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狼性员工 作者:陆明 >

第34章

狼性员工 作者:陆明-第34章

小说: 狼性员工 作者:陆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改变,一个思想僵化、保守的人显然是难以应付的,只有那些最为乐观而最富创造性的人才能够思路开阔地、灵活机变地对待不可避免、持续发展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恰恰是实现目标所必需的。 
对于某些思想僵化的人来说,一些微小的变化当然不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敏感,即使遇到了某些重大的变化,他们也往往无所适从,只得顺其自然。其实,发现变化并不困难,因为当你老是持续不断地遭遇抵制,或是老是处在困境当中,你就应当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前行的。 
这时候,你可能感觉到自己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没有取得什么效果,你该怎么办呢? 
这时,你所应做的就是做改变的准备了。你得停下来,甚至退后一步,所谓“退后一步天地宽”,在退后一步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有的计划之中的许多问题,也许这些问题就是造成阻碍的原因之一。你应该借此机会重新审视你的计划,确认你正在为之奋斗的目标仍然是你所希望实现的,你要考察一下你在这个计划中是否采取了错误的策略。随后,你就得准备重新检查和修改你的方法了。在这个过程中,你更应该注意排除个人因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什么是正确的”上面,而不是放在“谁是正确的”上面。 
你必须为自己培养出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这就像程序员编程,每一个程序在完成的时候都肯定会有许多漏洞,没有漏洞的程序是没有的,譬如比尔·盖茨的Windows系统虽然满世界都在用,可是其中的漏洞也数不胜数,总得不时地打点补丁呢。所以,没有任何一个程序会在首次调试的时候一次过关,顺利地运行,程序员总是把这些漏洞作为一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逐行检查、修正。当他们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程序就能很好地运行了。 
基于同样的理由,当你的计划看起来让你收效甚微的时候,你可不要一味地苦干蛮干,而是必须停下来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的行动是不是有些错误的步骤。你可以不断地修改你的计划,直到它们变得完美无缺。如此,你就会摆脱不安和困惑的影响,而顺利前行了。 
如果你的行动计划只有一种可选,那么你只能采取上述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是惟一的办法,当然也是影响你自由度的办法。 
如果你在行动之前就已经制定了多套行动方案或应对的决策,那么情形就会大不一样了,你会感觉到你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你无须为计划的阻滞而大为烦心,因为你的自由程度是由你所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数量所决定的。 
同样,你的幸福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你的首选方案行不通时,你有多少个发展成熟的候选方案。你的候选方案越完美,你拥有的自由和幸福也就越多,因为当一个行动计划不太奏效的时候,你还有充分的准备选择别的候选方案。 
尽可能多地为自己准备一些候选方案,可以使你的思维变得更清晰。因为你的候选方案越多,你的选择就越是自由和灵活,那么你通向成功的机率就越大。 
对于正在发生的危机,我们也完全没必要忧心忡忡,当危机或是挫折到来的时候,你只需停下来问自己几个问题就行了:情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在大多数情况下,危机能够向我们传达一种信号——在我们的工作中的某个环节一定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继续下去,我们的情形只会更糟。而危机可能就是发生在工作、人际关系、健康或是商务等诸多方面,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具体分析问题的所在。 
当然,在有的时候,我们遭遇的所有的失败原因只有一个:我们在事前错误地做出和接受了一个假设。那么,你必须弄清楚这个假设的由来,并提出相关的疑问,特别是在事情的进展并不像你料想的那么顺利的时候。 
你一定要询问自己:这种假设究竟是什么?你能够清楚地意识到明显的假设是什么?而你在潜意识里毫不怀疑地接受下来的假设又是什么?自己最确信的假设是不是错误的?自己必须为此做出哪些改变?如果最终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那么你应如何调整你的计划? 
很多人认认真真做事,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失败或破产。这只在于他们在假设中的计划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会有足够大的市场,他们以为只要自己出现在市场上,客户就会从原有的供货商那里把生意投向自己;他们以为自己很有天分,拥有高超的技术能力,是在低价出售产品和服务,他们以为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是能够获利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这种假设有可能是错误的,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个公司都不鲜见,世上哪有百战百胜的公司呢?即使是像微软公司这样的超大企业也同样会犯假设方面的错误。而只要一个假设是错误的,那么也极有可能造成经济上的灭顶之灾。 
真正能够把自己引向成功的态度应该是:乐于对自己的假设提出质疑,即便事情并未遭遇危机或失败,也应常常质疑,从另外的角度反思自己的假设,同时还要用事实来检验它,最重要的是,你要在内心里真诚地接受自己也会犯错误的可能性。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灵活变通是必须的,所谓“穷则思变”,灵活机变的素质能把你引向成功的坦途,同时它也将成为你棋高一着的标志。 
一个优秀的员工要想成功,仅仅会变通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借力,务必学会利用周围的资源。其实,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刘邦和刘备成功的故事体现出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优势。这个年代不需要单打独斗的英雄,需要的是齐心协力的团队。   
 
变通取胜,借力统筹(3) 
   
借用成功之道 
一个人有无智慧,往往体现在做事的方法上。借用别人的智慧助己成功,也是一条成功之道。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文才不如诸葛亮,武功不如关羽和张飞,但他有一种别人不及的优点,那就是杰出的协调能力。他能够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为他所用。由此看来,能够发现别人的才能,并能为我所用的人,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力量。 
除了合理地借用他人之“才”,合理地借用他人之“财”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成功之道。 
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近40岁时还很穷,不成气候。无所事事地“混”了几十年后,洛维洛突然大彻大悟,发现了一个借钱发财的办法。他先说服银行给他一笔贷款,买了一条货船,将之改为油轮包租了出去。而后,又以这条船做抵押,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条货船,也改成油轮出租。随后的几年中,洛维洛不断地贷款买船、出租,生意越做越大。 
后来,洛维洛借钱赚钱的方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他组织人设计了一条船,在安装龙骨之前,他便找到一家运输公司,说服该公司预定包租这条八字还没有一撇的船。洛维洛拿着该公司与他签订的合同,并以未来的租金为抵押到银行里贷款建造这艘船。若干年之后,洛维洛连本带息还清了这笔贷款,拥有了这艘船。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他却始终没有花过一分钱。 
在复杂浩瀚的职场中,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若要取得大成功,非得借势借力不可。 
借用外脑,组织“智囊团”,这是扩大一个人智慧的好办法。中国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你的智囊不是臭皮匠,而是有经验、有智慧的专家能人,则你就远胜于诸葛亮了。 
虽然,一个人的智慧是无限的,但经过开发的部分却相当有限,而一个人的价值判断,社会历练,人生经验都因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有不足之处。此外,人的专长也只有那么一两种,当面对复杂的环境,一个人的这些基本条件就不够用了,因此,只好借用别人的智慧了。 
借用别人的智慧可弥补自己智慧的不足,其实借用别人的智慧还有其他的好处: 
把别人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也就是说,自己在借用别人的智慧的过程中,因别人的智慧的启发而成长了,这正是一种学习,平庸的人借用了别人的智慧,可使事情做得更周到,换句话说,只有60分能力的人,会因为借用了别人的智慧而做出80分以上的成绩来。 
其实,凡是成功的人都或多或少借用了别人的智慧,一般的公司都有自己的顾问,做重大决策前必定开会讨论,遇有特殊情况,必找专家研究,因此,也可以说,他们因为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而得以成功! 
“借用”别人智慧最重要的不只是让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它还可以使你避免主观臆断!凭一个人的智慧可能做出大事,但失败的机率也相对地大,这也就是一些自诩为强者,不听他人言的最大的悲哀吧! 
你的才智如何呢?不要说你才高八斗,你虽有别人不能及之处,但也有不及人之处。那么,请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吧,能这么做的员工才是最聪明的员工,也是最优秀的员工。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学会变通,学会借力,只有这样才会是一个有前途的优秀员工。   
 
善于思考,事在人为(1) 
   
每一位职场中人,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并非一成不变,这取决于后天的自我打造和历练。成绩卓越的成功人士与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的迥异。只有相信自己,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自己,才能成为职场中的常青树。 
一个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的思想与观念,必须不断更新,不断调整,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那种得过且过的日子永远过去了。 
竞争也许是残酷的,但是对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却是绝对必须的。 
竞争使优秀者更为优秀,劣质者却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尽可能地优秀起来,要么被无情地淘汰。 
为了立足于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每个员工都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每一项工作前,要学会先思考一下,怎么做才会做到最好,然后再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做,也只有这样才能战胜自己,步步走高,成就事业。 
狼在捕捉猎物时,也懂得事在人为,它会尽力做每一件事,会成功的就一定要成功。它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善于思考,事在人为。 
善于思考 
比尔·盖茨说:“好的员工善于动脑分析问题,但并不局限于分析。应该着力思考,妥善解决问题。”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狼性员工,就必须学会思考。 
但是现如今,在公司里,仍有一部分员工不用脑子去工作,他们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是去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提几个“怎么办?”而是逃避问题,这样的员工不仅不受企业的欢迎,而且在职场上也难以发展。 
有一位员工向经理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详细汇报了他的工作,并且列出了他所遇到的所有问题。经理看到报告之后把这位员工找来,征求这位员工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位员工说,反正问题我已经提出来了,怎么解决不是我的事情,我的职位低,我不能说让别人怎么做,这是你经理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