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心-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吃中饭时,申克叫住了正要出门的王院长等几个刚刚看懂了其中一幅画的人。
“各位,请您们看这幅画其实是为了救命的...”
“三年前,HK首富李诚嘉游华山时无意中得到了这幅画,在宾馆的当晚突然昏倒,到现在还没醒过来,昏倒前他的手一直指着这幅画...”
李诚嘉三年前突然因病淡出,到现在也没露过面,由他的两个儿子接手晨兴集团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只是外界却没人知道原来李诚嘉是中风了,而且是因为一幅画引起的。
“这幅画三个月前由李诚嘉的大儿子带到北京,交给刘铧总理,想请刘铧总理看看大陆的能人异士能不能解开这幅画,因为三年来光靠注射,李诚晨的身体已经越来越虚弱,恐怕会不久于人世。谁知道,刘铧总理把画拿回家的当天晚上,他的儿子看了这画,也中了风,不省人事。于公于私,刘铧总理都想请大家能帮忙解开这画,不过,关于这画背后的事情,关系到李诚晨和刘铧总理,还请各位能保密。”
王院长相信申克说的,他这几天对“龙”字的体悟越深,越是觉得这个黑子的画具有无穷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魔力。
“但是这一幅,我们却看不懂。”王院长跟那三个看懂了展览馆那幅画的人交流了一下心得,然后说了大家的结论。
又是三天了,看画的人已是越来越少,最后剩下的只有王院长 和那三个看懂过画的大师。而申克看着剩下的几个人几天了还没什么进展,也越来越沉不住气。
“看来,只能出最后一招了....”
第二天,全国几大报纸登了一则消息:
(亿元重赏
兹在巴蜀蓉城市巴蜀美术展览馆悬挂一幅国画,凡真!!!能看懂的人以亿元重赏,时间神州历94年8月2日至94年8月16日。
真!!!能看懂的人请拨打电话
010-8XXXXXXX,010-6XXXXXXX
或手机1398XXXXXXX 1396XXXXXXX)
于是乎,各地方报纸纷纷转载,一时间,上蓉城来看画的人络绎不绝,蓉城人“神画事件”的热还没有褪尽,现在又来了这个“亿元风波”,本来闲散爱看热闹的蓉城人迎来了比春节更热闹的节日,这个夏日,注定是一个火爆的夏日。
遍及蓉城大街小巷的这个风波,李黑却一点都不知道。
他不爱看报,也不爱看电视,现在又正在放暑假,妹妹去了学校上第二课堂,于是便每天呆在家里逗父亲的八哥学舌。
李小婷也不知道,这些天李小婷的每天要做的就是躲王院长,躲不过了就哭,对这个游戏李小婷已经乐在其中了。
她还在奇怪那天找自己的那个老头已经三天没来了,想是老头一说到那画,说想拜自己为师,自己就使出“哭”这一招让这老头没辄吧,这一招自己在李黑面前可是屡试不爽。她还在偷着乐,想到只要把这老头打发了,李黑那幅字的事情间一长自己就来个抵死不认,而且现在美术展也结束了。
那天由于好奇,为了看看李黑说的“轩然大波”是什么,从李黑的书架随便偷了一幅画,请学校外面文具店的张大娘给裱了就寄去参加全国书画大赛,自己认为是鬼画符的这幅画居然被选中了,而且居然还有那么多人看。她倒不知道画挂出来是因为杨波的工作失误。再然后就是一个都能当自己爷爷的人跟自己跪下要“拜自己为师”。
不过,这些天有点烦的就是同学们问那个给自己下跪的人是谁,自己也搪塞不过去,只得说“是个疯子”。想王院长一个国画大师,居然被一个丫头说成疯子,要是知道了怕不气得吐血吧。
“亿元风波”成了蓉城人最好的谈资。本来巴蜀人就是以“闲”字出了名的,茶馆到处林立,中年人老头们有事没事的都喜欢泡茶馆喝着盖碗茶。现在又有了这事,相熟的人坐在一桌,问候语也由原来的“吃饭没的”变成了“那画解开没有”
然后便是大家说着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说着说着,原来的几桌人也凑成了一桌,相互间也似乎熟络起来。
“狗日的,那是幅啥子画,亿元!一张一张的数怕是几辈子都数不完,老子一个月工资才挣四百大元...”
“我说,你们去看过没的,是幅啥子画?”
“我可是不敢去,这盖碗茶才二毛一杯,那门票可得要二十,而且还限时只能看一个小时...”
“那这次美术馆还不赚肥了去,听卖票的小方说,现在的票得预订,预订晓得不?”
“狗日的,昨天我跟婆娘说我想去看画,婆娘硬是盯了我脑壳看了半天,最后说了句,我看你脑门心好像没长满,气死老子。”(注:脑门心好像没长满,巴蜀方言,意为你没那个运气,贬义)
“老子戒烟几天了,把烟钱省下来,老子也去碰碰运气。”
“老杨,你今天不是去看了,说说看,哪们回事。”众茶客都看了一下老杨。
老杨啜了一口茶,看老杨不说话,只是看着浅了一点的茶杯,再看看地上的花生壳。
“堂倌,加水,再来盘煮花生”,茶客里有人帮忙吆喝。看到有人把花生钱给了,老杨又啜了口茶。
“看这画,专门有一间小屋,小屋每次只准进20个人,”看样子,梁才子是又把那天神画事件的办法用在这了上面,“然后是一次只能看1个小时,允许讨论。我进了屋,看屋里有两幅画,其中一幅下面写着亿元重赏,还盖了红戳。旁边那幅谁看呀,还不都挤到那幅亿元画那里了。”老杨剥了颗花生,放进嘴里,“我看了半天,什么都没看明白,只认得是个龙字,走前,我看了一下旁边那幅画,看了下面的简介,才知道――”老杨没有接着把话说完,转了一句,说,“话可说在前头,我说了我的体会,以后你们谁用我的体会看懂了那画,可得分我老杨一份。”老杨原来只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无业游民,何曾有过这样的风光,成为大家的焦点。
“行了,老杨,你就说嘛,忘不了你的。”茶客哄地一笑。
“呵呵,”又剥了颗花生,老杨眼珠转了转,好像想到什么,也不接着上文说下去。“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老子只是个小学毕业,有些字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看大家一脸失望,老杨最后说,“不过,我有个提议,这样子,大家明天早上来,我再说。”
茶馆前,老杨捋了捋昨天专门去理发店弄得油光发亮的头发,“各位,大家身上现在至少都有两块钱吧?”以为老杨要借钱,不少人就要想走。老杨看有人走,也不吭声。等到只有十个人时,老杨跳在凳子上,“现在,我有个想法,跟大家说说,这样,大家先一人放二块钱到桌上,如果认为我说得有理,就按我说的办,如果我说得没理,大家把钱拿回去,不过,我可说了,如果谁把我的办法说了出去,我可跟他没完。”
“现在剩的这些人,都算是投资人,我嘛,算智力投资,如果这画最后是我们这些人中的一个看懂了,到时按十一股分钱。”尽管肚子里没二两墨水,但混了这么多年,这张嘴可是不会输给任何一个人。
看大家没有异议,老杨又接着说。“看这画,其实必须得买两张票,第一张用来看旁边那幅,那幅画下面说了怎么看,对了,那幅画就是前些天电视上说的那幅神画,叫什么《旷世绝作》,看懂了那幅才能看亿元画,这两幅画听说都是同一个人画的。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我们中的一个认字多的人先把简介给抄回来,不过,别让其他人发觉,到时大家都用这办法,就不定是我们中的人最先看懂了。这可是亿元呢,十一个人分一人还将近1000万...”好象钱都已经到手了似的,老杨吞了口口水。
“把简介抄回来后,大家找个地方商量,想到怎么看画以后再一人出2元,选个人去试试行不行,当然,我仍是智力投资。”
“不过,我再说一句,这办法可别让别人知道,再有就是最后解出了画可得大家平分,主意可是我出的。”
老杨的主意最终还是泄露了出去,却不知道是谁说的。茶馆的生意也清淡了许多,往往都是几个十来个人拿着一张小纸条在茶馆外碰个头,嘀嘀咕咕一阵又分头走开了。
老杨看办法已经不是他独有了,反正自己也看不懂画,只得又想了个捞小钱的主意。
“独家奉献,独家奉献了啊,五毛钱一份,”老杨在四川美术展览馆前摆了个地摊,“看懂亿元画的决窍呀,五毛钱一份了!”
有好奇的人买了,看了以后都是神色一喜,再看看周围的人,然后像揣宝贝一样放进怀里。这样表情的人多了,老杨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最后还请了两个帮手一起卖“神画简介”。
于是,“亿元风波”造就了这个小区第一个先富起来的人。当然,这是后话了。
距离悬赏截止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申克也是急得宛如热锅上的蚂蚁。
申克打了个电话请示,于是,“亿元风波”又掀起一个新的高潮。
“悬赏 一亿五千万”!!
下一章《轩然大波》
*****************************************************************************
第五章 轩然大波
巨额的金钱把往日恬静的蓉城变成了比重庆、南京、武汉、广州四大火炉更火热的熔炉。
蓉城的各个宾馆、旅馆都已经客满,然后是蓉城人许多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亲戚也冒了出来,这些亲戚都在蓉城人的家里住了下来,然后是汽车站、火车站外面的空地上到处都睡满了人,并且还在不断的有人涌入这个城市。每个人的眼睛似乎都是血红的,像猎狗一样,瞪着别的跟自己怀着同样目的来到这个城市的人。
街上都是匆匆来往的人,金钱的力量把蓉城人的活力和智慧全部激发了出来。《华西都市新报》在报上开了个《画廊》专版,专门讨论亿元画,每天都有几十个古灵精怪的主意登在上面。
王院长已经变得很憔悴。不论是谁,如果接连几天每天都要接几十上百个电话,甚至半夜三更都会被电话吵醒,说不定状况比王院长还糟。不得已,王院长只得把电话的听筒提起来,于是,所有打电话到王院长家的听到的都是忙音。
梁才子已经把画换到另一间屋展览,每个小时的接待人数已经从最初的20人,提高到40人,最后再到80人,却仍然说每天有上千人因为买不到票吼着要砸了美术馆,但是每次80人已经是上限了,再多的话难免会有人钱出了连画都没看上一眼就被清场出去的情况,参观的门票也是一提再提,从20元涨到了40元,听说黄牛票已经炒到了80元。而这年月,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还只有不到五百元,大部分家庭的月收入只有八百元左右。以前只听过倒车票、XX巨星的演出门票,这书画展的门票也被用来倒,可算是蓉城这个夏天的一个热点吧。
以前门可罗雀的美术馆,在无业游民小杨卖力的叫卖声中迎来新的一天。
《艺术还是骗术》这篇五百多字的小文登在了《华西都市新报》上,小文说,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