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1978 >

第322章

重生1978-第322章

小说: 重生197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马、泰、菲、印的惨状,究竟是要金融崩溃,还是要二十年后的相对疲软?虽然金融风暴还没有发生,但是现在已经初见端倪,王小明是过来人,他当然知道。可是面前的这位老人却能准确的预见和提前预备,否则中国这个巨人也许会在一刹那间轰然倒塌……
        孰是孰非本来不难选择,但社会批评家们往往是“常有理”,他们号称两者都不想要,他们只要繁荣和增长,无限的繁荣,永远的增长。那么请问他们即使是站在事后诸葛亮的位置上,可有什么解困良方?没有,连马后炮都响不了;要不就是毫无可操作性。他们的意思大概是:干活是你们的事,我们只管批评,只负责指手画脚。(所以当以后大家再看到相似的批评和指责时,我希望能冷静的多想了想,如果没有这位老人,也许我们现在连吃饭都成问题,坐个公交车也许得抱一大堆钱去买张票!)
        可是现在王小明怎么好对他说呢?难道跟他说由于你的宏观调控而使得我国在即将要暴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中幸免于难?那样的话,也许王小明可能会被直接送到精神病医院去的。
        国有企业本来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现在要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国企只要不是在垄断行业里,那基本上就会被淘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而朱的做法,只是为了延迟或是缓解他们被淘汰的时间,这也是变相的一种社会保障机制吧。等到社会保障机制完善之后,国企才会大面积的倒闭。就像王小明在N市那样,如果他不能保证原重型机械厂工人的安置问题,那不管他的收购价格出得再高,N市也不可能把重机厂卖给大可公司。
        还有一个受指责的是朱不应该征那么多税,把企业和个人都弄穷了。一个事实是,朱的税收增长并非源于税率提高,而是源于打击走私和严格征收。换言之,朱的税收增长并未加重依法经营者的税负。严格征税,既利于增强财政吸取能力,更是规范经济秩序,维护公正,建立市场正向选择机制,阻止特殊利益集团非法牟利的有力举措,其意义更在打击走私,阻止外来商品对本国产业的不法侵害之上。不知道这样有利于当前长远的明政,为什么会遭遇这么强烈的反对?不错,现在生意不好做,赚钱不易,有人抱怨税负过重,又不能参与意见,这些方面确实都存在问题,需要设法改进,但这些都不能构成反对严格征税的理由,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社会批评更不应该混淆了界线。
        再说了,从储蓄余额看,个人和企业财产不但没有因此减少,反而还节节攀升。可见民间并不缺钱,缺的是投资渠道。
        于是朱大力推行积极财政政策,试图以政府投入带动民间投资,加速经济运转,打败通货紧缩。这又被认为是大手大脚,好大喜功,并称朱为“赤字总理”。
        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能不能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绩效,功不功的问题,而是事关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能不能保持稳定的首要问题。积极财政政策的最大功用就是抵消了通货紧缩对经济的疲软效用,维持了经济增长势头,从而维持了全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将各种经济和社会危机因素抑制在潜伏状态,没有即时爆发出来。
        以说,今天中国社会的稳定系于经济的稳定,而经济的稳定系于国家信用,系于市场参与者对经济的信心,因此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这也是朱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讲“大话,空话”的原因。朱不是小学生,他讲话不是要向谁汇报思想,他讲话大都是政治动作。朱从好的一面阐释中国经济,让世界对中国有信心。人心代表人气,人气锻造繁荣,这有什么不好?
        王小明就像朱的一个贴心知己,王小明虽然说的不多,但每句话都能说到点子上,这也让朱对他越来越看重,渐渐的,两人好像已经忘记了对方的年龄和身份,就像一对忘年交似的,促膝谈心,直到日薄西山,两人还是谈意未尽。

  (。。)

    正文 第四百一十九章 背景
     更新时间:2011…3…28 15:35:17 本章字数:3522

        第四百一十九章    背景
        从王小明从京城回到N市之后,他马上召开了大可公司的高层会议,不管是莫斯科的何东还是王家的宋巧凤和邹援朝都赶回来参与。王小明亲自主持了这次会议,他的议题只有一个,大可公司将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收购行为。
        其实从大可公司在H省市收购的那几家工厂开始,这几天对国有企业有收购行为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对N市原重型机械厂的三十亿收购,这在全国来说都称得大手笔。可是现在王小明觉得还原原不够,他要求大可公司下属的所有的分公司命中全部的空闲资金,全力以赴的进行收购行为。
        由于王小明的投资决策从来就没有失败过,而且这次他的投资意向就连大可公司的顾问杨小坎也是非常支持王小明的决议。他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的宏观经济颇有研究,连他都举双手,其他人就更没有话说了。
        而王小明为了让收购进行得更加专业,他决定成立一家专业的收购公司,由杨小坎任执行总裁,而资金则由王小明以及大可公司的高层集资,成立一家由王小明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
        现在大可公司能参加这次高层会议的,少的都有五千万以上的身家,而像周敏、邹援朝等一直就跟随王小明的元老,身家早就过了亿。而且这次王小明是有多少钱就收多少钱,而与会的高层又对王小明特别的信用,可以说几乎都把自己所有的资金全部又投到了这家新成立的专业投资公司来。他们是有股票的卖股票,有房产的卖房产,特别是北京办事处杨鑫磊和余梁,他们不但是把自己所有的钱全部投了进来,而且由于王小明这次是来者不拒,他们甚至还在银行贷款和向亲戚朋友借款来投资。
        王小明由杨小坎投资的期。货一次性就给他带来了超过五十亿的回报,再加上原来的股票认购证和那些可以说得上是原始股票的股票,现在王小明除了不向银行贷款之外,他能拿得出来的现金足有一百多亿,再加上公司的这次高层的投资,这家新成立的大可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直接投资就达了一百五十亿人民币。其中王小明一个人就投资一百二十七亿五千万,占百分之八十五的股份。而其他人从百分之零点五到百分之一不等,这其中还包括杨小坎,虽然他只投资了几千万,可是王小明却让他占了百分之二的股份。至于周敏,由于她此时还在休假当中,但是王小明相信她一定会像邹援朝那样全力以赴的支持自己,所以虽然她的资金没到位,可也像邹援朝那样给她留了一点五的股份。
        一百五十亿在二十一世纪都是。一笔巨额资金,何况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何况在杨小坎的操作下,这一百五十亿绝对可以当成三百亿,甚至是四百五十亿来使用。而在这个时期,资产上亿的国有企业就已经算是大型企业,像N市重机厂那样的超大型企业毕竟不多,而且以朱的调控,像那样的企业暂时也要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在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之前,像那些超大型企业并不会随意就出卖给私营企业。
        所以大可投资公司完全可以。同时收购十家以上的国有企业,并且对它们进行重组,并且在适当的时机上市。如果这些操作全部能顺利进行,那大可金融投资公司将会以比滚雪球还要快的速度快速壮大。可是这里最关键的一步是最后的上市,前面的事情都好办,只要有钱,再跟企业当地的政府搞好关系,只要把国有企业的工人能安置得像模似样,那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而最后一步就像政策,而现在王小明恰恰就有这。样的政策,只要是大可金融投资公司下属的子公司重组上市,一般都不会有遇到什么麻烦。再说了,那些原来的国有企业曾经都辉煌过,再经过杨小坎这位经济大师的一番改造,可是说是脱胎换骨,不需要造做假账就能正常盈利,就算是上市,也不会恶意圈钱,只是快速的增加资本,使王小明的一百五十亿快速的变成二百五十亿、三百五十亿、五百五十亿……
        虽然大可金融投资公司现在的规模异常宏大,可。是这家母公司却一直没有上市,所以不管下属的子公司如何上市,但却都在王小明的绝对控股之下。而大可金融投资公司现在比大可公司还要有知名度,杨小坎的一言一行甚至都能影响到股市的涨跌。而这一切却让有些人很是不以为然,特别是吴清源,他本来就想着要对付王小明,可是没想到,现在王小明手底下的公司规模却是越来越大。大可金融投资公司就像一个专业的公司上市制造机,先是收购国有企业,再从中选择优秀的企业进行重组,新组成一个公司,然后马上上市,等到股票涨到一定的程度时,就连股票和公司一起转卖,而那时公司的价格已经是当时购买时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
        吴清源自从化肥生产线以及想要私自调离N市。的主要领导的事败露之后,他的外贸公司就会关闭,最后廉价处理掉,而且还让他把那两条化肥生产线的利润几乎全部吐了出来。但是吴清源却一点也不担心,不说他以前赚的足够他花十辈子,而且就算是外贸公司被关张,但是他还控制着一些极度赚钱的行当。虽然不能像现在大可金融投资这样比印钱还要快,但是他需要投资的资金不需要王小明这么多啊。
        吴清源的这个。行当就是走私,据统计,九十年代中国进口汽车的七成是走私进来的。而他除了走私汽车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行业产品。以前他有自己的外贸公司,要做走私的事很方便,他那时从国内接到的单子价格就比国际市场要高出不知道多少,而且再加上很多东西他根本就不缴税,所以他的利润就更是惊人。
        比如那两条生产线,看起来他的成本好像要两亿美元,可如果要扣掉了关税呢?那省下来的可又是一个巨额数字。所以虽然吴清源看似把利润全部吐了出来,但如果要扣掉他逃避的关税的话,那他赚到的还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现在吴清源看到王小明的大可金融投资公司控制着一家接一家的子公司上市,说不眼红那是假的。要知道公司一旦上市,那市值马上将会翻上好几番,有时碰到行情好,甚至还会翻上几十番。
        但是吴清源却没有像杨小坎这样即对经济非常有研究,而又对实际操作非常有经验的好帮手。所以就算他可以收购国有企业,但是收购到后之后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一开始觉得王小明赚的钱实在太容易,也曾经试着收购过一家企业,可是收购到手之后,他除了让原来的企业该怎么经营还是怎么经营这外,就想不出再好的办法,他接好没两个月就亏了好几百万,最后没办法只好又转卖给大可金融投资公司。
        所以吴清源第一次切实体会到人才的可贵,以前他做生产凭的都是人脉和后台,可是现在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小明收购公司——重组——上市——脱手或套取现金。然后十个亿的投资半年时间就能在股票上回收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