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鬼吹灯同人之过路阴阳 >

第72章

鬼吹灯同人之过路阴阳-第72章

小说: 鬼吹灯同人之过路阴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顿吃喝,吃喝完了天也黑了下来。几人便早早的回旅店去补觉了,一直睡到第二早上才起来。

睡醒以后老胡就去买火车票了,几人准备先回北京,完了再去内蒙古鲁王城找蛟女换夜明珠。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南方还无所谓,但北方天已经见凉了,不快点话怕是有罪受了。

就这样,四人又在云南呆了一天便坐上火车返回了北京。又是两天多的旅途把四人折腾了个够戗,回到北京不得不休息了一个星期。四人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的和猪都有的一比了。当然几人没事还探讨了不少神神鬼鬼的事,尤其是金大牙,现在比王胖子都痴迷,已经开始研究起修真成仙的法门了。也不知道他从哪打听到的土办法,天天晚上天一黑就坐在床上喘粗气。不过拿老金的话来说,这叫吐纳,他这是在吸收日月精华修丹呢。

孙为民看着金大牙这个痴迷劲暗笑不已,心想,修真养丹哪那么容易,道家之中的丹鼎派走的就是修真养丹的长生成仙之道。可以说不问世事,一心修练,他们追求的是不死,也就是想得永生。佛家言道:有生有灭,故不生当可不灭。所以,佛家寻找“不生”,也就是涅磐。道家走的另一条路,道家觉得,人从生到死,是一个过程,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找到根源,然后得到这个根源,固定这个根源,然后,将识神与它合二为一,就能长生于世。这个根源,固定化,就是丹。有的人以为,得丹就可长生成仙,其实得丹还离长生有一段距离。

说白了,佛家追求生死循环,因果报应,讲究修德不逃避生死。而道家追求返璞归真,寻根得本成就永生不灭。两家相比之下,佛家更容易被世人接受,毕竟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在短短的一生之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凝丹成婴的地步呢?所以更多人愿意去追求一个美好的寄托给自己,求个来生宿愿。这也是为什么佛家比道家兴盛的原因。

两家所追求的意境不同,所有行事上也就产生的差别,佛家讲究接受和忍耐,不愿打破生死循环的天道,所以佛家高僧很少会出来参与阴阳两界的事,只是在人死后做法超度为阴魂求个好归宿。而道家讲究反行和抗争,相信人力尽之既能胜天反行,回到永生不灭的本源。所以道家的阴阳先生经常流与尘世和阴曹之间,尽着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东西,帮人观风望水改变着人们的命运,这就是道家和佛家的区别。

说到丹鼎派的修真之术,其实就是聚气之法,人的身体就如太极图中所示,有阴阳两极,而这两极体现在人的身体里就是肾。肾是人身体上第一个形成的器官,故道家认为,道虽不断演化,包含天地万物,在人的身体都是从肾开始,故肾是寻根溯源的根本。阴阳讲究,左为阴右为阳,说的就是左肾为阴元,而右肾为阳元,这就是阴阳两极在人身上的体现。正所谓,两仪生四象,四象者…………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但真正的意义却是五行的体现,即……………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此乃四象。

东北属阳,位归右。西南属阴,位归左。这就人们做说的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两两而立归与两肾,所以肾就是聚气之所,也就是纳五行之气的根本。五行已有四,独缺一土,土是五行的根本,四象皆出与土,又终归与土,循环往复形成了阴阳调和之理。土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胃,《皇帝内经》曰:人尊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说的就是阴阳太极,四时之法说的就是,金木水火。而天地之气说的就是土。土坐中间,四象环绕,就形成了人体的养气修真之法。

修真者认为:天与日为阳,地与月为阴。而人是由天地之气所生的,所以,阳为气,阴为血。这就是气血之说的由来。有人认为日明与月(太阳比月亮,光亮足的意思),所以就推出了‘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的说法,也就是说人身体里的阴气难成而且容易消失,故提出人应多补阴气的说法。但也有人的看法正好相反,认为‘阳常不足,阴本无余’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阳为气易散,而阴气化形为血,也就是是阴为实体,根本就不会出现流失的现象。所以又提出了人应该多补阳气的观点。

这两种观点在孙为民看来并不矛盾,其实说白了就是要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效果。这点从中医上就能看出,肾中的元阴,元阳之气虽是先天由来,但也必须要不断的后天补充才可以。而四相皆出与土,这补充就必须从土入手,也就是说胃是根本,胃若有失则肾亏气血。反之,肾若有虚胃必受其累。也就是说,五行在人的身体上都有体现,而且关系微妙,必须达到一个平衡的关系,要是调理不好,哪一个过盛或过虚的话,就会出现克者吞之,克它者辱之的情况,造成五行失衡的情况,在中医看来就是‘五脏不调’‘阴阳失和’如什么虚火旺盛等等。克者吞之,克它者辱之就是说,五行是相互克制循环的,要是一项过强,就会威胁到其他几项。这样看来,人的生长就是后天补充五行之气的过程,通过胃来补充营养达到平衡之法,调整的好,人就身体健康反之则伤,这就是中医理论的根本。

发展到后来,人们又发觉了还有比这更快的补气之法,那就是更直接的呼吸吐纳,靠经脉补气血的方法,也就是现在的修真之道。

(今天喊票了,不给票老头就不继续说怎么修真养丹了,你们成不了仙,可怪不得我啊,呵呵,谢谢大家支持了,真的很不好写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太多了,老头归纳起来也很难,要是可以乱编就好了)

正文 第九十一章 养丹之道
(更新时间:2007…6…23 16:59:00  本章字数:2741)

道家的修真之法,也叫‘丹功’。通周天,三田往返是现在人们最普遍认可的方法。讲究吐故纳新,求一个松静,也就是平和的心境。道家修真不像佛家‘禅静’那样要求断五根六念,也没有‘入定’之说,只要能得个安然平和即可,一切顺其自燃就好。以呼吸的力度和意念引导腹中热气自然走上督脉,过三关,上百会,然后走任脉,舌抵上腭,通过舌头,度过上雀桥,经过中丹田,回到下丹田。然后又是上督脉,回任脉,如此反复。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循环不止。此即是小周天。需要注意的是,当吸气时,真气应当走督脉,呼气时,真气当走任脉,一个呼吸,就是一个周天。
炼气是很漫长的过程,而且时时要注意五行之间的平衡关系,不能急功尽力,一旦造成一门独大的局面,那就会出现五行相刑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走火入魔’,也是炼气者的大忌。所以,炼气之道也称做‘修身养性’,修身为补气,而养性说的就是调和之法了。循序渐进不得贪多,不是补得气越多就越好。

修真说白了就是以这种呼吸功法,聚五行之气为人所用。当气聚到一定程度,就达到了传说中的‘成丹’之境。其实,关于丹这个概念一直以来都很模糊,因为‘成丹’过于艰难。气本为虚浮之物,丹却是化形而得的实体,要想从虚中取实难度可想而知。丹鼎派也提出很多说法,什么‘玉液’‘金液’为丹之根本等,具体如何就不得知了。

不过孙为民隐约感觉到,这丹很可能是人身体里的五行之气旺盛后所生的,所以丹居的位置正是胃脏之下,人们称为‘丹田’的地方,意为丹居之地。这样来看,‘丹’就是五行所生的第六物,一切的神通都在这是个神奇的小丹上,故有‘金丹’之说,意为了珍贵。

由于‘成丹’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的生命又过于短暂。所以,人修真养丹要比‘地仙’们难的多,‘地仙’本就是容与自然之中的灵怪,可以说它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安然平和的养丹之道。而人,由于欲念太多,催生的情欲就更复杂了,所以很难达到那种自然平和的‘松静’之态,养丹时就要难的多。很多修道之人隐与山川幽谷之中,也是为寻那容与自然的‘松静’之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避世修真’。

‘地仙’们养丹和人完全一样,也是求个五行之气。而且它们还有比人更能耐的地方,那就是………‘吐丹’,这个方法就简单快捷,不需要通过身体的调和就可以直接让丹吸收五行之气。操作方法很简单,就是把丹吐出来,再吸回去,再吐出来,如此反复。而它们所养的丹和人的多少有点不一样,人养丹完全靠自身调和而来,可以说是很珍贵的故叫做‘金丹’色金。‘地仙’们的丹颜色多为红色,称之为‘元丹’,意为天地元气。

孙为民边胡思乱想,边看着金大牙在那发疯养丹,不由的也来了兴趣,给老胡和王胖子讲起了一个关于养丹的故事。

话说从前有个道士一直都渴望能聚气成丹,但苦修了几十年也没有成功,眼见马上要进六十高龄了,他能不急吗,常言道‘人活七十古来稀’,他也知道自己离大限之日不远了。为了做最后的努力,他决定‘避世修真’去大山里养丹。

就这样,道士寻了一处深山幽谷,居与山洞之内,每天已野果为食山泉为饮,过起了世外高人的日子。他每天都很努力,经常坐在山顶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吐故纳新,一口口的吞着‘玉液’,体会着成丹之道,这一炼就是五年过去了。

在这五年中,一直都有一只狐狸在老道的附近,开始的时候狐狸并不敢靠近,只是远远的看着老道。老道坐多长时间,它就看多长时间,天天如此一天未断。时间一长,老道就发现了这个小家伙,知道狐狸是在偷师,也想学这养丹之法。道士对此并不当回事,他心想“我苦炼了近五十年都没成丹,你个畜生又能学去什么”。于是,道士也不理会这只狐狸存在,而是继续练起了自己的修真养丹。

后来,怪事就来了。每次道士一离开山顶,那狐狸就悄悄的跑过去坐到那大石头之上,也学着道士的样子,抬头对着天空一吸一吐的练了起来。而每当道士一回到山顶,那狐狸就很知趣的离开,把大石头又还给了道士去坐。如此情况一直延续了十年。

十年后,正所谓,岁月不饶人。老道已经是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已经不能像从前那样准时的去山顶聚气养丹了。山路对他来说越来越艰难,以前只用小半个时辰就能爬完的山路,他现在要用一个多时辰才可以。渐渐的,他干脆就不再上山去了,而是在山洞里练了起来。

这天道士感觉自己身体不错,就费尽力气的又爬上了山顶,想再坐一坐那石头,因为,他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算是故地重游吧。爬上山后的道士远远的就看到那只狐狸,它还坐在那大石头上,一吸一吐的竟然是在‘吐丹’养气。只见一颗弹丸大小的红色珠子,在狐狸嘴中进进出出的滑动着,光泽鲜艳,如明珠般耀人双目。

道士一见这情景,不免伤心不已,回想起自己那六十多年的修真养丹之路,千辛万苦尽在其中。不想到头来,竟然不如一只畜生的十年修练。道士伤心之余,难免也产生些妒忌,心思一动就打了坏注意。他也不急着过去,而是很小心的坐在一旁边观望。直到那狐狸收丹完毕让出石头离去后,他都没动一下,狐狸一走老道也就下山去了。

从这天以后,道士不管多难都天天坚持上山,早早的就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