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道果 >

第196章

道果-第196章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境殷实如贺公子者。即便不事生产,每日谈玄论道,子女一样享尽荣华,而且子女长成后。还能继续谈玄论道,可农家若只求天理,不事生产,不说讨不讨得到老婆、会不会绝后。单是没人种粮,你我吃什么?连吃都吃不上,饿都饿死了。还求什么天理?”
    说到这,连张华章都忍不住面色微变,他没想到,邱言简单问了句“吃不吃饭”,竟能衍生出这么一番道理,隐隐抓住了贺书长的命门。
    贺书长固然博学多才,却没怎么接触过田间地头,阅历仅限士大夫圈子,此乃其短,日后书院肯定会弥补这点,现在却被邱言抓住,须知,邱言可是刚从民间游学而来。
    贺书长同样注意到了问题,知道不能任由邱言发挥,遂做出虚心请教的模样,问道:“既然邱兄对寻常小事这么有见地,那对于两位先生的学说、主张定然也有研究,不妨说说见解?”他这是要将话题引回纯粹的学术,回到自己擅长的部分,掌握主动。
    “这正是我要说的。”邱言一口应下,干脆的让贺书长心头一颤,隐隐有不祥之感。
    “我说你未理解通透,缘由就在此处,”邱言一边说着,一边走了过去,从果篮里拿出一颗苹果,“就像这苹果,饿的时候,吃一个足以充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岂不就是天理?”
    “自然之事暗合天理,此言不假,此乃格物之道,不正合明心见性之说?”贺书长摇头叹息,仍试着引导话题。
    邱言却弯下腰,从篮里又拿出了一颗苹果:“吃一颗苹果就能饱腹,却占着两颗,这才是人欲。”
    说完这句,他抬手一扬,将其中一颗朝贺书长扔了过去,后者下意识的接住,抬头朝邱言看去,脸露疑惑之色。
    蔡樱则是面露怒意,以为邱言想袭击贺书长,立刻站起身,正要斥责。
    没想到,邱言却看了她一眼,笑道:“吃一颗可饱,这是天理,但生生占着两颗,就是人欲;娶一妻而享鱼水、得天伦、延续后代,这是天理,而仗着才华、势力、力量,去占有更多、左拥右抱,就是人欲。”
    他话中隐含的含义,让蔡樱愣在原地,怔怔的说不出话来。
    其他人听到这番话,同样陷入沉思,连对邱言有所轻视的张华章,都露出若有所思的模样。
    而贺书长的脸色陡然一变,暗呼不妙。
    邱言收回目光,抬起手中苹果,又指着贺书长手上的苹果,继续道:“一果既可饱腹,我独占两果,而你本空无一物,我现在分给你一个,则两人皆可活,岂非就是大陈先生所推崇的‘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
    这话让贺书长都是神色一滞,笑容僵在脸上。
    那张华章则是“噌”的一声从椅上站了起来,甄知佐、以及七人之首各自色变。
    邱言的话语还在继续——
    “探究天理,搞清楚如何分发苹果,让‘仁’扩散,惠及万民,而不是只求自己安宁。贺公子天生不凡、天赋异禀、家世旁人难及,你已占了这么多东西,既然探究天理,就该想法子让旁人与你共荣,但如今却自视甚高,只想独善其身,对得起自己拥有的一切么?你这心里安宁之说,才是人欲!你敢否将之灭绝?”
    贺书长噔噔噔的连退几步。脸色苍白,身周文思隐有离去之态。
    此言一出,观论之人也是心头震颤。
    林觉流露出惊讶之色,陈井收起嬉笑表情,看着邱言,表情凝重,观论之人皆是心有所悟。
    邱言的话并不复杂,不似贺书长一般,将学问、学识高高捧起,看成高雅之物。而是反其道而行,以手边可见的事物、事情为例,和常人息息相关,娓娓道来,三言两语间,就让人理解了话中逻辑。
    更令众人惊奇的是,邱言这个外人,几乎句句都扣住两位陈先生的学说,抒发见解。宛如沉浸许久。
    听完这一席话,不只让众人记起两位先生的教诲,心底更浮现一句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是《五千言》里的一句,是对“道”的一种描述。
    理宗尚理,但所求的天理,其实是“道”的另外一种说法。邱言的话中,隐隐有阴阳平衡的味道,勾起了诸人思绪。
    人心变化。也带动了书院文思。
    邱言顿感周围文思活泼起来,自身感知更是破开文思,与外面的门匾结合一起,体内的第七魄彻底凝实,往上一冲!
    轰!
    霎时间,感官世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邱言对外界灵气的感知,达到了一个灵敏得近乎发指的地步!
    仿佛心念一动,就能从外界撷取灵气,化为己用。
    当然,邱言清楚,这种感激只是错觉,心念一动,或能将灵气吸摄入体,但未经炼化,难以直接施展,须知灵气中也有杂质,不经锤炼、凝练、提纯,杂质就会沉淀到血肉里面,令体质缓慢下降。
    命道修士费劲辛苦,为得就是打熬肉身、排出杂质,又怎会不注意细节?
    一息后,清凉之感自天灵而入,转眼遍及全身,邱言感到身上窍穴个个清凉,仿佛有神灵坐在里面。
    他曾阅读过唐莱的记忆,知道眼下过程,近似洗髓伐毛,不过前面几魄的炼化,早让人身血肉不断纯净,所以这次并未排出多少杂质,而是弥补了元气,令寿元大增。
    天冲魄的形成,让修士的血肉之躯与外界天地有了专门的沟通渠道,不同的功法会带来不同的效果,邱言之所以能够炼化,得益于对“天理”和“仁”的领悟,这让他的天冲魄在形成的瞬间,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蜕变——
    武道意志在心头酝酿,拳意更是破意而出!
    这股拳意,结合了天理之意和邱言的感悟,真正化为一个“行”字,把握当下。
    另一边,邱言的生魂也被影响,凝聚变动,显露出一个“知”字,好学善思!
    二字一出,邱言顿时意识到,自己所求的时刻到来了!
    “道心拳意,酝酿许久,因性命两道失衡,不得不拖延下来,如今却是时候凝聚出来了!扫平晋级修士第三境的障碍!”
    念头一转,两个字,在心中碰撞!
    轰!
    无形气势破体而出,直接透过楼层,升上高空!
    众人还在咀嚼邱言所说话语,但突然间心神震荡!心神摇曳!注意到邱言身上气势,心生惊骇!
    那贺书长更是嘴唇哆嗦了一下,眼中冒火。
    而蔡樱则是花容变色,呢喃低语——
    “成就文心?”
    书院深处,一间布置朴素的屋舍中,本在诵读经文的矍铄老者书声一顿,将书卷放下,起身朝窗外看去,正好看到天理阁中,那冲天而起的无形之势!
    “好个文心!居然有自成一道的趋势!不知是何人所发。”(未完待续。。)
    ps:  感谢“达耐一世”、“碎叶风冷”、“lxw_27”投出的月票!
    感谢“最无名”、“909040591”、“二十月”的打赏!
    感谢“二十月”、“小武他爸”推荐票!

第二把七十二章 文辟一道雏形,气动八方心境
    东都广大,分皇城、内城和外城,此刻,周围的秩序之力正隐隐颤抖!
    内城。
    占地广大的府邸中,仆从成群,在府邸深处的书房中,看书品茗的老者眉头一扬,放下茶杯、书卷,站起身来。
    此人白须挺立、根根如针,身材魁梧,穿着深色大氅,仿佛沙场虎将,但身上并无凶煞之气,反而萦绕着异样文思。
    老人走到窗前,眼芒一动,朝天上看去,看到一道无形气柱冲天而起。
    “这个方向……是理宗?理宗又有人凝聚文心了?而且这人的立心之道非同小可,甫一成型,就有要在天地间扎根的趋势,这是要自成秩序,开前人未开之道!”
    咚咚咚!
    想着想着,却被敲门声给打断了思绪,就听一个恭敬的声音传入——
    “老爷,孙小姐回来了,吵着要见您。”
    “薇儿回来了?”听到此言,老人眉头舒展,“让她过来吧。”说着,他将心头思绪暂抛一旁。
    ………………
    外城,千书斋。
    “有点意思,没想到来了没几天,就见到有人凝聚文心!这东都果然是不一般,不是穷乡僻壤能够比拟的。”
    一名巾帻束发的青年从位子跳了起来,此人皮肤黝黑,身材瘦削,一双眼睛却晶亮有神,盯着窗外,一脸兴奋。
    “如果能在士林中,将这等人物论拜,才能显得出我庞达的本事,日后也好达善天下!”
    他话音刚落,就有根戒尺敲了下来,落肉清脆,疼的此人呲牙咧嘴。
    随后,威严的声音传了过来:“还不安心读书。一点动静都能引得你分神,如何能成大器?”
    “哎,三叔,别打了,我知错了。”
    ………………
    城门。
    正被守城兵卒查看文书的白衣儒生浑身一颤,抬头后看,同样看到了那道气柱。
    此人腰悬长剑、酒壶,身背行囊,看上去卓尔不群,身姿挺拔。
    没过多久。兵卒将文书递了回来,他便收回目光,道了声谢,接过文书后,就迈开步子,大步流星的入城,行走间流露出一股豪迈气势。
    ………………
    城外,春秋书院。
    书院中央,高大、威严、但是略显破旧的阁楼内。一名老人正趴在桌上。
    这老人穿着朴素,衣服还打着补丁,面前的桌子上摆着本书,他趴在上面。将脸贴在书上,瞪着浑浊的老眼,仔仔细细的看着一列列文字。
    突然,老人停下了动作。抬起头,看着屋顶,嘴唇扇动。似在说着什么,但很快又重新趴下。
    同一时间。
    城内城外,不少人都察觉到秩序之力的震动,继而探查。
    本该无形的气柱,在有些人的眼中,却无所遁形,被轻而易举的捕捉。
    一时间,人心各异。
    ………………
    “嗯?”
    城中央,皇城。
    这东都在天下未定时,还是大瑞国都,后来天下一统,太祖迁都关中,这东都就空了下来,成了陪都。
    不过,皇帝虽去,皇宫依旧,在皇宫东北,特地开辟出一片,给大儒论道、讲学。
    这是当年太祖定鼎,邀请天下隐士后依诺而建,名为林坛文殿,内有明伦堂。
    此刻,堂中的两名老儒微微抬头,目光透过门窗,看向天上。
    “理宗又有人成就文心了,果然是要大兴了,只是不知是何人。”
    “我听奏报,说那江南贺书长最近拜入了理宗,此人聪慧,得二陈教诲,福至心灵,成就文心未必没有可能。”
    “不错,此人家世不凡,书香门第,若立文心,说不定能和白昭元一较高低。”
    “白昭元身有宿慧,眼界和见识远超同辈,最近靠着一篇‘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道清了人道逐利的根本,在论道尚未开启前,就震撼圣贤泥塑,入了士林,可谓不世出的贤才,年轻一辈,已没有他的对手了,俨然可与宗师并论,只待科举之后,名冠天下。”
    两人说着说着,再次沉寂。
    ………………
    且不说这气柱一升,各方反应,单说那理宗书院、天理阁内,诸多观论的学子,这时候愣在当场,直视一人——
    邱言身上文气喷涌,辐射周围,让不少人心生感悟,就像是在听两位陈先生讲学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