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9章

水经注-第9章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渠水。水出西北梁山,东南流,迳汉阳太守殷济精庐南。俗谓之子夏庙。陶水

又南迳高门南,盖层阜堕缺,故流高门之称矣。又东南迳华池南,池方三百六十

步,在夏阳城西北四里许。故《司马迁碑》文云:高门华池,在兹夏阳。今高门

东去华池三里。溪水又东南迳夏阳县故城南。服虔曰:夏阳,虢邑也,在大阳东

三十里。又历高阳宫北。又东南迳司马子长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

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太史公自叙》

曰:迁生于龙门,是其坟墟所在矣。溪水东南流入河。昔魏武侯与吴起浮河而下,

美河山之固,即于此也。河水又南,徐水注之。水出西北梁山,东南流迳汉武帝

登仙宫东。东南流绝疆梁原,迳刘仲城北。是汉祖兄刘仲之封邑也,故徐广《史

记音义》曰:郃阳,国名也。高祖八年,侯刘仲是也。其水东南迳子夏陵北,东

入河。河水又南,迳子夏石室东。南北有二石室,临侧河崖,即子夏庙室也。

△又南过汾阴县西。

河水东际汾阴脽,县古城在脽侧。汉高帝六年,封周昌为侯国。《魏土

地记》曰: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阴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脽邱,上有

后土祠。《封禅书》曰:元鼎四年,始立后土祠于汾阴脽邱是也。又有万岁宫,

汉宣帝神爵元年,幸万岁宫,东济大河,而神鱼舞河矣。昔赵简子沈栾激于此,

曰:吾好声色,而是子致之;吾好士,六年不进一人;是长吾过而绌吾善。君子

以为能谴矣。河水又迳郃阳城东,周威烈王之十八年,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

雒阴、郃阳,即此城也。故有莘邑矣,为太姒之国。《诗》云:在郃之阳,在渭

之涘。又曰: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谓此也。城北有瀵水,南去二水各数里。其

水东迳其城内,东入于河。又于城内侧中,有瀵水,东南出城,注于河。城南又

有瀵水,东流注于河,水南犹有文母庙,庙前有碑,去城一十五里,水即郃水也。

县取名焉。故应劭曰:在郃水之阳也。河水又南,瀵水入焉。水出汾阴县南四十

里,西去河三里。平地开源,濆泉上涌,大几如轮,深则不测,俗呼之为瀵魁。

古人壅其流以为陂水,种稻,东西二百步,南北一百余步,与郃阳瀵水夹河。河

中渚上,又有一瀵水,皆潜相通,故吕忱曰:《尔雅》,异出同流为瀵水。其水

西南流历蒲坂西,西流注于河。河水又南迳陶城西。舜陶河滨。皇甫士安以为定

陶,不在此也。然陶城在蒲坂城北,城即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或耕或陶,

所在则可,何必定陶方得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孟津有陶河之称,盖从

此始之。南对蒲津关。汲冢《竹书纪年》:魏襄王七年,秦王来见于薄坂关。四

月,越王使公师隅来献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万,犀角、象齿焉。

△又南过蒲坂县西。

《地理志》曰:县故蒲也。王莽更名蒲城。应劭曰:秦始皇东巡,见有长坂,

故加坂也。孟康曰:晋文公以赂秦,秦人还蒲于魏,魏人喜曰:蒲反矣,故曰蒲

反也。薛瓒注《汉书》曰:《秦世家》以垣为蒲反,然则本非蒲也。皇甫谧曰:

舜所都也。或言蒲坂,或言平阳,及潘者也。今城中有舜庙。魏秦州刺史治,太

和迁都,罢州,置河东郡。郡多流杂,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

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

之色,清白若滫浆焉。别调氛氲,不与佗同。蘭薰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贡

选,最佳酌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索郎,

反语为桑落也。更为籍徵之隽句,中书之英谈。郡南有历山,谓之历观,舜所耕

处也。有舜井。妫、汭二水出焉。南曰妫水,北曰汭水。西迳历山下,上有舜庙。

周处《风土记》曰:旧说,舜葬上虞。又记云:耕于历山,而始宁、剡二县界上,

舜所耕田于山下,多柞树,吴越之间名柞为枥,故曰历山。余案:周处此《志》

为不近情,传疑则可,证实非矣。安可假木异名,附山殊称,强引大舜,即比宁

壤。更为失志记之本体,差实录之常经矣。历山妫汭言是,则安于彼乖矣。《尚

书》所谓釐降二女于妫汭也。孔安国曰:居妫水之内。王肃曰:妫汭,虞地名。

皇甫谧曰:纳二女于妫水之汭。马季长曰:水所入曰汭。然则汭似非水名。而今

见有二水,异源同归,浑流西注入于河。河水南迳雷首山西。山临大河,北去蒲

坂三十里。《尚书》所谓壶口、雷首者也。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世又曰

尧城。阚骃曰:蒲坂,尧都。按《地理志》曰:县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

事有似而非,非而是,千载眇邈,非所详耳。又南,涑水注之。水出河北县雷首

山。县北与蒲坂分山,有夷、齐庙。阚骃《十三州志》曰:山一名独头山,夷、

齐所隐也。山南有古冢,陵柏蔚然,攒茂邱阜,俗谓之夷、齐墓也。其水西南流,

亦曰雷水。《穆天子传》曰:壬戌,天子至于雷首。犬戎胡觞天子于雷首之阿,

乃献良马四六,天子使孔牙受之于雷水之干是也。昔赵盾田首山,食祁弥明翳桑

之下,即于此也。涑水又西南流注于河,《春秋左传》谓之涑川者也。俗谓之阳

安涧水。

△又南至华阴潼关,渭水从西来注之。

汲郡《竹书纪年》曰:晋惠公十五年,秦穆公帅师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

《春秋左氏·僖公二十四年》,秦伯纳之,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

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

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璧于此。子推笑曰:天开公子,子犯以为功,吾

不忍与同位,遂逃焉。河水历船司空与渭水会。《汉书·地理志》:旧京兆尹之

属县也。古语云: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蹋,开而

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遁甲开山图》曰:有巨灵胡者,偏得坤元之道,能造

山川,出江河,所谓巨灵赑屃,首冠灵山者也。常有好事之人,故升华岳而观厥

迹焉。自下庙历列柏,南行十一里,东回三里,至中祠;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

谓之北君祠。诸欲升山者,至此皆祈请焉。从此南入谷七里,又届一祠,谓之石

养父母,石龛木主存焉。又南出一里至天井。井裁容人,穴空迂回,顿曲而上,

可高六丈余。山上又有微涓细水,流入井中,亦不甚沾。人上者皆所由涉,更无

别路。欲出井,望空视明,如在室窥窗也。出井东南行二里,峻坂斗上斗下。降

此坂二里许,又复东上百丈崖,升降皆须扳绳挽葛而行矣。南上四里,路到石壁,

缘旁稍进,迳一百余步。由此西南出六里,又至一神,名曰胡越寺。神像有童子

之容。从祠南历夹岭,广裁三尺余,两箱悬崖数万仞,窥不见底。祀祠有感,则

云与之平,然后敢度,犹须骑岭抽身,渐以就进,故世谓斯岭为搦岭矣。度此二

里,便届出顶,上方七里,灵泉二所:一名蒲池,西流注于涧,一名太上泉,东

注涧下。上宫神庙近东北隅,其中塞实杂物,事难详载。自上宫东北出四百五十

步,有屈岭,东南望巨灵手迹,惟见洪崖壁而已,都无山下上观之分均矣。河在

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灌水注之,水出松果之山,北流迳通谷,世

亦谓之通谷水,东北注于河。《述征记》所谓潼谷水者也。或说,因水以名地也。

河水自潼关北,东流,水侧有长坂,谓之黄巷坂,傍绝涧,涉此坂以升潼关,所

谓氵斥黄巷以济潼矣。历北出东崤,通谓之函谷关也。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

道之陕,车不方轨,号曰天险。故《西京赋》曰:岩崄周固,衿带易守,所谓秦

得百二,并吞诸侯也。是以王元说隗嚣曰:请以一丸泥东封函谷关,图王不成,

其弊足霸矣。郭缘生《记》曰:汉末之乱,魏武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今际

河之西,有曹公垒。道东原上,云李典营。义熙十三年,王师曾据此垒。《西征

记》曰:沿路逶迤,入函道六里,有旧城,城周百余步,北临大河,南对高山,

姚氏置关以守峡。宋武王入长安,檀道济、王镇恶或据山为营,或平地结垒,为

大小七营,滨带河险,姚氏亦保据山原,陵阜之上,尚传故迹矣。关之直北,隔

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戴延之所谓风墸д咭病D显蚝

滨姚氏之营,与晋对岸。河水又东北,玉涧水注之。水南出玉溪,北流迳皇天原

西。周固记开山东首,上平博,方可里余,三面壁立,高千许仞,汉世祭天于其

上,名之为皇天原,上有汉武帝思子台。又北迳阌乡城西。《郡国志》曰:宏农

湖县在閺乡。世谓之阌乡水也。魏尚书仆射阌乡侯河东卫伯儒之故邑。其水北流

注于河。河水又东迳阌乡城北,东与全鸠涧水合。水出南山,北迳皇天原东。

《述征记》曰:全节,地名也。其西名桃原,古之桃林,周武王克殷,休牛之地

矣。《西征赋》曰:咸徵名于桃园者也。《晋太康地记》曰:桃林在阌乡南谷中。

其水又北流注于河,

△又东过河北县南。

县与湖县分河。蓼水出襄山蓼谷,西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永乐涧水注之。

水北出于薄山,南流迳河北县故城西,故魏国也。晋献公灭魏,以封毕万。卜偃

曰:魏,大名也。万后其昌乎?后乃县之。在河之北,故曰河北县也。今城南、

西二面,并去大河可二十余里,北去首山一十许里,处河山之间,土地迫隘,故

《魏风》著《十亩》之诗也。城内有龙泉,南流出城,又南,断而不流。永乐溪

水又南,入于河。余按《中山经》,即渠猪之水也。太史公《封禅书》称华山以

西,名山七,薄山其一焉。薄山,即襄山也。徐广曰:蒲坂县有襄山。《山海经》

曰:蒲山之首,曰甘棘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东则渠猪之山,渠猪之

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如准《封禅书》,二水无西南注河之理。今诊蓼水川流

所趣,与共水相扶;永乐溪水导源注于河,又与渠猪势合。蒲山统目总称,亦与

襄山不殊。故扬雄《河东赋》曰:河灵玃踢,掌华蹈襄。注云:襄山在潼关北十

余里。以是推之,知襄山在蒲坂,溪水即渠猪之水也。河水自河北城南,东迳芮

城。二城之中,有段干木冢。干木,晋之贤人也。魏文侯过其门,轼其庐,所谓

德尊万古,芳越来今矣。汲冢《竹书纪年》曰: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乘京,

荀人、董伯皆叛。匪直大荔故芮也,此亦有焉。《纪年》又云:晋武公七年,芮

伯万之母芮姜逐万,万出奔魏。八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九年,

戎人逆芮伯万于郏。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