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有人骗你 >

第14章

有人骗你-第14章

小说: 有人骗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罗德应算是我所知道的当今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领导人了。贵为大国总理,他同夫人
  挤在一处八十平方米的两居室里过日子。政府觉得他住得太寒伧了,大概有失国体,为他提供了豪华公寓。可是,即使是总理,住进这套公寓,也要自己付租金,施罗德夫妇无奈手头拮据,只好仍旧住着他们的两居室。
  克林顿同施罗德都谋求了连任。可是,美国民众对克林顿作风问题的谴责并没有影响他们对总统的选择,他们需要克林顿;同样,德国民众也没有因为施罗德的廉洁就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反对他连任的依然投反对票。按中国人的思维,美国人有些姑息养奸,德国人简直就是不识好歹。
  我听人开过一个玩笑:达官贵人天天拥香偎玉自是风雅美事,普通老百姓在公共车上趁乱瞎摸得拘留十五天。玩笑说的自然是在中国。中国人对普通老百姓的道德要求高,对达官显贵的道德要求反而低。这同样让西方人大惑不解。克林顿的那些事,放在普通公民身上只怕是家常便饭,没人过问,谁真的好奇了想去打听,弄不好还侵犯了人家的隐私权,得吃官司。但你克林顿是总统,总统得有总统的样儿,你必须生活在玻璃罩子里面,周围有无数双眼睛瞪着你,你不得有小动作,你挤眉弄眼抠鼻屎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你想玩儿花花肠子,就曝你的光!
  克林顿同施罗德面对的境遇简直就没商量:你做错了,就谴责你,甚至弹劾你;你做对了,那是你应该做的,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你施罗德不就是廉洁吗?廉洁又不是什么高级得不得了的美德,不过是做人的底线而已,勿庸说你是政府首脑了。倘若不廉洁,做人都不及格,还做什么官?!
  中国人当然也痛恨腐败,却没有切肤之痛。一个所谓国家财产的概念,就让切肤之痛成了隔靴之痒。似乎贪官污吏们蚕食鲸吞的无非是国家财产,于自己如浮云之遥。什么是国家?国家就是人民!什么是人民?人民就是你我他!什么是贪污?贪污就是有人偷了你腰包里的钱!所以,你有权愤怒!你愤怒的,不过是那些偷窃了你钱包的人!这几层浅白的换算,学究们见了,大概会挑出许多逻辑毛病,但是,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也许是廉洁这种资源在中国太稀缺了,我因此从心眼儿里敬重克林顿和施罗德。应该补上一笔:克林顿也是十分廉洁的。他一个首富之国的总统,两届任期下来,把自己弄成了债台高筑的穷光蛋。他没有在任期内让自己的爱女去开公司、赚大把的钱偷偷存到瑞士银行去;他也没有让自己夫人兼上几十家公司的顾问,坐收红包;他自己更没有在提拔干部、批准工程当中获取利益;他遭遇了官司,得自己掏诉讼费,不向做生意的朋友借,更没有动用国家机器把同他作对的人扣上颠覆政府的罪名而下狱。克林顿作为基督徒,大概铭记了耶稣的教诲:你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储藏在仓库里,天父尚能养活它们;你们不比那飞鸟更高贵吗?天父仁慈,赐予克林顿智慧与才干,使他去职之后有能耐环球演讲,做亲善大使,甚至做广告,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生活富足。施罗德如今还在任上,他的年薪并不高,但我估计他卸任之后也饿不着,他有律师资格。
  平日听人嘉许某些官员,往往会说:这个人其实并不坏。听者便难免油然生出几分敬意。我闻之却总觉奇怪:不坏应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为什么到了官员头上就成了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或许正因如此,打着灯笼找出某位官员不贪,就要树为廉洁典范,四处演讲,领导干部要学习他,人民群众要敬仰他。这无非等于说,一个人没有偷盗,没有抢劫,没有强奸,他就是模范公民,全国人民都要向他学习。真乃滑天下之大稽!

  萨达姆的运气

  国际上倒萨声浪席天卷地,萨达姆却以百分之百的支持率重新当选伊拉克总统。原来暴君也是可以民主产生的。也许这正应了西方那句无可奈何的叹惋:民主是天下最不坏的制度。更有意思的是伊拉克副总统煞有介事地开个了国际玩笑:提议美国同伊拉克单挑。他奉劝美国别把联合国拉下水,也别拖着其他任何国家帮忙,真算好汉就让小布什同萨达姆对着干,两国副总统一对一,两国部长一对一,两国老百姓一对一。这个很好玩儿的建议颇有些中国古典小说的战争味道:兵对兵,将对将,不乱规矩。果真如此干一仗,美国胜算有多少也
  未可知。因为我们从电视里看到,美国只有主战或反战的游行场面,而伊拉克却是全民皆兵,从童男童女,到老翁老妪,个个斗志昂扬。望着伊拉克人民手举萨达姆照片欢呼雀跃的狂热劲儿,我猜想这位通过神奇的民主选举连续执政二十多年的铁血男人,不仅是他们百姓心目中的伟大领袖和舵手,而且是他们的民族英雄。
  俗话说:一娘生九子,连娘十条心。意思是说人心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谓万众一心云云,不是政治家们自作多情的政治臆想,就是他们对民意的强奸。当年斯大林也做过类似的全民公决,结果证明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苏联享有绝对威望。当时出版的斯大林文集,凡讲话稿通篇都注明哪里有掌声。据说有次斯大林在某个重要会议上出现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谁第一个停止鼓掌呢?人们面面相觑,看谁先停下拍打着的双手。毕竟两手不能无休止地拍打下去啊。斯大林同志还要发表重要讲话,听完讲话大家还得投身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终于,有个人双手停止了拍打,人们松了口气,掌声慢慢稀落了,最后结束了。可是,几天之后,带头停止双手拍打的那个人就神秘地消失了。
  一个社会,如果每双手的每个细微动作都被严密监视着,主宰这个社会的铁腕人物还怕没有百分之百的支持率?手的动作倒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但伊拉克或前苏联更为先进之处是可以监视人们的思想和灵魂。这种社会里,铁腕人物们只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乖顺的民众就会心领神会、暗中配合。这种神奇现象,好比气功大师吹嘘的气场,官话叫做良好局面。比方铁腕人物发表演说,事先将需要掌声的地方作上标记,临时只需把声音拖高、拖长,再一抬头,不出半秒,保证有掌声响起来。斯大林的掌声是否如此启发出来的,无以考证。萨达姆的掌声的确是他歇斯底里的叫喊和故作刚毅的手势诱导出来的,这有电视镜头作证。
  又据新闻报道,萨达姆称,如果美国开战,他将摧毁伊拉克境内所有油田,理由是防止美国对石油的控制。不知萨达姆此举征求全国民众同意了吗?真的毁掉了油田,吃亏的最终还是伊拉克民众。上次海湾战争之后,萨达姆曾动用十几亿美元,修建了豪华宫殿三十九座,加上修复原有的十六座宫殿,他的个人宫殿达五十五处之多。有的宫殿规模是美国白宫的四倍,有的宫殿比法国凡尔赛宫还要气派。不知萨达姆大兴土木是否也经过了全民公决?我想如果全民投票,萨达姆的支持率肯定又是百分之百。但是如果没了油田,萨达姆再修宫殿,美元从哪里来?
  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消失了。记得当时电视里播放塔利班军队摧毁佛像的画面时,我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如此野蛮的宗教偏执和毫无理性的荒唐政府。但它确实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存在着。我想塔利班政府如果就摧毁佛像进行全民公决,举国上下肯定也是全力支持奥马尔的英明决策的。我至今记得电视里介绍塔利班政府强制灌输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场景:从儿童时代开始,人们就得接受一种声音、一种思想、一种理想、一种生活方式。但阿富汗到底还有它幸运之处,塔利班政权的统治时间毕竟不算太长,别的思潮和政治力量尚有生长空间。如果让塔利班再统治几十年,他们就有洗掉几代人的脑子、扼杀任何政治选择的可能。那个时候,哪怕塔利班自己不想干了,也没有别的政治力量有能力接过这个烂摊子。
  不知萨达姆还会干多久?中国还有句老话,吉人自有天相。可打死我也不相信萨达姆是个吉人,可他偏有天助神佑。当年老布什要取老萨小命,只亏一篑之功,偏偏就收了手。如今小布什发了狠心要收拾他,又有许多宽宏大量的政治家出面调停。战争自是不好,但萨达姆是除战争之外最不好的东西。

  一种秘诀

  我在电视新闻里经常看到美国警察驱车在街区和高速公路上追赶违章车辆,不由得感叹美国执法之严厉。毕竟有钱,电视镜头居然是空中航拍的,不知是美国电视台拍下的,还是警察部门拍下的。反正这种新闻的成本不会很便宜。有回又见新闻说,民众抗议,警察因处罚违章车辆,飞车呼啸,阻塞交通,甚至酿成车祸,得不偿失。因而,议会准备通过法案,轻微的交通违章,不准再上演“生死时速”。可是,另一部分民众又有意见了,他们担心如此以来新闻不好看了。
  萨达姆被捕时,随身带着两把手枪。但他一弹未发,束手就擒。世界上善良的人都为此欣慰:杀人魔王终于落网了。可是,包括伊拉克人在内的阿拉伯人有意见了:萨达姆不是自命阿拉伯民族英雄吗?怎么如此窝囊?我们宁愿看到他成为烈士,而不愿意看到他成为乖顺的俘虏!义愤的阿拉伯人很希望看到萨达姆杀人无数之后,再次举起枪为那张灾难名单增添几个零头。如此,再多几个冤魂,萨达姆的高大形象就圆满了。这般英勇的场面,经妙笔描绘,或经电视镜头写实,自然也是很好看的。
  “9。11”那天,我在昆明某宾馆里。电视里赫然播出美国世贸大厦遭恐怖袭击的消息,我愕然失语。房间里挤着很多人,他们多兴奋不已。那天我们聚在一起的多是文化人,他们见我神色凝重,便意识到自己的幸灾乐祸太不理性,太不人道,太不国际主义,或太不其他什么的,于是略露尴尬。可过不了几分钟,电视镜头实在太精彩了,他们又啧啧赞叹起来。几天后,关于“9。11”事件的碟片风行于市,购者踊跃。人们都说,太好看了,比美国大片好看多了。
  我们自己好斗尚武,祸国殃民,殷鉴未远。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几十年里,偌大一个国家无异于一个超级斗鸡场。现在想起来,斗得头破血流的是成千上万斗鸡们,乐的却是从这种无聊游戏中渔利的政客们。那种场面,当然也是很好看的。全国人民不爱红妆爱武装,不分白天黑夜,走过大街小巷,革命歌曲嘹亮。最高兴的是小孩子,经常可以看活生生的战争片、恐怖片。近些年出了些电视剧,专演那些年月孩子们穿着绿军装玩抓特务之类的游戏,动情地缅怀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好看的确好看,却是非常可怕。
  文章写到这里,关于美国交通新闻的素材只是个引子了。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贫穷与专制。看看这几年世界上战乱与政变,便可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国家越是贫穷,越是动荡;越是动荡,越是专制;越是专制,越是贫穷。海地大概是非洲最贫穷的国家,三天两头闹政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