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公主之道 >

第94章

公主之道-第94章

小说: 公主之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子樱这一日穿了和长宁几乎一模一样的襦裙,只是是小小的而已,乖乖坐在长宁身边,还会和人问好了,魏王妃在长宁坐月子时来过几次,她已经认识她,就用软嫩的声音唤她:“四婶母好。”
    那乖巧可爱的样子,让屋子里的所有人都喜欢不已,连和长宁不对盘的齐王妃祁氏都说她:“明嘉郡主小小年纪,便聪慧可人。”
    这一年到十一月中旬时,才下了第一场雪,不过这一场雪颇大,早上起来,地上便是厚厚一层了。
    慕昭一大早起来到院子里练剑,看到下了大雪,只得去了演武堂,等回到正院里,长宁也起来了,正带着披着厚披风的女儿站在檐廊下看下雪。
    看到慕昭过来,她便笑道:“这雪下得漂亮。”
    慕昭过去将女儿抱到怀里,一只胳膊又搂了她,说:“瑞雪兆丰年。今年的雪比较晚。”
    长宁点头应是。
    当日下午,秦王府收到了从寿州城送来的密信,其中一封是给长宁的。
    慕昭本想先拆开看,想了想之后,还是原封不动拿进了内院来。
    长宁正抱着儿子逗他,子丑一会儿就困了,即使亲娘逗他,他也不予理睬,闭上眼睛只是睡。
    慕昭让乳母来将儿子抱到摇床里去睡,又让小侍女带着子樱出去了,房里只剩了他和长宁两人,他才将那封信给长宁,说:“这是从寿州城来的信。”
    慕昭大约能够猜到这是谁写的,会写些什么,不过他还是递给了长宁。
    长宁愣了一下才接到手里,在慕昭面前将信拆开了,里面只有一句话:“望寿州城一晤。”
    信上并无落款,不过看字迹,长宁和慕昭都知道是静安长公主写的。
    慕昭在前些日子已经对长宁讲过他去寿州城见到静安长公主时的具体情形了,静安长公主虽然做了慕家媳妇近四十年,这比她曾在顾家做女儿的时间长得多,不过,她依然心怀顾氏的皇朝。
    长宁并不觉得她是一个迂腐不通世事的人,对她不愿意接受顾氏皇朝被刘昶篡位的事,长宁能够理解,但是却不理解她一心想要复国的事。
    虽然长宁心里上很痛苦,但她理智上知道顾家的江山的确回不去了。
    但静安长公主似乎是不愿意接受这一点。
    长宁想,也许是她眼看着刘昶的军队占领西都,屠杀了顾氏的子孙,占领了曾经属于顾氏皇朝的荣耀和辉煌,所以,她的骨子里刻入了这份仇恨,不愿意接受复国无望的事实。
    她这五十多年都是以公主的身份活着的,又怎么能够接受自己已经亡国,失去了公主的身份呢。
    即使是长宁,她当初不喜人称呼她皇后,现在也不是很习惯王妃这个称呼,却想永远保有公主的称号。
    慕昭的手掌轻轻按在了信纸上,说:“我不想你去。舅母已经年老,她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理智和仁慧。”
    长宁抬头看慕昭,慕昭眼神幽邃宛若黑夜,深且冷,长宁一时怔住,低声道:“姑母定然是在西都城里受到了刺激,才变得不通世情。在她的心里,你已经是北朝的皇子,但我还是和她一般的大周公主。”
    慕昭说:“你是我的妻子,是我皇甫家的人。”
    长宁静静看着他:“你已经完全抛弃慕姓了吗?”
    慕昭被她问得一愣,他嘴唇动了动,想要反驳,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无法反驳。
    他自从记事起,他在慕家便并不受欢迎,在老夫人在的时候,她虽然疼爱他,但是有时候也会流露出厌恶的眼神,他知道她不是厌恶他,只是厌恶玷污了他生母的赋予他另一半血脉的生父,舅母待他宛若己出,但也会不断点醒他他的出身,他感激她愿意一辈子孝顺她,但她现在的要求他实在做不到,而慕家当年的那些表兄弟姊妹们,不欺负他恶语相向的已经算好了,他的成长过程,他厌恶自己的生父,但是对慕家也并没有归属感,他想要赶紧长大,然后建立自己的家庭,有他爱的长宁,还有他们的孩子。
    回到皇甫家后,时至今日,他对皇甫家也没有归属感,没有皇甫家族便是他的宗族的使命感,祭祀皇甫家祖先时,他也没有他在这五服之内的感觉。
    其实时至今日,他依然是没有根的人,所以他想要扎下自己的根。
    慕昭在长宁的面前半跪了下来,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长宁那般说完,便后悔了,她看到了慕昭眼里的脆弱。
    长宁伸手抱住了他,道,“对不起。我不是指责你。”
    慕昭轻声道:“我的确不姓慕,在皇甫一族的宗庙里,我也并无归依之感。”
    长宁突然想到了她才三岁时,见到小小的慕昭站在西都皇宫绿涛阁外的树下,安静地站着,好像与这个世界绝缘,她那时候也对这个世界没有归依之感,她以为他和自己一样没有忘记前世,直到现在,她才明白,他们最初便互相吸引,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同样的孤单和孤立。
    但她因为母亲因为父亲因为哥哥因为慕昭因为孩子,她明白自己实实在在地来自哪里,想要去到哪里。
    长宁低头亲吻他的额头,眼泪溢出了眼眶,说道:“我是你的妻子,我们有子樱和子丑两个孩子,以后还会有更多。我需要你,他们也需要你。无论你来自哪里,姓什么,这些都不会改变。”

☆、第107章

第四十六章
    崇明三年很快到来。
    慕昭在大年初七就受皇帝之命南下驻守颍州,颍州同寿州隔淮河相望;慕昭驻守颍州;实则是节制大雍南线的所有军队。
    南朝在年前已经派了使臣到东京觐见皇帝皇甫元;希望商讨和平共处划淮河而治,并且希望两国恢复通商;皇甫元亲自接见了这位使臣,但是只是说事情要再谈,没有直接答应南朝的要求。
    虽然没有答应,但南北朝通商已经十分频繁,北朝已经设置了商税;算是允许了这件事。
    使臣也想活动北朝几位皇子,不过只通过关系见到了魏王;同在京中的齐王和秦王;都并不愿意接触他。
    在年前,他就被大雍皇帝遣送回国了。
    慕昭南下之时,长宁也随他一起南下。
    在长宁的劝导下,慕昭同意她去寿州城见静安大长公主了。
    静安大长公主经过大周被刘昶篡位之事,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和刺激,现在身体已经很不好,长宁觉得也许她心里知道想要复国时无望的,但她却不愿意在有生之年看着自己的儿子投靠之前一直为敌的北朝,让大周完全没有任何一点复国的希望。
    她的儿子慕华和慕言现在掌管着慕家大部分军队,对于静安大长公主是十分尊敬孝顺的,即使他们并不认同母亲的观点,但是也不能当面违拗,这也是慕家一直对投靠北朝举棋不定的原因。
    长宁第一是想去探望静安大长公主,第二便是想说服她,让她接受已经亡国的事实,让慕家投靠北朝。
    这对长宁来说,无异于是背叛祖宗,她心里并不好受,但面上表现出的却只是冷漠和冷静。
    子樱和子丑都在京中由乳母和侍女教养,长宁只准备带如意在身边,秋娘和玉娘都会留在秦王府中,照看后院事务和照顾孩子。
    子樱并不知道父母都要离开,只是看到府中在收拾东西,但她还没有到从府中的动向就判断出父母要离开的能力,她还没有到两周岁。
    长宁在过年期间总让女儿和他们一起睡,儿子太小了,则由乳母和侍女带着在小房间中睡。
    对子樱来说,这阵子是非常幸福的,她已经和慕昭混熟了,晚上甚至会爬到慕昭的身上去玩,也已经习惯了被父亲搂在怀里睡觉。
    长宁和慕昭离开的早上,子樱还在睡觉,被秋娘用小被子裹着先抱到了西间里去放到她自己的床上,长宁和慕昭收拾好了一切,又去看了看女儿和儿子,就走了。
    长宁交代秋娘要好好照看孩子,等她回来。
    秋娘欲言又止,她想将长宁留住,世上没有这般狠心的生母,在小儿子还没有百日的时候就离开,更何况子樱太过聪慧,她知道父母离开了,不知道该多伤心,定然会大哭大闹。
    但长宁一副十分平静的模样,似乎并不是要离开几个月,而只是出门几个时辰一般,秋娘就什么也说不出了。
    她以前敬佩到甚至崇敬公主的冷静镇定和有勇有谋,正是这般的她,让她们都在北朝险恶的环境下活了下来,而且没有遭受苦难,但现在,她又很失望于她的这种冷静和镇定。
    长宁带着如意,还有另外两个有武艺在身的婢女随着慕昭的军队南下颍州。
    长宁要随军的事,并没有广而告之,所以京中连魏王府和齐王府也不知,更遑论其他朝臣贵勋之家了。
    只有皇帝知道此事,因慕昭同他说过长宁要前去寿州说动静安大长公主之事。
    除此,慕昭自然也对皇帝说了他要以慕昭的身份带着他在濠州的军队南下西都骗取刘昶的信任的事。
    皇甫元对此是不同意的,他属意慕昭为继承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他会是将来大雍之主。
    虽是不同意,但皇甫元却非常佩服和骄傲于小儿子有这种智谋和勇气。
    这种富贵险中求的血性和气魄,皇甫元是非常欣赏的。
    老三皇甫昇也聪明,也有谋略,但是,当年在萧祐为皇帝力量强大之时,他依附于萧祐,并不以家族的利益为重,在皇甫元的心里,他那时还可算是忠义,但现在,他想要这帝位,只知在京中拉拢大臣和将领,甚至并不愿意出京作战,就让皇甫元对他很不满了,这也是皇甫元越发不想将皇位传给他的原因,而且皇甫昇结交拉拢大臣的行为,也让皇甫元有危机感,怕他会做出杀父篡位的事。
    所以现在京中的禁军,都是皇甫元自己亲自当主帅,甚至时常亲自前去审阅练兵。
    皇甫元没有同意慕昭那危险的策略,他怕慕昭在南朝被认出他是北朝的秦王,到时候,他可谓是自己投入险境了。
    虽然慕昭说别人不可能会去想南朝慕家的慕昭会是北朝的秦王,即使两人相像,别人也只会认为是机缘巧合之下的相像,不会去想是同一个人,毕竟皇甫元都认为他带兵去西都是置身于险地,南朝之人同样也会这样想,谁会想到,秦王会真的亲涉危险呢。
    不过不管慕昭怎么解释,皇甫元都没有答应,慕昭只好说派手下前带兵前去西都,皇甫元才同意了。
    一月,北地一片萧条,四处还有白雪点缀,天气很冷,长宁一路都在马车里,慕昭脸上带着面具,大部分时间骑在马上,有时候会进马车陪长宁。
    因慕昭随军便带着不少辎重和粮草,行军并不快,到一月十八,他们才进入了颍州城。
    慕昭之前就在颍州城里驻扎过,他这次进入了颍州城,将他之前住过的行辕设为了将军府,在其中处理南线一带的军政要事。
    颍州本就是历史悠久深有历史底蕴之地,这里平坦开阔,河流纵横,物产丰美,颍州城也修建得不错,城墙高耸,宏伟坚固,里面有不少百姓住户,在南北处于战时完全不许通商之时,颍州城里也很是繁华,更何况现在南北朝之间私底下可以有商事,这里就更是繁华了几分。
    除了数万百姓,颍州城内还有两万驻军,城外也有四万驻军。
    秦王进城之时,颍州城中的大小官员和将领都前来迎接,秦王只是稍作寒暄,就进了他的行辕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