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 >

第41章

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第41章

小说: 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注释】巧,这里是指机巧、欺诈的意思。利,唯利是图。范应元说:〃巧利,本欲以便民,而未必至扰民,尽巧利之习胜则寝失淳朴之风也。〃 孟子见梁惠王时,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注释】此三者:指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文不足:意思空洞不具体。属:从属,归属。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是净化社会的三条原则,但是,只说断绝似乎意思空洞不好理解,表述得还不够清楚,所以,还要让它们归结到具体的措施上来,那就是〃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
《淮南子》曰:〃仁义礼乐者,可以救败,而非通治之至也。夫仁者所以救争也,义者所以救失也,礼者所以救淫也,乐者所以救忧也。神明定于天下而心反 其初,心反其初而民性善,民性善而天地阴阳从而包之,则财足而人澹矣,贪鄙忿争不得生焉 。由此观之,则仁义不用矣。〃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注释】见:现,呈现。 素:朴素、纯洁。 朴:淳朴、朴实、自然。
仁义礼智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只能是治病用的权宜之计,不能用于养生。但人们看到这些药的毛皮功效后,却认为其能强身健体、保命无忧,于是对于社会这个机体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以至于机体百病丛生。
真正明智的作法,是将身体调理到归于正常之〃朴〃。这个调理的方法就是就是〃见素〃。〃见素〃就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见素〃,就是说呈现在民众面前的事物应当该是朴素、纯洁、朴实、自然,而不是虚假、伪饰、欺诈、蒙骗。如果能使人民处在耳闻目睹都是朴素无邪的环境中,便能〃浊以静之徐清〃,便可逐渐减少他们的私心贪欲,恢复他们浑厚淳朴的天性。 
【漫谈】现在有些人主张的文艺〃娱乐原则〃似乎不妥。因为,我们不可本末倒置,将娱乐原则凌驾于文艺的根本价值之上。这根本价值应该是引导人民趋向淳朴良善,最低也应以不搅扰人民淳朴的心性为前提。
所以,文学艺术不能只是社会现实的复制、个人感情的抒发,它面对社会、面对人群,必须首先考虑其社会影响。它应该是能够熏陶人们的性情,诱导人们趋向和善、友爱、谦让、奋发、自强,使人群和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如果与体裁难以兼容,最低限度也不能反向误导,致使人们趋向虚伪、奸诈、蛮横、残暴、下流、无耻,以致造成社会混乱、堕落。既便你的主观愿望是暴露鞭挞这些东西,但过多的让这些东西在舞台上招摇,其结果将会适得其反。
在我们的有些电视、电影、书刊中,脏话泛滥、污言秽语满天飞,蛮横粗野、残暴无耻的情状活灵活现,错把这些东西当成鲜活的时代气息,加以吸收、渲染,以致我们的许多文艺作品越来越庸俗,越来越下流,越来越俗不可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在社会上各类犯罪增多,许多人道德观念沦丧,老百姓愤愤言道:现在的坏事,全是跟电视上学的!这种愤慨之言,虽似偏激,但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所以,社会效果应是文学艺术的首先参考值和通行证。不能让低级下流、丑陋卑鄙的言行充斥其上,不能让阿飞无赖、土棍青皮在其舞台上招摇撞骗、张牙舞爪、耀武扬威,即便是用于讽刺也是不正常的,应把它们赶下台去,让它们闭上其臭嘴,莫让其再污染民众的耳目心灵。
现在我们所谓的舆论监督,乃可谓是下下之策。虽然能对点名者起些威慑作用,但你又能监督多少?大多数仍然在我行我素。为什么乱收费、乱罚款屡禁不止?为什么贪污动辄就百万千万?这些腐败产生的关键原因,就是我们的法治管理实质上是对于腐败份子的姑息养奸!大犯起源于小犯,对小犯姑息从而养成大犯。如此姑息,既便是对大犯统统枪毙,小犯仍会照养不误。如果执法犯法的腐败现象一旦发现,便令其如同现在工人那么一样容易的下岗,谁还敢犯?大犯还从何而来?警告、纪过、罚款、降级、通报,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蒙敝人民的遮羞布,也可谓是故息养奸之阶。为什么不将其从能管制人民的衙门调离?为什么不敲掉其能向人民滥施淫威所赖以的爪牙?却假惺惺地对羊说:狼再胡作非为,你就揪着它的脖子,送我这里来!
对残暴者的温柔,就是对温柔者的残暴!我们现在的实际状况,却是类同于俄罗斯寓言中所为:狐狸法官大义凛然,斩定截铁地对狼喝道:〃既然你把羊的皮已经扒掉,也就算了,但除此之外,你胆敢再动其一根毫毛,必将严惩不怠!〃对丑恶现象的屡禁不止,是否还如同另一则寓言所为:小河水肆虐,将农夫家产漂荡一空。农夫们去找能管治小河的大河告状,但是历经艰辛到达时却发现,自己半数的家产正在大河中沉浮,农夫们见此,只能是无奈地深深叹息。(我们现在各地实行的罚款上交,上给下罚款者正式罚款票据,并返还其所交罚款数额相应比例的资金。这是否与小河大河的关系相似?执法者的直接利益与执法相联,必将产生腐败!)
所以,我们的舆论监督,充其量只不过权作民众的出气筒而已。但是,这样作的代价实在过高。因为,行政方面的贪赃枉法、营私舞弊、鱼肉百姓、猫鼠同眠、尸位素餐等等腐化堕落现象实在太众,社会生活方面的暴力色情、坑蒙拐骗、掺杂使假、杀人越货、为非作歹之事也实在太多,如果通过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的传播,将如此众多的黑灰现象充斥于民众耳目,人善者朴实无心,民恶者学诈有意,不论传播者的主观愿望多么良好,客观现实是民众淳朴的天性受到了严重骚扰。政府不能治本以断诈伪之源,而媒体却又绘声绘色暄染丑恶于后,这将会导致世俗每况愈下。如此这般,而想达到弊绝风清,岂不是南辕北辙!(当然,若无其他措施,又无舆论监督,更无异于掩耳盗铃,雪上加霜。但是应该考虑斟酌另一渠道,既能进行有效治理,又不搅扰人民淳朴之心性。)

绝学无忧。
【注释】抛弃外饰伪学而守自然之淳朴,便可无舍本取末之忧。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老子所谓绝学之意,就是使人反求诸己本然之善,不至逐外失真,流致于伪。君子应学以致道,而后世徒学于外,不求诸内,以至以文灭质,以博溺心,老子因此而忧之,故谓绝饰伪之学。


意译

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
 抛弃所谓的仁义誉名,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
 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迹。
 这三点,因为意思空洞不好理解,所以令其有所从属:
 清除对人民心灵产生污染的毒素,使人民处在耳闻目睹都是朴素无邪的环境之中,以保持他们浑厚质朴的天性,可减少人民的私心贪欲。抛弃外饰伪学而守其天性淳朴,可无舍本取末之忧。




 原二十八章 知其雄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以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注释】雄:比喻雄健刚强。雌:比喻柔和谦卑。溪:沟溪,指地处卑下。常德:顺应〃道〃而养成的天性。
知道如何作才可谓是雄强刚上,但却安守雌柔谦下,以至为天下人物所归往。天下人物所归往,道之常德仍持守不离,复归婴儿一般的淳朴。庄子说:〃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集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范应元说:〃夫刚动则躁进,柔静则谦下。故知其刚动,则守其柔顺。为天下溪者,以谦自处,如溪之善下也。谦下则常人之德不离于身,是以反归于婴儿之时,神全而气和矣。〃王弼说:〃溪不求物,而物自归之;婴儿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注释】白:昭明。黑:浑厚,浑沌。式:法则,法式,模式。忒:差错,差失,偏差。无极:无穷。
知其昭明,守其浑厚,为天下人所式法。为天下人所式法,天赋的常德不会出什么偏差,复归于元始时的纯真朴实。孔子说:〃彼修浑沌之术者也。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不治其外。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
【漫谈】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至糊涂难上加难。”这话与老子之意也类同,这意思是说,人能达到聪明机智难得,而天生本性的淳朴不受沾染的所谓糊涂者也难得。如果能聪明机智地通晓世俗权利之术,却不动一点机心施为;或者知晓世事往往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故而仍能保持糊涂者之淳朴,这实在更是难上加难之事了。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注释】荣:荣达,高贵。辱:低贱,卑下。谷:山谷、川谷,指处其卑下之处,象征宽容谦卑。
知何由可能荣达,但却持守其卑弱无为,澹泊寡欲,虚怀若谷。庄子说:〃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从,非其心不为。虽天下誉之,得其所谓,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为,傥然不受。天下之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注释】常德:恒常之德,即天赋的本性。朴:自然、真诚、淳朴,乃天性的本然。
这若似天下谷的品质,却只需人天赋的本性常德便可足够,复归于浑厚淳朴。庄子说:
〃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
恬淡矣。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漫谈】生命有意义吗?人生目的何在?人是什么?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而另一种是卑贱的呢?假如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它所包含的内容又是什么?我们又如何能够实现它呢?威尔逊也曾提出过这样一个社会学家都关心的深层次的问题:“进化论能否提供一个世界观,该世界观坚实的足以作为新伦理学的基础。”后来,他发展了一种论点,即自然界的产物必然是好的,而且应该体现在我们社会的目标中。如果社会生物学使我们不再相信上帝,那么进化论本身就必须告诉我们生活的目的和行为的方式。
其实老子的世界观,老子的的社会伦理学,也早就回答了这问题。人天性中的〃朴〃,天下人天性中的〃朴〃,实际上正在告诉我们生活的目的和行为的方式。人类进化本来就是在适应自然中遗传变异的结果。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也意味是稳定者生存,因为自然选择的最初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