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事技术工作的,开商店做生意的,在农场里干活的,在工厂里打工的,除了俄国人,还有比利时人,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等等等等。甚至还有不少拉美人。
李三少眼睛一眯,嘴角一勾,回头给京城发去了一封电报,楼大总统接到后,找来展长青,商量妥当,隔日递交国会。
国会就“移民制度”和所谓的“绿卡”问题商讨期间,楼二少的求学生活也走上正轨,李谨言在关注欧洲消息之余,也掌握着俄国国内最新的情报。
十月革命爆发,联合政府垮台,克伦斯基逃亡国外……高尔察克回国,白军出现,叶卡捷琳堡的枪声响起,沙皇一家九死一生,只有塔基杨娜女大公和皇太子安德烈活了下来,正在华夏情报人员的保护下,在西伯利亚逃亡,伊莲娜跟在女大公的身边。
李谨言可以预期,那批可观的黄金,距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可他现在关注的不是黄金,而是欧洲西线的战场,准确点说,是法国北部的小镇康布雷。
十二月二十八日,华夏军队主动向防线后的德军发起了进攻,这场进攻出乎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的预料,也在一战的历史进程之外,却对整个一战战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后世称这场战役为“康布雷战役”的延续,却也有另一种说法,这场完全由华夏军队发起和主导的战斗,奏响了欧战最后一幕的序曲。
230、第二百三十章
1917年12月28日;凌晨六点三十分;坦克和装甲车的轰鸣声;揭开了康布雷又一场大战的序幕。
此次;华夏军队在地面炮火和照明弹的指引下;向德军阵地最突出的一部发起进攻、
漫长的十几公里阵地;并非全部连接在一起,侦查飞机带回的情报;使楼少帅最终确定了攻击地点。
与英军的进攻方式不同;华夏军队从一开始就找准了德军最薄弱的环节,利用坦克和装甲车集中火力清除障碍;空中的飞机配合步兵火力;将堑壕内和掩体后的德军全部扫清。
这种战法;更符合富勒的坦克集中战理论,也更近似二战时德军闪击战的雏形。
德军的反应相当迅速,火炮,缴获的英军坦克接连出现,之前的一场空战,打破了不在冬日交战的默契,德军前线指挥部甚至认为,此刻的康布雷比同英军对峙时还要危险。
不要小看任何敌人,稚嫩的孩子也能挥舞刀剑!
华夏士兵的进攻序列分成了不同的波段,北六省的大兵充当突击部队,或许是受到了独立旅的影响,大兵们在进攻中全部保持“沉默”。
枪声,炮声,坦克履带碾压过铁网和掩体,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声音。
这种进攻方式,被他们的敌人称为“沉默的死亡进行曲”。
一支十五人组成的突击小队冲进了堑壕,手中的冲锋喷射出火焰,子弹击中了目标,有人倒下了,有德国人,也有自己人,没有人停留,他们的作战任务只有进攻,不去管后续部队是否跟上,不去管侧翼的敌人是否会将路封死,他们是军人,军人唯一的信条就是执行命令!
“进攻!”
戴着钢盔,手持冲锋枪和步枪的突击队,几乎以同样的步伐在向前奔跑,枪口喷出的弹道火焰,就像是死神挥下的镰刀。他们一个接着一个撕破德军的防线,后续的部队快步跟上。
坦克成为步兵进攻的保障,喷火坦克首次在欧洲战场亮相。
德军对准坦克履带的攻击十分有效,被迫停下的坦克。却仍能作为固定火力对堑壕进行炮轰。能够打穿马克四型的反坦克弹,在丑八怪四型面前显得无力,子弹打在加厚的装甲上,擦撞出火花,却根本无法击穿。
铺天盖地的掷弹筒和手榴弹朝每一处机枪阵地砸落,被护卫着的喷火兵,用德军熟悉的方式,攻陷了他们的阵地。
如果换成四年前的德军,哪怕是一年前,华夏军队的进攻不会如此迅速,伤亡也会是现在几倍。可是,不久前的康布雷坦克大战,大量消耗了德国布置在该地区的有生力量,补充的新锐师,代表着新兵,没有战场经验的新兵。
面对华夏军队的进攻,德国人尽一切能力防守,侧翼的部队迅速增援,却也有限,没人可以保证,华夏人不会在他们抽…调兵力之后,对其他阵地发起进攻。
很快,德国发现华夏军队的战斗方式,和他们以往所接触的完全不同,就连攻入同一个战壕的不同战斗小组,作战的方式都是南辕北辙。
一群埋头向前冲,打死打伤不论,一群就像是专为清扫残敌,一个都不放过,肉搏时,一群专门用枪托砸头,一群直接用断子绝孙脚招呼,德国大兵觉得,他们不像是在同一支军队作战,而是一支联军!
南六省大兵的枪法极准,差点让德军以为华夏军队准备了至少一个团的神枪手。
北六省和滇军的两拨进攻,打乱德军的阵脚,丑八怪四型对战马克和德军的A6V,一对三仍不落下风。就算德国得到了丑八怪的图纸,但一型和四型的差距,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消除。
空中,黑旋风再次和德国战斗机绞杀在一切,从陆地到天空,触目所及,均是战场。
两翼的德军不停增援,却始终无法合拢被华夏军队撕开的口子,北六省大兵依旧在猛冲,南六省大兵对机枪手挨个点名,滇军撒丫子在战场上飞跑,子弹打光了直接肉…搏,专门朝下三路招呼,德国人被这些“不规矩”的华夏军人打得快没了脾气。
下了战马的西北大兵们也不遑多让,比起刺刀,他们更习惯用马刀,刀身过长,干脆抡起了工兵铲,这倒是和德军的搏斗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康布雷的德军指挥官面对战场局势,搞不懂华夏人想做什么,难道他们想通过这个缺口一路冲到兴登堡防线?简直是开玩笑!
这是华夏军队自作主张,还是协约国的预谋?若是继续从其他防线调军,是否会给敌人可趁之机?
德军满脑袋问号,联军指挥部也是莫名其妙。
战斗清晨打响,一直到下午两点,联军指挥部才得到消息,当时,指挥部内一片寂静。
“华夏人在做什么?”
作为英军前线总指挥,黑格必须对原本属于英军的防区“负责”。好在从指挥部到康布雷,有电话可以接通,当楼少帅的声音在话筒中响起时,指挥部内又是一片寂静。
“我军在进攻。”
进攻?
脾气暴躁的法国将军芒让认为华夏军队简直是在找死,“这支军队指挥官疯了吗?!”
英军指挥官黑格也是匪夷所思,恰好在指挥部的潘兴将军却开口说道:“诸位,这是机会!”
“什么?”
“扭转战局,取胜的机会!”
康布雷的战斗持续到下午五点,华夏军队没有再继续突进,而是固守住撕破的德军防线。战场上的情势很奇怪,华夏军队成功将德军切成了两段,也似乎被德军给三面包围。
傍晚时,德军尝试收回阵地,结果被华夏军队的火力打了回来,德国指挥官没有再做尝试,楼少帅也没有继续下达进攻的命令,几分钟前还硝烟弥漫的战场,突然变得安静下来。
德国人依旧摸不着头脑,楼少帅却达成了部分作战目的,摸清了德国人的“底细“,同时,还将那个不幸被德军俘虏的飞行员成功救了回来,当时,他已经陷入了昏迷。
“欧洲最强的陆军,”宋武拿起统计后的战损,“该说名不虚传?”
马少帅长腿架在桌上,摘下了头上的钢盔,战斗最激烈时,他也上了战场。
“的确。”龙少帅走到楼少帅一旁,“接下来,怎么打?”
“等。”
“等?”
一个字,把其他三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来。
“等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反应。”
片刻,宋武笑了,“也是,打了一个开门红,算是让他们见识到了,接下来用不着那么急。”
龙少帅喝了口茶,没说话,马少帅则是向后一仰,“再不识趣,给老子玩下马威那一套,掉头揍他们去!”
几名师长刚从外边走来,听到这句话,险些一个踉跄。
年轻人,年轻气盛啊……不过,年轻真好啊。
即便德军大部分是新兵,在此次战斗中,华夏军队的损失仍不小。战死八百六十一人,伤者也达到两千五百多。另有失踪三百多人,不知道是被德军俘虏,还是出了其他事情。打死打伤的德国人未做统计,抓获战俘一千八百余人,缴获机枪三百一十挺,火炮五十八门,还有二十一辆马克坦克。
从德国人手中缴获英国坦克,也算是稀奇?
联军指挥部,此时才得到了最确切的战况。
英军曾在一天内攻下康布雷,但那时集中了三百多辆坦克,一千多门大炮,还有飞机。
华夏军队参与进攻的只有三十九辆坦克,五十辆装甲车,二十架飞机,火炮也只有五百门,重炮几乎没发挥多少作用。即便只占据少数几处突出阵地,战果也相当可观。
关于华夏军队的战损……肯定死了很多,绝对比华夏人口中所说的更多,至少四到五倍,才符合战场“常态”。
法军和英军都无法短时间内对康布雷增派援军,训练营中的美国大兵终于派上了用场。
在欧洲的美国大兵已经接近二十三万,他们计划在明年春季后发起进攻,华夏军队的举动打乱了这一切。
“为了正义,为了播撒自由。”
美国牛仔们斗志昂扬的出发了,德国后方也在紧急调派军队。布尔什维克成功夺取政权,欧洲东线的战火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可能不再燃起,德国又一次从东线抽…调部队补充西线。
“康布雷不能交给协约国!”
法国小镇康布雷,就像1916年时的凡尔登一样,吸引了交战双方的目光。
只不过,这次双方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主动发起进攻的变成协约国军队。一战的整个进程,也将从这一刻开始变得不同。
12月30日,美军抵达康布雷,同日,楼少帅收到了李谨言发来的电报。
随同电报而来的,还有大量的军需物资,都将通过瑞士的尼德商行送到华夏军队手中。身处法国的马尔科夫,会想办法让这批物资更妥当也更快的送交到楼少帅手中。
显然,李谨言对于欧洲佬和美国佬始终是不信任的,即便隔着大西洋,也无法阻挡他向前线运送物资的脚步。除了食物,更多的就是药品。弹药可以就地补充,食物和药品,绝对是一样也不能少!
与此同时,两艘没有悬挂旗帜,舰身上也没有任何明显标志的巡洋舰,正悄悄的“接近”菲律宾群岛。寺内首相的“抢劫”计划,即将正式开始。
231、第二百三十一章
民国九年;公历1918年1日1日
华夏联合政府大总统楼盛丰;在广播中发表了祝新年讲话。
此前;政府虽然对德宣战;并派军队远赴欧洲大陆作战;但国内并非全部是赞同的声音。
“之前不宣战;一帮学生上街闹,现在动真刀真枪了;又一帮人闹;就不嫌烦?”
不能怪楼大总统抱怨,在楼少帅领兵出征之后;报纸上便开始出现反战言论;认为华夏军队出征欧洲没有意义;只是因一时之气,当此时,华夏的首要之事,乃发展民族经济,振兴国力,而非对外炫耀武力。
“楼氏当政,武夫执国,真乃国家之幸?”
这样的声音并非没有市场,只是一直没有占据主流,更多的,还是青年学生和文人发出的声音。之前“反对”楼大总统的部分人,也因为华夏远征军在欧洲首战获胜转变了口风,开始和这些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