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心念天下醉红颜 >

第24章

心念天下醉红颜-第24章

小说: 心念天下醉红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第六计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人。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第二套……敌战计   
    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或跃于渊。   
    第七计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第八计暗渡陈仓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注释】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         
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第九计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第十计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弈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按语】   
    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心念天下醉红颜 【转】 作品中相关涉及 三十六计(二) 
章节字数:5699 更新时间:08…02…16 11:28 
    第三套……攻战计   
    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飞龙在天。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②。   
    【注释】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当考实查究清楚。         
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按语】   
    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按语】   
    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