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惊雷逐鹿 >

第629章

惊雷逐鹿-第629章

小说: 惊雷逐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尝见〈太祖实录〉上说,国初大阅礼。 太祖每每亲临校阅,各营整搠人马。 台上吹号笛,麾黄旗,总协戎政及将佐等官各归所部。 兵部尚书请部阵,举炮三。 马步官军演阵如常法。 军士闻鼓而进,闻金而止,进退如一。 容止中节,兵威雄壮,实可观也。 ”如此雄壮声势,虽然只闻其声,尚未一睹军威真容,顾长卿已倏然动容,很是激动感慨,“今日大阅。 堂堂之阵,赫赫之威,堪与国初大阅礼媲美了!”

“呵呵,平虏军威,文房兄到西北还是第一次见吧?”风闲呵呵一笑,就此打住话头。 因为欢呼呐喊的声浪又迫近了许多,已经完全淹没了大阅校场内地其他声音,这时候就是贴在耳边大声说话,也别想听得真切了。

护卫亲军马队簇拥着平虏侯,缓缓走马入场。

一身黑色锁子甲的雷瑾甩镫下马,步履从容,健步登上点将台,红色的披风随风而起,宛如烈烈火焰。

目光如闪电一般扫过全场,刚刚还山呼海啸一般的校场。 便忽然在雷瑾的目光中安静了下来。 鸦雀无声。

西北在雷瑾治下,并无那许多繁文缛节。 因此雷瑾一到,便直接进入‘宣捷’仪式。

宣捷仪式,大体上便是由典礼署的礼仪官当众宣读‘节制西路诸军事’‘假黄钺’‘提督敦煌行营’‘元帅’郭若弼的捷报。

战胜攻取,势如破竹……

所向披靡,望风归附……

西路军马地战绩,令众多健儿按捺不住,胸中热血沸腾,豪情激荡,一个将官战刀出鞘,斜指苍穹,以标准的拔刀礼振臂大呼:“平虏大军,战无不胜!每阵必前,有进无退!”

有了第一个人地带头,所有等待检阅的将官齐声大吼,拔出佩刀,以军中最为隆重的拔刀礼向自己的统帅,向自己的主君致敬效忠:“平虏大军,战无不胜!每阵必前,有进无退!”

密集成阵的护卫亲军锐士骑兵,振臂高呼,漆枪如林,直指天际,密密麻麻,如山隆峙。

刀光剑气,威武雄壮,数万人呼应相和,响彻云霄:“平虏大军,战无不胜!每阵必前,有进无退!”

长刀耀日光,浪卷千重雪。

枪矛成山林,胆气正从横!

声如雷吼,战马长嘶, 雷瑾在海啸一般的欢呼声中,历数西路大军将士之勋绩功劳,谓是男儿奋发,豪杰用命;舍生忘死,一往无前;良家子弟,血染疆场;征讨不服,龙骧虎奋;枭其元首,屠其窟栖;功在国家,惠及后世,诚乃国之干城,西北柱石。

其间雷瑾勉励之语有之,赞赏之语有之,表彰之语有之,将士中曾有幸参与西征诸役者自是心有戚戚,未能参战者则热血上涌跃跃欲试,也不消细表。

雷瑾又宣布凡西征有功将士,皆得勒石纪功,绘图凌烟,俾使名著后世,百世流芳,千秋万代,后人景仰!

最后,雷瑾话锋一转,谓西征功业,小有建树,平虏将士亦当惕厉自省,奋发有为,勿骄勿躁,善始善终!

至此,宣捷礼成,却是费时甚短,接下来便是六军检阅,这却是意在耀武扬威地一节重头戏。

号炮声响,鼓角轰鸣。

旌旗舞动,早已经阵列于前的马步官军,顶盔带甲,精神抖擞。

旗手队护着龙旗、大当先,其后一千骑护卫亲军,策骑入场。

高大的西凉马或者青海骢,棕黑色的牛皮札甲,罩着火红的半臂锦袍,坐骑全身着皮制具装铠——这也只有大阅时才能看到,甲骑具装现在仅仅作为军礼而存在——护卫亲军骑士头盔上的红色盔缨,与他们手中猎猎飞舞的金刀牡丹战旗一道,宣示着平虏军的赫赫威仪。

护卫亲军之后,是独立近卫军团地霹雳蔷薇战旗和近卫骑兵。

再其后。 火凤军团地火凤战旗与面具女骑士们。

紧接着,六大黑旗军团、苍狼游骑军团、白虎游骑军团、西宁行营、铁血营、长安佥兵守备军团等关中河陇一带的驻防军队,都陆续入场。

高大的战马,挺立如林的枪矛,寒光迫人的战刀,精良地强弓硬弩,犀利而沉静的铳炮。 狰狞华美地皮盾藤牌,整齐划一的军阵。 一一展示在人前。

最令人惊奇地是还有狰狞凶猛的战獒兵在列,这是第一次在人前展示。 凶猛高大的獒犬在控驭自如的驯犬战兵指挥下,小小的展露了一点点令人战栗的威慑力。

这是扫荡四方地利器,这是所向披靡地劲旅,可以确信,凡是敢于迎战的敌人,都将遭到凶猛无情地痛击。

棕黑色的精良皮铠。 火红的半臂战袍,高高的盔缨,雪亮的刀枪,雄健的战马,展现出俾睨群雄纵横天下地威凛霸气。

平虏侯的目光,从每一个战士脸上扫过,不怒而自威。

每一个被他注视的人,都会有一种热血沸腾难以自遏的感觉。 他们自然不知道这是某种神通法门的侵染摄动,是将精神修练臻至极境之后的外在具现,威慑力极强,感染力极大——说白了,与佛门大德那种天花乱坠顽石点头地他心神通相比,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雷瑾常年身居高位驭下临民养成的深沉威势。 修行天道有成而自具威烈的宏大气机,在校场这种特殊场合中,在六军大阅的热烈气氛下,彼此侵染,气机呼应,相辅相成,无意中得到了无限的放大、增幅,虽然雷瑾无心于此,但合力加乘,汇成一股。 再散发到整个校场。 其威慑力之大,感染力之强。 亦非平常时日可比。

所有受阅马步官军,无一不在心底大声呐喊,在这一刻,他们只想誓死效忠,至死不渝!

也许在热血激荡过后,他们奔腾的热情会有所冷却,但是这一刻的誓言与激动,势必永远铭刻在他们的心头,千回百转,亦是难以磨灭。

蹄声隆隆,铁流奔涌;吼声如雷,杀气腾腾。

如此雄壮的军威,如此忠勇之将士,如此浩大的场面,对所有人都是一种震撼,非常强烈。

雷瑾伫立于点将台上,审视着自己麾下地精兵强将,沉静如水,高峻如山,难知如渊。

没有人知道,点将台上地雷瑾,在这一刻竟然浮想联翩,他想到了遥远的叶尔羌,以及叶尔羌以远地萨非伊朗王国、奥斯曼帝国、乌兹别柯汗国……

萨非伊朗,是西域大国,在阿巴斯国王在位的时候,英吉利王国的冒险者——谢利兄弟俩得到萨非伊朗国王的重用,负责整编国王新军,教会萨非伊朗的王室军队使用大炮、火枪,在短期之内配备了五百门大炮和六千名火枪手。 擅长骑射的马木留克奴隶骑兵与使用火器的国王新军,使萨非伊朗王室掌握的军队,战斗力很强。 虽然一手创建火器新军的萨非伊朗国王阿巴斯一世已经去世十年,萨非伊朗的国王军仍然是一支相当强大的西域强军,加上萨非伊朗强势宗教‘萨非教团’所拥有的狂信兵团以及萨非伊朗各行省的部落军,确实不可小看。

虽然清真教义中,类似“在真主的眼里,没有种族之分”的训诫,并不能算少,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平虏军西征叶尔羌,同样信仰‘清真教’的西域强国,反应会不会非常激烈,这是谁也说不好的事情——虽然,平虏军暂时并不想针对萨非伊朗,但萨非伊朗会做什么选择呢?有道是,“虎无伤人意,人有算虎心”,不可不防啊。

就是在叶尔羌,短时间内也不会真正平静。 你可以占领一片领土,可以使其鸡犬不留。 但如果你要守卫它,保护它,札根永驻,就得将年轻的士兵投入到激烈冲突的泥淖。 不管骑兵多么勇猛善战,不管火炮的杀伤力多么强大,占领并控制,才能达到目的。

交战、征服;夺占、控制。

现在这个时代。 歼灭敌之精锐军队,消耗敌之辎重粮草,只有将敌方主要地作战力量消耗殆尽,阵地、城池或领土被一一攻占之后,才算完胜——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实在不太容易做到,只能说这是努力的目标之一。 在敌方大败、军无战心之时。 某些城池是有可能不战而降的,譬如在叶尔羌。 就有好些市镇,并没有经过交战,就望风归降了。

萨非伊朗,奥斯曼啊,都不是太好啃的硬骨头。

阵列受阅完毕,其后便是刀手、长枪手、骑手、弓手、弩手、火铳手、炮手等,各自上前演武讲武。 风散云聚,却全是平虏军中简选的猛勇精锐之士,操演,较量,战阵攻守,无一不是杀气凛冽,尽显铁血剽悍之风。

观礼台上的四方来宾,表情各异。 却是各有收获不同——是欢欣鼓舞,还是惊惧不安;是震慑,还是自豪,各方来宾都唯有自家才知自家事了。

一个时辰之后,讲武完毕,收尾的最后一项是“乐舞”。 这日地六军大阅礼到此才算功德圆满。

这最后一项,对整个大阅礼来说,其实可有可无,只不过前面的仪式都是硬梆梆冷冰冰一式地金戈铁马铁血风格,雄壮威武固然是雄壮威武,令人热血沸腾,但多了未免会让人觉着单调。

因之,在最后安排一出乐舞表演,以稍微缓和一下气氛,但能够在大阅礼上表演的乐舞。 理所当然不会是什么柔靡软媚式的乐舞。

鼓点咚咚。 号角长鸣。

两队人马鱼贯入场,额头上都勒着软皮抹额。 皆披甲执戟,带刀挟盾,还有一部分人身背箭壶,带着精美的雕花大弓,大约有千数之多。

明眼人自然看出,那些弓弩刀盾并非赏玩之物,而是正宗的军器,虽然看着精美华丽,但也绝非纨绔子弟把玩的东西,而是真正的杀人家伙。 只是,把杀人地军器装饰得如此精美华丽,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正当来宾们窃窃私语,满腹疑惑的时候,场中人马,队列变换,以战阵之姿,来往疾徐击刺,不断变换攻守阵形。

场边并有乐伎以箫管歌鼓合奏,还有多达百人,披甲装束的戎装歌者大声应和,引吭高歌,声音洪亮雄浑,宛如野兽吼叫,竟然莫名带着浓重的兵戈杀伐意味,慷慨激昂。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四方来宾中,有人已经认出那些乐伎都是‘夜未央’舞乐的台柱子,倒是那百人之众的歌者不知是何来历。

抑扬蹈厉,声韵慷慨。

舞队变换阵势,音声合奏,动荡山谷,声震百里,几乎是一开场就带出浓厚地战阵气息,甚至在阵形变换之间,有种令远近观者凛然震竦的威慑杀气。

刀枪如雪,叱喝如雷。

将领模样的舞者,率领着部下卒伍,分队奔驰,倏而分作散兵,人自为战;忽而又在急骤的鼓角声中重新集结,回过身来结阵执戟,冲刺杀伐。

忽而,转折回旋再变向冲锋,相向击刺,彼此交错,回旋不已,宛如两军相遇,拼命死战;

忽而背向敌方仓皇退却,忽而又转过身来施以凌厉反击。

战舞三变,每变四阵,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鹳,箕张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