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刹那芳华-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礽看着她一连番的动作,心中渐渐的了然起来。
将荷包的口子合上,溪则将其中一只宝蓝色绣连理枝的递给他:“把它挂在腰间吧。”这是一个折中的法子,既随身带着,又不展现人前。胤礽叹了口气,这前前后后的连起来,若是再不明白究竟为了什么,那他便是真真正正的迟钝了,他接过荷包,立即便将它佩在腰间,不是不无奈,只是,又能计较什么呢?
这世间就是这样。它容不得一心一意的感情,不论亲情爱情,它容不下特立独行,它容不下哪怕一丝不同的思想。
胤礽紧紧的抱着溪则,低声抱歉道:“是我考虑不周全,让你为难了。”他只顾着自己高兴,却没想到引人注目,会让溪则为难。,也忘了这世间对女子的苛刻。
溪则摇了摇头。他明白就好了。只要他们可以一条心,她就什么都不怕。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时候,两个人都得懂事点儿。
☆、第四十一章
京郊永安门城楼前五十里开外的百姓皆已驱散,城楼上每隔一米便站了一名御林军侍卫,连绵而下,占满了整座城楼,楼前校场上,正蓝旗蒙古都统阿灵阿身披盔甲,英武雄健地骑在一匹健硕骏马上飞驰而来,到城门一射之遥处勒马长嘶,飞身下马,朝前奔出十余步,单膝下跪,用力抱拳:“奴才阿灵阿,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城楼之上,康熙身着明黄色缎绣云龙妆花纱袷朝袍,脚蹬黄云缎勾藤米珠靴,面容肃谨威严,他右侧站着一身石青色云龙妆花缎袷朝袍的皇太子,皇太子容色整肃,一丝不苟的望着前方。二人身后是亲王郡王贝勒阿哥,再往两侧是内阁大臣与今届殿试钦点的五十名进士及第。
康熙声洪如钟,扬声道:“平身。”
阿灵阿顿首谢恩,立身而起,高声禀道:“五十门神武大炮已全部预备,恭候皇上号令。”
康熙面露满意,抬手一扬,皇太子亲自上前,下令道:“点火,开炮!”
阿灵阿领命,骏马扬起飞尘,雄健响亮的马蹄声久久回响在前方校场。须臾,只听阵阵如雷般的轰鸣,眼前亮起滚滚火团,一整排神武大炮足足五十门一齐开炮,场面恢弘而雄壮,回声如雷贯耳,响彻云霄,城楼上的窗户被震得晃了许久。炮火所及之处,皆是天崩地裂,烽火缭乱。
神武大炮,威力无敌!
众人皆被眼前之景震撼,久久说不出话来。胤礽率先回过神,侧身下跪,口呼:“吾皇万岁,大清江山千秋万代!”
众人回过神,皆都纷纷下跪,“万岁”之声在校场上空回荡,弥久不散。
康熙显然心情大好,如此威风八面的场景,眼见神武大炮有如此神威,他焉能不高兴,亲自伸手扶起胤礽,而后镇声道:“平身。”
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应胤礽之言,命在朝中任钦天监监正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为特使出使法国,携珍贵书籍四十九册赠送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传达清廷友好之意,路易十四欣喜异常,拨款于白晋,命他准备贵重礼物回馈康熙,并慷慨同意派遣更多有识传教士前往清国,为清国皇帝陛下服务。
而与此同时,白晋出使最为要紧的使命便是招徕熟通铸造火炮的工匠与各学科的知识分子前往清国任职。
距今七年,眼前这神武大炮便是成果。
胤礽苦思许久,西方的知识系统是类似于我国儒学,是发展了数百近千年,自然而然渗入了生活的,若让大清百姓忽然学习西方知识,恐怕不行,不如就将西方的知识分子引入国内,先于士大夫阶层传教,这不难(康熙喜欢西方科学,大臣即便不喜欢,也会尽力去学),从八旗官宦子弟入手,逐渐发扬至全国。
此举若是顺利,无须百年,便能将西方科学普及。
想到此处,胤礽不禁有些心虚,这便类似于窃取了人家的努力摸索钻研了数百年的成果。不过,咳咳,他也很欢迎西方同胞来学习文明古国的儒学啊,他们不来,他也没办法……有些无赖的想法……
眼前最大的难题便是,如何说服康熙,将这些先进的知识在士大夫阶层宣扬。于康熙而言,几何、天文、音乐虽有趣,却无人人识习的必要。而一旦康熙同意,入手去做之后,必将面临一大难题便是,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若生矛盾,将如何?
后者比前者更为棘手,因此在有应对之法前,胤礽一直不敢轻易尝试去做。
今届新科进士不乏博学多识之才,康熙移驾城楼下,宣白晋上前,予其褒奖,封为工部侍郎。有一进士上前吟诵赞诗,康熙轻轻一笑:“汝有捷才。”
那进士面露欣喜,正声谢恩:“臣年羹尧谢皇上赞誉。”
康熙笑了笑,走向别处,大臣们都跟了过去,唯余年羹尧仍站在远处。
胤礽听到年羹尧三字便应声望了去,只见一身着七品补服的青年男子站在众人之前,笑着躬身。他面容英俊,眉目漆黑,唇红齿白,十分端正。胤礽微微一笑,停下步子,正要出声,却听八贝勒折返回来,含笑问道:“年大人眼下何处供职?”
闻得八贝勒亲自出言询问,落在后面的几名进士不觉面露惊诧,对年羹尧多瞧了几眼,眼中流露颇多艳羡。
年羹尧正了正身,朝着胤禩拱手,恭声回道:“臣翰林院检讨参见八贝勒爷。”
八贝勒点了点头,笑道:“年大人才思敏捷,我最爱与聪敏之人说话。”
年羹尧目中闪过喜意,却依旧镇定地回道:“能与八贝勒爷对话,是臣之幸。”
胤礽双眸微沉,在八贝勒回身前先走了。
回到宫里,胤礽立即召来索额图,与他言道:“你派人盯着年羹尧,不必惊动,只将他去往何处,又与何人相交报于我。”
“嗻。”索额图并无半点犹豫的应下,随即目露惊疑,慎重问道:“年羹尧便是那得了皇上‘捷才’之誉的新科进士?奴才记得他如今供职于翰林院检讨,此人虽有些才华,却也不算头角。”言下之意,甚是疑惑为何此人能引起太子爷注意。
胤礽笑了笑,答道:“此人有经世之才,却未显露。”
索额图早在不知何时便对胤礽之话奉若真言,当下便立即道:“何不招纳麾下?”
胤礽摇了摇头,道:“经世之才也许磨难碰壁才能激发其潜能。”他长年累月的观察积累,胤禩生母卑微,他自小便学得察言观色,将其应用自如类似本能,而兴许是从小到大都待人亲切平和,不论是喜是恶皆都笑意温润,他温润清雅的外表之下,却有着急功近利,缺乏耐心的与外表截然相反的内在。
用溪则的话来说便是压抑了太久的本能,憋得久了难免会在其他地方发生质的改变,以保持能量守恒。
因此照着胤禩的矛盾性子,年羹尧一个小小的翰林院检讨,怕是入不得他的眼,不久则必将弃之不用。届时年羹尧灰心失意,只得另择他处。不过,也防着万一,便让索额图派人去盯着。
索额图深觉有理,轻易得来的,总比不过积极争取的珍贵。
将身上朝服除下,胤礽换了通石青龙凤勾莲暗花纱袍往乾清宫去。
康熙也换了身衣裳,正与白晋低声言语,听闻胤礽来了,微微的笑了起来,对白晋道:“皇太子来得正好,你们的东西,他怕是比朕还喜欢些,你的想法,在日常里可先与他说说。”
白晋微有喜意,忙站起身道:“臣遵旨。”他的汉语极为流利,因着口音听着虽有些怪异,但却字字都吐得清楚明晰。
这时胤礽笑着走了进来:“皇阿玛给老师下了什么旨意?儿臣可能帮得上忙?”掀起前摆见礼:“儿子给皇阿玛请安。”
“起来起来,你今日也累了,就不必如此多礼。”康熙走到他面前,一把将他拉起,胤礽顺着那股向上提的力量,敏捷的站直了身子,清隽的面容上带着得宜得恰到好处的笑容,侧头朝白晋点了下头。
白晋做过胤礽一阵子老师,胤礽待他以半师之礼。
“白晋,你来说。”康熙一挥手,今日那五十门神武大炮给他大大的长了脸,他心情尤其好,瞧着便甚好说话。
白晋应了是,拱手对胤礽禀道:“工匠们说,神武大炮仍有改进的前程,臣想,一鼓作气,再变得好一些。”西洋人,汉语学得好,说起成语,却仍有些磕磕绊绊。
胤礽听罢,微微沉思了片刻,对康熙道:“火炮应用于战,战场,千钧一发,儿臣以为,是否将火炮的运输改得更便利容易些?”胤礽喜欢在别人说出答案前独自思考,而后先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
一旁的白晋立即欣喜道:“工匠也是这个意思,除却威力,运输火炮的小车也需改进。”
胤礽微笑,而后再道:“然而,火炮再便利也有一定重量,皇阿玛,若是将鸟枪改进,增大其威力,则能于陆上方便作战。”鸟枪并不是打鸟的猎枪,而是常用的火绳枪,因其枪口大小如鸟嘴,故称其为鸟枪,倒是传神。
康熙深湛的双眸一亮,数十年不断将铸造火炮工艺精进,却少在鸟枪上花功夫,火炮诚然威力巨大,却也笨重庞大,鸟枪却能徒手拿起,便利的多。
只是……
康熙含笑望向胤礽,状似随意道:“你平日多心慈宽仁,朕也以为你当是喜好平和宁静,厌恶鲜血横流的战场的,不想竟对些许用于战事的火器如此感兴趣。”
作者有话要说:看到有人对闭关锁国感兴趣。
闭关锁国不能说是从老康开始的,老康对西方文化其实很包容,白晋出使法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老康甚至说过要信奉天主教的话,传教士的地位也不低,有好多在朝廷任职的,一切都很美好,直到1705还是1704的时候,罗马教皇很脑残的说,要在中国的传教士以及入教的中国人都不能尊崇儒家,不能奉行中国礼仪,然后问题就大了,儒家涉及范围很广的,不是几句孔子说就完了,包括祭祀之类的都有儒学的身影。
老康肯定不高兴,在他的地盘上不尊重他的游戏规则,这怎么行!不过他人很好,生完气后,他冷静下来,觉得是两个国家相距太远,那个教皇对他的国家的认识存在错误,于是他又派白晋去说,其实大清很好的,儒家很也不错,你可以肯定推崇自己的东西,但你也不能否认我的文化,然后再来一句在我的地盘上只能听我的!
教皇不答应。
于是两国宗教问题直接上升为政治问题。争了十几年,到雍正的时候,他手腕很铁也很干脆,就两个字,禁教!乾隆当然不会反对他爹,后面的皇帝也禁,并且越来越严重。
表面上看,差不多就这样了。
☆、第四十二章
气氛仿佛倏然凝固,胤礽嘴边仍是得体的微微勾起,显出一种极为矜贵而又颇具风雅的气质,心中却已猝然紧缩,警惕起来。
康熙湛黑的眼眸隐隐深沉,眉宇间却是轻松舒展,面上含着宽和仁慈的笑意,静静地望向胤礽,仿佛是真的对他为何对火器如此重视而颇觉兴味。
胤礽坦荡地拱起手,他已想好了如何回话,镇定而自然地答道:“铲除鳌拜,收拢帝权;剿灭三藩,海晏河清;平定郑氏,收复台湾;驱罗刹,诛葛尔丹,皇阿玛丰功伟绩、古往今来无人可及。”胤礽逐字逐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康熙先是含笑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