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秦-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番道:“范相问过了,这刺客本人也是莫名其妙,他说是被一神秘人物所救,并托他送来一封密函交由陛下!这密函范相已经交由臣带来了,请陛下过目!”扶苏也是非常纳闷,急接过羊皮信,打开一看,立时便愣住了,便见信曰:
前世我们是战友,今生我们还是朋友我是方洪,如果没有猜错,你应该是程风吧!你生于中原。再平天下,挽狂澜于既倒;我长于丁零,以智勇继汗王位,誓助中华于北疆!现在我已打入匈奴内部,得封‘丁零王’之位,麾下两万丁零骑兵亦是骁勇彪悍之辈,虽不足以横扫匈奴,却亦可在关键之机助你一辈之力!日后但有所需,可互遣使以‘兴复中华、我武威扬’为号联络,切切谨记!现冒顿正准备西攻月氏。具体兵力部署我会想办法遗使送来,大秦亦须及早准备!千万!珍重!
忽地,扶苏仰天大笑:“天助我也!哈哈哈哈!”见扶苏如此大喜,李信等人奇道:“陛下,何喜之有?”扶苏笑道:“这是机密,现在不能说!不过,联可以肯定的是,冒顿马上就要展开对大月氏的进攻,你们要准备好随时开拔北原地准备!”
李信等虽有些莫名其妙,却依然点了点头道:“遵命。陛下!”
“回宫,联这次一定要让冒顿好看!”扶苏大笑而去,直让李信等人面面相觑。不知所谓!
与此同时,匈奴王庭单于金帐之内。重臣云集。去龙庭拜祭完了祖先、天地、鬼神之后,这些匈奴贵族无不斗志昂扬地想一展身手,将月氏收入囊中!
冒顿扫视了一下诸臣道:“各位大匈奴的勇士们,今天已入秋。正是草肥马壮之时,正适用兵,所以本单于决定立即对月氏国动兵,具体策略你们有何意见?”
右谷蠡王道:“大单于。前番攻打东胡时,我们匈奴右部几乎无一役可打,将士们也少分了很多俘虏和金银,所以这次攻打月氏一定要让我们右部担当前锋!”
右贤王闻言笑道:“这是自然,我匈奴右部和月氏接界,这次也理当轮到我们发威了!请大单于务必允准!”
冒顿见右贤王和右谷蠡王如此踊跃,笑道:“这次当然要以你们右部为先锋,总不能本单于千里迢迢地将左部兵马调去打月氏吧!不过,具体如何动兵,你们想过没有?”
右谷蠡王闻言头疼道:“大单于,直接杀过去就是了,哪要想这么多!”匈奴人就怕动脑筋,凡事喜欢直来直往!
冒顿见是舅舅,不好出言相斥,却笑道:“不动脑筋打仗,迟早是要吃亏的!上次我入匈奴布置巧妙,一役而灭东胡,省了多少事,少死了多少大匈奴的勇士,可见这谋略果然重要!秦人不是一直嘲笑我大匈奴人是蛮夷之邦、不懂谋略吗,咱们岂能真让他们小看了!?军师,你说呢?”
赵胜闻言薛声道:“大单于说地是!既然诸位王臣、大将一时没有什么良策,那么不妨让赵某谈一谈愚见吧!”
左大当户闻言笑道:“是啊,是啊!军师只管出主意,这些勾勾心肠的事情我们大匈奴人做不来,我们只管厮杀便了!”当下众将一片附和之声。
冒顿暗暗摇头:“唉,真是一群莽汉!”丁零王苏库在一旁也是默然不语,静观其变。
赵胜心中暗暗冷笑:“你们这些匈奴人将用计出谋当成卑鄙无耻之事、不屑为之,真是丝毫不懂兵法之妙,果然是蛮夷之邦!”心里想着,赵胜却不敢表现出来,只是笑道:“那我就说一说吧!”说着,赵胜来到单于王座之后那张重新制成的羊皮地图旁,款款而谈道:“这次我大匈奴如果攻打大月氏,秦国为了保护好自己地左翼,必然会全力出击、牵制我大匈奴!而这两年秦人经过大力扩充,已经拥有了一支相当相大的骑兵力量,主要分布于三处:
一、燕地:这里是秦国名将韩信所率的十万精骑。这支精骑以部分东胡余孽为基础编成,装备精良、马术娴熟,故战力了得、丝毫不压于我大匈奴之草原精骑。
二、九原:这里是秦国名将蒙恬所率的五万精骑。这支精骑以昔年击败我匈奴及内战平乱的百战之兵组成,不仅装备精良,相信战力亦颇为了得!
三、咸阳:据斥堠所报,这里秦人以数万匹大月氏的良马组成了一支约五万人的重装骑兵,这支骑兵和韩信及蒙恬所部不同,骑兵多装备重铠、马匹战时亦披轻甲,所以费用昂贵,但战力远胜轻骑,故绝不可等闲视之。不过这支重骑和大月氏人的骑兵一样,长于冲刺。短于奔袭!
这就意味着,秦人一旦准备出兵,就可迅速集结二十万骑兵,从北原、燕地两处出发,直击我匈奴王庭和左部之地,所以,如果不严密部署的话,万一被秦军偷袭得手,我大匈奴必将损失严重!
赵某根据秦人的这些兵力部署,谋划了一个应敌之策。具体是这样子也:
左部之地由左贤王和和左谷蠡王统领本部十三万大军,将部众和兵力迅速北缩,和燕、赵之地拉开至少千里至漠北。这样秦军要想与我决战,就必须越过千里草原和荒漠,秦军缺马,而且对后勤依赖很重,长途跋涉千里之后,战力所剩必然有限。届时,左贤王和左谷蠡王可根据秦军的具体情况或直接与秦军决战,将其击灭;或遣精骑奔袭秦军粮道。待敌粮尽兵疲之时,再与其决战。如果能够将韩信地这支十万精骑解决,那么秦国数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这一路用兵的要点其实就是两个字:‘拖’和‘疲’!
我匈奴王庭和秦九原之地相隔之草原和荒漠亦不下千里。且比之左部之地更加艰险难越,所以。赵某建议王庭可聚集十余万精骑于漠北,如果秦军能够横渡千里草原和荒漠的话,恐怕战力的消耗会比韩信一路军更为明显,这时。我军以优势兵力再加上以逸待劳的优势,应可以将其一举击溃!
当然,这两路秦军如果知难而退,我军亦可尾随追击。狠狠舌下其一层肉来!
赵某相信这两条应敌之策都是万全之计,只要临敌之将没有大疏忽的话,应该必胜无疑!不知大单于以为如何?”
冒顿考虑了一下道:“这就是你们秦人的‘诱敌深入’之策吧!?本单于觉得很好,充分利用了我大草原和荒漠天然屏障的作用,再加上秦军深入我国腹地后粮食不继、无民可依地劣势,这一战我大匈奴最起码有八成胜算!大匈奴的勇士们,你们认为呢?”
众将闻言互相看了看,皆觉得此计不错,取胜地把握很大,便纷纷点头。冒顿见状出言道:“那样,便这样决定吧!只是这样一来,留在左部和王庭地兵力就有二十多万人,攻打月氏便最多只能动用二十万骑,和月氏人的兵力相当!军师,你认为有把握取胜吗?”
赵胜闻言笑道:“月氏人安逸已久,将领平庸,焉能和我大匈奴相比!?何况,这次赵胜建议大单于最好亲征月氏,这样取胜地把握便更大了!”
冒顿闻言道:“若本单于亲征月氏,王庭何人镇守对付秦军?”赵胜道:“如果大单于相信赵某,我愿为大单于担此重任,并且再当左右骨都侯、左右大当户相助,可保万无一失!”
冒顿想了想,点头道:“可以,左右骨都侯、左右大当户,你们四人在本单于西行后,务必在听从军师的调令,不得怠慢,否则本单于定斩不赦,明白没有?”经过秦国对赵胜的屡次刺杀不遂,冒顿现在已经对赵胜非常的信任!
左右骨都侯、左右大当户闻言互相看了看,虽有些不情愿,但也只好点了点头!
忽地,丁零王苏库出言道:“大单于,那本王和您一起出征,还是留守王庭?”冒顿笑道:“王庭有军师留守已是足够了,丁零王就随本单于一同出征月氏便了!”苏库知道冒顿还不是完全相信自己,不敢将自己轻易放在王庭重地,便只好点了点头道:(奇。书。网……整。理。提。供)“遵命,我立即向本部发出急令,调两万丁零骑兵前来相助大单于!”
冒顿喜道:“太好了,既然分派已定,那么左右贤王和左右谷蠡王便各回本部吧,准备与秦及大月氏决一雌雄!”“是,大单于!”众将一起起身,躬身施礼!
次日,一名丁零部民乔装南下,越过大漠,直趋九原而来!
至此,北疆烽火再起,中华第一次大规模主动出击草原民族地序幕开始正式拉开!
第十九卷巍巍秦风 第六章韩信的‘狡’
在渔阳以北的浩翰大草原上,一支黑甲轻骑铺天盖地延绵而来,像是一条巨大的长龙般一眼望不到头,那随风猎猎飘荡的旌旗上斗大的‘秦’字赫然在目!
那精光闪闪的兵器和铠甲,那严整肃穆的军容和士气,都宣示着这是一只善战的劲旅!
韩信行进在队伍的中间,转身看了看身后渐渐消逝的长城,默默握紧了拳头:“此役必胜!”
虽然韩信本人也是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的骑兵,但天生奇才的自信让他心中没有丝毫的畏惧,而对韩信的卓越用兵才能盲信到极点的秦军将士更是坚信在韩大将军的统帅下岂能打不赢小小的蛮夷!所以,目下的这只秦军士气高涨、无不怀有必胜的信心!
韩信默默地打量着身前这支花费自己一年多心血铸就的精锐,脑袋里又想起了出征前从咸阳紧急送来的扶苏亲笔信:
“信儿:和草原游牧民族进行大规模骑兵战是我炎黄子孙数千年来都没有进行过的壮举,此役之巨大像征意义和军事意义不用联细说想必你也明白,所以,此役必须取胜!
但是,这草原骑兵战和在国内征战不同:这是敌境,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到处都可能出现敌人的踪影;在这里,我秦军不再熟悉地理,也得不到任何百姓的相助,甚至后勤都有随时可能被切断的危险。所以,在这充满敌意和死亡的危险之地里,只能靠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卓越战术来取得胜利,希望你切勿大意!
由于这是对外征战,和对内征战不同,所以你也无须有任何负担、任何顾忌,只顾大胆创新、使用诸般新型战术好了,争取能为我秦国摸索出一套适合的骑兵战法来。打仗时你尽可自由做主,联决不干涉你。但你要记住,除了取胜外,还必须做到这三点:
一、由于这是对异族进行的交战,故无须讲究任何仁慈之念。所过之处,无需俘虏,无需活口,无论匈奴军队还是百姓,全部诛绝,以削弱人口本就稀小的匈奴再战之力!
二、孙子兵法曰;智将务食于敌!你知道国内运粮至前线的艰难,你取敌一石粮。可让国内百姓节约二十石粮,所以,联希望你最大的限度的取之于敌,以战养战,尽少不要对后勤有多大地依赖!
三、匈奴左部多有东胡旧民,这些人对匈奴人恨意未决,故可利用之。杀俘之时,可将匈奴人和东胡人分出:匈奴死,东胡活!如此可令匈奴人和东胡人互不相信,自相残杀。甚至有可能投向我军!敌消我长,善莫大焉!
此三点,切切谨记!联在咸阳期盼你的好消息!”
想到此。韩信暗暗握紧了拳头,发誓道:“父皇你只管放心。我韩信这一生就不可能打败仗!项羽不是勇冠天下吗,还不是死在我的‘四面楚歌,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