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妻盈门-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王承这般的彻底‘复古’,穿出去绝对能引来路人的侧目、甚至是围观——奇装异服啊,亲!
不过由此谢向晚可以断定,王承确实非常崇尚魏晋时代的名士,只是不知道这位吃不吃‘五石散’呀。
谢向晚脑补的很是欢乐,一旁的谢向荣已经放下筷子和食盒,站起来,整了整衣冠,而后带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来到竹屋门前,站定,躬身,深深一礼:“学生扬——”
还不等他介绍完,王承已经不耐烦的摆摆手,“好了,知道你是扬州谢向荣,不必再自我介绍了。”
谢向荣一怔,没想到这位王先生这般直率,但很快又恢复正常,他抿了抿唇,道:“今日学生冒昧前来,是想拜会王先生,并请教您几个问题,不知——”
谢向荣没有直接将仇恒的推荐信拿出来,小小少年也是有他的傲气的,路上的时候他反复思索过,最后还是决定先用自己的能力打动王先生,如果不行,再拿出荐书不迟。
但王承又不客气的打断了他的话,笑眯眯的问道:“你出身江南豪商之家吧?”虽然猜到了答案,但他还是想印证一下。
而且,他也想看看这个少年的反应——到底是以出身商户为耻呢,还是……
谢向荣又是一愣,眉头禁不住皱了皱,他抿紧双唇,小脸上写满认真,用力点了点头,不见任何自卑的说道:“先生好眼力,学生确实出自扬州商贾人家,家中先祖于前朝末年靠贩盐为生,传至家父已是五代。”
语气中并没有以祖先为耻的意味,反而充满了对先祖的敬重与骄傲。
王承挑了挑眉,继续道:“哦,世代盐商,呵呵,难怪如此大的排场。”
说着,他还用手指了指散落在竹林里的谢家下人,以及茵席上摆放的精致吃食。
谢向荣心里咯噔一下,王先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暗讽谢家奢靡浪费,还是嫌弃谢家是盐商?!
深深吸了口气,谢向荣回答道:“没错,学生家世代盐商,但却不是奸商,我谢家在扬州落户八十余年,便做了八十年的善事,当年太祖起兵时,更是倾尽家财资助,后被太祖爷钦赐‘义商’牌匾。”
还有一句话谢向荣没有说出口,那就是谢家确实有钱,可那些钱都是谢家人一文一文辛苦赚来的,没有坑蒙拐骗、没有违法乱纪,都是干干净净的银子。
这话他虽然没有说,但王承却能清晰的感觉到这少年是真心以先祖为荣。
对此,王承很满意,因为他很看不惯那些发家后却极力抹杀先祖的暴发户,这些暴发户唯恐旁人嘲笑,竭尽所能的回避自己的出身,甚至以祖先出身不好而感到羞耻。
说实话,这样的人,王承是打从心眼里看不起,一个连自己祖先都觉得羞耻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得到旁人的尊敬?
谁也不是天生高贵,出身低不可耻,可耻的是不肯面对、甚至是否定自己的出身。
不错,这个小子的心性很不错,王承暗暗点了点头,觉得面前的小少年顺眼多了。
王承身后的阿大见自家老爷只顾着聊天,却忘了‘正事’,忙故意轻咳了两声。
王承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关切的问了句:“阿大,你得风寒了吗?”
阿大被噎了下,正待解释,不想竹林外传来一声女子的轻笑,“他哪里是得了风寒,分明是肚子造反呢。”
话音未落,一个身着道袍的女子缓缓走了过来,扫了眼谢家人,而后一双美眸看向王承,“方才用饭的时候没有看到表兄,我还担心表兄忙于下棋忘了用饭,特意过来查看,不想表兄这里是来了客人,看样子,是要大宴宾客啊。啧啧,好热闹!”
王承揉了揉鼻子,道:“我确实还没有用膳,不过大宴宾客谈不上,这不,我还在跟客人说话呢。说来也瞧,我的这位小客人也姓谢,竟是与表妹同姓,你说巧与不巧?!”
ps:额,更新晚了,抱歉抱歉!!
☆、第046章 果是一家
那女子柳眉一挑,有些冷淡的说道:“巧?恕小妹愚钝,实在没有看出哪里巧来了。”
几乎是目不斜视的穿过竹林,径直来到竹屋前。
王承笑得很是欢乐,道:“你们都姓‘谢’呀,有句俗语怎么说来着?哦,对了,叫‘五百年前是一家’呢。呵呵,一笔写不出两个谢字,没准儿——”
他说这话绝对是在开玩笑,因为旁人不知道表妹所在的家族,王承作为姻亲确实非常清楚。
谢穆青出自陈郡谢氏嫡脉传下来的一支,除了宋末时家族因战乱受了些冲击,传承险些断掉外,自南朝后,近千年繁衍下来,家族可考据的历史跨越了几个朝代,称得上大周第一等的旧姓望族了。
这样一个大家族,慢说是往上数五百年了,就是数个一千年,也不会跟个市井盐商扯上关系。
再者,谢穆青这一支的历任家主都颇有几分见识,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总能带领家族平安度过。基本上不会出现族人家业衰败、不得不从事贱籍谋生的情况。
当年太祖起兵的时候,谢家就曾经出过大力气支持,大周新建后,谢家甚至参与了修订大周律等律法典籍的活动。
只是随后谢家家主感觉到周太祖不是个‘共富贵’的人,急流勇退,在太祖最感念谢家的时候,带领族中子弟从朝中要紧部门上退了下来,只留了几个性情沉稳的侄子在翰林院、国子监,其它的人,包括谢家家主全部离京返回了老家。
对于谢家的这种‘知趣’,周太祖表示很满意,继续发挥他勤俭的作风,实质的奖赏一概没有,只口头称赞了谢家‘果然清贵,有乃祖遗风’之类的话语。
不过。陈郡谢氏毕竟不是谢秉德那样的草根,饶是周太祖‘节俭’成性,也不能做得太过,毕竟谢家子侄还有几个在朝中任职。虽然不是什么要紧差事,却是读书人的总教头。
周太祖明白,他可以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上知天下,虽然他很看不惯那些摇头晃脑、酸文假醋的文臣,可治理天下、处理政务,却少不得他们。
所以,单是为了安抚读书人,周太祖也不能对‘功臣’谢家太过刻薄,待谢家家主辞官离京的时候。他难得大方的赏了谢家些财物、田产,只可惜这些田产并不在富饶、繁华之地,而是分布在川、滇、黔等地的山林中。
周太祖太会算账了,那些地方,大多处于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土地贫瘠,山民彪悍,朝廷收税也收不上来,索性当做福利赏给功臣算了。
也正是有了这段渊源,鹤鸣山附近的这座无名小山便成了谢家的私产。
话题扯远了,咱们还是书归正传,王承这么说。不过是开个小玩笑,逗逗他的小表妹罢了。不是他恶趣味,实在是这个表妹向来一副淡然从容的模样,王承搬来无名山也有好几年了,竟是一次都没有看到表妹平静面孔皲裂的模样呢。
然而,这次他还是失败了。谢穆青清修多年,心境早已练得如古井般无波无痕,哪里会轻易被‘挑逗’成功?!
只见她举起一手,打断王承的话道:“表兄莫不是饿得头发晕了,好端端的竟说起胡话来了?天下姓谢的人家何其多。可惜我谢氏世代居于太康,除了族谱上记载的三堂八支的族人,旁的贵人却是不敢乱认的。”
听了谢穆青的话,谢向晚眉头微微上扬,啧,这位美女道姑嘴里说着‘不敢乱认’,貌似挺谦逊的,实在内涵深意啊,颇有几分敲打的意思——亲,我陈郡谢氏千百年的名门望族,绝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可以攀扯的人家哦。
对此,谢向晚并不生气,作为谢氏女,谢穆青确实有骄傲的资本,而且人家也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更没有辱骂自家,她就算是生气也找不到理由啊。
不过谢穆青的话,还是给了她答话的机会。
稍稍想了下,不等王承开口,谢向晚已经脆生生的接过话头,“女居士此言差矣。”
谢穆青正欲抬步进竹屋,忽听到一声清脆的女童声,不由得顿住脚步,转身看了过去,最后目光定格在谢向晚的身上,她勾了勾唇角,道:“可是这位小姑娘与我说话?”
谢向晚没有起身,依然盘膝而坐,不过小身板已经挺得笔直,双手自然的搭放在双膝上,轻轻点了点小脑袋,“没错,小女谢向晚,见过玄清观女居士!”
谢穆青见她一个小女娃却故作大人模样,不免觉得好笑,可看小家伙长得五官精致,双目灵动有神,又不禁心生好感,忽然也有了跟谢向晚聊天的兴致。
“你方才说我说的不对,我想知道,到底是哪里说的不对。”
谢穆青性格率真,既然要跟小姑娘聊天,那就不能站着吧,所以她直接拿袍袖扫了扫竹屋前的竹制木板,而后直接坐在木板上,摆出一副‘有话慢聊’的姿态。
“女居士方才说天下姓谢的人很多,可你却只认族谱上的三堂八支为族人?”
谢向晚尾音上挑,明明是冷艳高贵的女王范儿,由个六岁半的女娃儿做来,却很有喜感。
谢穆青唇边的笑纹加深,眼中的兴趣渐浓,她感觉得到,面前这个小女娃儿绝不似她表现出来的那般乖巧,而且她推断,小家伙接下来要说的话肯定不会多么入耳。
果然,只听得谢向晚脆生生的说:“小女却有一事不明白了,难道贵府府上的族谱就真的记录得那么全,将所有的族人都记了下来?”
谢穆青挑眉,淡淡的说:“应该没有疏漏,我谢氏并不是什么寒门小户,旁的或许能出错,族谱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遗漏的。”
谢向晚撇撇嘴,那神情,仿佛在说,不见得吧。
谢穆青当然读懂了谢向晚的言下之意,她歪着脑袋想了想。而后道:“唔,我想了想,近一两百年间,确实没有什么遗漏。”
她自幼就是读谢家族谱、家训长大的。少时犯了什么错,旁人家的女儿或许会被罚抄女诫什么的,而她却要被罚抄族谱,三十多年抄写来,谢氏的族谱,她都能倒背如流了。
谢向晚却不依不饶,继续道:“那两三百年前的呢?”
谢穆青凝眉,她算是看出来了,眼前这个小丫头是诚心要跟自己计较呢,说出来的话。更像是提前想好的。
难道,这父子三个并不是来寻王家表兄,而是来找自己这个避世谢家女的?!
可、可这也说不通呀,说实话,她在谢家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人物呀。尤其是自己父母双亡,兄弟姐妹全无,他们这一房仅剩她这个孤女而已。
若非如此,她也不会放着好好的世家女的日子不过,非要跑到蜀地这荒郊野岭的地方当什么女道士啊。
一个孤女,六亲死绝,族人避之唯恐不及。名下虽有些薄产,可并不足以让人千方百计的来算计。
谢穆青心中苦笑连连,她真是被那几个贪心的族叔、族兄们吓到了,如今竟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了。
稳了稳心神,谢穆青直截了当的问道:“小姑娘,有什么话不妨直说。不必这般绕弯子。”
谢向晚笑得眉眼弯弯,一双桃花眼原就似笑非笑的,这一笑便愈发好看了,不过她年纪小,让人看了只会觉得小丫头可爱。
“居士姐姐好爽快的人儿啊。我喜欢,”
谢向晚用力点点头,笑得愈发灿烂,“姐姐既然这么讲,那我就直说了,三百五十多年前,靖康之难,北地百姓举族南迁,然而南迁途中诸多意外,不少人家都出现了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惨事……”
提起那段历史,绝对是中原汉人又一次的悲惨过往,在场的人都不曾经历,但对那段过往却也知道不少。
谢穆青面含戚戚焉的点头,“是呀,就是我们谢家也不少族人在那场劫难中失散——”
说到这里,她的话音一顿,双眉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