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767章

清末英雄-第767章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条款,中国如果满足俄国人的要求,那就必定满足日本的要求。
  这些话谢缵泰听后不是吓了一跳,而是一点也跳不起来,即便不去考虑欧战大战,中日俄三国间,中国也没有道理和日俄同时讲和,要么对俄和谈,要么对日和谈,如此才是损失最小的,一旦日俄都求和,那中国只会限于万劫不复之地。
  谢缵泰也忘记自己说了些什么就神情严肃的告辞,在去总理府的路上,震惊中回复理智的他终于想明白了英法之间的关系——虽然法国希望中俄之间停战和谈,但是英法关系的密切程度超过了自己的想象,为了获得英国的支持,法国不会违抗英国的意愿,毕竟现在俄军只是极少部分兵力在远东作战,损失也就损失这二十万军队而已,但如果失去英国的支持,那情况不可想象。
  是以,一到银安殿,谢缵泰就悔恨不已,当初或许通过美国向俄国媾和才是最好选择。他如此说杨锐只是笑道:“那你还不如说当初我们不要激怒俄国最好,这样他就不会对我们宣战了。”
  “这怎么能叫激怒呢?俄国人当时已经在哈尔滨集结重兵,一旦不答应他们的要求,这二十万人就要打过来的。俄国自己想开战,谁能拦得住?”谢缵泰道,他并不认为杨锐那番话有什么错。
  “重安,错误不错误只能事后才能看出来,找法国是这样一个结果,可找美国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杨锐道,说这话的时候他脑子里想着一个人,这个挟洋自重的家伙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必定会把它当作把柄留下来,这也是他同意谢缵泰找法国人的原因。“事情就这么办吧!告诉法国人,我们只能对一方和谈,而不是和双方都和谈;另外国家还要作战,所以政府必须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我不会辞职,内阁也不会解散。”
  杨锐昨晚决定之后再道:“意思是这个意思。但你说的时候要委婉一些,俄国那边最好要能够下定决心让他们总动员。布尔什维克那边看来还是要加强火力啊!”
  “竟成,你就放心吧。俄国人已经疯了,特别是奥匈炮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之后。那场炮击大约有五千人伤亡,惨剧的照片已经在欧洲传开,等这些东西到了俄国,怕沙皇再有威严也顶不住所有人的反对。”谢缵泰道。
  “可那是沙皇。”杨锐摇着头,不太肯定的道。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以及其第二天炮击贝尔格莱德的行为,让整个欧洲都兴奋不已,英法诸多民众都喊着‘打动柏林’、‘打到维也纳’的口号。并等待着政府的征召,战争似乎成了一场巨大的选角大赛,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主角。而在有尚武传统的德国,历次外交失败带来的羞辱让德国民众记忆犹新,面对英法俄三国民众及舆论的挑衅,得知德皇对此毫无作为的议员和民众极力抨击政府,那些泛德意志主意者更是状似疯狂,‘胆怯的威利’呼声再起。可这一切都和俄国的情况类似,民意和皇权对抗的结果。就是民意轻易被皇权击败。
  这一日两人的商议很早就结束了,寒仙凤看到杨锐么早回来很惊喜,投到他怀里笑着道:“今天这么快就回来了,我本以为你要到半夜或者是天亮呢。”
  女人笑颜如花。可杨锐却一点敷衍的心情都没有,他只觉得自己搞砸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关乎到整个国家的战略和发展。一战如果没有发生,即便复兴军击败了俄国和日本也无太多的意义。战争巨大的花费到最后只能靠向美国借贷来维系,而一向美国借贷。那自己做的就毫无意义——即便能收回部分权益,但为了借贷中国将会失去更多、更重要的东西,这根本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动声色的洗完澡吃完饭,临睡前女人居然换了一件早前从来不穿的怪异衣服,娇颜、黑发、酥胸,以及被衣服衬托的姣好腰身和眼眸中那勾人的渴望,但这一切只让杨锐微微心颤了一下就忽略了。看着男人断然把灯关了,寒仙凤没有说话只是柔顺的躺在男人的身侧,而后紧紧的依偎着他,她此时只觉得自己很是无用,而后又想到了远在沈阳带着孩子的程莐,也许学过新学、懂得大事的她才能给男人解忧吧。
  “你怎么哭了……”黑暗中杨锐感觉肩膀一片湿润,想到女人今日的举动,他不忍的道。
  “我…我没有……”寒仙凤抽噎着,把男人抱的更紧,“竟成,我是不是很没用?”
  “不是你没用,是我没用。”杨锐喃喃道:“身为一国总理,却带着这个国家走到这个地步。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却做了这么愚蠢的事情……”
  “可百姓都说你的好啊!”大事寒仙凤是不懂的,她只好说着自己亲耳听见的东西。
  “呵呵……”杨锐无语了。和程莐不一样,怀里的女人从来不看报纸,世界大事更是知之甚少,每天她的只是沉浸在古今后世的音乐世界里。黑暗里他勉强笑道:“好又有什么用,打赢仗再说?”
  男人这么说,寒仙凤沉默一会才道:“要不我去给将士们唱歌吧,大家唱着歌就把仗打赢了。”
  “不许去!”杨锐吐了一句。士兵们自然有京里的戏班劳军,自己女人一不拿工资,二不是官员,唱歌去讨好别人他无法接受。妒火微炽间,他忽然把灯打开,看得寒仙凤全身发烫后,命令道:“把衣服脱了!”
  这一夜似乎过的极短,没多久天就亮了,当第二日杨锐坐在银安殿时,神采却是奕奕。他看了几份欧洲来的电报之后,忽然不想再关注那边的事情了,列强们能打起来最好,要是打不起来,那就自己干自己的,歼了俄军歼日军,台湾必定要拿下的,哪怕英国帮着日本出头;至于朝鲜,能打到哪里就算哪里了。
  杨锐这边想不再管欧洲的事情,欧洲那边的事情却主动来找他,下午三点。应该在东北战区的德国顾问霍夫曼上校忽然求见,本不想见他的杨锐反复了好几次才让李子龙把人请进来。
  霍夫曼上校行色匆匆。他昨天刚从东北战区回到北京并准备回国,但总参谋部让他避开德国新公使夏礼辅。直接求见杨锐。
  “总理阁下,我想以总参谋部的名义请问您,如果德国和俄国开战,中华会不会站在德国一边,和德国并肩作战?”霍夫曼问题又如此唐突,只让杨锐的心咯噔一跳。
  微微的思考之后,杨锐道:“我们现在最主要的敌人是日本人,他们就在一百里公里之外,我不可能丢下日本人不打。去打俄国人。上校先生,俄国和我们开战这么久,贵国一直就没有协同作战的意思,上一次贵国海因里希亲王过来,根本就没有谈对俄开战的事情。”
  杨锐这么说只让霍夫曼心焦,在其看来,复兴军主力师的作战能力并不比德军差,甚至中国人的战术要比德国灵活的多、有效的多。海因里希亲王再次访问中国他是知道的,亲王真正希望的是要中国能像日本那样削弱俄国。而不是要和中国结盟、并肩作战。
  但在霍夫曼看来,德国真正正确的做法是以帮助中国的名义马上对俄宣战,如此中德两国就等同于结盟。不管英法怎么看待中德与日俄的战事,这场战争再怎么扩大也无非是德国、奥地利、中国三国对阵俄国、法国、英国、日本四国。这样的结果完全好过德奥同盟对协议三国。虽然多了一个日本,但中国再怎么也能对俄国的远东地区造出一定压力,并牵制其部分兵力。
  上校算这么精准。但德国的大人物却像看把戏一般旁看远东战局,甚至到了现在他们都还犹豫不决——德皇和沙皇儿时的友情虽然使得沙皇强令俄国停止总动员。但当沙皇想对德皇解释这一切时,德皇威廉却被吓着了。他根本没有看电报上的其他内容,只看见俄军已经在25日进行了总动员。对于德国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恐怖了,须知施利芬计划的立足点就是因为俄军动员慢,德国可以靠时间差先打败法国,可现在俄军已经动员了,那么留个德军的时间还有多少?
  德皇把这个情况告诉小毛奇,小毛奇震惊之余完全不知所措,好一会他才回过神来,在皇帝和宰相还在犹豫间,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撇开外交部,直接发电给奥匈总参谋部,要求奥匈马上对俄国进行总动员;第二件事情同样是撇开外交部,直接发电给中国,要求正在北京的霍夫曼上校询问中国是否会和德奥两国并肩作战。
  “总理阁下,那时候德国并没有准备好。”面对杨锐的抱怨,霍夫曼上校机智的想到了这么一个借口,但他后一句话就把底牌露了出来,“现在德国已经准备好了,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在这几天之内就会对俄国宣战。”
  听到‘对俄国宣战’这四个字从霍夫曼嘴里吐出来,杨锐有些眩晕的同时用指甲重重的掐了手心一把,而后镇定道:“抱歉,上校先生,这可能已经太晚了。在不久前,我们已经委托法国公使帮忙对俄媾和,现在谈判的全权大臣已经到了彼得堡。我不知道他们谈得怎么样了,但如果那边已经谈妥,我们就必须遵照协议办事。”
  “这是真的吗?”杨锐的话只让霍夫曼上校手脚冰冷,这是他一生中听到的最不幸的消息了。
  “是的。日本人近在咫尺,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消灭日本人,所以对俄国让步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代表没有和俄国人谈妥,那么事情也许……”杨锐说到这里,忽然停下了,霍夫曼屏着呼吸看着他的嘴唇好一会儿才听他道:“为了让法国人答应调停,我们还承诺不和贵国结盟,当然,这只是口头承诺,或许并不要遵循……”
  杨锐说到这里再次停顿,他假装说似的歉意笑道:“上校先生,我想我还是应该和我的阁员们商量之后才能答复你的那个问题。虽然我对贵国抱有好感,但是……但是我们在东亚毕竟是孤军作战,贵国和奥匈帝国并不能支援我们什么,也无法在实质上帮助我们。所以很多问题我们要慎重对待。上校先生。我想,你不会介意给一天的时间让我们考虑吧。”
  “当然。”霍夫曼此时方松了一口气。最少事情是还有转机的,他深深的鞠躬之后就出去了。他需要马上把中国的情况汇报给国内。
  霍夫曼上校一出门杨锐就马上拿起了电话召唤谢缵泰,两人还没商议多久李子龙就报告说法国公使康德来了,两人闻言对视一眼后,杨锐说道:“我还是不见了吧,你接待好了。反正就是一句话,中国不会和德国结盟对抗俄国,我们的敌人仅仅是日本。”
  “我懂!放心吧竟成。”谢缵泰声音有些抖动,事情终于到了最后时刻,他不由极为紧张。
  法国公使康德匆匆进来。李子龙说杨锐生病让他很诧异,但听闻谢缵泰在此他还是进来了,因为他第二个要找的人就是谢缵泰。事情确实已经很紧急了,是以他一进来就急问道:“总理阁下生病了吗?”
  “是的,公使先生。”谢缵泰强笑道:“上一次阁下的提议让我们很为难,总理大人压力太大,只好先休息一段时间。如果俄国真的要让他下台,那我会再次说服他的。”
  谢缵泰和上次一样谦卑,这使得康德产生一个误判。那就是中国人对欧洲的情况完全不知道。他产生这样的误判并不意外,毕竟欧洲局势变化只是这几天的事情,而且消息也只在各国高层传播,再说中国自满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