,邓义是亲荆州一派,前段时间文聘占领南阳时,邓义极为活跃,现在曹军杀回来,他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黄应调转马头向城门而去,头脑中却在思索如果干掉邓家,虽然黄邓两家有联姻,但黄应还是想利用曹军的力量铲除邓家,这样南阳就是他黄氏一家独大了。

就在这时,城门处忽然一阵大乱,有惨叫声和哭喊声传来,顿时让黄应大吃一惊,这是发生什么事了?他催马向北城门奔去,还没有到城门口,迎面射来了几支弩箭,黄应连忙挥刀拨打,此时他也看清楚情况,只见无数汉军士兵出现在北城门处,百余名黑衣人被杀得哭爹叫娘,抱头逃命。

这让黄应惊呆了,汉军是从哪里出来?”黄家主快跑,汉军杀来了!”一名黑衣人大喊。

黄应这才如梦方醒,调转马头便逃,可刚跑出几步,前方大街上也传来喊杀声和哭喊惨叫声,只见一群黑衣人跌跌撞撞奔逃,后面追来数百汉军士兵,箭如飞蝗,不断有黑衣人被射翻倒地。

黄应惊得满头大汗,他已经明白过来了,汉军根本就没走,假装撤离,引他们出洞,黄应心中又悔又恨,他扔下大刀,调转马头向一条巷小巷奔去,可不等他奔到巷口,数十支箭从侧面疾射而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