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公主之道 >

第66章

公主之道-第66章

小说: 公主之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宁将脸埋在他的肩膀上,哭着道:“我不能随你走了,皇兄一死,大周必乱,我回去,又能回哪里去。天下已经没有我容身之地。”
    慕昭抱着她:“不会。你还有我。”
    长宁沉默了好一阵,才低声道:“对,我还有你。”
    又喃喃道:“还有孩子。我们还有孩子。”
    慕昭听她说孩子,便将她抱得更紧些,说:“现在没有别的法子了,我要想办法刺杀萧祐。”
    长宁愣了一下,抬头看他,说:“萧祐不是那么好刺杀的,你不要去做这样鲁莽的事情。”
    慕昭说:“但现在已经没有别的法子了,他知道你有孩子,一定会处死你,我在这段时间守卫凤栖山庄,也会被定罪,恐怕同样难逃一死。皇上驾崩,萧祐对大周不仅不会有忌惮,大周反而成了一个毫无防备的孩子站在萧祐面前,要萧祐不去夺取,是不可能的。既然没有大周牵制,他不会再顾及你的公主身份。除非你愿意逃走躲起来,或者打掉这个孩子。”
    经过深思熟虑,慕昭已经不再执着于这个孩子了,他是天不怕地不怕,即使长宁是萧祐的皇后,他也觉得自己将来可以将她抢到自己手里,他已经接受了长宁最初给他的那个理由,他们以后还可以有别的孩子。
    走到绝境,长宁虽然悲痛于兄长的死和大周接下来的乱,却也知道自己必须镇定和坚强,她不能乱。
    长宁深吸了口气,说:“皇兄已死,皇后陈氏会让阿圆登上帝位即位,但阿圆只有五岁,他能做什么。陈氏不过是想做太后然后摄政,太平之世,这便颇难,更何况现在大周内忧外患,武将将军们怎么会听她号令。只怕阿圆这皇位根本坐不稳,老七简王就会反叛,以反对后戚专权乱政之名清君侧,自己登上帝位,即使他能顺利登基,但大周这么一乱,气数已经尽了。”
    长宁熟读史书,虽然她很不想自己的故国出现这种情况,但却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她手大周的公主,大周一乱,她在北齐只会更加没有地位,以后刘贵妃说不得就会爬到她的头上来,萧祐也不会因顾忌大周而对她有所尊重,相反,他还很可能借由她身上的莫须有的罪名而对大周用兵。
    正如慕昭所说,要是被萧祐发现她怀了身孕,或者即使她现在打掉了孩子,他之后发现她不是完璧,他恐怕也会处死她。
    长宁想,她不能让自己走到那一步。
    长宁又说:“要是我逃走,萧祐马上就有理由去攻打大周,而你也会因守卫凤栖山庄不利而被判罪,皇甫家恐怕也会被迁怒;要是不逃走,我即使打掉了肚子里的孩子,要是让他知道我不是处子之身,他定然也会恼羞成怒,处置我的。”
    长宁说这话的时候,却并没有绝望之色,声音依然镇定,慕昭道:“我不会让你出事。皇甫家,即使面上对萧祐忠心耿耿,心中都在担忧功高震主,萧祐以后会处置皇甫家,只要皇甫家反,萧家王朝马上就会崩溃。”
    这正是长宁一直以来的想法,此时慕昭说出来,她便紧紧扣住了慕昭的手,说:“你能劝动皇甫元老将军吗?”
    慕昭说:“他做将军数十年,之前因怕萧家帝王猜疑,连自己喜欢的女人都不敢娶回家,连自己的儿子都只能偷偷摸摸相认,我不信他不想自己做皇帝,却要一直活在萧家帝王的暴虐性情之下。”
    慕昭很少在他的话语里表现他真实的感情,此时的这番话,却满含愤恨之意,不仅是愤恨萧祐,还有对皇甫元老将军的愤恨。
    长宁自是听得出,不由想,他对自己生母的死和他的出生,其实一直是耿耿于怀的吧。

☆、第76章

第十五章
    长宁害怕慕昭会鲁莽行事,便说:“萧祐自己便骁勇非常;再者;他身边还有不少勇武的侍卫和将领;你想要刺杀他,很难成功,反而会让他提高警惕,你不要这么去做。”
    慕昭低声道:“我也知这是下下策……”
    接下来的话,却是说不下去了,没有比保护不了自己的女人更窝囊的事了。
    长宁大约能够明白他的心思;于是就握着他的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她虽然已经穿了中衣;外面又是交领襦裙;但这个动作;依然带着无比的亲密,慕昭心中甜蜜,却不敢乱动。
    长宁说:“我肚子一直很平,即使等萧祐回京,他应该也看不出什么来。若是他要和我同床,我之后大可说这个孩子是他的,不过若是他一味想冷落我,没有亲近我的意思,也没有什么关系,他定然在整顿了军队之后,说不得就会对大周用兵,他不会留在京中,我即使将孩子生下来,他知道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长宁这话的意思,分明是不想将孩子打掉了。
    她的语气冷静得可怕,慕昭甚至并不敢肯定,长宁这是因为舍不得这个孩子,还是因为已经不畏生死,所以才做下了这个决定。
    慕昭说:“我不想你出事,我希望有保住你的万全之策,其他,都是其次。”
    长宁靠在他的怀里,静静地想事情,却并没有回答慕昭这句话。
    两人在一起,没有说甜言蜜语的时机,长宁希望慕昭能够第一时间告诉她大周之后的情况局势,慕昭一一应下,便不得不离开了。
    本来已经做好了用火灾金蝉脱壳的准备,但却并没有实施。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长宁长久地跪在月下,向着西都的方向跪拜。
    她自出生,最在乎的人,一个个地离开了她,每一次,她都会经历这般的伤心,但无论伤心多少次,她都没有办法麻木掉,悲痛不会减少。
    她甚至期望过那给她传来消息的人,传来的是假消息,是骗她的,但慕昭到来,他说的话,告诉她这一切都是真的。
    长宁想,她现在除了慕昭,还有肚子里的孩子,以及陪着她的仆婢们,便别无所有了。
    不过幸好有慕昭,她才不至于太过无依。
    中秋节,京城里并不宵禁,慕昭回了皇甫将军府,没有留在凤栖山庄。
    去给萧祐传大周皇帝驾崩消息的士兵,已经在路上,再过不了几天,就能将消息传给萧祐,萧祐得到这个消息,定然会加快回京的速度,而不会再在路上耽搁了。
    八月二十七,萧祐带着随军的将领和大臣回了东京。
    百官在京城西门恭迎皇帝回京,萧祐骑在他的神骏千里马红缨上,并未穿皇袍,而是一身甲胄,腰悬长剑,威风凛凛。身边随有八骑亲卫,其中一人,便是慕昭的三哥皇甫昇。
    萧祐对皇甫元很是忌惮,但却一直很宠幸皇甫家的老三皇甫昇,此时让他随在自己身边,便可见一斑。
    慕昭跪在群臣后面,抬头看了萧祐一眼。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萧祐本人,心中便是一凛。
    萧祐是个英武的男人,高大强壮,目如鹰隼,十分锐利,满身血腥杀气,眉宇嚣张狂放,脸上有络腮胡子,并没有修整。
    群臣三呼万岁,他却并没有下马,坐在马上道:“众爱卿平身吧。”
    随即便纵马飞驰而过了,护卫他的亲卫骑着马随行。
    即使地上洒过清水,马蹄依然带起灰尘,几乎将跪在地上的众臣淹没。
    随萧祐入西门的士兵有三千之多,其他都在城外扎营安顿,除了这些士兵外,其他随行的大臣,也都直入京城,除此,好几位将领,也随着皇帝入了城门。
    这些将领里,便有老将军皇甫元。
    众位大臣看皇帝已经纵马入城了,这才起身来,在礼部和鸿胪寺官员的组织下,随着高丞相回城去。
    高丞相在京中主持政务,可谓劳苦功高,皇帝回京,无论如何应该下马将高丞相扶起身来,多说两句,然后再入内城的,没想到皇帝却并没有这么做。
    有些敏感的官员,大约已经猜想到,高丞相同刘家在京城里互斗的事,已经影响了高丞相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大约是刘家向皇帝进了谗言。
    有些人这般猜测着。
    皇帝回京,由京城禁卫军负责京城防卫,在皇帝入内城的主道两旁夹道相迎。
    京城中,皇帝要经过的街道,已经由禁卫军戒严封锁,街道两旁商铺人家,必须闭紧门窗,不许人探看。
    皇帝回京乃是一件大事,但其实并不热闹,因朝廷不允许百姓出来迎接皇帝,怕会出现人多杂乱无法管理,若是有刺杀事件,那就非常不妙了。
    萧祐一路纵马到了皇宫大门之前,承天门大开,他一路飞骑入了承天门,后宫妃嫔们自是已经知道他会于这一日回京,所以一大早就在宫门口等候,见皇帝回来,都非常高兴,娇声三呼万岁。
    萧祐这才下马,而随着他入承天门的侍卫们,自然不敢在大内骑马,在入城门时已经下马,随到萧祐的身后。
    萧祐目光在众嫔妃之间逡巡了一遍,看到跪在最前面的乃是穿着赭红朝服的刘贵妃,并未看到皇后顾氏。
    萧祐不由有些讶异,他本就不是会压抑自己性情的人,于是当即也没让众嫔妃起身,问道:“为何皇后未来恭迎朕凯旋。”
    刘贵妃没想到皇帝居然会问起皇后,她根本就没有让人去通知皇后,皇帝回京的事。
    但她随即说道:“皇后娘娘在凤栖山庄之中,未在宫中。”
    这话明显有推卸责任之嫌,皇帝回宫,她应该去通知一声皇后,接她回宫来恭迎皇帝,不过,皇帝自己没有说要皇后回宫来,她只是一个贵妃,怎么好擅自就让皇后回来呢。
    萧祐却没有细想刘贵妃这推脱之词,道:“让她回宫来见朕。”
    刘贵妃只好应了。
    皇帝大踏步往宫中走去,走了好一段路后,才发现那些宫妃都没有起身,他这才抬了抬手,他身边的内监才赶紧唱道:“平身,谢恩。”
    长宁早就知道萧祐在这一日回宫,虽然她一直表现镇定,其实内心依然有些忐忑。
    而且大周又传了消息前来,便是果真不出她所料,小太子顾沅还没有登基,就已经有不少大臣和将领反对顾沅做皇帝了,认为顾沅年纪太小,不能处理朝政,而现在大周外患甚重,必须要有老沉持重的皇帝来主持朝政才行,所以他们要求升为太后的陈氏宣简王顾世惠入京为帝。
    太后陈氏自是不愿意,她还没有应,简王已经带着人入京了,而荣王顾世礼也想做皇帝,所以说动了几个将领支持他,也带兵入京。
    长宁现在对大周的局势,已经无力控制。
    莫说她现在在北齐,即使她在大周西都皇宫之中,恐怕她也难控制住局势。
    正如慕昭所想,比起十分眷念故国,长宁更在意的是她的兄长顾世旻。
    顾世旻一死,长宁对大周的感情,便没有之前那般深了。
    现在大周是谁做皇帝,她甚至并不特别关心。
    因为无论是谁做皇帝,到时候恐怕也不会在意她这个在敌国的公主。
    萧祐中午回了皇宫,宫中下午就派了人前来凤栖山庄宣旨让长宁回宫去。
    过了中秋之后,东京便已经下了两场小雨了,雨虽小,却让天气冷了下来。
    凤栖山庄之中的绿树,似乎是在一朝一夕之间,便黄了叶子。
    长信园里的树木也黄了叶,随着秋风,簌簌地飘落在地上,地上积累了很厚一层黄叶,但是长宁并不让人进来打扫。
    长宁自己拿了扫帚打扫长信园,将飘落到了檐廊上的黄叶扫在一起。
    扫帚发出沙沙的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