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

第190章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190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帝国大学中离开的教授一般,他选择来到了仁川。来到这片旅朝日人眼中的“希望之地”——这里象征着东亚的希望。

    来到这里一个月后,藤沢利喜太郎每到周末时。便会搭乘电车游览特区,于他看来,尽管现在特区建设不过一年零四个月,但是这里发展速度却远超过日本,就像那座大型的过去只存在欧洲的大型钢铁厂一般,而更为惊人的却是几乎每天,这里都会有一座新工厂或投产或者动工建设,总之,整个特区完全是一片勃勃生机之状。

    “一但中国觉醒,整个世界都将为之震惊!”

    目睹了特区的迅速发展后,对比明治维新的二十余年的进展,尽管在内心深处轻视“清国人”,但藤沢利喜太郎却又不得不承认,中国正在崛起,至少统监府治下的特区正在崛起。

    “哎呀,藤沢君,瞧你说的,不过就是一些人的妄言罢了!”

    藤沢教授的话让高桥一于旁边笑了起来,与藤沢在日本遭受入侵后的愤慨不平,以至于从一个思想开放的数学家,变成一个极端东方的学者不同,早在战争爆发之初,便逃到仁川的高桥一曾是私立大学的数学教授,相比之下,对这场战争早已经绝望的他,虽然赞同东亚同文,但却并不像藤沢等人那般“极端”。

    “妄言,现在他们如愿以尝了,露国人的几十万大军正在往东京进攻,东京随时都有可能投降,到时候,三千万日本非但都成了亡国奴,而且还是最下等的洋奴!真是一群该死的家伙!”

    愤愤不平的言语从藤沢的嗓间迸出时,只让办公室内几名日裔教授无不是脸色一变,那神情中更是溢满了无名的痛苦,或许他们避开了战火,但是内心深处却依然牵挂着陷入战火的日本,中国再好,那也只是中国。

    “好了,我的朋友们,不要抱怨了,要知道,我们现在,在这里教授学院里的学生们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学习西洋的数学和科学,现今的世界,非学习西洋科学不可强国,未来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们,将来成为中国的工学家、数学家、化学家、机械工程师,他们将会引领中国走向强大!”

    川村吉的话只让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与学院中其它各科不同,现在数学科内的十六名教授中,有六人来自日本,而相比于英德教授,他们的课业更为繁重。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教授他们!毕竟,日本的希望在中国!”

    日本的希望在于中国!

    永宗岛上的海军军官学校栈桥上,秋山真之的双眼凝视着正在海湾上进行划艇训练的学生时,眉头不展的他心底再次浮现出于“东亚同文会”上,在朝的日本人得出的共识,达成这一共识的原因到也非常简单——日本太过弱小了,日本的未来必须依靠中国,否则日本未来绝无希望。

    同为东亚国家,千百年来,中国一直主导着东亚的秩序,东亚各国皆在中国的影响下得享千年治世,但是甲申后中国灭亡于满清狄虏之手,华夷变态下,于日本看来清国自然不再是中国。明治维新后,面对不思进取的清国,面对这个曾主导东亚的帝国,变法维新的日本试图效仿西洋人,于中国身上咬下一块肥肉来,甚至吞并中国,以成就日本的强大。

    但那些人显然忘记了。中国和日本其实是命运一体的。在这个有色人种遭受白种人侵凌的时代。只有一个日本的话,那么肯定是会被西方列强吞并、消灭掉的,如果中国也和日本一样都崛起了,那么日本就有一个依靠。

    现在,日本的命运已经决定了。

    东亚的,甚至有色人种的希望完全落在了中国的身上,可中国……想到于对岸的特区看到的那些留着辫子的清国人,他们能担负起这个责任吗?

    就像。凝视着海面上奋力划艇的军官生们,他们能够担负起保卫东洋的职责吗?

    “秋山,在想?”

    穿着一身海军军官学校制服的瓜生外吉,走到秋山的身边,尽管现在校中有来自英国的教官,但是瓜生外吉却非常荣幸的成为了海军军官学校的第一任教导主任。不过他的心底总带着些隐痛——许多朋友都视他为叛国者。

    亦正因如此,他才希望将这所学校建成比江田岛更出色的学校,进而培养出最优秀的海军军官,在十几年后,他的学生们将会在战争中击败露国海军。到那时,日本才会明白。他和秋山等人为日本付出了多少牺牲。

    “我在想……”

    作为最初的鼓动者,秋山真之并没有道出自己的忧虑,反倒是把话题一转,朝着另一个方向看去。

    “北洋海军,那么庞大,如果有一天……我们怎么才能击败北洋!”

    一年前,对于如秋山真之般的海军军官而言,第一假想敌是庞大的北洋水师,而此时,其依然是秋山心中的假想敌。

    “秋山……”

    眉头微锁,瓜生外吉低声用日语说道。

    “不要忘记我们现在是在清国的海军军官学校中!”

    瓜生外吉的提醒让秋山真之笑了起来,同时从口袋中取出几粒炒黄豆,咬着作响的黄豆时,他看着瓜生外吉,依然用流利的汉语说道:

    “不,您错了,我们是在朝鲜统监府的海军军官学校中!”

    如诡辩般的话语从秋山的口中吐出时,瓜生外吉盯着他反问道。

    “难道朝鲜统监府就不是清国吗?”。

    “清国?”

    摇摇头秋山真之的视线投向那些将头发剃光的海军军官生们。

    “不,是中国的朝鲜统监府,难道您忘记了……”

    从口袋中取出一本书来,秋山真之递到瓜生外吉的手中。

    “在这些学员的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本!”

    看着书本的名字,《扬州十日记》,瓜生外吉不禁一愣,这所学校中的学生,压根就没的所谓的“忠君”之心,甚至许多学生在日记中亦仿朝鲜人的习惯,用“崇祯”纪元,而非光绪的,这种思想上的决裂于校中越来越明显。

    “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至于我们……”

    抓住几粒黄豆放于口中,秋山慢声细语的说道。

    “我们来到这里是投奔中国,而不是投奔清国,清国是没落的,而这里……”

    “秋山……”

    瓜生外吉沉喝着想要提醒秋山注意他的言语,毕竟这些言语无一不是大逆之言,万一传出去的话。

    “放心吧,如果说作为教导主任,您不能理解唐君的想法,那么您无疑是个不称职的教导主任!”

    盯着瓜生外吉;秋山真之笑着反问道。

    “在汉城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唐君没有留辫子,穿的也是西装,而府中,尤其是警察部早都把辫子剪掉了,我可以告诉您,这一切,其实正是唐君操纵的,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是对清国忠心耿耿的奴才,恐怕唐君会非常失望的!我的教导主任先生!”

    (想像一个画面,数千万日本人高呼“中国班哉”的画面,应该会很有喜感吧!一个国家在灭亡时,他最珍贵的恐怕就是人才了,明治维新24年之功培养的人才,尽入中国,我想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报复!)

 第127章 刘公岛(第一更,求月票)

    “嘟!”

    低沉的汽笛声于刘公岛铁码头响起,伴着这汽笛声,泊停于泊位上的北洋舰队的军舰纷纷为即将的远航作着最后的准备。按北洋海军的章程规定,每年都要进行严格的出巡活动。正常的情况是,从秋冬开始离开北洋地区,前往南方避冬,第二年春季再从南方返回,在夏季则出巡朝鲜、俄罗斯等北洋口岸。再加上不定期的前往烟台、天津、旅顺巡防、补给、维护保养,实则一年中仅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刘公岛。

    而今年因为日俄战争的关系,北洋海军例行的南方避冬巡航却一拖再拖,直到入冬后的第二场雪降下来之后,在英法俄公使作保的情况下,朝廷方才批准“拱卫京畿”的北洋海军实施例行的南方巡航,与往年巡航不同的是,这次巡航似乎还肩负着其它任务。

    铁码头上,扛着煤袋的水兵将一个个方型的煤袋扛上军舰。煤袋装着的是平壤海军燃料厂生产的无烟型煤,相比于旧时使用的开滦煤矿所出烟煤,平壤海军燃料厂出产的型煤非但有着火力强的优点,且因其所用无烟煤,又有着低烟的优点,虽说其价格比之开滦煤稍贵,但相比于质量不均火力弱且有损机器的开滦煤,现在经费充裕的北洋海军更乐意使用海军型煤。

    铁码头一侧的“致远号”巡洋舰舰桥上,管带邓世昌时而会把视线投向那些正在搬煤的水兵,水兵们身上白色的军装已经完全变了颜色——黑呼呼的满是煤灰,不过相比过去用的碎煤。至少甲板上还算干净。

    “陈副管驾。现在由你指挥装煤。三时十五分,必须完成装煤!”

    “喳!”

    一旁的副管驾陈金揆听到命令,连忙立正服从。尽管北洋海军接受的是西式的训练,且今年又换上了洋式的军装,可依然残留着旧式军队的痕迹。

    离开舰桥,进入舰舱后,舱顶的电灯映亮着过道,在过道内。有三两水兵正在整理着舱内卫生,北洋海军章程完全参照英国皇家海军,每次备航前都必须将舱室清理一尘不染。作为“致远号”管理的邓世昌,之所以进入舱室,就是为了检查各舱室的清理情况。

    舰内有通道并谈不上宽敞,因为大多数水兵都在搬煤的关系,舰舱内仅只留下少数的一些水兵在作着舱务整理,在检查舱室时,邓世昌会刻意用戴着白手套的手指擦拭一下某些不容易擦的死角,如果手套上有灰。就会命令水兵重新打扫。

    尽管这种整洁在海上航行时因为煤烟的关系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但却是极为必要的。就像舰上的洗澡、更衣等都是保持战斗力的必要,虽说琅威理去职,对于北洋海军的训练有一定的影响,但几年来的严格训练,却让许多事情养成了一个习惯。

    在邓世昌一层层的检查舱室时,在下层的锅炉舱内,这会仅只有几名士兵在那里铲煤以为锅炉加压,而在水兵们铲着煤的时候舰升火邵鸿清却就着有些昏暗的灯亮,在那里看着书,与陆师勇营不同,于海军中即便是一个升火兵至少也曾开过蒙,作为二等升火的邵鸿清自然也读过几年的书。

    只不过今日他与往常似有些不同,在看着手中的小书册的时,他的嘴唇紧咬着,那拳头更是握紧着,那双眼睛中闪动着些许泪光,一种无名的痛楚在他的胸膛中弥漫着。他的呼吸显得有些急促,整个人完全沉浸于悲鸣中的他,甚至没有听到扶梯的踩踏声,更未注意到管带走进了锅炉舱。

    “大人……”

    几名升火兵瞧见进入锅炉舱的管带,正欲喊邵鸿清时,却被邓世昌制止了,邓世昌瞧着正在看书的邵鸿清,那眉头依还是微微一皱。

    在只有水师衙门和营房的刘公岛上,官兵们训练之外平素除了看书便再也没有了其它的活动,过去大家伙倒是没有看书的习惯,直到月前一位中堂大人的老乡在他人的保荐下,于岛上的一间狭窄的闲屋内,办了一家图书馆,专门往外借书,海军兵佐凭腰牌便可以借书,而且价格极为便宜,若办了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