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强国梦 >

第112章

乱世强国梦-第112章

小说: 乱世强国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如果现在还是软弱腐朽的满清在统治,美国和日本自然会将中国视为无物。可现存,中国就要表现出一股顽强的斗志,以及值得美国全力帮助的资格。以使美国确认,如果日本侵略中国,即便初期获胜,中国也绝不屈服,将与之不屈不挠地战斗下去,直到最后的胜利。

换句话说,中国要使美国相信,一旦中日暴发战争,哪怕日本占领全中国,中国政府变成流亡政府,也绝不谈和投降。不仅不投降,还将动员起全民的力量,以不死不休的精神与日军作战,让广阔的国土变成埋葬侵略者的坟墓。同时,也就为美国调集大西洋舰队,增加太平洋上的军力,赢得了必要的准备时间。或者说拖住日军,就间接地起到了保卫菲律宾和关岛的作用。

怎么样?无私吧,真诚吧,感动吧,有做棋子的觉悟吧?但是,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拿出你那财大气粗的气势,帮助中国。让你在异亚的兄弟变得更强壮一些。毕竟,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肖志华正想得入神,还露出了傻乎乎的笑容。一双柔软的手臂从后面伸来,环住了他的脖子,温馨如兰的气息暖暖地喷了过来。

玉臂裸露,肌肤赛雪,耀眼生花,肖志华咽了口唾沫,一把将玉、人拉到怀里,张口向白生生的玉臂便咬。屋内虽然不冷,可穿着无袖上衣,摆明了就是在诱惑他。

温香软玉,才一入怀,便觉通体酥柔无比。秦芳宜“嘤”的一声呻吟,不闪不避,被肖志华“咬”了正着。不出所料,秦芳宜忍受了肖志华的轻咬,然后再飨他以老大白眼。只是两朵红霞飞上双颊,俏脸白里透红,娇艳欲滴,哪有半点生气之意。肖志华哈哈一笑,抱紧了伊人,闺房之乐真是天下最为赏心的乐事。

正文第十六章革命输出

于革命的单纯与理想化,并不能掩恙章大炎学术思想的煤州作为学问家的章太炎,无论是在思想史、学术史,还是文学史上,都是当时学界的中流砥柱、一代宗师。

可时人多称赞章太炎的学问,却令章太炎十分不满,他自己以为政治才是其专长,学问文艺只是失意时的消遣。

虽然他如此自负,并很有雄心。但客观地讲,他还是一个书生,又好轻信,言语又直,实在不适合在政治这个圈子里混。而且他受佛学思想的影响颇深,想通过佛教来“统全民族的思想意识,增进人们的道德观念,以推动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实在是与复兴党禀持的思想日渐分歧。

,旭石

草命成功之后,本有人提议由章太炎担任教育部总长,但反对者甚多,加上宋教仁对他很了解,也认为不妥。不过,章太炎名声不又坐过西牢,不妥善安置,他的大嘴巴又要乱说。几经斟酌,最后委任他为国立图书馆馆长。章太炎心中虽不是很满意,但随着紫禁城中被列为公产的无数藏书由政府接收转交过来,政府又拔了一处大房屋建立起图书馆。随后,北京大学又给了他一个名誉校长的称呼,政府又给他授了勋,他也就不好再要求过多了。

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又是馆长,又是校长的,可直来直去的性格还是没变。就在肖志华正享受着闺房之乐的时候,他领着一个客人来了。

“炳麟兄,你把谁领来了,申圭植。韩国独立运动的核心人物?”肖志华并不认识申圭植,不过当听说是韩国革命者时,不禁皱起了眉头。

“在东京的时候,幸德秋水组织过一个亚洲和亲会,以反对帝国主义而自保其邦族,当以互相扶助。使各得独立自由,为主旨,我、张继、苏曼殊都参加了,其中还有韩国的申主植、赵素昂及印度、菲律宾等国的爱国者。”章太炎很随意地解释道:“由于日本政府的干预,和亲会不到一个便结束了活动。”

“这事我知道一些。

”肖志华点了点头,说道:“当时总部还写信劝你不要擅自行动。乱入团体呢!不过,我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你不该带申圭植就这么直接来见我。”

“他们是革命者,而我们也是革命党。慕名来学习中国的革命经验。难道我们不该提供帮助吗?中韩两国人民本应相互支援,我们对韩国的民族解放斗争更应予以同情。”章太炎瞪起眼睛说道。

肖志华轻轻摇了摇头,耐心解释道:“话是这么说,可事情不应该这么办。你想想,日本人正在镇压韩国独立运动力量,如果他早被日本密探所跟踪监视。你这不是给国家添麻烦吗?”

“应该,不会是这样的。”章太炎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我今天不能见他。”肖志华想了想。谨慎地说道:“你就说我太忙了,让他暂且住下,我需要让人打探清楚后再做决定。”

章太炎稍显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也好,不过不要拖得太久,免得我面子上不好看。”

“你看,光顾着面子,考虑的就不周详。”育志华笑道:“你是国学大师,以后能成为一代宗师。却非要往政治上凑。你不知道,这政治太复杂了,绝不是炳麟兄这么纯朴的性格所能适应的。”

哼,章太炎偏了脑袋,很不服气。翻了翻眼睛说道:“国立图书馆报上来的经费呢,什么时候批下斟”

“修缮得等到明年开春,炳麟兄。你着什么急呀?”肖志华笑道。

“别误了事就行。”章太炎扔下话,转身就走了。

“看看,还对我没力挺他当教弃总长生气呢!”肖志华对秦芳宜苦笑着说道。

秦芳宜撇了撇嘴,不满地说道:“他恃才傲物。愕罪的人不少,怎能怪到你头上。”

“他多少还存在着旧观念,而且又是复兴党的老同志,心理有些不平衡,倒也算不了什么大事。”肖志华无所谓地摆了摆手,说道:“芳宜。让人把陈国雄找来,我有事情要他办,我先去与总统商议一下。”

革命输出,影响周边被列强控制的小国,改善中国被围堵的国际环境,只是一种战略设想。在目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条件还不允许的情况下,肖志华并不想搞得太大。

但朝鲜似乎可以作为例外,这不是他有多少无私,有多少对朝鲜人的独立运动…小许,只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等式。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暂心沏懈可以。

日本以朝鲜作跳板,侵略中国满蒙。但如果朝鲜不安定,就将牵扯日本的军力。使之无法放心用兵。或许,朝鲜能成为牵制日本力量的一个棋子,它的价值也就在此。

“我与总统已经简单商议了一下,他对韩国独立革命倒是充满了同情。”肖志华将宋教仁签名的手令递给陈国雄,说道:“但此事涉及到中日交涉,办起来要谨慎小心。”

“据我所知,日韩合并之后。有不少韩国人流亡到了中国,但他们似乎有分歧,并未形成统一团体。”陈县雄思索着说道:“首先要让他们团结起来,这个申主植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能力。”

“那就先让他去干,你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宵志华说道:“从洪兴社里选人负责,先不要急着把政府牵扯进去。如果他真能把韩国独立人士整合起来,再谈具体的合作事宜。

当然,可以向他稍微透露一下中国政府对他们的同情和支持,坚定他的信心。另外,可以让他选择忠诚可靠坚忍勇敢的韩国青年,秘密加入中**校进行学习和予练。当然。这些人要熟悉汉语,冒充中国人。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疏通工作。”

“具体是哪所军校,这个最好确定一下。”陈国雄说道。

“云南讲武堂。”宵志华想都没想便说道:“那里日本势力微弱。不容易被发现,而且云南讲武堂不是新开了波亚战术研究所吗,正适合他们。”

“和那几个台湾青年一起受刮?”陈国雄摸着下巴,有些犹豫。

“那里不是还有你们的人吗,对自己的保密措施不放心?”肖志华笑着反问道。

“呵呵。连教官都不知道,怎么能不放心。”陈国雄自失地一笑。说道:“那就这样定下来吧!”

“这里有总统给申圭植的亲笔信,表示政府的重视,提振他的信心。但这封信他看过之后要给我返回来。”肖志华郑重地说道:“不要留下任何政府插手韩国独立运动的把柄。”

,一辽万

“敝国虽云革命成功,前清积弊成痛,内政外交,国几不国,如非从根本上涤革其污浊,则所谓成功者。便同镜花水月而已。但吾党以扶倾救弱为职志,故常以爱敝国之心爱贵国,以忧中国之心忧韩国,不仅贵国也,每念安南、印度,若痛在己。似属侈谈,实出良心。至于贵国事。尤为切肛,友邦同志,始终协助努力进行。谁谓秦无人,三韩光复,实诸同志共负之。吾党将随诸君子之后,帮助其万

申圭植仔细读着宋大总统的亲笔信,不禁热泪盈眶,连日来的落寞一扫而空,腾地站起身,激动万分的喊道:“中华共和国万岁!亚州第一位总统万半!”

陈国雄微笑着颌首,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函。说道:“申先生,再国对韩国独立运动是倾心支持的。但国家初建,困难很大,帮助有限。这一点也请申先生理解。这里是国务卿肖志华先生对贵国开展独立革命的一些建议,还有申先生捐给政府的钱款,他让我转告感谢。并请先生将此款项作为活动经费。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申圭植更加感激,打开信函阅读起来。肖志华在信中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建议申圭植先去上海,那里是韩国流卞人士的大本营。革命要成功,必须要有理论基础,还要有一个坚强、团结、稳定的领导核心,整合才是申圭植目前的首要任务。另外,他也谈到了有意为韩国青年提供军事练的事情。

如果说宋教仁的信中是鼓励和表明支持的态度,肖志华的信中便是具体的安排和建议,两封信加在一起。才形成一个完整的文件。

申圭植看完这封信,抬起头。才发现他才才放在桌上的大总统亲笔信已经被陈国雄不动声色地收了起来。他是个聪明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便装作什么也没发生。

陈国雄对肖志华的信不太在意。因为是打字机打出来的,留下也没有问题。他笑着说道:“对于申先生南下上海,联络同志,我们将提供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帮助。北京的金丸斋老板是贵国的革命志士,也曾帮助过吾党,由他陪着先生最为合适。”

正文第十七章冯如的理想

二池,房屋,人群。在七百英尺的高度,统统变得渺白云,似乎就在头顶飘浮;这是一次成功的飞行,冯如的飞机环绕广场飞行了沏米,然后飞向旧金山海湾转了一个弯,再徐徐降落在广场上。

飞机缓缓降落在草坪上,远处的几个朋友疯狂地跑过来,欢呼着,“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他们拥向飞机,把冯如高高举起,抛向空中。

冯如也是激动万分,在荣耀的背后,为这架飞机付出的艰辛努力,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或者说不想知道。

从位于遥远的美国旧金山,奥克兰市东九街三五九号一家名为“广东制造机械厂”的工厂,连同厂长冯如在内,仅有三个股东,总资本连工具、材料折款在内,也不过一千美元出头。在面积仅有八平方米,狭窄逼厌的车间里,他们通宵达旦地工作,用了三年时间,居然真的造出了一架飞机。

在制造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无法购置足够的生产工具,飞机的大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