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BL电子书 > (还珠同人)还珠后续 >

第24章

(还珠同人)还珠后续-第24章

小说: (还珠同人)还珠后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定是人家理所当然的误以为是自己的舅舅送给舅妈的情诗。
  可如果让这女孩子走了,就什么线索也没有了,无论如何也要问出个结果来,就算被人家骂个狗血淋头也值了。
  于是永琪厚着脸皮紧随其后,那女孩一路小跑,转过几条陌巷,来到一处院落,那女孩飞快地进了屋,反手把大门掩上。
  永琪便在门前徘徊,不知该不该敲门,正在踌躇不定之时,院里有开门的声音,永琪忙闪在一旁,藏在暗处,不一会,大门开了一条缝隙,一个女孩探出脑袋来,四下观望,正是方才那位美女,永琪忙闪身上前,躬身施礼,说道:李姑娘不要误会,我只是百思不得其解,若能告知,必当感激之至。
  永琪话音方落,那美女朝门里喊道:姐,你快出来。不多时,从里面又走出一个和站在门口一摸一样的美女,怒目圆睁地看着永琪,永琪一下糊涂了,继而明白,原来这是一对孪生姐妹。
  姐姐一脸不高兴的问道:你这人怎么这么死皮赖脸,你再不走,我拿扫帚赶你走。那妹妹站在门里吃吃地笑,永琪甚是难堪,这时从门里走出一个中年妇人来,年过四旬,虽有些年纪了,但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可见年轻时也一定是个大美女,姐妹两见了她,口中喊娘,那中年女人见了永琪,上下打量了一番,便道:这位公子,不像是本地人。一旁的姐姐说道:打从京城来的。中年女人接着说道:小女说公子一路追随到寒舍,若是口渴,请进来喝杯茶水,若没有其它事情,还望公子早些离去,我们这里孤儿寡妇,恐怕外人看见了会说闲话的?
  永琪见她神态端庄,说话得体,不像一些市井人家,自觉高人一等,永琪把自己的想法简单的说了一遍,那中年女人道:门外说话不方便,公子若不嫌弃舍下寒陋,不妨去屋里说。永琪连道:哪里哪里。那姐姐挡在门前,不是很欢迎的样子,中年妇人说道:凡儿,不得对公子无礼,还不请客人进去。那被叫作凡儿的美女这才勉强让出一条路来,中年妇人边走边说道:奴家夫君早亡,留下三个儿女,他们是三胞胎,最小的是个男孩,现如今不在家,大的叫思凡,妹妹叫思尘。
  顺着那中年妇人的指点,永琪方知那冷冷冰冰的是姐姐思凡,那脉脉含情的是妹妹思尘,除此之外,无论身形样貌,几乎一模一样,外人很难分出哪个是姐姐,哪个是妹妹,来到正屋,却见厅堂上供奉着:李氏门中宗祖。又见条案上摆放着一个灵位,上书:先父偏将军李xx之灵位。
  那中年妇人说道:先夫曾官拜扬州偏将之职,只因早亡,从此家道中落,只留给我们孤儿寡母一处老宅及几亩薄田,勉强度日。那妇人还要说下去,被一旁的思凡暗中阻止,那妇人便不再说下去,永琪说明来意,那中年女人,也就是李夫人说道:这付扇面是思凡的舅妈留下来的遗物,思凡的舅舅和舅妈,是我的兄长和大嫂,他们早在十八年前就故去了。永琪一听,有些失望,也有些过意不去,便说道:在下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打扰之至,万望见谅。
  一旁的思凡说道:舅舅和舅妈留下来的遗物,是大表哥托我保管的,只因家里一时急需用钱,才拿去当铺典当,幸好及时赎回,要不就不好跟表哥交代了。
  此言一出,一旁的妹妹思尘说道:姐,大表哥什么时候托你保管舅舅和舅妈的遗物,为嘛我不晓得?思凡见问,说道:姐以后再告诉你。可思尘的嘴巴却翘得老高,差不多可以挂一个酒瓶子了。
  那李夫人又叹道:兄嫂死于奸人之手,留下一对儿女,我那侄儿长年漂泊在外,一年难得见他一回,小侄女儿自兄嫂去世之后,被送到别的人家里抚养,至今下落不明。
  永琪本想打听一下这扇面的来历,却问出了人家的伤心事,甚是过意不去,便起身告辞,临行前,永琪问道:在下看夫人面有愁容,莫非有什么难办之事?可否告知,兴许能帮上一二。
  李夫人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位公子,实不相瞒,只因小儿遭人诬陷,惹上官司,现正在遭受牢狱之灾,我们全家就这一个男丁,叫我这一家孤儿寡母如何是好。
  说罢,眼泪哗哗直流,一旁的妹妹思尘也跟着流泪,一旁的姐姐见状,说道:娘,妹妹,你们别哭了,当着外人的面,多不好意思,我已尽想好了,便是倾家荡产,也要救弟弟出来。
  李夫人收住眼泪,妹妹思尘却说道:真要倾家荡产,我们住在哪里呀?姐姐道:便是讨饭,姐姐也不会叫你饿着的。永琪听她们这么一说,知道她们母女这是遇上为难的事情了,于是说道:我跟你们扬州的江春大人熟识,若他肯出面,这事就好办。

☆、正文7

  这江春就是江鹤亭,乃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布衣上交天子,虽是盐商,却荐至一品,在扬州可是人尽皆知的大人物,一句话顶别人几十几百句还不止,在普通人看来,若江春江老爷出面,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李夫人听永琪如此一说,又看她气度不凡,好似捡到一根救命稻草,立时便要双膝跪下,永琪赶紧扶住,说道:区区小事,不必行此大礼。李夫人虽将信将疑,还是千恩万谢。。
  那母女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将事情经过细细道来,这李家小儿子李思名,正在读书求取功名,利用闲暇时间,去码头上打零工,却被人告发夹带私盐,现如今被官府羁押在牢中,他口口声声只说是被人诬陷,现在正是严打,官府要杀一儆百,不问青红皂白,判处秋后问斩,想要翻案,已是不太可能,但人的心理总是想搏一搏,故李家上下已做好倾家荡产的决心。
  永琪听完,便在心中暗道:我在京城之时,对于江浙贩卖私盐一事,早有耳闻,近来更是日益猖獗,盐税关系国家财政,必须严打,但也不能因此草菅人命。永琪拿定主意之后,便起身告辞,那母女三人送至门外,暗中求菩萨保佑,希望老天开眼,得贵人相助。
  永琪也没回到江府,而是径直来到盐运使衙门,盐运使全称两淮都转盐运使,简称盐运使。两淮盐运使隶属于中央户部,地方藩臬两台无权干预它的业务,另外还兼管缉私,主管贩卖私盐,盐税收入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据不同史料记述,盐税约占同期国家赋税总额的四至五成,如此高额的“国资”来源,中央政府当然非常重视,委派最信任的官员担任盐运使。
  盐运使王首道不敢怠慢,亲自迎进后堂,永琪说明来意,盐运使命人呈上卷宗,永琪阅后,合上卷宗,问一旁的盐运使,道:王大人,你看此案是否有纰漏之处?盐运使忙回复道:此案事实清楚,人证物证俱在,并无纰漏之处。永琪道:可李思明的家人却认定李思明是被人栽赃陷害,还打算上京城告御状,其中是否另有冤情?
  李思明一案,大致如下:有人看见一伙人行踪诡异,于是举报,结果在一艘船上查出一千多斤走私盐,现场辑捕李思明等十人,经审讯之后,其中九人伏法认罪,只有李思明一人否认,但其他九人一致指认李思明系同伙,因此被判罪名成立,议秋后问斩。
  永琪提议要亲自审问,盐运使哪有不从,当即命人提犯人上堂。
  在此间隙,有人禀盐政大人在门外求见五阿哥,永琪应允,不多时,盐政大人尤世拔及随从下属一起□□人来见。
  那么盐运使和盐政有区别吗?盐运使的职责已说过,那盐政又是做什么的?皇帝委派最信任的官员担任盐运使,但还是不放心,又设立监督机构,这就是所谓的盐政院。盐政院的首脑是巡盐御史,简称盐政,监督盐务官员、盐商,以及所有涉盐的管理机构,一旦发现弊端,立即上报,严加处理,按清代职官体例,盐运使为从三品,而盐政官阶可大可小,结果后来既无行政权也没经济权的盐政一职渐渐出现异化,成为盐运使的上级。
  盐政同盐运使虽同管盐务,但分管不同,各有道场,一番官场客套之后,永琪便问其来意,尤世拔支支吾吾,一众下属亦是面有难色,永琪心知这些人必是有事难言,便说道:各位大人,为国分忧,有什么难办的事,不妨说出来。这时尤世拔才开口说道:下官等是为筹办皇贡一事而来。
  所谓皇贡,即指乾隆下江南的接驾筹备事宜,乾隆下江南的费用历来为江南盐商所捐献,盐政总管盐务,这皇差自然就落在盐政大人的头上了。永琪听他如此一说,便问道:前些天你们回禀不是说一切妥当吗?怎么现在出问题了?那盐政及一干属下趴在地上,磕头如倒葱,连道:下官不敢隐瞒,特来向五阿哥请罪。永琪立感事态严重,便问道:有话好好的说,不必这般。
  那盐政大人才吞吞吐吐地说道:历年皇贡办下来,共计花费一千万两,上面批复下来的是十万两,余下部分全部要由盐商摊派和捐献,如今还差好几百万两,下官实在想不出法子筹到这笔银两,只好前来请罪。
  永琪一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便说道:往年是如何办贡?依旧照办就是。那盐政苦着脸说道:五阿哥有所不知,自两淮盐引案之后,便不能依旧制了。
  那所谓的两淮盐引案又是什么?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五月十九日,新任两淮巡盐御史,即两淮盐政尤拔世,按照常规向乾隆皇帝报告经手钱粮,即前任官员离任后,本任对前任官员留下多少家底做一个审计,以免以后担负责任,这份本是例行交接的奏报引起了乾隆的注意,原因在于,此前几任盐政对于预提盐引之后盐商缴纳“以备公用”的收入,从来没有向其汇报,而是私自动用,于是下令让军机大臣“详晰查明具奏”。
  这什么意思?就是说前任盐政没有经过乾隆同意,私自截留上交款成立小金库,现在也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
  军机大臣们派人到户部,类似现在的财政部,详细调查每年预提的盐引数量,回报说每年预提盐引数量都是盐政自行向皇帝奏报,户部只按规定征收税银,其他情况并不清楚。
  乾隆对此感到疑惑,他觉得历任盐政是有意隐瞒,在财务上弄虚作假,私下贪污了。更重要的是,从乾隆十一年预提盐引之后,每年提引自20万至40万张不等,若以每张盐引交纳“以备公用”的费用3两银子计算,20多年来,应有千万余两银子,而这些银子如何使用历任盐政都没有向自己汇报过,故而觉得“甚可骇异”,必须彻查。
  乾隆皇帝下令,让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傅恒、文华殿大学士尹继善、东阁大学士刘统勋,当年最重要的三位大臣开会讨论如何办理此案,大案由此爆发。
  该案的核心问题是“盐引”。盐引是食盐运销的许可证,如同现在的执照或批文,盐引上面隐含着三项内容:一是重量,即一张盐引只能运销多少斤盐;二是引地,或称引岸,即盐引上面规定了食盐销售地,只能运往特定地点销售,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该地只能由拥有该盐引的人销售食盐,有些像是垄断,刚开始时是盐商交税认引,同时认领引地,以后只要盐商所持的盐引不变,没有转让给别人,其售盐地域也就可以一直不变,等于世代相承;三是税费,即每张盐引必须向政府缴纳多少税费。
  然而乾隆年代也是人口增长最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