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445章

奋斗在新明朝-第445章

小说: 奋斗在新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石大人方才听李佑激情澎湃的演说时,也被感染的在心里晃了一晃。有一种执笔办报挥斥方遒的冲动。但听到李佑急忙仓促开始选拔,再回到房中冷静下来后,便觉得有不对劲地方。

见到李佑过来,便质疑道:“你这件事,八字还没有一撇,便大张旗鼓的鼓动监生,妥当么?”

他看出了点什么?李佑顾左右而言它。“有什么不妥当的?只要肯去做,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你倒是敢说!你承诺办报让一百监生衣食无忧,纸墨都要花钱。一年至少数千两,银子从何而来?国子监是没有这个银子的。”

李佑信心十足道:“钱财不劳石大人挂怀,本官自有法子筹集。不想着赚大钱,维持收支是不成问题的!今天本官便让工匠开始制作字盘,同时这两日选拔人才办报。”

见李佑只谈如何去做,却不谈责任问题,石祭酒忍不住愤然道:“你许诺让诸生指点江山针砭时弊,这完全就是编外御史,朝廷那边会如何看待尚不可知,同不同意更是不可知。事态不明时,本官看你一意孤行的如此轻率行事,不像是年轻人急躁冒进。只怕是故意为之、别有居心罢!”

李佑面色一变,“石大人说的这是什么话?本官听不明白。”

石祭酒拍案道:“你不但要当青天,你还要当能臣。要当能臣就不愿意担当庸碌无能之名,所以就故意如此刻意表现推脱掉自己的责任!

若能办的出来,自然是皆大欢喜。又让你功成名就,声誉日隆。如果办不出来,你也可以做悲愤状,托辞已经尽心竭力要做事,只是朝廷不许所以无可奈何。

到那时,你或者愤而辞职。或者借此脱身甩脱国子监督学差事,反正丝毫不损你半点名声!传扬出去,不是你李大人不做事,是朝廷不让你做事,监生都是读书人,说不定还能给你传出个好口碑,是也不是?让我想起了三年前你在苏州府平抑粮价的事情,那时你故意与粮商决裂然后挂冠而去,最后反而满城好评。”

李佑被揭穿了心事,有点恼羞成怒道:“世间做事,谁敢说自己百分之百成功?若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半点风险也不肯承担,那什么事也别做了!”

石祭酒毫不客气的指责李大人,“你虽然轻易冒进,其实对你自身根本没有风险,这点事影响不到你前途,动摇不了你的根本!但却是拿着监生的前途去冒险赌运!

你想过没有,这些已经被你挑动起来的监生,或者已经被你拉下水后,做到一半忽然半途而废,那将会如何,又该如何自处?岂能不对朝廷充满怨望?万一朝廷有所追究,后果又如何?”

李佑冷笑几声,“倒了霉那就是他们命不好!别说我心如铁石,这个世道总是有人命好,有人命不好的,谁也无法让所有人都好命,能给他们创造一次出头机会去试试就不错了!总比读了一辈子书,最后学无所用的好。”

随后李佑又讽刺道:“你石大人宅心仁厚、爱护监生,可惜当了两年祭酒连机会都创造不出来,今天照样挨骂,这就是好官了?”

石祭酒当即吐血三升,此次争辩彻底大败。

李佑回到自家公房,先前那老监生正守在门外恭恭敬敬的等候他,看到后连忙见礼:“学生白斯文,拜见督学老大人!”

李佑点点头,简洁明了的问道:“你是否愿来报所作主笔?”

“老大人垂青,在下愿效犬马之劳!”白斯文再次行礼道。

“那好,本官便将你名字记下了。”说完这句,李佑没有其他多余的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只有韩宗在一旁云山雾罩,不明白老爷为何连考察都没有,直接就把这个老书生选用了?

对李佑而言,根本不用考察了,老监生白斯文先前的表现无非是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他无路可走感由心生,确实激动到不能自已。若真如此,给他一个机会出头,就能轻易收取忠心。

第二种原因是他抓住机会,故意跳出来讨好自己,以此投机取巧。若是如此,也这说明此人有意向自己靠拢,而且敢于向自己靠拢。对于识时务的人,当然可以先用,李大人并不歧视这样关键时刻敢于搏出位的人。

无论他是哪种可能,暂时都可以看做可用的,更具体的只有在日常做事中才能观察出来。况且此人在国子监熏陶了这么久,文字方面差也差不到哪里去,须知报纸办好并不是靠文字。

接下来两日,李大人一边接受报名,一边忽然轰轰烈烈的抓起学风学纪。有五个不长眼的监生顶风犯错,被抓住后打了三十鞭以为惩戒,并吊在甬道两旁示众。

至于前来报名的,两天有五百多人,倒叫李佑这外来者无从选起。干脆将这个责任放给了监中学官,一人给了几个名额,叫他们自行推荐人选。这也算是笼络人心。

二月初十,李佑正在典籍厅,指导工匠制造字盘。不是李大人事必躬亲,实在是因为需要根据报纸版式,设计几种固定格式的字盘,李佑不出面,别人谁能知道怎么办。

其实在李佑构思里,并不是想办纯政治类的报纸,对监生说的针砭时弊议论天下事,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用来当幌子赚名声的。又不是慈善事业,本质上还是要赚钱维持生存才是王道,否则没有长久的道理,所以还得向都市类报纸靠。

在他想法里,大约可以分四个版块,第一个是政论思辨,用大道理来挂羊头、第二个是京城百态,用花边新消息来赚眼球、第三是商情知晓,用广告卖狗肉、第三个是九州广闻,用奇闻异事增加趣味猎奇。

忽有杂役匆匆跑来,禀报道:“礼部给督学老大人传话,明日在东朝房廷议办报之事。”

李佑闻言便明白了,这肯定是石祭酒向朝廷上奏办报之事,天子下发廷议。而国子监归礼部主管,所以廷议也就由礼部召集。新鲜事物出来,少不得又是一番唇枪舌剑。

及到次日,李佑和石祭酒进了皇城,过承天门、端门,来到午门外东朝房,与内阁、九卿见了面。这次是个内廷外朝的小集议,没有科道词林在场,大佬们拿定了主意就上奏天子,省心许多。

李佑行过礼,偷偷扫了一圈,看着诸位大佬正襟危坐、神情庄严,他心里只想发笑。他的构想放在上辈子那个时代,其实就是一份都市报而已,能想象电视上才能见到的大长老们一本正经的认真讨论该不该办某都市小报的样子吗?

正在李大人想入非非中,礼部尚书海书山开了口,“国子监前日为办报之事进奏,陛下诏令我等集议,诸公有何见解?”

朝房中却是一片沉默之声,大佬们喝茶的喝茶,闭目养神的闭目养神,数金砖的数金砖,没有一个发言的。第一这是李佑的事情,第二又不是生死大事,无论赞同不赞同,脑子有病才去当出头鸟。

大佬们不说话,李佑也就陪着耗时间,低头一动不动。如此过了半晌,海尚书大概觉得这样下去实在不像话,他这个主持人也面子无光,便开口道:“李大人先说明状况罢。”

李佑又行礼道:“具体状况,想必石祭酒奏折中都已写明,诸公若无反对,在下便照此而行。”

李佑这么说过,再不说话就变成默认了,当即有人便忍不住了。(未完待续)

正文 六百零四章 你不仁我不义

这第一个发言的,不是别人,正是左都御史江辛岳,他环顾左右说:“报纸此事,我看必定会惹得胡乱议论,诽谤丛生,干扰朝政,未见得好。”

随即所有人屋子都将目光投向李佑,江总宪出了招,下面该李佑接招了,且看李佑如何驳斥回来。

李佑早有腹案,坦言道:“开办报纸,乃是广开言路,让各方之声罗列于上。通过报人之笔,叫民众知晓朝廷之意,再叫朝廷知晓民生之难,朝廷有何惧哉?别人可以发文,朝廷官员也可以执笔投稿,真理越辩越明,怎能说是胡乱议论,诽谤丛生?”

作为言官头目,江总宪当然要维护自己的部门利益,闻言便不悦道:“百官有司各负其责,言路自有言官专责,风宪已遍及天下,何须另行多此一举。”

李佑质问道:“太祖皇帝诏令天下军民皆可上书通政司,开由下及上言路之先河,大中丞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么?报纸之意,本就取自太祖圣意,特为新开由下及上之言路,与科道互为补充而已。”

江总宪哑然失语,李佑都搬出了太祖皇帝当幌子,委实不能再答话了,否则怎么答都是错。

又见袁阁老语含不屑道:“朝廷治理百姓自有法度,宰辅六部均衡政务调和鼎鼐,循道而行即可。要这七嘴八舌的报纸作甚,不在其位不通其政,若都是外行人,那事情是吵不出结果的,纯是朝廷掣肘。”

虽然其他大多数人还没有发言表态。但是李佑可以感受得到,这些大佬大都是不太同意的,只不过暂时没有明说出来。可能也就卢阁老与赵天官因为他李佑的缘故,抱着半信半疑心思中立。

这情况并不是别人为了反对他李佑而反对。事情本身也许并不是很大,但这其实是潜意识里对新生事物的保守心态作祟。

或者大佬们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此事可能会涉及一些权力再分配问题。更得慎重。要知道,舆论也是公器的一种。朝廷舆论大都在科道手中,而打算办报的国子监是礼部名下主管的,这其中…

比如现在发难的袁阁老可能就掺杂了这类私心。因为礼部海尚书是老对头彭阁老援引上任的,现在更是彭阁老在六部中的独苗。

李大人做了三年半的官员,第一次如此直观的感受到思想差异。此时他还忽然意识到,这次他所面临的状况与以往似乎有所不同。不再完全是个人意气相斗和权力角逐,而是带有了政见之争的色彩。

而且没什么人真正支持他的政见之争,连靠山们都抱着疑虑。所以今次真正的对手不是具体哪个人,而是朝廷大员们普遍的观念和心态…李佑心有所感的叹道,杀人容易诛心难。

冲动是魔鬼啊。他现在有点后悔了。从做官技术的角度去考虑,急急忙忙的鼓动监生,同时将报纸赶工上马是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制造个人声望,另一方面,可以把压力转移给朝廷,减少自己的责任——谁也怪不得本官,本官已经尽职尽责尽力了,以后国子监再出什么乱子都是朝廷的责任。

但他却忽略了报纸这种行业的特殊性,这已经不是技术性问题。而是政治性问题了。甚至可以上升到意识形态高度,涉及到朝廷、官员和民众的权力和权利问题,往深里追究,还有可能牵扯出天子,那就更加复杂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他这回真的是自寻烦恼。想至此李大人不由得打了退堂鼓。与人相斗,他并不害怕,但是想挑战规矩和传统这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如今自己已经把新开言路、报纸养士的呼声喊了出去,名头也树了起来,无论下面能不能继续进行,关系不是很大罢?反正恶人由朝廷做了。

根据印象里的普遍历史规律,行业先行者不审时度势的话,下场都好不了。李大人仿徨不已,半晌无言,陷入了纠结之中,同样半天没说话。

不过看在别人眼里,却有种事有反常即为妖的古怪感。面对袁阁老的质疑,他竟然发起呆来,这是怎么了?能将李佑这张嘴封住的人,应该还没有出生罢

在李佑身上吃过数次亏的袁阁老没来由的暗捏一把冷汗,这莫非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