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179章

武夫当国-第179章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启钤(1872…1964)贵州开阳15。12。21…16。04。22内务总长蝉联,因内阁改组而去职
周学熙(1866…1947)安徽东至15。12。21…16。04。22财政总长同上
陆徵祥(1871…1949)江苏上海15。12。21…16。00。00外交总长蝉联兼任
王士珍(1861…1930)河北正定15。12。21…16。04。22陆军总长蝉联,因内阁改组而去职
刘冠雄(1861…1927)福建闽侯15。12。21…16。04。22海军总长同上
章宗祥(1879…1962)浙江吴兴15。12。21…16。00。00司法总长蝉联
张一?u007F(1867…1943)江苏吴县15。12。21…16。04。22教育总长蝉联,因内阁改组而去职
梁敦彦(1857…1924)广东顺德15。12。21…16。04。22交通总长同上
周自齐(1871…1923)山东单县15。12。21…16。04。22农商总长同上
*注:①自1916。03。22国务卿陆徵祥辞职,由袁世凯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到1916。04。22为止。为第七任内阁。
②自1916。04。22国务卿徐世昌奉准免职,袁世凯任命段祺瑞为国务卿。
北洋政府第七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空置)
*注:①阁员多未到任。
②其它阁员不详,以待搜集查证,本表删略。
北洋政府第八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1916。04。22…1916。06。29)
姓名(生卒年)籍贯(省县)任职日期职衔简注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16。04。22…16。00。00国务卿袁世凯死后,内阁改组*
王揖唐(1877…1948)安徽合肥16。04。23…16。06。29内务总长新任,至内阁改组
孙宝琦(1867…1931)浙江杭州16。04。23…16。05。20财政总长新任,辞职后由周自齐接任
陆徵祥(1871…1949)江苏上海16。04。23…16。05。15外交总长蝉联兼任。辞职后曹汝霖兼任。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16。04。23…16。00。00陆军总长蝉联兼任
刘冠雄(1861…1927)福建闽侯16。04。23…16。06。29海军总长蝉联,至内阁改组而去职
章宗祥(1879…1962)浙江吴兴16。04。23…16。06。29司法总长同上
张国淦(1876…1959)湖北蒲圻16。04。23…16。06。29教育总长同上
曹汝霖(1877…1966)江苏上海16。04。23…16。06。29交通总长同上
金邦平(1882…0000)安徽黟县16。04。23…16。06。29农商总长同上
*注:①袁世凯死后,1916。06。08改政事堂为国务院。国务卿职衔恢复为国务总理称谓。
②1916。06。06袁世凯死,由黎元洪继任为总统。
北洋政府第九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1916。06。29…1917。05。22)
姓名(生卒年)籍贯(省县)任职日期职衔简注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16。06。29…17。05。22国务总理因战事与黎总统政见不合被免职*
许世英(1873…1964)安徽至德16。06。30…17。07。12内务总长新任,后奉调为交通总长。
陈锦X涛(1870…1939)广东南海16。06。30…17。04。18财政总长蝉联,被挽职后由李经羲继任
唐绍仪(1860…1938)广东香山16。06。30…17。09。29外交总长新任,请辞后由伍廷芳继任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16。06。30…17。05。22陆军总长蝉联兼任。后被黎元洪总统免职
程璧光(1861…1918)广东香山16。06。30…17。05。22海军总长新任,后因南下护法而被免职
张耀曾(1885…1938)云南大理16。06。30…17。06。24司法总长新任,1916。08。25入京就职
孙洪伊(1872…1935)直隶津门16。06。30…17。07。12教育总长新任,后奉调为内政总长。
汪大燮(1860…1929)浙江钱塘16。06。30…17。07。12交通总长新任,辞职后由许世英继任
张国淦(1876…1959)湖北蒲圻16。06。30…17。07。12农商总长新任,辞职后以谷钟秀继任
*注:①段祺瑞(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被免职后,黎元洪任伍廷芳为暂行代理国务总理。
②伍廷芳后因不允许副署解散国会命令被免职,由江朝宗暂代国务总理。
北洋政府第十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1917。06。24…1917。07。01)
姓名(生卒年)籍贯(省县)任职日期职衔简注
李经羲(1859…1925)安徽肥东17。06。24…17。07。01国务总理因张勋〃复辟〃而被去职*
范源濂(1875…1927)湖南湘阴17。06。24…17。07。01内务总长蝉联,因张勋〃复辟〃而被去职
李经羲(1859…1925)安徽肥东17。06。24…17。07。01财政总长新兼任,同上
伍廷芳(1842…1922)广东新会17。06。24…17。07。09外交总长蝉联,1917。07。09被免职
王士珍(1861…1930)河北正定17。06。24…17。07。01陆军总长蝉联,因张勋〃复辟〃而被去职
萨镇冰(1859…1952)福建侯官17。06。24…17。07。01海军总长新任,同上
江庸(1878…1960)福建长汀17。06。29…17。07。01司法总长同上
范源濂(1875…1927)湖南湘阴17。06。02…17。00。00教育总长蝉联
龙建章(1872…1925)广东顺德17。06。29…17。07。01交通总长新任,因张勋〃复辟〃而被去职。
李盛铎(1859…1934)福建德化17。06。29…17。07。01农商总长同上
*注:李经羲为国务总理,虽经国会通过,惟因督军团反对,故未敢就职。至1917。06。14偕同张勋入京后,始于1917。06。24就职。





    正文 袁世凯家族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31 8:14:42 本章字数:7282


民国三年(1915),袁世凯筹备当洪宪皇帝,拍马屁者从四方云集而来,环绕在他身边。有些御用文人考证〃龙脉〃之来源,认定其远祖是三国时代的袁术,近祖是明末名将袁崇焕,在效忠信中献计献策,请求袁世凯每年要祭祀袁氏先祖,以保〃龙脉〃兴盛。袁世凯看了这些效忠信,没点头也没摇头。那阵子他正在筹划坐龙椅的大事,没功夫操心这些鸡零狗碎。何况有人在他耳边嘀咕,那两个姓袁的大人物在历史记载中并不怎么光彩。
袁寨村的人告诉我,多年前袁氏祠堂墙壁上有一块铁铸的牌匾,上面刻印着族谱,据说,这块牌匾是清朝咸丰年间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所主修,被当地人称做〃袁氏铁板家谱〃。上面一共排列了袁家谱系80代人的辈分,依次是〃志三耀九,保世克家,启文绍武,卫伟国华……〃。相传这份族谱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有个叫袁道涣的人撰写的,后来到了民国三十七年(1948),袁家后代又将这份族谱重修了一次。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多半是这份重修的族谱。
在现存的《项城袁氏家集》中,有文字可考的袁氏先祖名叫袁九芝,生活在清代乾隆盛世,是个私塾先生。其子袁耀东,从小跟随父亲读书,长大后子承父业,也以在蒙馆教授学童为立身之本。追溯起来,到了袁耀东这一代,袁家的光景仍然不好过,但是父子两代教书匠却在项城远近乡邻中赢得了一些清正的好名声,提起袁家父子塾师,人们都认为那是很有学问的两代人。以至于淮宁富户郭如珽也不嫌弃其家境清贫,心甘情愿地将小女郭氏嫁给了声名鹊起的袁耀东。
谁知道郭氏刚嫁到袁家后不久,公爹袁九芝就病不起,没过多少日子竟一命呜呼了。袁家有人背地里嘀咕,认为是郭氏带来了霉运。郭氏出身富家,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哪里受过这种窝囊气,和当塾师的夫君一商量,决定搬出来另立门户。
河南项城是个穷地方,这里土地贫瘠,经济落后。袁家此时刚刚脱离贫困线,不再租种地主的土地,顶多只能算是〃下中农〃。过惯了富家生活的郭氏,现在知道了清贫的滋味不好受。不过,这个有教养的女子堪称优秀,她身上没有世代富家子女那种懒散习气,相反,贫寒的处境更是激起了她要帮助这个家族出人头地的决心。袁耀东是个庠生(庠生,科举制度下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肩不能挑重担,手不能干农活,郭氏鼓励夫君,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奋读书。
郭氏身上具备中国传统妇女的许多优点,她不仅勤劳、勇敢、善良、吃苦耐劳,而且能生育,会治家。
先说她的能生育。她和袁耀东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袁树三,次子袁甲三,第三子袁凤三,第四子袁重三,女儿排在第五,姓名不详。子女一个接一个出生,家庭中的经济收入却并没有增加,这样一来,家境越发显得窘迫。郭氏毅然辞退了家中唯一的一个婢仆,凡事皆事必亲躬,白天下田忙活路,还要围着锅台转,夜晚稍有点空隙就纺纱织布。附近的人家见郭氏这般能干,无不伸出大拇指夸赞。
中原一带有句古谚:〃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命运、风水和积阴德这些属于玄学,简单几句话说不清楚,这里暂且不论。让我们看看袁家先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郭氏是个心性很高的女性,她自从嫁到袁家后,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丈夫袁耀东身上,除了承担所有家务活外,还一门心思要帮助丈夫参加科举考试。在中国古代,这类故事成千上万,只不过历史学家一般不会注意这些细节,任其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方志、笔记中了。
谁知道袁耀东到了40岁光景,不仅科举考试没有成功,反倒因为用功过度,不幸染上了痨病。用今天的医学观点来看,痨病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症,医学上叫做肺结核,打几针青霉素就能解决问题。但是100多年前,痨病同今天的癌症一样是不治之症。每天,郭氏看着丈夫袁耀东在书桌前佝偻着身躯咯血的情景,心中如同刀割般难受。为了治愈丈夫的病,她经常出入于典当铺和中药铺之间,当掉从娘家带来的金银首饰,抓来一副副中草药,杀掉家中正在下蛋的老母鸡,炖煎鸡汤端到丈夫跟前,伺候他喝下去。可是袁耀东的身体依然一天天继续消瘦,痨病到了晚期,咯血的状况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身亡。
丈夫的葬礼结束之后,郭氏望着几个尚未长大成人的孩子,悄无声息地抹掉眼泪。袁耀东的去世,使这个家庭失去了栋梁和主心骨,靠一屋子的孤儿寡母,还能将袁氏家族这一系支脉支撑起来吗?尚未脱掉孝服,刚成新寡的郭氏拿起丈夫用过的教鞭,在袁耀东的灵牌前给几个儿子训话:〃如果谁不发奋读书,就不是他爹的儿子!〃几个儿子眼里噙着眼泪,一边跪着朝父亲的灵牌磕头,一边聆听母亲的教诲。
跪在地上的几个儿子都还很小。老大袁树三14岁,次子袁甲三10岁,老三袁凤三和老四袁重三分别是5岁和3岁。几个年龄尚小的儿子看着母亲铁青色的脸,似懂非懂地点头,14岁的袁树三和10岁的袁甲三已经开始懂事,忽然遭遇了这一场父亲去世的变故之后,他们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他们向母亲的承诺,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这之后,袁树三和袁甲三果然很争气,每天闻鸡起舞,用功读书。
为了给几个儿子请个好塾师,郭氏不仅自己辛勤劳作,还三番五次去向娘家求援。在郭氏的费心操持下,几年后,袁树三、袁甲三相继考入县学,成为秀才,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廪生〃的荣誉称号,官方定期发给廪饩,用今天的语言解释,叫做困难补助金。
在古代,对于所有想有所作为的人来说,科举之路是他们唯一的途径。然而这条路又是那么狭窄、拥挤和艰难。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谈到袁世凯先祖们的科举之路时,感慨万千地将科举考试比喻为买彩票,买的人不计其数,中奖的幸运儿只有少数几个。他举例说,在他祖籍安徽的唐氏家族中,历大清268年,只考取了一个秀才,由此可见科举考试之不易。〃屡试不第,才是士子之常情;榜上有名,那才是意外。〃(唐德刚语)考进士是皇帝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的方式,每四年才一次,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