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喋血刀锋 >

第47章

喋血刀锋-第47章

小说: 喋血刀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章 郑继成刺杀张宗昌案(6)
    中午,韩复榘在自己的寓所设宴为张宗昌饯行。席间除了韩复榘、张宗昌外,只请了石友三和金寿昌作陪。席间韩复榘频频劝酒。狗肉将军堪称海量,平时喝两斤烈酒也不会醉倒,但这次一因赴鲁未果,二因祝巫婆“病危”,心绪不佳,只喝了半斤就已然晕晕乎乎,脚下不稳了。正值席间耳热酒酣之时,石友三要过张宗昌的新式德国手枪细细欣赏,把握之下爱不释手。张宗昌见状,便十分豪爽地将他的手枪送给了石友三。石友三拱手作揖,连声感谢。几个人又喝了一会酒,看看已是午后两点,便结束了。韩复榘叫金寿昌扶张宗昌去客房稍作休息,又派了勤务兵去帮忙打点行李。
    下午5点钟,韩复榘通知了为数众多的山东省军政要员在济南火车站为张宗昌送行,现场还有不少新闻记者。张宗昌不知这是韩复榘为了表白自己跟即将发生的凶杀案无关而故意安排的众多目击者,反认为是对自己的尊重,不仅得意洋洋。列车预备铃打响了,张宗昌与韩复榘等握别,返身登车,然后又转身站在车厢门口向站台上送别的人们挥手告别。就在此时,郑继成从人群中一跃而出,抢上前去,举枪冲张宗昌骂道:“我打死你这个王八蛋!”言毕,急扣扳机,不料这枪没有打响。
    张宗昌突然遭到刺客的枪击,大惊失色,来不及多想就跳下火车,沿着铁轨逃窜。郑继成跟在后面紧追不放,他抬起手枪对着张宗昌又是一枪,但是子弹又没有打响。这时,张宗昌的马弁见状不妙,也拔出手枪追赶,瞄准郑继成就是一枪。也是郑继成命大,正巧此时在铁轨上绊了一下,前仆跌倒,子弹从头上飞过。张宗昌的马弁还想赶上去补枪,结果被后赶过来的郑继成的帮手陈凤山一枪撂倒。
    车站的十股道上停着一列兵车,上面的士兵见到这边发生枪击,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一起乱打枪。一时之间,车站枪身大作,场面混乱。郑继成从铁轨上爬起来,抬眼一看张宗昌已经跑出20米开外,急忙再次举枪射击。他的枪经过一摔,竟然打响了,把张打倒在第七轨道旁。郑继成和陈凤山急忙赶上前去,对着张的头部连开两枪,张宗昌当即死亡,污血留在铁轨上。此时郑继成返回站台,举枪高呼:“我是郑金声的儿子郑继成,为父报仇!现在投案自首!”车站上送行的人已作鸟兽散,只有韩复榘等人和他派来维持秩序的军警还在。韩复榘见自己的计划已经圆满成功不禁心中暗喜,表面上装出一副愤怒的样子,指着郑继成喝道:“给我拿下!”
    当时车站上正好还有一列客车未发,车上的乘客听说打死了张宗昌,竟然鼓起掌来。一名学生还专门下车对郑大呼:“郑先生,你真大英雄,大豪杰!中国不亡者即在于此!”
    六
    9月4日后通过新闻媒介的广泛宣传,郑继成为父报仇,刺杀张宗昌,投案自首的消息传遍山东和全国各地,郑继成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几乎每天都有数十人前往济南地方法院看守所,要求探望郑继成。看守所长的办公室成了郑的临时会客室,所长还让出了自己的值班寝室作为郑的住所,他受到了极大的优待
    一周后,各地仰慕这位英雄的人们纷纷前来馈赠礼品、慰问致敬,络绎不绝;慰问电函更是雪片一般的飞来。由山东各社会组织、民众团体倡议,全国各省数百团体纷纷向国民政府发出请求特赦的电报,主要理由是:张宗昌祸国殃民数十年,罪大恶极,通缉令尚在,人人得而诛之。
    冯玉祥听说此事后也设法营救,冯玉祥当下派人给老部下、济南市市长闻承烈送信,托他找出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曾对张宗昌下达的通缉令;再安排人给郑继成写申辩状请求南京最高当局赦免;还叫人搜集了郑继成的平生事略、报仇经过,撰写成文,和济南72个同业公会请求特赦郑继成的电文并在一起,合印成一本小册子,广为散发。
    时隔不久,南京政府的特赦令颁布,郑继成走出了看守所。郑继成之所以被当局特赦,不光是由于各方说情请求特赦,更因张宗昌原本就是北洋军阀的余孽,多年来与国民政府为敌,不仅曾是当年刺杀辛亥元勋陈其美的主谋,且是个欺男霸女,巧取豪夺,劣迹昭彰,罪恶累累的大恶棍,国人皆称该杀。
    各种渠道的报道都说张宗昌是郑继成为父报仇杀死的,其实在他遇刺的过程中始终充满了疑团:
    张宗昌是土匪出身,是有名的神枪手,要是有枪在身,十个郑继成也不是对手。而案发当天,偏偏事有凑巧,送别宴上石友三夸起张的新式手枪,颇有爱不释手之意,张终于将随身手枪送给石友三。是否石友三设计下了张宗昌的枪,众说纷纭……
    在张宗昌逃跑之时,正好车站上停有一辆兵车,也在混乱中开启抢来,而郑确未伤毫毛,验尸时张的身上确有不少步枪子弹的痕迹。是否预先布下伏兵,无人得之……
    反正张宗昌死后,却无人愿意抬尸,张的参谋长出50块大洋的高价,得到的回答是:“别说50元,就是500元、5000元也不抬”,最后只好上头下令由士兵抬走。
    市场中商店谁也不肯卖给张穿的衣帽,连棺材铺也拒绝出售棺材,最后只好强行征用。
    恶贯满盈的张宗昌就此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参考文章:
《“三不知将军”张宗昌死亡之谜》,作者:黄国平
《山东省督办张宗昌死亡之谜》,作者:东方明
《北洋军阀史话》,作者:丁中江
第六章 军统暗杀杨杏佛案(1)
    ·早年投身民主革命,曾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
    ·南北议和后,赴美留学,1918年毕业回国,获得商学博士学位
    ·在南京任教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4年赴广州担任孙中山的秘书,深得信任与赏识
    ·生性耿直,刚正不阿,拒收贿赂
    ·1925年领衔发起中国济难会,做了大量救援、抚恤工作
    ·1931年在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撰文,首次向世界报道中国苏维埃运动实际情况
    ·1932年夏,与宋庆龄、蔡元培等在上海筹备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3年6月18日,在上海遭国民党特务枪击遇难
    ·杨遇害后,各界人士掀起大规模的悼念活动
    杨杏佛是近代中国科学与民主精神的极力追求和力行实践者,曾任孙中山秘书,备受孙及国民党左派所赏识。欲行独裁的蒋介石视其为眼中钉,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作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总干事,杨杏佛为人权和民主奋力奔走呼吁,终令蒋杀机顿起,决定用暗箭铲除异己。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遗著有《杏佛文存》、《杨杏佛讲演集》。
    杨杏佛被杀后,鲁迅极度悲伤,写下了传诵一时的悼诗: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对于杨杏佛的死因,一直沿袭一种观点——“杀杨儆宋”说。杨杏佛的朋友鲁迅先生认为“打死杨杏佛,原是对孙夫人和蔡先生的警告”;沈醉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要以此威吓宋庆龄先生”;美国学者魏斐德在其新著《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中认为谋杀杨杏佛事件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密切相关,也与国民党左翼领袖邓演达的死有关。本文就将介绍杨杏佛被杀一案的前因后果。
    一
    杨杏佛(1893—1933年),名铨,江西省樟树市大桥乡(现更名为大桥街道办事处)杭溪村人。早年就读上海中国公学,表现出向往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志向。1911年加入同盟会,同年与茅以升一道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即著名的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当时校址在河北唐山)。武昌起义爆发,赴武昌参加保卫战,投身民主革命。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他到南京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同年春参加南社。南北议和,孙中山辞职后,因不愿在袁世凯政府任职。11月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习。毕业后又入哈佛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经济学和统计学。1918年毕业回国,获得商学博士学位。
    1918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汉阳铁厂会计处成本科科长、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工学院院长。杨杏佛认为:“在现今世界,假如没有科学,几乎无以立国。”为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1922年,杨杏佛、胡明复、赵元任、任鸿隽等留美同学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出版《科学》杂志,向国内传播科学救国的思想。
    在南京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最积极的是杨杏佛教授,1919年他在南京学生联合会举办之学术演讲会上作了“教育与劳动问题”的报告,他说:“当劳动者自身向资本家攻击时,劳动者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劳动者向资本家攻击的武器之一是教育”。他支持《南京学生联合月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月刊》、《南高、东大月刊》,他发表过“马克思生平”、“马克思主义和阶级斗争”、“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等著名论文。
    1922年5月5日东大学生纪念马克思诞生104周年举行活动,请杨杏佛介绍了马克思的一生革命活动,事后成立了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广大青年开展了3个研究课题,推动与加速了东大党团建设。1922年就有东大学生谢远定、李国源、吴肃加入中国共产党,加上另一位非东大学生,他们4位成为南京地区第一批党员。杨杏佛在东南大学商科任教授,当时在商科任教的有胡明复、马寅初、孙本文、胡润德、沈籁清、林志煊、邝先林、林振冰、徐广德、唐庆治、莫迪、费勤等,全部是留美回国的学者,另有美籍教师1人,法籍教师3人,教师阵容强大。
第六章 军统暗杀杨杏佛案(2)
    南京在中国大学史上首开女禁,提倡男女同校的决策人是校长郭秉文和教务长陶行知,坚决支持大力推行的则是刘伯明、杨杏佛和陆志韦等几位著名教授。1920年夏曾招收正式女生8名、旁听生50名,引起社会哗然,原定北大联合同时招生,但北方迫于压力只收几名旁听生,这是南京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而且中国的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也在此时任教于东大文科。
    杨杏佛经常与共产党人恽代英接触,还利用业余时间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讲课。因而遭到了校方忌恨,被迫离校。1924年杨杏佛赴广州担任孙中山的秘书,追随孙中山奔走南北,奉行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深得信任与赏识。同年11月。随孙中山北上。次年3月孙中山病逝,被推为孙中山治丧筹备处总干事。1928年4月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32年12月,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筹备委员会总干事兼执委。就在他在自由与民主道路上纵马驰骋、大展身手之时,1933年夏日的一个清晨,几声枪响,结束了这位民权斗士的可贵生命。
    二
    杨杏佛生性耿直、刚正不阿,从他的两件轶事即可看出其鲜明的性格特点。1912年南北议和后,如果他见风使舵,完全可以在袁世凯政府中谋求较好的职位,但他却不肯在袁手下做事,远赴美利坚留学,可谓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