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泪痕剑]当雍正穿成卓东来 >

第29章

[泪痕剑]当雍正穿成卓东来-第29章

小说: [泪痕剑]当雍正穿成卓东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过了礼之后,李世民并没有给百官们介绍卓东来的身份,直截了当的就把议题丢给了对方,只听他道:“东来,你来得正好,朕有一难题,恰是需要你帮着出谋划策。”
  “草民愚钝,不敢夸口,为勉力一试罢了。”卓东来不卑不亢的回答,那番气定神闲之态,看在百官眼中,越发对他的身份猜疑起来。
  唯有早就知道有此一人的长孙无忌,眉头深锁,心中百转千回,欲开口,但嘴巴张张合合,到底还是未置一语。
  在卓东来前世为皇时,也曾经遇到过蝗灾,只是他这蝗灾没有此时这么厉害,只因一开始就控制得当,倒是能拿到此时来使一使。
  只见卓东来微一沉吟,看似思考,实则斟词酌句了好半晌,方听得他道:“蝗虫之灾之所以闹到如厮地步,不过是因为百姓思想愚昧落后,一意认为那蝗虫便是天虫,不敢捕不敢杀,才使得蝗虫得以无穷尽也。依草民之愚见,要治这蝗虫之灾,首先还得陛下出个头。”
  卓东来话音刚落,便听一人含讥带讽的冷声道:“你好大的胆子,陛下让他出主意治蝗灾,偏你还要陛下亲自动手不成?你这可是大不敬!”
  卓东来突如其来的出现,已经让百官们心生疑窦了,在场能被李世民召来议论国事的,都是些有才的臣子们,偏偏他们一时间没能想出个主意帮着陛下分忧,这个莫明其妙出现的平民百姓却想出来了,虽然还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但却并不能阻拦旁人对他的不顺眼。
  更何况有才之人大多都有些自视甚高之辈,再观之卓东来,越看越像那些江湖草莽,也就越发不能让其顺心顺意,因此,便有那心胸狭窄之辈开口讽刺一二,十分不希望朝堂之中多出一个人来入得陛下眼中。
  毕竟官位可以无限,但高官之位却是有限的,多一个能才就意味着多一个竞争对手,他们这些小官们拼不过帮着陛下开国的元勋们,难道还拼不过一个江湖草莽吗?!为了日后的高官厚禄
  ,他们少不得要把这个冒出来的卓东来给想办法打压下去了。
  最起码,不能让陛下看中他,对他委以重任,否则日后正经出仕的人可还怎么在这朝堂上立足呢?!难道就由着陛下看中那些出过一两个歪主意的草莽之辈张扬吗?
  所以,此等歪风邪气不可长!
  卓东来倒不知道这些心思,只是皱着眉头看了对方一眼,虽然不明所以,但却不防碍卓东来看出对方的敌意。不过,这份敌意对卓东来来说并不算什么,对方只是一个软脚虾,便是他纠结了人马来找自己的晦气,卓东来也有自信能大杀四方。
  所以,他根本不在意这个突然跑出来讥讽自己的官员,只继续说道:“所谓君权神授,陛下,若是您有心,便再无难事,只是需要陛下受点苦了。”
  “大胆!陛下天子之躯,哪能你说受苦就让陛下甘之受苦的!”那年轻官员再接再励,又出口挑衅一番:“也不知你是哪里来的江湖草莽,竟然敢对陛下出言不逊,可见是个心中藏奸的,否则又怎么会口出如厮狂言!”
  李世民本来是想问询卓东来灭蝗虫的意见的,偏偏跑出来个愣头愣脑的家伙,三番两次的对卓东来挑衅,让他心头火气,恨不得生吃了对方。如今又听他说卓东来是个奸邪人物,李世民越发的恼火,也生怕卓东来又如以往一样忍气吞声,把心中的忧郁都憋着,若是因此憋出病来可如何是好?
  更何况他是个心思重的,若是因此与自己生了嫌隙可怎么办?
  李世民不待卓东来继续禀服,冷笑一声,沉声道:“听着刘大人的意思,怕你已然有了主意了,既如此,怎么倒不直说,反而排斥起朕问询的人来了?”
  李世民可见是气恨了,否则凭着他磨砺下来变得温和许多的性子,怎么可能会这么不给朝中臣子面子。但他此举,也确实的证实了卓东来在他心中的地位,因此,再无人敢轻易得罪了卓东来去。
  便是那个愣头青刘大人也禁不住流了一脑门子的汗,忙不迭的跪下请罪。                    
作者有话要说:  元旦快乐~~

  ☆、第三十九章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蝗虫部分,来源于百度。
  这段时间要准备十四号的新店开张,很忙,估计没有什么时间更新了。等忙过了这段时间,我再恢复更新吧~
  对不起了大家!
  因着李世民出了面关系,卓东来接下来的话倒是没人再打断了。
  卓东来帮着出的主意既简单又粗暴,但效果便是还没开始实行,便能知道会是极好的。而他所出的主意便是——吃蝗虫!
  蝗灾刚一出现时,朝庭便号召过百姓全力打蝗灭蝗,可是百姓们都是没有念过书的,自然不晓得什么叫‘子不语怪力乱神’,只一味的迷信上天警示,而且还请来了神婆占童祈福,实在是号召不动。
  虽然,有些地方的官府派了一群衙役,又组织了一些人去捕打消灭蝗虫,可是周围的百姓们看到他们竟然如此做,忙不迭的就上去要追打那些敢捕杀蝗虫者,差点儿就要引起暴动来。
  再有一些自认比较聪明的,他们并不消灭蝗虫,而是要将它们驱赶出境,来了个东村敲锣往西赶,南村敲锣往北赶。可是结果发现,赶来赶去,不过是村村都遭殃,老百姓们也就越发的消沉,甚至怨声载道。
  而卓东来让李世民吃蝗虫,便是让那些无知愚昧的百姓们知道,蝗虫并非天虫,它们的出现更不是什么上天的警示,不见连皇帝都敢吃那些蝗虫嘛?皇帝乃是天之子,天之子的身份足以让百姓们收起对蝗虫的惶恐,然后对它们进行捕杀。
  如此一来,蝗灾可消!
  说完了初步,卓东来又继续侃侃而谈:“只要百姓不再对蝗虫抱着惧怕之心,到那时,便可捕打、土埋和火烧。只是这捕蝗一事定要快,只要蝗虫一灭,便是之前的收成都被糟蹋了,但却仍能再抢种一些农作物,到了秋天之时,相信还是能有一定的收成的。”
  李世民一边听一边点头,待卓东来说完之后,他欣喜的环顾了百官们一遍,随即又道:“众卿若有疑问,不防开口。”
  长孙无忌站了出来。
  他并没有为难卓东来的意思,只是就着卓东来所说的灭虫之法问一问具体之法。至于吃蝗虫一事,只要有眼睛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李世民并没有反对之意,长孙无忌又何必枉作小人呢。
  卓东来一一解释了捕打法、土埋法和火烧法为何,长孙无忌见他说得有理有据,可见是有把握的,但其中又提出了一些疑问,又见对方对答如流,也暗自点了点头,对其赞了几句。
  只是,一想到卓东来可能的身份,又不由得为李世民忧心。可是李世民重用卓东来,与公来说,长孙无忌也无二话可言语,至于私……长孙无忌相信李世民总归是心中有数的,也不认为他会为亲情所累,否则也不会有当年的玄武门之变了。
  因此,长孙无忌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李世民,便又成了一个贤臣了。而一个贤臣最重要做的,不过是帮着帝皇举贤荐能罢了。
  而卓东来,只看他今天出的灭蝗之主意,便知他当得起一个‘能’字!
  更何况,危险的人物最好还是放在自己的面前,以便能紧紧的盯住了,而不是任由他在自己察觉不到的地方任意蹦哒!若是让他趁机发展出了自己的势力可就不美了。
  大唐的帝皇之位只该是李世民的,而不是那个早就死去,却不知又从哪儿冒出来的李元吉(雾)能觊的!
  因此,长孙无忌对着卓东来的主意连连赞好之后,便对李世民言语要保荐卓东来。
  可惜,长孙无忌的想法李世民是无法认同的,而且,李世民固然有让卓东来进入朝堂的打算,但却不会是现在。
  李世民爱慕着卓东来,对于卓东来的想法也就理所当然的十分看重。今日趁机让卓东来入了众人的眼,已经让卓东来分外着恼了,若是自己再借着长孙无忌的话,让卓东来进入朝堂的话,那自己势必再入不得对方的眼了。
  更何况,李世民压根就不想勉强了卓东来。
  这一回,李世民虽然算是来了个借机行事,但也要卓东来配合方能来个顺水推舟,如此一来,李世民之后只要稍加安抚一番便罢了,更别说他本来就给了卓东来选择的余地。
  可是,这样已经是极限了,两个人再多的试探并不为过,但试探得一旦过了底线的话,别说是卓东来会着恼,便是李世民自己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兴味。
  结果也只会是自寻烦恼。
  所以,对于长孙无忌的举荐,便是李世民不去咨询卓东来的意见,也不会有同意的打算。
  李世民眉头一皱,压根就没去看卓东来,径自就答复了长孙无忌:“无忌的意思朕明白,只是可惜了,之前朕就曾经询问过东来的意见,可惜他志不在此,而且现在尚且身不由己。朕向来爱才,却也不愿意因为爱才而勉强了那些有才之人,因此,朕也只能等着他心志在此的那一天了。”
  虽然这话说得让人觉得李世民十分的大肚能容,但又显得卓东来有些不知发歹,但这番话下来,相信也不会再有人会自讨没趣的帮着卓东来举荐了,否则的话,少不得就得罪了当今陛下。
  当然,这不过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的想法而已,最起码那些真正聪明的人,自是可以看出李世民那一番话下来所暗藏的蹊跷之处,为此,他们对于卓东来的身份也就越发的好奇了。
  只是,这些聪明人好奇归好奇,但也知道有些事情知道的越多下场就越坏,瞧着长孙无忌似乎知道些什么,偏偏又讳莫如深的模样,就足以让他们的好奇心灰飞烟灭掉了。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啊!
  今日临时召来百官,为的就是这灭蝗一事。而今这灭蝗有了法子,李世民把此事交给了长孙无忌和尉迟恭,便让百官们各自出宫了。
  李世民待最后一人踏出了御书房的大门,便迫不及待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凑到了卓东来的面前,脸上还挂着涎笑。
  “摆出这副怪样子来做什么?”卓东来眉头皱蹙,倒显得他十分不耐。不过,李世民一向知晓卓东来的为人,并不以为忤,反而越发凑近一些,只因为卓东来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子。即使他对某些人真的是面冷心硬,也是因为这些人不是卓东来认为可亲可近之人罢了。
  李世民也没有向卓东来表达什么歉意,因为他们二人之间,若是加上了一句‘对不起’,可不就生份了,因此,连辩解几句也无,只一味的涎皮赖脸,直至卓东来再受不住,端不起一张没有表情的脸来,便算是此事了了。
  二人也是多年的兄弟情份了,即使如今多了几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也不过是让二人越发的有默契起来。卓东来看出李世民的那点儿小心思,也不点明,更不再提不进朝堂的话,但李世民却清楚,卓东来已然有了决定,骤也不再做那些过于明显的小动作了。

  ☆、第四十章

  只要摸准了李世民的脉络,即使是贵为一国之君,也是很好哄的。
  而对于卓东来来说,于前世时,他与还是爱新觉罗胤礽的李世民互为兄弟的相处了几十年,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对方欢喜什么,又讨厌什么呢?所以,要让李世民对卓东来是否要经常进宫伴驾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