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之程家九妹-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伯,大妈,大牛,二牛,三牛给你们拜年了!”
听到声音占了柳瑞芳一半怀抱的程苏就知道他们口中说的三只牛来了。这三只牛在她长大后早就用了大名的,程苏倒是不知道,家里给他们还有这么可爱的称呼。这三只牛是程伯正的弟弟,程仲义的儿子们,大的有十四五了,小的比小八大两岁,都是圆头圆脑,黑不溜秋的小子。前世时,程苏家和二爷爷家不怎么亲近,她对他们倒是不怎么了解。只是听自己母亲程素心说,祖父程伯正在六七十年代时一直背负着地主的帽子,他和二爷爷在父母死后过的相当艰难,就算是这样,他还是很照顾自己的弟弟,而二爷爷却在娶了老婆后被老婆教唆的有些变了,这一家成为了他家最不着调的亲戚。二爷爷当初娶亲,爷爷还以自己的名义借了钱,二爷爷之后却是只字不提。二爷爷的老婆是邻村有名的一枝花,泼辣的很,做事不讲究,只要对自己好,那是完全能够豁出脸面的。嫁进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逼着程苏一家人住进了下面本该给他们准备的小房子。二爷爷当时是连气都不敢喘一下的,那时只有三个孩子的祖父和祖母失望之余,实在是不想天天听呱噪,为了家庭和谐,就搬了下来。
二爷爷和他的老婆渐渐的成了村子里出了名的懒人,他的老婆还在后来嗜赌如命,天天打麻将,家里的儿子从来就不管,这三个儿子,尤其是最小的那个,打小几乎就是在自己家吃大的。那上房本来齐整宽亮的,都被他们整的乱七八糟,想小黑屋一样。小八出事后,二爷爷家还提出让三牛过继,不过是贪了家里地里的收成,和新盖的房子,给了自己一个索取的理由,祖父不是没想过过继,他并不想舍弃一个女儿可能的幸福,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实在是有些气人,家里的东西天天少,最后连钱也少了,祖父就呵斥了三牛,二爷爷的老婆就跳出来维护自己的儿子,还说那早晚都是自己儿子的,有什么好介意的。这样的事情多了,闹的两家很不愉快,直到苏启林死气白咧的当了上门女婿,这过继风波才过去。自此二爷爷家仿佛和家里结了仇一样,就连几乎是在家里长大的三叔,都被教唆的不再理睬祖父母,三叔甚至连祖父和祖母的葬礼都没参加。
所以程苏对这三只牛还真的是没有一点好感,这回她可不会让家里人再受这家子的气了。
“哎,好小子,两天不见,一个个都长高了点啊,这是吃啥长的啊”听到柳瑞芳的话,程苏差点笑出来,她发现自己的前任祖母,现任老妈,可不是一般的可爱。
“俺们吃了牛…”三牛刚说了一半就被大牛捂住了嘴巴。
“大妈说笑啦,俺们也给姐姐妹妹拜年了!”大牛作揖给绕了一周算是拜了年了。
程苏暗自腹诽这几人不厚道,连个头都不磕。柳瑞芳也没为难几个小的,给了一人两毛钱压岁钱。
程苏也是在这个时候注意到这压岁钱的多少,汗了下,实在想象不出高高兴兴拿了两毛钱压岁钱的几人能买什么东西。
用麦秸秆编制的果盘里,放的瓜子,花生,不多的几颗糖,被几个拜年的小子在回去后一扫而空。
小七拿着那果盘嘟着嘴“妈…你看三只牛干的好事!”
“你这窝里横,既然不满意,怎么不去他们家也吃回来啊”柳瑞芳点了点小七。
“妈…二妈,太凶了…真是怕人,谁稀罕去吃他们家的东西!”小七撇了撇嘴巴表示了下不满。
晚上还不到睡觉时间,又是过年时间,不兴忙别的。柳瑞芳就抱着两个小孩和程伯正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程伯正则不知道从哪里拿到的报纸在看着。大一点还能打纸牌取乐,小一点的就
无聊了,收音机里播放过了讲故事的节目就开始一些奇怪的念评论员文章的节目,几人就没兴趣听了。
小八扒着自己的母亲说道“妈,给我讲故事听…”
柳瑞芳尴尬了下,她的故事可都被小八给搜刮完了“叫你爸讲”
“爸…”小八转向了程伯正。
程伯正折起报纸说道“我给你讲故事,过后可是要考你的哦”
“啊……那你讲吧,慢慢讲”小八有些为难,不过还是想听故事战胜了被考时的为难。
程伯正给听故事的小四,小五,小七,和小八,还有程苏讲了一个负荆请罪的故事,又讲了一个狐假虎威的故事。听的程苏很汗,祖父的故事还真是特别。
“我问你们了啊,允许抢答,刚才我讲故事中为什么狐狸被那些小动物们害怕?”
“大家怕的不是狐狸,是老虎”小四脱口而出。
“狗娃,你说四姐说的对不?”
“当然对了”小八为没抢到第一个说有些不高兴,决定下个问题一定要抢先了。
程伯正又问了几个问题,然后问几人还想听故事吗,小八忙摇了摇头,又去央求自己母亲了。
程苏觉得自己可以出马了就说道“八哥,俺给你讲故事吧”
“呃…”看到比自己小的九妹说话要给自己讲故事小八有些不好意思了。
“俺在路上听别人讲的故事,觉得好听就记下来了”
程苏说着就讲了匹诺曹的故事,听的连本来去看姐姐们打牌的小四小五都围了过来听了。
程苏记得自己第一次听这个故事,还是当时还没出嫁又最爱看书的小五给自己讲的呢,现在又让她还了回去,真的是有些奇妙。
小七听了故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了起来,看到程苏笑眯眯的看着她,又板起脸转一边去了。
“太好听了,九妹,你好厉害啊!”小八有些崇拜程苏了。
“……”程苏被那星星眼看的也不好意思了,她没怎么和小孩子接触过,小姨们有孩子时,她都上学去了,只是放假才偶尔见面的。
“小四,你说九妹讲的好听不?”柳瑞芳听着程苏口齿清晰,逻辑清楚的故事也是大为赞叹,看了眼意犹未尽的小四便问道,她可不想自己家小孩有什么芥蒂。
小四的脸红了红说道“好听”
“这故事好,说谎可不好哦,会长长鼻子的!”程伯正趁机提升下教育意义。
“谁还想听九妹讲故事?举手”柳瑞芳笑道。
“俺!”小八立刻举了手,小七也别扭扭的举了手。小四小五随后也举起了手。
程苏有些汗柳瑞芳的话,万一自己没故事呢?还好她这脑袋里,这故事可多的是,就算讲完了,还可以瞎掰。
程苏又讲了拇指姑娘的故事,让几人都觉得好神奇。
“还,还有没有故事…”小七小声的开口了。
“行了,有故事还能一天讲完啊…”柳瑞芳笑着拍了拍小七。
“小七,你看九妹听到故事都能给大家讲了,你什么时候也把自己听到的故事说给狗娃听听啊”程伯正听完程苏的故事,心里赞叹了句,他想不到这小孩竟然还是一个心思通透,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凡的小孩。小七红了脸,扭到了一边。
“伯正,几点了,这可都快到睡觉时间了吧”柳瑞芳看小八打了个哈欠就问了程伯正。
“九点一刻了,是该睡觉了,都散了吧,明天还起早去外婆家呢”程伯正站了起来。
程苏睁了睁眼,心里赞叹,好健康的生活啊!自己那时没人管,十二点之前就没休息过,通宵熬夜都是时常有的,现在竟然能十点前睡觉,实在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程苏目前还是很享受柳瑞芳给自己穿衣脱衣,擦脸的,还是等过段时间再自理吧…
从母亲去世到现在,或许这是程苏最安心的一觉了,这一夜没有悲伤的梦,尽是朦胧的美的让人陶醉的意象。
16、初二走亲戚
第二天去外婆家这事,让这群孩子高兴坏了。去那里不但意味着肯定能得到大把的压岁钱,吃到好吃的,还意味能出次远门了,这个时候那是全家出动。一大早上,柳瑞芳和老大,老二做好饭,叫起了小的,一起吃过后,程伯正从右侧的房间推出一辆黑色的自行车。
小七和小八都欢快的跑上去,坐自行车,在他们看来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柳瑞芳看了眼程苏喊了小七“英子,你今天还坐车啊?晚上还想不想听故事了?”
小七别扭的看着程苏有些纠结了,到底是坐自行车重要还是听故事重要?
“七姐,俺不坐,你坐,俺走,累了就叫大姐抱我”嗯,终于有理由叫老妈抱抱了。
小七被程苏说的不好意思了,心一横,走到程苏跟前说道“九妹坐,俺走,俺大,腿长…”
看到懂事的孩子,程伯正说道“都上来吧,爸今天吃了肉,有的是劲儿”
这自行车很高大,比程苏可是高多了。程伯正兴致很高的先将她抱起放在了前面,又把小八放在了她的前面。于是那二八自行车前杠上,就坐上了两个小娃娃,小七抱着红布包好的木盒子坐在了后座。
“出发咯”程伯正踩起自行车,小八积极的按响了铃声。几人欢快的出发了。
后面跟着的众人走在后面说说笑笑。这是节日的气氛,年的气氛,欢乐的气氛…
从程家村到柳瑞芳父母所在的村子柳塬村,走路需要走大概一个小时,中间需要上一个大坡。程伯正载着三人,踩着自行车到了后来上坡的时候也气喘吁吁了。
柳塬村地势较高,又在山脚下临着一条小小的河,地也以水田居多,可以说在靠天吃饭的年代,这里多了一重保障,所以相对那人吃水都成问题十里八乡有名的贫困村程家村来说,这里算是个好地方了。不过这地势的优势也只是维持到了八十年代末,就渐渐的成为了它的致命缺点了,距离新修的公路远,去镇子都要走一个多小时,无论做什么都很不方便。而因为大型水坝的建立,机械化的普及,让其它村子也可以丰产丰收了,例如程家村还因为有高速公路经过,在商品经济时代发展的越来越好。
当然在一九八二年,以及之前的那几十年,柳塬村都算比较风光的一个村子。
柳瑞芳的家境不错,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她是最小的一个,在家里更是备受宠爱。当初要嫁给程伯正,全家人可是死活不同意的,不说程伯正还顶着那地主帽子,时不时被批斗一下,单单是他们家人丁稀少,无依无靠,又距离柳塬村有些远,就让柳瑞芳家里人不喜了。可是柳瑞芳就是看上了程伯正,在她看来这个充满了不合时宜的书卷气又高大沉稳的男子,就是和那些村子里的人不一样,就是她要过一辈子的人。跟着这样的男人,就算是每天让她吃糠挨饿那也是幸福的!在她看来这个男人就是山,依靠着他,就一切都不用怕。
最后家里人实在拗不过,便只好同意了,当时为了怕小女儿去那里受苦,可是陪嫁了不少东西。在宽裕的时候,总不忘了带点东西过去。
程苏小的时候也来过柳塬村,那时柳瑞芳的母亲已经不在了,她每年都跟着程素心去看舅爷,和老姨。虽然因为距离不常来往,却是很亲近的。当初舅爷知道了程苏父亲苏启林的事,气的不行,硬是让自己的大儿子带着将近八十的他跑去用拐杖打了苏启林一顿。
舅爷家里有一个大约半亩的鱼塘,三面环着山崖,只有一面是入口,鱼塘里种了荷花,还有小木筏子,那也是程苏小时候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只是在她八岁那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