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85章

奋斗在新明朝-第85章

小说: 奋斗在新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近了牌坊,李佑仔细瞻仰一番后被震慑了。牌坊梁上下层刻着“大学士”三个大字,上层刻着“上台元老”四个大字。大学士字样下面又有一行小字,是“钦赐故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赵文贞公”。楣边等处密布瑞鹤、鱼跃龙门等各色吉祥花纹,甚至还有龙纹。

一个词,位极人臣。这个牌坊,别说李佑自己这九品芝麻,天底下还能有几个比大学士更尊贵的?即使是公侯藩王来了估计也得表示下敬重。

李佑艳羡不已,真是荣耀子孙呐,他西水李族至今还在为第一个秀才名苦苦挣扎,差的何止天与地。

过了大学士牌坊,李佑上轿继续前行,没走两步又停了。

轿夫再次为难道:“前头还有牌坊”

官太小的李佑无语,只好再次下轿,眼前这是一座侍郎牌坊,规制比巷口的大学士牌坊略小。看了看大概是赵大官人他父亲的,可就是侍郎也比九品知事大得多,李佑只好再次步行,干脆一直走到赵府大门处。

赵府大门并不像李佑想象的那样豪奢。虽然间架阔大,十分雄浑但木料旧素,样式简单,没有过多装饰,门楣上随随便便挂个木匾:状元及第。

又是赵大官人他那个牛人祖父的,的确,有了这么一个匾额,什么装饰都是多余了,一样成为天下读书人只能仰望的存在。

然而赵家给伪文青小市民李佑的震撼还没有结束进了大门后,李佑看到一座大厅堂矗立在前院,门廊处挂着看起来很累赘很繁琐的五张牌匾,每张牌匾有醒目两个大字,分别是——状元、进士、进士、进士、文魁。

这既是炫耀又不是炫耀。这年头的风气就是如此,家里有人取得了名就在厅堂挂个牌匾夸示,赵家只是按习俗做而已。但赵家这夸示的也太震撼了些其实赵家已经很低调了,按风俗中进士都是要立牌坊的,这样赵家门外本该有连续四座牌坊,但还是只立了两座。

李佑对赵家的掌故现在也有所了解,五个牌匾中,第一个状元当然就是赵良礼大官人故去的祖父。第二个进士便是赵良礼故去的父亲。第三个进士是赵良礼这一代的嫡亲大哥,还活着,在京为官。第四个是二哥,也还活着,在湖广为官。第五个放在别家很显耀放在这里很悲催的文魁举人牌匾大概就是赵良礼一位叔父的,现今在本宅管家事。

李佑感慨道,跟赵家比起来,什么兄弟进士、父子进士的美谈都是浮云呐。但是这样文风鼎盛的家族里,怎么就出了赵大官人这个破秀才牌匾都不好意思挂出来的酒国**纨绔败类?但就是这样的败类也能在府城呼风唤雨。

光顾着震撼了,李佑甚至没注意看赵家风景,便被稀里糊涂领到一处暖厅内。进去后现赵良礼大官人居然连个主人主陪都算不上,只能委屈的站在门内当迎宾,席位主位上坐的是一位与赵良礼面相相近似但更瘦小的四旬男子。

赵良礼轻声对李佑说笑道:“这是家兄,前庭挂的第四个牌子那位,刚刚被迫辞了他那从三品的官回来,心情正烦闷着,不要招惹他。”

李佑奇道:“兄长丢了官,你怎地还这般没正经。”

“这算什么丢官,小孩子过家家样的,闹完脾气估计过两天又起复了。”赵良礼满不在乎说。

李佑又被震撼了

这他娘的就是士大夫,九品杂官、苏州府经历司知事李某人心里羡慕嫉妒恨道。哦,险些忘了列出因为在巡检任上考核卓异得到的将仕郎这个散阶衔头。

正文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一段不伦的往事…

又听赵良礼简单说了说,李佑才明白来龙去脉。

主座上那位赵家二老爷赵良义,官做到了从三品湖广粮储道左参政,这可是个很紧要的官职,湖广地方近年来已经成为和江南并驾齐驱的产粮大区。赵参政也算是绩显著,考核得了卓异,按照国朝官场惯例,拟升为正三品按察使。

但问题就出来了,赵家这代的老大赵良仁在京师都察院做副都御使。都察院是掌管监察的,按察使在地方除了刑名也有监察的职能,这样的官统称为风宪官。便有人群起攻歼说科道、风宪之官都是国家耳目,若赵氏兄弟二人均为监察官,容易上下蒙蔽使朝廷耳目不明,如何以身作则纠劾百官?

国朝言官猖獗的很,为了避嫌亦或是躲言官口水,赵二老爷便当不得按察使了。但正三品的实职位置有限,最后朝廷给他安排了南京礼部侍郎这个闲官

南京的官,基本上都是空有品级的,多半被用来安置贬谪、养老的官。虽然近十几年因为南直隶不设巡抚而代管南直隶,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稍好些,但也改变不了南京官等于闲官的本质。

雄心万丈欲有所作为的赵良义得知自己要去南京做官,像当头被浇了盆凉水。又有政敌翻出一些旧案攻击他,一气之下赵良义便辞官回乡了。而赵良礼看二哥意气消沉,便在今天召了一干人聚会闲谈给赵良义散心消遣。

李佑本想早早将毛知府的事情告诉赵良礼,但站在门口实在不是个说事的地方。再说赵家二老爷回来了,有些事估计得是他做主。思来想去,李佑决定等一等,他对这位赵家二老爷性子一些也不了解,还是先观察了再作打算。

其实今天这场面也不该算宴饮,更像是喝茶清谈,辅助几样小食而已。李佑扫了几眼厅内,四五个客人都已经坐好。又看到赵家二老爷背后侍立着个满脸病容的二十许年轻人,他十分奇怪,怎么会找个病秧子当随从,不过这个病秧子为何看起来非常面熟?李佑仔细看了好几眼,也想不起在哪见过。之后没再多想,赶紧入了座。

李佑刚安定好,便听到门口有人道:“来迟了,恕罪恕罪。”拿眼看去,却是毛知府,李佑暗道不妙,怎么连他也来了,这还怎么去告黑状。

那毛知府见到李佑,微微愣神,他知道李佑与赵良礼有交情,但只以为是诗词上的泛泛之交,心里并不在意。玩玩没想到今天能在赵家里遇到李佑,看来是自己小瞧了李佑和赵良礼的关系,不该把他冷落闲置的。

席上众人知道今天是陪着赵良义解闷来了,故而大谈些各地风物名人掌故趣闻的,李佑倒也勉强能插得上话。

又见赵良礼向哥哥介绍道:“这便是李先生了,现在府署里任职。”

赵良义提起几分兴趣,对李佑道:“诗词之道,我也有几分心得。你的大作看过许多,但觉格调多变,气象万千,有旖旎者,有愤懑者,有香艳者,有深情者,有怅阔者,有诙谐者,实不敢信是一人手。想我吴郡人杰地灵,又出英才,吾心甚慰。”

李佑谦虚道:“老大人过誉了。”

“归家闲人,当不得老大人一称。”赵良义叹道。

赵良礼笑嘻嘻插嘴说:“李先生犹擅指物成诗,顷刻立就,有曹子建七步诗的风采,不信兄长尽可以一试,随意点题。”

这八成又是赵良礼起了作弄人的心思李佑对他的这点性子很无奈。

赵二老爷也觉得耳闻不如眼见,便自嘲道:“我这次狼狈回乡,便以辞官为题罢,请李先生不要吝才。”

李佑心念转了转,短时间只想到一,开口诵道:“误尽平生是一官,弃职容易变名难。松筠敢厌风霜苦,鱼鸟犹思天地宽。鼓枻有心逃甫里,推车何事出长干。旁人休笑陶弘景,神武当年早挂冠。”

本诗的语气充分表达了一种后悔去做官的情绪,虽然原作背景南辕北辙,但这个调调是很合用的,李佑觉得士人应该会很欣赏。这些年就是如此风气,无论心里多么恋栈权位的官员,也不会公开说自己贪慕权势,写个诗词都要表明自己的精神向往很淡薄很闲逸很高雅,做官很累很苦很无奈。

赵良义讶道:“果真是指题立就,出口成诗,更难得是上品。名不虚传!”

众人也齐声道好,赞一声不愧是李先生,写的又快又好。不过如今这种夸赞已经不能叫李佑激动暗爽了,听太多后他对此有些免疫。

赵良义又说:“寓意甚好,可惜我心境不足,受之有愧。”

这赵二老爷显然还是想去为国效力的,虽然暂时回了家,但可不愿就此激流勇退。

李佑心里暗暗分析道,看来这赵二老爷是个很坦诚的人,应该是颇有胸襟。

赵良礼叫道:“二兄!你可不能被李先生的诗迷了心神去当山人隐士,我赵家还需你光大门楣去!”

这时候毛知府忽然说道:“李大人这诗词句恳切,以我看来绝非随心拼凑应景,或许是隐含自述之意了。”

赵良礼转头对毛知府说:“李先生在你手下任职,这么说来是被你整治的不想做官了?”

毛知府顺着赵良礼的话哈哈一笑,“的确是我的不是,其中多有误会,是我将李大人耽搁了。”

又对李佑说:“今后李大人要勇于任事才好。”

一个知府,把话说到这份上,给足了面子,显然是向李佑示好。但李佑敢去友好回应吗?

小爷我就是将手剁了也不能去接你的橄榄枝啊,李佑暗道,毛知府你老人家可千万不要对我好,你现在对谁好谁以后就要倒霉。

别人都在看,怎么和毛知府彻底划清界限呢?李佑灵机一动,对毛知府道:“下官闲来无事时也有一诗,赠与毛府尊。不劝农桑不筹河,民望城南涕泪多。国赋三升证一斗,米价日浮到几何?”

众人听了都很意外。这诗摆明着骂毛知府尸位素餐、横征暴敛、治下无方、民怨沸腾,又讽刺了最近的米价高涨势头。李先生是失心疯了吗,竟敢这样明目张胆的当面辱骂直接上官,尤其是在该上官刚刚还向你示好的情形下。这素质,不去当铁骨铮铮的言官可惜了,有人想道。

毛知府脸色铁青,他也算有些城府,终是克制住了自己。

赵良义皱眉不喜,觉得这李佑太过狂妄而不知尊卑。赵良礼则是莫名其妙,以他对李佑的认识,不至于如此不识好歹啊,今天是怎么了?

的确,不识好歹似乎是在场众人最有共识的一点,他们又怎么知道李佑心中所想。

李佑环视一圈,心里叹道,再过一阵子,你们就知道小爷我多么英明了,现在可真是没有知音。

正冷场之际,侍立在赵良义身后的病秧子年轻人突然一头昏倒在地,引起了慌乱。

赵良礼对仆役喊道:“去请府中医士!”

李佑拉住一个家奴问了问,才明白这个看起来面熟的年轻人是赵二老爷的独生子,在家排行第四。但这四公子体弱多病,所以没有随父亲去任上,一直在家里养着,最近父亲回了家,他要尽孝道便撑着病体侍候父亲,结果现在撑不住了。

那家奴知道李佑和三老爷交好,也不见外的感慨道:“二老爷这一房人丁不旺,四公子至今也没有子息,身体有这样,唉”

出了这等乱子,这聚会自然就草草结束。李佑出了赵府看天色还早,正要起轿回衙时,长随张三凑过来说:“有件事情要禀告老爷,付娘子安顿的地方就在回衙的路上。”

李佑一听,就想顺道去看看罢,若有什么不妥总得管一管。走了一刻钟,张三领着轿子进了某个巷子,又到一户门外停下,指道:“就是这家了。”

李佑让张三在外等候,自己亲自去叩门。没多久,有个中年人从里面开了门,大概就是付娘子的远方舅舅了,他疑惑的问道:“小官人是哪位?”

“在下是付娘子的亲戚,她在这里么?”李佑答道。

中年人便请李佑进来。

走到院子,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