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敢,只是提醒丞相,如今局面刚刚稳定一些,千万不要落人口实,那样只会对相爷不利。”耶律南仙如实说道。
王钰不觉有些失望,若是耶律南仙来个争风吃醋,或许他会高兴一些。这个女人啊,太冷静了,冷静得不像是个女人啊。
“你放心,这个道理我知道,我没有那么傻。现在天子追回来了,柴进堂也被俘了。就剩下八贤王与康王了。”
柴进堂孤军深入,事先不知会八贤王便擅自行动,结果落得个兵败被俘。八贤王闻讯后,惊怒交集。两军尚未开战,便先折了两万兵马,这勤王之事,出师不利。今日大年三十,本是万家团圆之日,无奈京城被王钰重兵驻防,更兼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事情很棘手。另外,八贤王的家小,全在京中,此时不知是生是死。若王钰一怒之下,将自己家小斩尽杀绝……
中军大帐中,八贤王耷拉着脑袋,坐于虎皮交椅之上。怔怔的望着案上那道圣旨,这是天子亲笔所书。密令自己调集陈桥,青岗两处大营地禁军,出师勤王。可眼下,青岗大营的将领们阳奉阴违,按兵不动。只剩下陈桥大营孤军一支,要想攻破城池,擒拿王钰,何其艰难啊。
这位饱经大风大浪,见惯了争权夺利地王爷,此时也不得不佩服王钰起来。年纪轻轻。竟能作出如此惊天动地的事情来,纵观古今,惟此一人,当初太上皇就不应该用他。可话说回来,当年的王钰,不过是一个在汴京街头游手好闲地小泼皮,自己当初第一次见他。也认为他不过作个皇帝眼前的跑腿而已,谁会想到,这个小子有如此的雄心壮志。
“王爷,大营外有人求见。”正当此时,帐外军校奔入帐中,大声禀报道。
“何人求见本王?”八贤王直起身子问道。
“那人说他姓吴。名用,有要事求见王爷。”
吴用?他不是京师卫戍区地监军。王钰的心腹之人么?他怎么跑到陈桥大营来了?再一细想,八贤王陡然间明白过来,此人前来,定是为王钰作说客!
“传我将令!召一百刀斧手列于大帐内外,本王军令一下,便将来人斩杀!”八贤王霍然起身,大声吼道。命令迅速被执行下去,一百刀斧手,手持明晃晃地鬼头大刀。立于中军大帐内外,严阵以待。
“本王倒要看看,这个吴用凭什么来游说!来人,召吴用进帐!”八贤王手持宝剑,大刀金刀坐于交椅之上,传下军令。
不多时,只见一人昂首阔步,踏入帐中。青衣小帽,作儒生打扮,手捋短须。神态从容。正是号称智多星的吴用,王钰的智囊。吴用进帐后。对环立帐中的刀斧手视而不见,径直上前,对八贤王拱手一揖:“下官吴用,拜见八贤王殿下。”
“见到本王,为何不跪?”八贤王神情肃穆,沉声问道。
吴用直身,平视八贤王,笑道:“我奉天子之命而来,是为钦差,为何要跪?”一语即出,满座皆惊。连八贤王在内,帐中所有将领闻言色变!近日军中传言,天子已被王钰所害,此时吴用借天子之名而来,不知是真是假。
八贤王也是暗吃一惊,随即喝斥道:“王钰封闭京城,分明有不臣之心!天子恐已为其所害,你这逆臣,助纣为虐,本王岂能容你!来人!将这……”话到此处,猛然瞧见吴用径直走到一名刀斧手面前,低下头去,伸出了脖子。见他这般模样,八贤王的命令倒是说不出口了。禁军将领们也是面面相觑,不知吴用这是何意。
“王爷还在等什么?军令一下,吴用人头落地,何等痛快?只是王爷,恐怕就要背上反叛之名,遗臭万年了,哈哈!”吴用纵声狂笑,八贤王闻言面部一阵抽搐。他既然敢支身到陈桥大营,想必是有侍无恐。又借天子之名,难道……
“反叛?哼,本王奉圣上密旨,兴师讨贼,何谓反叛?”八贤王按案而起。将案上诏书举过头顶,示于帐内诸军。
“圣旨?”吴用回到大帐中央,爽朗一笑,也从袖中抽出一物。众人看去,竟然又是一道圣旨!
“王爷,您该认得这是何物下官在这里当众宣读么?”吴用手捧圣旨,语气之中胁。
八贤王死死盯着他手中圣旨,突然把双眼一闭,跌坐回去。早该料到,王钰会有这么一手。自己手里有皇帝地密旨,他难道就不会有么?即使他发动叛乱,最有利的办法,莫过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要成功,他就代表了皇帝,他说的话都可以说是圣上的旨意,天下之人,谁逆他地意思,就是抗旨不遵!
无奈的挥了挥手,摒退众将以及帐内刀斧手,吴用目不斜视,似乎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今天是大年三十,明日就是新春,吴用此来,是在王钰面前力争之下,来陈桥大营作说客。要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十一万大军偃旗息鼓,伏首归降。
“王爷,您不想看看这天子亲笔诏书上面说的什么?”吴用踏上前去,将那道圣旨摆在八贤王地案头上。
其实不用看也知道,这道天子亲笔诏书中,必定是痛斥自己有不臣之心,假传圣旨,拥兵自重。让王钰兴师讨贼。拿过圣旨,展开一看,八贤王苦笑连连,果然不出所料,这道圣旨上写得分明,跟自己猜的几乎一字不差。
“王爷,您笑什么?”吴用见状问道。
八贤王放下圣旨,摇头叹息道:“本王在笑,当年太上皇与本王,都看走了眼。没想到王钰有如此野心。我本是奉诏讨贼。现在王钰摇身一变,他倒成了忠臣,而本王,成为兴兵作乱的叛臣……”
“王爷,您错了,不是太上皇,而是先帝。”吴用及时的纠正道。
八贤王一听。大骇,失声问道:“什么?先帝?难道太上皇他已经……”
“不错,数日之前,太上皇已经龙御归天,临终之时,陛下亲自守护在榻前。王相也奉诏进宫。先帝效仿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以陛下托付于王相。下官此来。就是请八贤王殿下回京,主持先帝葬礼。”
完了,一切都完了,赵一死,天下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制得住王钰。而听吴用之言,先帝临终之时,效仿刘备托孤,这事不管真假,从今往后。王钰都可以借这个理由代陛下主持军国大事。皇权从此旁落,赵氏江山,沦入外姓之手……
“王爷,王爷?”吴用见八贤王失魂落魄,在一旁小声叫道。
“嘭!”八贤王突然重重一掌击在案上,大声疾呼道:“本王身为赵氏子孙,岂能眼看祖宗基业落入外人之手!如今,本王麾下拥兵十一万有余,青岗大营尚有精兵十五万!陈留驻军亦有八万,本王不信。三十万大军还打不下来京城!王钰这套说辞,瞒得过天下人。惟独瞒不过本王!”
吴用察颜观色,心知八贤王这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王爷,请恕下官直言,三十万?恐怕您连三万兵马也调动不了!我手里有天子亲笔诏书,陈桥大营谁跟王爷起事,谁就是反贼!青岗大营一直按兵不动,王爷不觉得奇怪么?枢密院早就奉陛下诏命给青岗大营的将领下了军令,那十五万兵马您休想调动一兵一卒。而陈留地驻军,为首之人,乃枢密相公故交,您认为他会奉您地军令挥师进京么?”吴用晓以利害,句句都说到八贤王地痛处。
虽然明白大势已去,可八贤王仍不服输,慷慨激昂地说道:“哪怕是一兵一卒,本来也会勤王忠君,绝不向王钰伏首称臣!”
“向王相称臣?这话从何说起?王相受先帝临终托付,自感无德无能,遂向陛下建议,要拜王爷您为辅政王,与相爷一起,处理军国大事。更何况,王爷,您地家小都在京中,今日是大年三十,您就不想回到王府,与王妃郡主欢度新春佳节么?”吴用使出了撒手锏,来时,他曾与王钰商议,对八贤王这样的德高望重的宗室亲王,要恩威并施,用王钰的话来说,叫“打一大棒,给一甜枣”。名义上,拜他为辅政王,一些不相干的事情,可以交给他去打理。这样既能收买人心,又可以杜绝天下人悠悠众口。
八贤王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谓什么先帝托孤,不过是王钰凭空捏造出来的,陛下已经成年,哪需要王钰来监他地国。可问题在于,先帝去世时,有谁在场?除了陛下,就是王钰,即使有其他人,恐怕也已经被王钰收买,从此先帝临终遗言,成为不解之谜,任由王钰胡说八道,谁也奈何不得他。
而且吴用刚才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自己的家小都在京城,如果自己不向王钰屈服,那一家老小,恐怕难逃一死。王钰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手段……
八贤王颓然坐于交椅之上,以手拄头,痛苦万分,进退不得,左右为难。赵家百年基业啊,当年太祖皇帝就在这陈桥驿,发动兵变,夺了大周柴氏江山。而如今,历史似乎重演,不过王钰貌似“仁慈”一些,并没有废掉赵姓皇帝,难道,这就是赵家地报应么?
所谓打铁趁热,吴用见八贤王已经动心,又使出另一手绝招:“王爷,还有一件事情,您或者有兴趣知道。”
“什么事?”八贤王没有抬头,轻声问道。
“今日清晨,圣上曾经被枢密院都承旨严正衡父女挟持出宫。”
一听到这话。八贤王猛然抬起头来,但转念一想,吴用既然能够出现在这里,想必圣上已经被抓回去了。
“您可知道,陛下是何时出宫?为何出宫?出了宫,又想到哪里去?”吴用接连几个问题,倒真引起了八贤王的兴趣。按说,自己带领十一万大军,而且就驻扎在离京城不远的陈桥,圣上如果逃离京城。应该来投奔自己才是。难道在半路上,就被王钰抓回去了?
“实不相瞒,昨夜,柴进堂挥师进京,宫。与南府军在御街之前,血战通宵。陛下,就是此而且今天清晨。王相下令打开城门,让回京省亲的百姓进城,严氏父女趁机抰持陛下出京,他们并没有投八贤王这里来,而是……”吴用话此处,没有再说下去。以八贤王地精明,他应该猜得到。
果然。八贤王听到这里,长叹一声,摇头道:“你不用说了,本王都猜得到了。”天子既然不来投奔自己,必定是想到隆德府,投奔康王赵构。他在昨夜两军交战之时出宫,看来是连自己也信不过了。
吴用见大局已定,轻笑一声,变戏法似地从另一支衣袖里掏出一样东西。八贤王一看,竟然又是一道圣旨。
“这里还有一道圣旨,王爷请过目。”吴用笑容满面,递上圣旨。那道圣旨上写着,赐封八贤王赵广,为辅政王,与丞相王钰,共理国事。
八贤王看毕,叹息道:“恩威并施啊,王钰。治世之能臣,乱臣之雄。汉有曹操。宋有王钰,天意,天意!”
腊月三十,王钰素来倚重的军师吴用,支身前往陈桥大营,不费一兵一卒,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十一万大军偃旗息鼓,伏首来降。八贤王赵广,接下圣旨,走马上任辅政王。陈桥大营的兵权,落入王钰手中。
八贤王进京时,王钰亲率百官,于城门迎接,以后辈自谦,执礼甚恭。从此,历时数日的京城危机,得到解决。王钰下令,打开城门,解除戒严。同时,公告京城百姓,今夜年三十,皇帝将于揽月楼与民同乐,率文武百官,与天下百姓一道,守岁过年。同时为国家祈福,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京城戒严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