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抗战之血色战旗 >

第637章

抗战之血色战旗-第637章

小说: 抗战之血色战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去的。
    然而,对中国远征军来说,缅甸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危机的战场。偏偏中**队又是一支完全缺乏国外作战经验的军队。自元朝威吉思汗以后,中**队没在国外打过一仗,放过一枪。
    第五军第二百师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由保山起程入缅,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所以部队以急行军步伐前进。
    最艰巨的任务落在戴安澜身上了。这员身经百战的虎将,站在一座丘岭上,观察着自己的部队,唱着“枪口对外,瞄准敌人……,,”的雄壮军歌,慷慨西行。部队士气,是战胜敌人的重要保证。第二百师以高度旺盛的土气入缅,戴安澜应该感到安慰。但是,他却始终紧皱眉头,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原因是多方面自勺。
    首先,英国人答应派汽车来接运第二百师,结果却没有实践诺言,军情紧急,不能再等了,第二百师只好就现有的本身条件开拔。
    还没有并肩作战,就如此不讲信义,又怎么能指望在战场上配合默契呢?
    其次,戴安澜想起:二月一日,蒋介石明令规定第六军入缅部队归第六军军长甘丽初指挥,这是因为当时第六军所辖第四十九师彭壁生部奉命防守滇缅路,一九四一年底,应英国人要求开赴腊成,结果中途变卦,由缅甸政府出面,不准中**队进入缅境,第四十九师便被阻于畹町,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缅甸政府的阻挠,实际上是掩盖英方的出尔反尔的权宜之计。蒋介石自然很明白其中道理。
    为消除英方的顾虑,二月二日他又明令规定:
    第六军入缅后归英方指挥;二月十五日再次明令规定:第五、第六两军人缅作战,着由杜聿明军长统一指挥:杜聿明军长归英军胡敦将军指挥。
    戴安澜认为两军并肩作战,作战方案与军事部署应该双方协商,互有权力提出意见,把指挥权交给一方,便是从属关系,另一方只能接受命令,无权提出意见。更确切些说,即是作战计划及部署都由英军制定,英军当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行事,中国远征军的利益便无保证了,从英国人多次出尔反尔来看,把指挥权交给英国人肯定对中国远征军不利。
    为此,他曾向杜聿明提出过意见。但是,杜聿明只是无可奈何地耸耸肩,什么话也没有说。既然如此,他又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呢?
    一想起这些事,就像有一块阴影笼罩在心头,惆怅之余,不禁脱口念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立在一旁的郑庭笈听见师长竞信口念出这样不祥之词,不禁惊讶地望着戴安澜说:“师座,部队踏上征途,士气十分旺盛,必能一鼓作气消灭倭寇,凯旋而归,师座实不必过分担心r日。”
    戴安澜猛然省悟自己失言,再见郑庭笈神色不安,更加后悔了。为了掩饰自己的心情,故意装出豪迈的样子,仰天哈哈大笑:“当初荆柯刺秦王,抱必死决心去争取成功,才有此豪言壮语,我们远征不抱必死决心能取得胜利吗?你看老百姓是以什么样的盛情在欢送子弟兵啊,我们不以必死决心去争取胜利,何颜再见江东父老啊!你我是军人,不要迷信啊。”
    郑庭笈由衷地说:“师座浩气感人,部下愿为前驱!”
    第二百师奉命兼程入缅,其任务是接替英军在同吉防线。
    部队经铁索桥惠通桥过怒江,再经松山、龙陵、畹町进入缅境。沿公路经新维至腊成,再乘火车经细包、梅谋、曼德勒、密特拉、瓢背、羊米典、开当岗、平满纳、叶达西至同古。经过这样一条行军路线到达同古时,已是一九四二年三月八日。
    部队进入缅境后,受到在缅甸各地的华侨热烈欢迎。几十万华侨散居在缅甸各地,他们看到中国远征军入缅,就像看到亲人一样,流着热泪振臂高呼口号,倾其所有购买物品捐献给中国远征军。哪里有华侨居住,标语就贴到哪里。他们志愿为部队当向导、翻译,介绍情况,诉说委屈。因为他们侨居缅甸,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倍受欺凌,他们期望中国远征军扬威缅甸,从而提高华侨的地位;赶走日寇,能够安居乐业。
    中国远征军备级部队长接待前来欢迎的华侨,感谢他们的盛情,也安慰华侨们,坚决表示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赶出缅甸,恢复缅甸的和平环境,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向将士们进行鼓动宣传,使每一个士兵增加了一份责任感。将士们受到华侨鼓舞,斗志更加昂扬。
    戴安澜十分感慨地对副师长高吉人说:
    “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侨民在国外的地位。
    国父奋斗一生,在遗嘱中写道’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国民革命至今几十年,国父的革命目的尚未达到。现在看到华侨,更感到我辈黄埔生责任重大。’
    高吉人同样感慨:“是的,部下也有愧对华侨之感,这次入缅作战,一定要打出中国人的威风来,替华侨们长长志气!”
    然而部队到了同古却不见有华侨欢迎,见到了英缅军,都是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第二百师一到他们就想溜。戴安澜严肃提出:一、必须将阵地工事交代清楚:二、将对敌情况详细介绍。
    在戴安澜坚持下,胡敦勉强出面与戴安澜办理交接手续。
    这位英国将军起初是颇为傲慢的,他对戴安澜说道:“我没有什么好讲的。这里仓库的物资部送给你了,你要看阵地和工事,我派一个军官和一辆车送你去转转吧。我们还有别的任务,不能在此久留,今天就要撤走。’
    戴安澜不动声色地说道:“我刚才提出的要求,是按我军交接防地最起码的常规行事的,我军只有在被击败溃逃之时,才不按常规交接防地,当然,贵我两军可能有不同的常规,我愿尊重贵军交接防地的常规做法,假如贵军的常规就是如此简单.那我也不能要求过多。”
    一席话说得胡敦脸红耳赤,不得不放下架子,改变口气了:”啊,戴将军,请不要误会,我实在是事情太多……,请你原谅。“口戴安澜一笑:“我并没有要求胡敦将军亲自向我办理移交事宜,请派一位对等军衔的军官来对话就行了。”
    “啊不,不,还是我亲自来办吧。“尽管胡敦的态度改变了,而且愿意办好交防事宜,但仍旧没能顺利进行。因为胡敦和他身边的几位将军,不仅对同吉地形不熟悉,甚至对同吉周围的防御工事有多少、都在哪些位置都搞不清,最后还是找来一张军事地图,在几名下级军官的带领下,才算把工事一一找到了。因为英军虽已退守同古数日,却并没有部署防御。胡敦打的是这样的主意:中国远征军先到,他们就交防撤走;日寇先到,他们就弃城而逃。更确切些说,英国人根本就不打算在同古进行抵抗。
    在巡视中戴安澜惊讶地发现:同吉已是一座空城,百姓早已逃之天天,根本不能指望找到当地百姓了解情况。更使他不安的是:没有一个英**官能确切地介绍敌情。因为他们并非节节抵抗至此,而是望风逃遁。这些情况使戴安澜敏感到情况危急,所以他便在巡视中边看边作部署,命令各部队马上进入防御位置,并作好临战准备。
    胡敦从戴安澜的神色间看出是憋了一肚子火,将要爆炸了;从部署上又看出戴安澜确实是有经验而又果敢的将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他对戴安澜说:
    “戴将军,我很抱歉…….很抱歉…….假如您认为不具备防守条件,可以不承担接防任务,责任由我来负,我向你们的蒋委员长解释。”
    戴安澜看看面前这个绅士派头十足的英国将军,真恨不得扇上几个大嘴巴,向他吼:他妈的,你这叫带兵打仗吗?老子枪毙了你!但是,他忍耐住了,只是摇头苦笑道:“胡敦将军,我们中**人是有严格纪律的。蒋委员长命令我部在同古布防,我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在此坚守。”
    “您还有什么要求,我尽可能办到。”
    “很遗憾,我只有一点要求:就是必须知道日寇已经到了什么地方?有多少兵力?还能给我多少时间进行周密部署和修建工事?但就这点要求你们都办不到啊。”
    胡敦感到实在太丢人了,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说:“有一点戴将军可以放心,我将命令前线英缅军坚持三天,以便将军有充分时间部署防御。“戴安澜一笑:“从同古的情况可以看到您所说的前线情况,坦白地讲,我不抱任何幻想了。”
    胡敦在戴安澜面前始终有受压迫之感,但自己又硬不起来,觉得还是尽快离开的好。于是说道:“我也是昨晚到同吉的,所以这里的情况不尽了解。听说杜聿明将军已经到了梅谋,我要去与他会谈,不能久留了。”
    “请便!“戴安澜把到嘴边的“滚蛋吧!”咽了回去。
    胡敦的汽车刚开走,英缅军便纷纷登车,真所谓“忙似丧家之犬,急如漏网之鱼”,连句告别的话都来不及说,便一溜烟跑了。
    戴安澜当即召集团以上指挥官会议。
    “根据英国人的态度判断,日寇已近在咫尺,同古必将有一场恶战。也是中国远征军入缅第一次与日寇交锋,所以我们必须有充分准备,并且不能存有任何幻想。同古的情况大家都看见了,有什么想法,请在会上说吧。”
    郑庭笈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同古英军撤走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并不是要与我们并肩作战,对抗日寇,而是用我们来作挡箭牌,以便他们从容撤退!”
    几个团长也纷纷表示愤慨。
    戴安澜摆摆手说:”大家不要埋怨了。事实上我们明知是圈套,已经钻进圈套中来了,就是把胡敦暴打一顿,我们也不能像他们那样,不战便放弃阵地。所谓既来之,则安之。
    我决心在同古与日寇决战,别的话都不必说了。这是中国远征军出国打的第一仗,只能打好,不能打坏,所以,我要求大家以必死决心去迎战,倘若有作战不力者,休怪我戴某无情!”
    骑兵团长林承熙站起来发言道:“现在敌情不明,是打瞎子仗;我军侧翼空虚,后援尚不知何时到达,是孤军深入,这都是兵家所忌!”
    工兵团长李树正也起身发言:“同古工事并不完善,有许多处必须加固,否则很难抵抗日寇进攻。”
    戴安澜烦躁地挥挥手,“坐下,坐下!我们钧座已到腊成,正在设立指挥部。新二十二师及第九十六师很快就运动上来了。第六军相继而来,还有第六十六军也会陆续开到,投入战斗,总兵力不下十万,何谓孤军深入?工事欠坚固,可以边作战边加固。总之,现在的条件就是这样,仗必须打,废话帮不了忙。我们只能因陋就简,以现在的条件与日寇周旋到底!”
    戴安澜说罢,用目光扫视在坐的几个步兵团正副团长。但是,他们一个个低垂视线,显然不肯表态,戴安澜不禁拍桌而起,怒喝道:
    “怎么,一个个熊了吗?这像是从昆仑关下来的二百师将士吗?委座派我们来,难道是要我们躲在洋人保护伞下摆样子给日本人看吗?谁含糊马上提出来,我派专车送他回国!”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章 成仁却有决心!!
    副师长高吉人见大家被师长训得抬不起头来,便解劝说:“师座息怒,我想大家并非怯战,而是看到了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