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13章

清末英雄-第13章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辉祖和钟观光对律师的了解不深,以为律师就是打官司的,他们是以大清国的讼师来理解律师的,杨锐就只好解释说这洋人律师不止打官司,还有一些是专门给别人处理事务的,叫做事务律师,比如拍卖啊,做买卖啊,分家产啊,反正业务很多,我们现在的有些事情可以委托他来做,这比我们自己出面要好很多。
  下午的时候,杨锐给吕特先生回信,告诉他自己将准时赴约。寄完信又找了一家高易律师行,里面的英国人对一个黄种人的到来也没什么奇怪的,开始以为他是rì本人,后来听杨锐解释自己的华人也没有不良反应,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一个助理接待他并且介绍所里的事务律师。租界里的律师所都是英国人开的,里面自然全是英国人了,早期事务所就一到两个律师,而现在随着租界的发展,商业活动的繁荣,事务所的人员开始多了起来。
  高易事务所里有十四个律师,其中出庭律师只有三个,其他的都是事务律师,为个人、或类似杨锐这样公司xìng质的客户服务,有名气的兼职事务律师每年的律师费是三百英镑到五百英镑,如果是一般xìng的律师,那么一百多英镑就可以了,这个价格算成银元是一千块了。杨锐没得选择,在众多律师里挑了一个叫布朗的年轻律师,因为他的简历里有过为一家英国国内工业公司服务三年的经历,正是杨锐所需要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签署聘用合同,然后就是布朗先生交流工作上的事情了。布朗先生是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络腮胡子配着金丝眼镜的扮相让人感觉很不协调,但他的专业xìng让杨锐感到很满意,虽然隔了一百多年,但是律师还是律师,变的只不过是法律而已。
  其实布朗先生是被一位朋友忽悠来远东发财的——在1880年之前,沪上投机盛行,来这里的外国人很容易就发大财,而这十几年,市场越来越正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少外国人频频破产,而布朗先生和他的朋友明显就在此列。公司破产之后那个朋友就回去了,而布朗先生却留下了,不是他有多么的喜欢沪上,又或者他想卷土重来,而真实的情况是他来远东之前借了不少钱,现在破产变成穷光蛋,回去之后如果还不了钱就要名誉扫地了,所以他只能呆在沪上,拿着事务所的微薄补贴过rì。
  布朗先生当天下午下班的时候就根据杨锐提供的资料准备好了申请专利需要的所有文件,然后在晚上他又写了封家信给他在英国的家人——这样家信就能和专利的邮件一起寄出,他可以免以支付高昂的邮费了——他在信中和妻子说自己接到第一份委托,是一个先进的化学品公司,公司很有前途,他相信后面的rì子会慢慢好起来……
  ;


第十四章 会面1

    12月19rì,也就是杨锐穿越过来两个月,这天下午一点三刻的时候,杨锐和钟观光到了邻近沪上滩的黄埔路,整个黄浦路就是领事馆一条街,来往都是洋人,而且还不时有租界的巡捕巡逻,钟观光的黄包车在杨锐的前面,只见他不时用用手调整着头上的帽子——这个时代的男人们都习惯戴着帽子出门,洋人是有檐的飞碟帽子,中国人一般是瓜皮小帽,而帽子最大的作用就是见礼,杨锐是没有戴帽子的习惯,钟观光就一实验室的技术狂,也没有戴帽子的习惯,可在这时代正式场合没帽子意味着不礼貌,所以上午杨锐花了四块大洋买了两顶礼帽——钟观光是有点紧张,他又何尝不是呢。
  到了德国领事馆门口下了车,就往里走去,这时站岗的卫兵上前正要询问,杨锐把帽子摘下,微微行了个礼道:“Tag。”镇定了一下又说:“IchundHerrLvTeetwazweiUhrnachmittagszutreffen(我和吕特先生约在下午两点钟见面)”说完拿出了吕特给他的信。
  卫兵只看了信笺行了个礼就让开道了,他们进了领事馆之后很快就见到了吕特,他和杨锐之前想象的不一样,吕特更像一个艺术家而不是化学家,虽然年龄似乎有五十岁了,但还是有点倜傥的味道。杨锐正要一本正经的问候的时候,就听见他说道:“Oh;wirklichzweijungeChemiker(哦,真是两个年轻的化学家)”
  杨锐不明白吕特是开玩笑还是讽刺,回答道:“我也是第一次见化学家这么风趣。”钟观光听不明白杨锐和洋人说什么,只好发愣。
  吕特请他们坐下,在互相认识了之后,向杨锐问道:“我对你能发明谷氨酸钠表示祝贺,从你给我信中的描述的里说这种物质是一种美妙的调味剂,我能尝尝吗?”
  杨锐让钟观光拿了张白纸,倒了一些在上面,吕特用手蘸了点放入嘴中,杨锐和钟观光微笑的看着他的脸,果然一会他就赞叹了一声:“哦,真是美好的发明!”品尝完毕他说道:“你们真的是上帝的宠儿。那么,先生们,现在就剩下大规模制造的问题了吧?”
  杨锐其实很怕他品尝之后会谈购买发明的问题,见他直接把话题转到技术上来,顿时就放心下来,说道:“是的,目前的问题就在这里,虽然可以用比较原始的办法制造,但是我们还是觉得用专业的设备制造会更有利,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降低污染。”
  吕特很赞同杨锐的想法,他认为化学是专业的事情,是上帝不该让凡人知道的秘密,而且他也很不赞成商人们为了节省成本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他点点头说道:“是的,你的担忧是正确的,现在整个欧洲正面临这样的问题。我在这方面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好的建议。”
  他翻出准备好的资料继续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里豪森也用曾经用酸解法生产过氨基酸,他用到的一些流程和设备对我们很有帮助。”说着,他打开一张大的图纸,上面画着原料罐、加热罐、结晶器、冷凝器等设备和由此构成的整个工艺流程,制图很是严谨,而且整个工艺巧妙的只用了一个结晶器。因为信件上信息的不完整xìng,这是吕特又根据钟观光本子上的数据做了实际的调整,以让整个流程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工业不像其他行业,他是流动的,不是像生产汽车一样,拉闸就可以中断生产,而且必须均衡,一旦失衡不但产品报废,连设备都要报废,更严重些的还有出现事故。
  三个人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继续完善流程图,完成之后已经天已经擦黑了。吕特拍拍手:“先生们,我们把设计完成了,明天白天我能重现绘制新图,怎么样,你们觉得我能胜任工厂顾问的工作吧?”
  杨锐听了之后把这句话翻译给钟观光,钟观光听完和杨锐对视一笑,钟观光说:“这洋大人rì子过的这么享福,还做这个干什么?”杨锐把话告诉吕特。
  吕特听了手摆了摆说:“先生们,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曾经立志做一个伟大的化学家,后来大学毕业以后在家族的安排下做了外交官,这是件遗憾的事情,坦白的说,我爱化学更甚于爱外交官。杨先生,我能让你们满意吗?”
  杨锐想,我可是满意啊,怎么不满意了。就是不知道你老人家要是什么价钱啊。当下只好问道:“我和我的伙伴一致认为,如果您做我们的工厂顾问,将是我们的荣幸。可是我们担心目前工厂的实际情况不足以支付您的报酬……”
  “别担心,年轻人。”吕特打断了杨锐的话:“我很看好你的这项发明,它很出sè,我相信工厂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成长,至于我的报酬,这完全不是一个问题,你可以按照我实际的工作时间来支付报酬,当然,这些报酬可以放到在工厂盈利之后支付。就像我之前说的,这是我爱好,能指导创立一家化工厂就是我报酬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杨锐被他说的话弄的有点晕了,整个就是拿我们的工厂当玩具吗,不过这个老小孩玩技一流,他的加入对于工厂至关重要。就把老外的话告诉钟观光,钟观光这个技术狂倒是很能理解这种没有玩具的老小孩的,重重的点点头。杨锐马上对吕特说:“吕特先生,我们都非常希望能有您加入工厂。”
  “哈哈哈……”吕特爽朗的笑了起来,像一个得到玩具的小孩,他说道:“非常感谢你们的信任。认识你们真的件愉快的事情。那么,根据你们给的数据,我将在后天中午绘制好新的工艺图。对了,你们的要求是每月的产量是三吨,这产量会不会太小。”


第十四章 会面2

    三吨的产量是杨锐根据前期市场大致估算出来的,可是这个是不是真的合乎要求,杨锐也不知道,但是只要打开市场,产量是翻几十上百倍是肯定的,现在主要是资金问题制约了对设备的投入。杨锐之前测算过,生产一吨味jīng光是小麦和盐酸两种主原料的价格就需要近三千块,前期市场铺货最少要有一吨,虽然小麦也许可以赊销,但是盐酸都是进口物资,难以赊销。总的算下来只有一万四千块可以买设备,而且这其中还包括租赁厂房的钱。杨锐解释说:“产量对于将来市场来说是无限的,但是目前工厂投资有限,太大的设备需要更多的资金,我们现在只能多次购买以减轻资金压力。”
  吕特点点头,表示他明白了。杨锐看到时间已经很晚了,就起身告辞,双方约在周rì下午两点在吕特寓所里见面,到时候主要讨论设备采购问题,同时杨锐将带律师过来和吕特签署聘用合同。
  出了德国领事馆天已经全黑了,杨锐和钟观光急急往仪器馆赶,虞辉祖应该是等急了,见到他们神sè如常还带着笑意,就放下心来,把他们迎了进去,回到店里才问下午谈的如何,钟观光笑着说:“那洋人和我们是一个调子,也是喜欢玩化学的。人很和气,而且还是个大官,叫做什么领事,虽然是副的,可也还是二把手。”杨锐在见面的时候见到吕特房门上的字,上面写的副领事,就告诉钟观光了。
  虞辉祖听钟观光这么说,心彻底放下了,松了一口气说:“我就老担心那个洋人没按好心啊,这年月,洋人坏的多好的少。”虞辉祖想到了庚子事变。
  杨锐安慰他说:“没事的,我们谈的很好,那洋人很专业,后天他就可以把图纸花出来,我们后天去拿。工钱他也说可以先欠着,他其实就求个乐呵,钱多钱少不是问题。”
  虞辉祖笑了:“还没见过这样的,好事好事。”说道好事,他又想起来另外一件事情,说:“今天我去钱庄的时候遇见阿德哥了,他不知道哪里听来的消息,知道我们做出来一种洋人也没有的东西。”
  杨锐不知道阿德哥是谁,钟观光却知道,这个阿德哥是整个宁波商人的榜样,十五岁来沪上,二十五岁就做了洋行的买办,来沪上的宁波商人都是要想办法和他搭上线的,并以认识阿德哥为荣。当下追问说:“那你怎么说?”
  虞辉祖见把他的兴趣勾起来了,本想缓缓吊吊他再说,但杨锐在这里,只好说:“我说是做出来一种洋人也没有的东西,是调味用的,放在菜里特别好吃,而且盛大人还给了十五年的专利。他听了很有好奇,说明天会过来看看。”
  杨锐听了只点点头,没有说话。最近招股的事情都是虞辉祖在负责,他人比较老成,在沪上人面也熟悉,特别是那一帮宁波商人,都是有钱人,以他宁波人的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