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胡雪岩4-萧瑟洋场 >

第6章

胡雪岩4-萧瑟洋场-第6章

小说: 胡雪岩4-萧瑟洋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唱和还谈不到,不过常在一起谈诗、谈词。”赫德又说:“小犬是从小读汉文,老师也是董大人荐来的,现在已经开手做八股了,将来想在科场里面讨个出身,董大人答应替我代奏,不知道能准不能准?”

这番话,胡雪岩是听明白了。“洋娃娃”读汉文、做八股,已经是奇事,居然还想赴考,真是闻所未闻了。

“一定会准。”古应春在回答,“难得贤乔梓这样子仰慕中华,皇上一定恩出格外。”

“但愿能准。”赫德忽然说道:“我想起一件事,趁现在谈,免得回头忘记。雪翁,有件事,想请你帮忙,怡和洋行派人到湖州去买丝,定洋已经付出去了,现在有个消息,说到新丝上市,不打算交货了。将来真的这样子,恐怕彼此要破脸了。”

胡雪岩隐约听说过这回事,其中还牵涉到一个姓赵的“教民”,但不知其详,更不知谁是谁?不过赫德话中的分量,却是心里已经掂到了。

“鹭翁,”他问:“你要我怎么帮怡和的忙,请你先说明了,我来想想办法。”

“雪翁一言九鼎。既然怡和付了定洋,想请雪翁交代一声,能够如期交货。”

胡雪岩心想赫德奸滑无比,他说这话,可能是个陷阱,如果一口应承,他回到京里说一句,养蚕做丝的人家,都只凭胡某人一句话,他们的丝,说能卖能卖,说不能卖,谁也不敢卖。那一来总理衙门就可能责成他为了敦睦邦交,一定要让怡和在乡下能直接买丝,这不是很大的难题。

于是胡雪岩答说:“一言九鼎这句话,万万不敢当。丝卖不卖,是人家的事,我姓胡的,不能干预,干预了他们亦未必肯听。不过交易总要讲公道,收了定洋不交货,说不过去,再有困难,至少要还定洋。鹭翁特为交代的事,我不能不尽心尽力去办。这样”,他沉吟了一下说:“听说其中牵涉到一个姓赵的,在教堂做事,我请应春兄下去,专门为鹭翁料理这件事。”

“承情之至。”赫德拱拱手道谢。

“请问赫大人,”古应春开口问道:“能不能让怡和派个人跟我来接头。”

“怡和的东主艾力克就在杭州。”赫德用英语问道:“你们不是很熟吗?”

“是的,很熟。而且听说他也到杭州来了,不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找得到他。”

“你到我这里来好了。”梅藤更插进来说。

“好。”古应春答说:“我明天上午到广济医院去。”

送走了客人,胡雪岩跟古应春还有话要谈。酒阑人散,加以胡家的内眷,都在灵隐陪侍老太太,少了二三十个丫头,那份清静简直就有点寂寞了。

“难得,难得!今天倒真是我们弟兄挖挖心里的话的辰光。应春!今天很暖和,我们在外面坐。”

“外面”指的镜槛阁的前廊,因为要反映阁外的景致,造得格外宽大,不过凭栏设座,却在西面一角,三月十一的月亮也很大了,清光斜照,两人脸上都是幽幽地一种肃散的神色。

“应春,”胡雪岩说:“我这几天有个很怪的念头,俗语说‘人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话不晓得对不对?”

古应春无从回答,因为根本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很怪的念头”。

“我们老太太常说要惜福,福是怎么个惜法?”

“这……”古应春一面想,一面说:“无非不要太过分的意思,福不要享尽。”

“对,不过那一来就根本谈不到享福了。你只要有这样子一个念头在心里,喝口茶、吃口饭都要想一想,是不是太过分?做人做到这个地步,还有啥味道?”

古应春觉得他多少是诡辩,但驳不倒他,只好发问:“那么,小爷叔,你说应该怎么样呢?”

“照我想,反倒是‘人在福中不知福’,才真是在享福。”

“小爷叔,你的意思是一个人不必惜福?”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享福归享福,发财归发财,两桩事情不要混在一起,想发财要动脑,要享福就不必去管怎么样发财。”

“小爷叔”,古应春笑道:“你老人家的话,我愈听愈不懂。”

胡雪岩付之一笑,“不但你愈听愈不懂,我也愈想愈不懂。”他急转直下地说:“我们来想个发财的法子……不对,想个又能发财又要享福的法子。”

古应春想了一会,笑了,“小爷叔”,他说,“ 法子倒有一个,只怕做不到,不过,就算能够做到了,恐怕小爷叔,你我也决不肯去做。”

“说来听听,啥法子?”

“ ‘嫖能倒贴,天下营生无双。’那就是又发财又享福的法子。”

“这也不见得!”胡雪岩欲语不语,“好了,我们还是实实惠惠谈生意。

今天我冒冒失失答应赫德了,你总要把我这个面子绷起来。“

“那还要说!小爷叔说出去了,我当然要做到。好在过了今天就没有我的事,明天上半天去看艾力克,下半天来开销我带来的那班人,后天就可以动身。”

“要带什么人?”

古应春沉吟一会说:“带一个丝行里的伙计就够了。要人,好在湖州钱庄典当、丝行里都可以调动,倒是有一样东西不可不带。”

“是啥?”

“藩司衙门的公事……”

“为啥?”胡雪岩迫不及待地追问。

“这道公事给湖州府,要这样说:风闻湖州教民赵某某仗势期人,所作所为都是王法所不容,特派古某某下去密查,湖州府应该格外予以方便。”

“古某某”是古应春自称。他捐了个候补通判的职衔,又在吏部花了钱,分发到浙江。实际上他不想做官,又不想当差,只是有了这样一个头衔,有许多方便,甚至于还可以捡便宜,这时候就是用得到的时候了。

“我有了这个奉宪命查案的身分,就可以跟赵某人讲斤头了,斤头谈不拢,我再到湖州府去报文,也还不迟。”

“这个法子不坏!”胡雪岩说,“明天上午我们一起去见德晓峰。”

“上午我约好要去看艾力克,是不是下午看德藩台?”

“只怕公事当天赶不及。”胡雪岩紧接着,“晚一天动身也不要紧。”

“好,那就准定后天动身。”

“应春,”胡雪岩换了个话题,“你明天见了艾力克,要问他要帐,他到底放出去多少定洋,放给什么人,数目多少,一定要他开个花名册。”

“这……”古应春迟疑着,“只怕他开不出来,帐都在他洋行里。”

“不要紧,等他回上海再开。你告诉他,只要花名册开来,查过没有花帐,一定如数照付,叫他放心好了。”

“小爷叔”古应春郑重警告:“这样做法很危险。”

“你是说风险?”胡雪岩问:“我们不背风险,叫哪个来背?”

古应春想了一说:“既然如此,何不索性先把款子付了给他,也买个漂亮。”

“我正是这个意思,也不光是买个漂亮,我是要叫他知难而退。而且这一来,他的那班客户都转到我手里来了。”

“还是小爷叔厉害。”古应春笑道:“我是一点都没有想到。”

谈到这里,只见瑞香翩然而至,问消夜的点心开在何处?胡雪岩交代:“就开到这里来!”古应春根本就吃不下消夜,而且也有些疲累,很想早早归寝,但仿佛这一下会辜负瑞香的一番殷勤之意,怕她会觉得扫兴,所以仍旧留了下来。

不过一开了来,他倒又有食欲了,因为消夜的只是极薄的香粳米粥,六样粥菜,除了醉蟹以外,其他都是凉拌笋尖之类的素肴。连日饱沃肥甘,正思清淡食物,所以停滞的胃口又开了。

盛粥之先,瑞香问道:“古老爷要不要来杯酒?”

“好啊!”古应春欣然答说:“我要杯白兰地。”

“有我们太太用人参泡的白兰地,我去拿。”说着,先盛了两碗粥,然后去取来浸泡在水晶瓶里的药酒,取来的水晶杯也不错,是巨腹矮脚,用来喝白兰地的酒杯。

这就使得古应春想到上个月在家请客,请的法国的一个家有酒窖的巨商,饭前酒、饭后酒,什么菜配红酒,什么菜配白酒,都有讲究。古应春原有全套的酒杯,但女仆不懂这套规矩,预备得不周全,七姑奶奶不知道怎么知道了,在床上空着急。如果有瑞香在,她便可以不必操心了。

这样想着,不自觉抬头去看瑞香,脸上自然是含着笑意。瑞香正在斟酒,不曾发觉,胡雪岩冷眼旁观,却看得很清楚。

“湘阴四月里要出巡,上海的制造局是一定要去看的,那时候我当然要

去等他。应春,我想等老太太的生日一过,让罗四姐先去看七姐,到时候我再跟他换班,那就两头都顾到了。你看好不好?“

“怎么不好?”古应春答说:“这回罗四姐去,就住在我那里好了。”

“当然,当然,非住你那里不可的,不然就不方便了。”

古应春觉得他话中有话,却无从猜测,不过由左宗棠出巡到上海,却想到了好些事。

“湘阴到上海,我们该怎么预备?”

“喔,这件事我早想到了,因为老太太生日,没有工夫谈。”胡雪岩答说:“湘阴两样毛病,你晓得的,一样是好虚面子,一样是总想打倒李二先生。所以我在想,先打听打听李二先生当年以两江总督的身分到上海,是啥场面?这一回湘阴去了,场面盖罩李二先生,他就高兴了。”

“我记得李二先生是同治四年放江督的,十几年的工夫,情形不大同了。

当年是‘常胜军’,算是他的部下,当然要请他去看操,现在各国有兵舰派在上海,是人家自己的事,不见得会请他上船去看。“

“提起这一层,我倒想到了。兵舰上可以放礼炮,等他坐船到高昌庙的时候,黄浦江里十几条外国兵舰一齐放礼炮,远到昆山、松江都听得到,湘阴这个面子就足了。”

“这倒可以办得到,外国人这种空头人情是肯做的。不过,俄国兵舰,恐怕不肯。”

这是顾虑到伊犁事件中,左宗棠对俄国采取强硬态度之故。但胡雪岩以为事过境迁,俄国兵舰的指挥官,不见得还会记着这段旧怨。

“应春,这件事你要早点去办,都要讲好。俄国人那里,可以转托人去疏通,俄国同德国不是蛮接近的吗?”

“好。我会去找路子。”

“我想,来得及的话,罗四姐跟你一起去,倒也蛮好。”

胡雪岩说了这一句,眼尖瞥见瑞香留心在听,便招招手将她唤了过来,有话问她。

“瑞香”,他说:“太太要到上海去看七姑奶奶,你要跟了去。”

“是。”

“我再问你一句话,太太有这个意思,想叫你留在上海,帮七姑奶奶管家,你愿意不愿意。”

“要说管家,我不敢当。七姑奶奶原有管家的。”

“那么,照应七姑奶奶的病呢?”

“这,当然是应该的。”瑞香答说:“只要老爷、太太交代,我当然伺候。”

“伺候不敢当。”古应春插进来说:“不过她病在床上,没有个人跟她谈得来的,心里难免闷气,病也不容易好了。我先谢谢你。”说着,站了起来。

“不敢当,不敢当。”瑞香想按他的肩,不让他起立,手伸了出去,才想到要避嫌疑,顿时脸一红往后退了两步,把头低着。

“好!这就算说走规了。”胡雪岩一语双关地说:“应春,你放心到湖州去吧!”

胡家自己有十二条船,最好的两条官船,一大一小,古应春一行只得四个人,坐了小的那一条,由小火轮拖带,当天便到了湖州以北的南浔。

这个位于太湖南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