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

第13章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第13章

小说: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理喜爱。我曾想过其中的原因。比如乔冠华不拘束,性格坦荡活泼,他敢在总理面前
出洋相,但分寸把握的好,决不伤大雅,这是可以给总理带来很大愉快的。毕竟总理也
愿意过上一般人际交往的生活,但多数干部对总理都是毕恭毕敬,礼貌周全,拘束了自
己也就拘束了总理。
    “乔老爷”一出场就敢出洋相。总理访问非洲,获得很大成功。返回北京前,在西
北14号机场休息一晚上,准备第二天返京接受党政领导和各界群众的隆重欢迎。乔冠华
接不住那活跃性子,跟大家策划鼓动一番,第二天一早就带大家提前来到机场,按高矮
次序分几排站好队,忍住笑在那里等总理的车到。
    总理的车驶来了,司机不明白怎么回事,就减慢速度,缓缓向队列前滑过。于是,
乔冠华像个中学生领队似地跨前一步,斜侧半面带领大家呼起口号。那动作是模仿欢迎
群众,又露几分夸张的滑稽:
    “热烈欢迎周总理!”
    “欢迎周总理访问非洲胜利归来!”
    乔冠华的洋相,逗得周恩来在车里就噗嗤一声,感叹着摇摇头,那眼神仿佛是忆起
了学生时的生活,忆起了青年时的活跃、嬉戏、自由自在。
    车停下来。周恩来再次感慨万千地摇摇头又点点头,才钻出车门,一边朝大家走,
一边忍俊不止地乐,指点着乔冠华说:“你这个乔老爷呀,总有出不完的洋相!”
    在一片欢笑声中,乔冠华不失时机地指挥记者:“来来,给总理和大家合个影。”
    于是,欢呼声更高,是真正的皆大欢喜。
    在我的印象中,只要周恩来、陈毅、乔冠华3个人到了一起,准喝得厉害。你敬他,
他攻我,我劝你,各有一套办法。酒桌上的其他人被他们一带动,再拘束的人也会放开
了,气氛准好。何况,总理、陈毅、乔冠华3个人都是一斤以上的白酒量,有闹酒的
“物质基础”。
    不过,真论酒量,还数不到一斤量的陈毅和乔冠华。首长里很有一些“大喝”。比
如地方干部中,有名的是“南京四大喝”。这“四大喝”中又以许世友声名最高。从某
种意义上讲,喝酒主要不是能喝不能喝,而是敢喝不敢喝。会喝的都伯敢喝的,敢喝就
是敢玩命。许世友一生传奇,7次参加敢死队,9次负重伤,那股二杆子劲若是上来,玩
命跟你拼起来,后果足堪忧,所以没人敢撄其锋锐。
    国务院这边要讲“大喝”,廖鲁言可以说最负盛名。据说一次散席,桌上剩半瓶汾
酒,他拿起来灌汽水一样喝掉了,淡淡说一句:“别浪费了。”
    可是,就这位国务院最能喝的部长,竞被一个文秀洒脱的水静给灌醉了。看来国务
院的最高领导现在是要向她讨回这个“公道”。
    “水静,我迟到了。”总理笑着点头致歉。
    迎出门口的水静也带着歉意说:“总理,真对不起呢,小平、富春他们等你很久,
后来听说主席找你,知道一下来不了,他们就先吃了……”
    “这就对了嘛,不要等。”总理反而轻松一些,他就是担心叫其他客人久等。
    “他们吃完就走了,尚奎也陪他们去了。”水静仍然歉意难消:“尚奎叫我在家等
你,他再三关照,说总理重诺守信,说了就一定会来,不管多晚。”
    “我答应了的就会来的。”总理随水静进了餐厅。
    记得那次吃饭时间不长,不到一小时总理就出来了,说去跳舞。我闻到了酒味,不
放心问:“水静很能喝?”
    “嗯,”总理点点头,“名不虚传。”
    我问水静是否能喝,是为了测测总理喝了多少,以便把握是否适合跳舞?总理只说
“名不虚传”,没讲喝多少。见他步履稳健,还像平时一样轻快似阵风,我就放下心,
没再多问。30年后看到水静写的文章,才知道那天总理喝了整一斤茅台酒。
    据水静著文回忆,那天总理坐下就问:“还有剩菜吗?”
    “剩菜怎么行呢,”水静说,“总理,我给你留了菜。”
    “那就不客气了,”总理把手放在餐桌上,“我就吃吧。”
    水静回忆说,是她亲自为总理收拾桌面,摆上饭菜。都是江西特色,总体上是以尚
奎同志的家乡兴国县的“四星望月”为主,这个雅称还是主席在兴国搞调查时给取的哩。
那个“月”是米粉蒸肉,那四颗“星”是四碟小菜,无非辣椒、青菜、豆腐之类。
    总理没有动筷子就问:“有茅台吗,水静?”
    “有。”水静取来一瓶茅台。
    “还有吗?”周恩来含笑扬扬下颏,“有就再拿一瓶来。”
    “有。”水静忙再拿出一瓶,怔怔地望住总理,不明所以。
    “好了,水静。”周恩来指指桌边,“来,你也吃一点。”
    “总理,我刚吃过了……”
    “吃过了就随便吃一点么。”总理继续指点桌边。
    水静忽有所悟。既然是请客,哪有让客人独酌独饮的道理?咳,起码的礼节都忘了。
尚奎不在家,作为女主人理应作陪。于是,水静忙招呼服务人员再取一套餐具,坐在桌
边。
    总理将一瓶茅台推向水静,平常口气平淡声调:“听说你会喝酒,今天我们俩一人
一瓶,怎么样?”
    这才是常里识英奇,淡中见豪侠,水静忙不迭摆手:“哎呀,总理,我哪能喝这么
多呀?”
    “喝吧喝吧。”总理心中有数,知道豪饮的人说谦虚话只是随口而不会随性,“能
喝多少就喝多少。”
    总理吃一口粉蒸肉,说:“在中央苏区时,常吃到这种菜,其中以兴国的最具特
色。”说着嚼着,已然斟满一杯酒,对水静一举:“感谢你和尚奎为我准备了如此佳看,
干!”
    会喝的人客气只是嘴头上,见总理斟酒水静也为自己斟满杯。随着总理一声“干!”
总理一饮而尽,落杯时,水静紧随着举杯,一饮而尽。
    总理如此豪爽,水静自然不会再有丝毫拘束,马上斟满第二杯,举起说:“都是些
土产,总理太客气了。这一杯我感谢总理的光临。”
    水静仰面干杯,落杯时见总理微微一笑,也痛快干脆地将杯中酒一干见底。
    总理夹一口菜,边嚼边又斟满酒:“这次又在庐山开会,江西是东道主,尚奎和你
都很辛苦。”说着,酒杯已经又举起来:“这一杯是为你们优质接待工作道谢的。”
    总理稍稍一仰脖子,转瞬间酒杯又空。水静不加停顿地紧随干杯,并且不慌不忙地
斟酒回敬:“总理到江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应该我们感谢总理。”
    水静一饮而尽,总理也一饮而尽。
    总理吃一口菜,又斟满酒:“这一杯,我代表小超大姐敬你。”
    总理一直称邓颖超为“小超”。水静略略一怔,马上明白过来,酒里有了大姐的情
谊,当然喝得痛快。而且,这一杯下去,更需要回敬:
    “总理,我也代表尚奎同志敬你一杯。”说着,水静又干了杯。总理当然也跟着痛
快干杯。
    敬酒的话题很多,回敬的话题自然一样多,话赶话连续不断,
    一阵工夫两瓶茅台全空了。
    “还有酒吗?”水静回忆当时情景,感觉总理酒兴正酣,“你还能喝吗?”
    “酒是有的,不过我不能喝了。”水静解释,“我不嗜酒,今天喝得太多了。”
    “如果你不喝,我也不喝了,吃点饭吧。”总理并不勉强,因为水静已经陪过小平、
富春等同志,当然是喝过酒的了,这样喝下去水静就吃亏了。总理感慨道:“不过,我
今天算是知道你的酒量了。”
    “什么酒量呀?”水静不明白总理试她酒量的原因。
    “我在北京就听说杨尚奎的夫人很能喝酒,”总理笑着透露了这次试她酒量的原因:
“你把我们的农业部长廖鲁言都灌醉了。对不对?”
    “哎呀,总理,那可不能怪我。”水静大概明白了总理跟她喝酒的原因,这是“欺
侮”了国务院的部长,总理“讨公道”来了。她笑着说:“不是我主动找他喝酒的呀。”
    “廖鲁言同志是部长中最能喝酒的一个,竟然败在你的手下,说明你很不简单。”
总理哈哈笑出声,说:“今天我就是来试一试,这一试,果然名不虚传。一个女同志,
一次能喝这么多酒,确实不多见哪。”
    “真的,总理,我平时是不喝酒的。”水静赧额解释说,“刚才是总理让我喝,才
不知不觉地喝了这么多。我已经醉了。”
    “醉人不说醉,说醉的其实没醉。你没有醉,我看得出来。”总理放下饭碗,兴致
勃勃提议:“舞会还没有散,跳舞去吧?”
    “总理你先走一步吧。”水静摸摸额头,“我真有点头晕呢,休息一下再去,”
    总理从来不做勉为其难的事,笑笑说:“那好吧,我就先走了。”
    就这样,水静送总理出来了。
    就这样,总理对我评价水静:“名不虚传。”
    由于双方都没多少酒意,刚起兴便结束了,仍然说不出到底能喝多少?按照总理喝
酒的阶段,我们称为3个“高原现象”。
 

    第一个高原现象是“自然风光”,从外表看不出是喝了酒。比如总理常举行家宴,
宴请中外宾客及我们工作人员。有邓大姐在,他不多喝,与大家喝差不多酒。大家喝好
了,他基本不逞酒意。又比如感冒之类小病,他基本不大吃药。好几次都是喊我:“何
秘书,搞点酒来。”我也有了经验,逢这时就帮他拿一瓶茅台,准备一个酒杯。总理喜
欢用花生米作下酒菜,抓一把花生米放碟子里或桌子上垫张纸,斟一杯酒,边饮酒,边
吃花生米,边继续批阅文件。有时还把脚泡在热水中。三杯酒下肚,鼻子上微微有汗了,
就倒头好好睡一觉。他睡眠太少,这几小时的好觉对他来说,又配了茅台酒和热水泡脚,
就实在是一剂最好的良药。一觉醒来,感冒症状全消,重新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社会
上每年都要流行几次感冒,这种流行性感冒难免被我们工作人员传入中南海,但是很少
因此传上周总理,即便偶染,他喝点酒睡个好觉就抵抗过去。基本不曾影响工作。症状
轻时,甚至不用喝酒,在嘴里抿点茅台就行。好几次他被传染了,鼻子不通,连打喷嚏,
就对身边卫士说:“唉,不行了,今天不行了。来点儿,给我来一点儿。”卫士都明白,
给他一小杯茅台,他抿在嘴里,抿一会儿鼻子就通了。夏天患了热感冒,逢上宴会有冰
淇淋,他总是在冰淇淋上浇点茅台,吃过就好。有热伤风就治热伤风,没有也能预防。
不少同志跟他学,冰淇淋的味道也变好吃了。红军长征时,就把茅台酒当成包治百病的
灵药,直到进了中南海,总理还保持了这种战争年代缺医少药时养成的习惯。关于茅台
酒治病的故事,总理对斯诺对尼克松都曾讲过。
    第二个高原现象就是进入兴奋状态。这一“高原现象”延续很久很广,主要表现就
是两目有神,容光焕发,思维敏捷,话多、话题广;上下5千年,纵横10万里,情绪在
极峰上明光闪烁。就这个阶段不好把握,半斤也是兴奋,2斤也是兴奋;多数时间就在
这种兴奋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偶尔多那么一杯两杯,也许就会“飞跃”,进入第三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